貓眼電影一開始是美團的電影購票業務,後面獨立成為美團的子公司貓眼電影。那文章主要是從貓眼電影來看看,熱議的產業網際網路到底是什麼樣的。
貓眼電影是美團旗下的一家集媒體內容、在線購票、用戶互動社交、電影衍生品銷售等服務的一站式電影網際網路平臺。
貓眼電影一開始是美團的電影購票業務,後面獨立成為美團的子公司貓眼電影。
場景1:
場景2:
場景3:
貓眼一開始從電影的銷售環節做在線電影票,微影時代合併瓦格拉的,貓眼和微影時代合併,往內容的上遊走,同時貓眼接受光線傳媒的投資,獲得了內容製作的產業鏈,同時微影在往線下VR發展,拓展了產業鏈的下遊。
貓眼通過一個產品出發,進而通過產品的延伸到其他產品,進而進入產業鏈的上下遊。給我們的思考是,產品還是產業網際網路中不可缺少一環,只是這個產品更加偏向業務層面。
貓眼電影的早期,是美團的一個子項目,美團在完成外賣酒店後進軍電影市場,此時瓦格裡已經比貓眼更早成立,是國內最大的在線售票 公司。貓眼作對了幾件事情,使得貓眼的體驗比其他公司更好,導致後來貓眼彎道超車。
從貓眼的產業鏈拓展來看,最近熱議的騰訊布局產業網際網路。貓眼從一個賣電影票的產品出發,思考自己所在的產業鏈,從產業鏈上下遊出發,推出貓眼專業版,貓眼聯名卡,貓眼出了很多對於B端更多有提升的產業的效率,形成產業協作。按貓眼CEO說法,連接、賦能、破界。貓眼現在已經從消費網際網路轉向產業網際網路的典範。
再來分析最近很熱的騰訊,騰訊擁有的優勢是對消費網際網路用戶的連接,有許多優勢產品。從產品的根基出發,騰訊利用自身技術去賦能行業上遊,形成產業網際網路是非常有可能的。那麼騰訊的弱勢在哪,是騰訊多年沒有做成2B的供應商談判經驗,其次是騰訊對於需要線下拓展和線下管理的業務,沒有經驗。
其次,面對網際網路的下半場,產品首先還是要抓住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做強,通過合作或者其他方式形成產業鏈。思考產品所在產業鏈,網際網路的下半場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競爭,不再是單一產品與單一產品的競爭。
本文由 @ 馮義運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