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6月21日,位於沙特西部紅海岸邊的吉達古城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港口城市以其作為全球穆斯林進入伊斯蘭教聖城麥加朝覲的門戶和一系列獨特風格的古老建築而聞名。
吉達,頻臨紅海,沙烏地阿拉伯第二大城市,外來文化的潮流正在不斷衝擊著這座紅海之濱的都市,如今吉達正在大跨步的推進現代化的進程,沙烏地阿拉伯,這個宗教文化深重的國家,除了著名的聖地麥加和麥地那之外,歷史人文景觀著實局指可數,對於一個非穆斯林旅行者來說必須忍痛割愛的放棄最為經典的麥加和麥地那,吉達古城成為為數不多的歷史文化古蹟中。
穿行在現代化吉達的大街小巷中,無意中仿佛走了一條光陰的隧道,與高樓林立的城市景觀形成鮮明對比確實一片古老的民居,這就是傳說中的吉達古城,雖然年代不算特別久遠,這座古城依舊頑強的存活了下來,那一座座看起來破舊的房屋彰顯歷史的滄桑感。
老舊的房屋鑲嵌著排列不規則的木質門窗,看上去不規整的門窗布局不由得令人產生了本能的不安全感,總有一種高危搖搖欲墜的感覺,然而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卻對此無動於衷,或許他們更眷戀那種原版的滄桑,相比曾經的那個年代,房屋還是那個房屋,房屋的主人還是那個曾經的家族,曾經充滿藝術氣息的門窗增添了幾分歲月的痕跡,鴿子們依舊選擇在這裡世代繁衍生息。
有所不同的是增添了幾許現代文明的產物,老舊的木質窗戶上嵌入了古董的空調機,房屋外面不再是古老的交通工具,如今已停滿了現代化的汽車,其他的什麼都沒有改變,人們依舊保留著傳統簡單的生活方式,仿佛間看到了那個曾經的吉達,歲月讓曾經的陽臺也不再完整,殘破的露臺就可以當做晾曬衣服的架子,勉強運轉的空調機就可以滿足清涼解暑的需要。
有的房屋正在面臨著生存的挑戰,在一種高危的搖搖欲墜中,在價值崩盤的邊緣,他們依舊努力延續自身的價值,破舊的房屋留存了多少歲月的滄桑,如今他們對於告別卻是如此的戀戀不捨,一些房屋結束自己生命周期的時候,很多房屋仍舊在延續他們存在的價值,彷佛在向世人默默地訴說著曾經的故事,把人們帶回到那個曾經的往事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