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馥馨
「鼎王」32種中藥熬製的湯底原來只是放了雞湯塊;「塩選燒肉」由摩洛哥皇室貴族引薦,在鹽中加入法國松露的「塩之鑽」根本是假的;「無老鍋」遠赴日本向老婆婆取經的冰淇淋豆腐只是愰子;而「囍壺」人間茶館的「頂級綠茶」不僅殘留農藥超量,還只是低價進口的越南茶。鼎王集團食品安全連環爆,衛生局雖開罰也只是九牛一毛;更誇張的是,鼎王祭出八折優惠,居然還吸引大批消費者上門撿便宜,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輕縱心態,臺灣恐怕淪落為民生詐欺業者的天堂。
繼去年「胖達人」事件後,臺灣再爆出虛假宣傳的食安問題,已有美食專家大膽預料,「胖達人」與「鼎王」都只是冰山一角,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人氣名店中箭落馬。儘管這些名店未必是販賣黑心食品,但過度美化的宣傳廣告,接下來恐怕將會一一攤在陽光下。
鼎王事件後,臺灣「食品藥物管理署」全面擴大抽驗全臺火鍋業者,357家業者就有 37件食材、湯底標示不符,20件菜單與廣告不符,還有8家業者不符食品衛生規範;但「食藥署」卻認為8業者違法情況尚輕,選擇暫不公布名單,氣得「消基會」重批「食藥署」,「根本是老師在幫學生作弊」。
臺「消基會」重炮批評不是沒有理由,儘管情節尚輕,但身為拿臺灣民眾納稅錢辦公行政的主管機關,如何偏向業者,協助其隱匿不法情事呢?如此怎能有效打擊食安問題,對不法業者起到震懾效果?難怪食安問題接二連三,但不法業者仍存有僥倖心態;而克守法令、成本較高的業者,確處在價格競爭劣勢,最終變成劣幣驅逐良幣。
鼎王集團除了涉及食材不實宣傳之外,連製做湯底的工廠位置也一變再變,結果只是位於臺中霧峰的地下工廠;綜合各項不法情勢,遭衛生單位合併開罰380萬元(新臺幣,下同)。
稍有基本法律常識的人都知道,裁罰要符合「比例原則」,就食安問題而言,處罰應視店家的營收予以量情。而據鼎王集團公布,去年營收高達新臺幣13億元,區區380萬的罰款根本是九牛一毛,無法產生警剔效果。
據聞,鼎王從夜市攤販,從30萬起家,迄今成為兩岸擁有23家各品牌門市,年營業額13億元的集團,目的正是有意登上資本市場,準備上市櫃。
如果一家餐飲業者,為了登上資本市場而以低劣的食材衝高獲利、美化財報。試問,有朝一日萬一鼎王集團真的成功上市櫃後,不會為了股價再做更多不法情勢?不會炒作股價?不會再有任何內線交易的行為?屆時受害對象將從一般消費者漫延至投資人,主管機關願意讓這種聲名狼藉的業者上市櫃?
「鼎王」謊言被一一戳破後,經臺中市消保官協商出的補償方案,與消費者的反應更令人匪夷所思。今年5月7日前,到鼎王集團旗下火鍋店、燒肉店消費可享八折優惠。持近一年來的消費發票、籤單等憑證,可以回原消費分店登記贈送湯底或茶包。這與去年「胖達人」事件臺北市府要求以「退費」加25%禮券補償方式來看,鼎王的方案顯然毫無誠意。
消基會抨擊,鼎王不僅沒有退費,還想藉由打折來吸引顧客回流再上門消費,甚至送摻有「雞湯塊」的湯底來出清存貨,而臺中市消保官竟會同意,顯示公權力不彰,食安執法「失靈」,將會讓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更奇怪的是,食安連環爆後,消費者居然漠視食安問題,依舊對鼎王集團的八折優惠「買單」。一些消費者一面抱怨業者誠意不足,還一邊乖乖排隊上門消費,臺中店不僅店內高朋滿座,門口排隊人潮連站的空間都沒有,北部門市也出現待位顧客。還有顧客反應,鼎王八折優惠一出,現在排隊要花更久的時間。
據了解,鼎王湯底仍舊未如宣稱的由32種中藥材熬製,也照樣加入便宜的雞湯塊,居然這麼多人排隊,究竟是消費者貪小便宜,還是死忠支持者,不得而知。
為何鼎王集團旗下餐廳與「胖達人」爆出食安風暴後,兩者境遇大不同。前者加「雞湯塊」充當高級中藥材熬製成湯底,後者添加「香精」標榜天然;但前者生意卻更火爆,後者卻已經營權易主宣告倒閉。
有部落客發表《放心,臺灣人還是會繼續支持鼎王!》的文章從消費族群、消費動機、對食品添加物的自法、廣告造假、賠罪打折等面向予以分析。其主要認為由於「胖達人」強調養生健康,而鼎王集團主打爽、潮、飽與炫耀式消費,故對虛假故事與宣傳根本不在意,仍會有大批消費者持續支持。
顯然,劣質的食安環境已讓臺灣民眾「淡定」面對食品安全危機,這也是種警訊。臺灣民眾再不以拒買、拒吃的行動,給不法業者實際的教訓,相關問題仍會層出不窮。主管機關與消費者對業者仁慈,只會讓臺灣成為民生消費詐欺天堂,長久之下,因追求良心而抬高成本的業者最終只能孤芳自賞,餐飲業者最終將同流合汙。
下回,臺灣人還有多少「底氣」向外人宣告,臺灣是美食天堂?(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