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在其遊歷各地的過程中,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宇宙誕生之初,陸地與海洋最美的邂逅,必定是在黑山海岸」,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他對於黑山這一地點的讚美與喜愛,他欣賞此地,認為「上天」莫不是在此地「種下了大自然的珍珠」。而如此浪漫又美麗的黑山,實際上並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國家,一個被名字所耽誤的國家。
黑山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西南部,西岸就是美麗的亞得裡亞海,圍繞它的國家和地區有克羅埃西亞、波赫、阿爾巴尼亞、科索沃自治省以及與其最有淵源的塞爾維亞,是一個正宗的歐洲國家。唯一能與其名稱匹配的,或許就是其境內大面積的山地了。只有沿海地區有狹長的平原。氣候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沿海地區是地中海氣候,降水較為充足,環境適宜,風景秀麗,境內有好幾處地點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例如天然公園杜米託爾國家公園、老城科託爾等。然而,黑山卻被名字所耽誤,成為歐洲一個容易被忽視和低估的旅遊勝地,成為歐洲國家中保存最好的「秘密」之一。
或許你從未聽說過這個年輕的歐洲國家,因為直到今年,它也還不到15歲。2006年5月21日之前,黑山還和與塞爾維亞一起被稱為「塞蒙」,當天,僅55.5%支持率的公投結果,讓黑山最終走向了獨立。再往前翻,就是人們更為熟悉的名稱,南斯拉夫。黑山與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馬其頓一道,組成了當年的南斯拉夫。上世紀九十年代,其他四國相繼獨立,但黑山卻與塞爾維亞「關係要好」,不僅沒有選擇獨立,反而與其組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
看起來,兩國還真像是一對經歷過戰爭患難的哥們,那為何黑山還是要搞獨立呢?實際也就是一個「利」字當頭。巴爾幹半島上總是戰火不斷,國土面積小的可憐,僅有1.38萬平方公裡左右的黑山,自然想要找到一個「靠山」。而塞爾維亞恰好也看中了黑山優良的海岸線,歷史上交好的兩國就這樣一拍即合。
不過現實情況卻顯得並不那麼樂觀。「南聯盟」剛成立不久,周邊就爆發了一波又一波的戰爭。先是波赫戰爭,後又是塞爾維亞的自治省科索沃鬧獨立,可怕的是,對手還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雙方實力差距過大,導致想要找到「靠山」的黑山,不僅沒有撈到任何好處,還因戰爭而導致經濟暴跌。反觀之前獨立了的克羅埃西亞等國,卻安穩地發展著本國的經濟,GDP不斷創新高,看得黑山是眼饞不已。
利益的驅使,加上兩國在種族、宗教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黑山下定了要獨立的決心。如今的黑山專注於國家與經濟的發展,已經發展成為世界貿易組織、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到了2017年6月5日,黑山轉而成為北約的第29個成員國。利字當先,國家的發展無不如是,黑山如今的老大哥,已經變成當年轟炸過它的美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