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有什麼習俗?

2020-12-21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有什麼習俗? 火把節在現今的雲南、貴州等地十分流行。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那麼你知道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嗎?不清楚的朋友,下面一起來看看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介紹。 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

  原標題: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有什麼習俗?

  火把節在現今的雲南、貴州等地十分流行。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那麼你知道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嗎?不清楚的朋友,下面一起來看看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介紹。

  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起初是彝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開始,持續整整三天。在這三天裡,彝族人民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這體現了人民尊重自然規律的美好願望。

  到了今日,火把節不僅僅是彝族人民特有傳統節日,也是周邊少數民族的商貿活動的日子。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節,但是,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不過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各地區火把節習俗活動

  江蘇省南通地區是整個漢族中可以說是 舉行火把節的地區,每年冬至,當地的精壯男子都會拿著一大把由稻稈作成的火把,會在房前屋後澆上油,在田間地頭繞上幾圈,以乞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彝族地區流傳著十分豐富的火把歌調,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調。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別為分為祭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生活在雲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農曆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鶴慶西山片的白、彝族群眾,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

  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火把節當天,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這就是舞火唱種。

  知道了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後,我們來看看火把節傳說。

  火把節各族傳說

  納西族

  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將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將來到人間,看到一個漢子將年紀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牽著走,他感到奇怪,細一問方知背著的孩子是侄子,牽著的孩子是兒子,因哥嫂已死,漢子認為應該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將為這樣的人間美德深受感動,想著人們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於他們,便將天神燒毀人間的消息告訴給那漢子,要他告訴人們於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門口點燃火把,以此免去災難。於是千家萬戶都在這天晚上點起了火把,天神以為人們早已在火海中滅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後來,納西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拉祜族

  山上住著一個善人和一個惡人,惡人專吃人眼。六月二十四這天,善人用蜂蠟裹在山羊角上,點燃蜂蠟後叫山羊去找惡人,惡人看到火花,以為人們拿火槍來打他,便急忙躲進山洞,並用石塊堵住洞口,結果被洞裡冒出來的水淹死了。從此人們就不再擔心惡人來吃眼睛,可以安安穩穩地搞生產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節傳說中,還有 的阿南(即曼阿喃)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致,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彝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撒梅王與異族抗爭,頭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現又長出一個頭來與之奮戰廝殺。最後,由於奸細的出賣,砍掉頭用尖刀草掃過脖子後,撒梅王的頭就再也長不出來了,死不復生。據說尖刀草上的紅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紅的。後來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紀念撒梅王,並尋找他的英靈。

  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知道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了吧。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火把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在什麼時間舉行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習俗和民族節日,像火把節、開齋節、潑水節等節日都是少數民族的節日。那麼火把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火把節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 節日將至 來開啟火把節視覺盛宴!
    日海補吉 | 攝火把節是彝族傳統節日中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民族特色最為濃鬱的盛大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涼山各縣市將有豐富的火把節系列活動其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騎上你的駿馬穿上美麗的衣裳,小夥姑娘一起走進愛的火把節.....」
  • 火把節的由來傳說故事 一個節日竟然有這麼多說法
    明天就是火把節了,咱們臨沂雖然沒這個節日,但是卻有不少過火把節的少數民族同胞,這個節日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少數民族節日之一,關於它的由來也有各種說法。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一般每年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歷時三天。
  • "十月曆"與"火把節"的起源
    先民們正是根據北鬥星旋轉一周定為一年的,並把「鬥柄正在上」的六月初定為「火把節」,「鬥柄懸在下」的正月初定為「星回節」。在南詔時,「火把節」也叫「星回節」,「火燒松明樓」的故事,便是閣羅鳳利用六月二十四日「星回節」祭祖的機會滅掉其他五詔而統一六詔的。後來由於受十二月曆的衝擊和「十月曆」的失傳,才把「火把節」固定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
  • 節日將至,關於大理白族火把節你了解多少呢?
    火把節,明年再見那就先一起來了解一下大理的火把節吧~火把節是中國西南許多少數民族(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都過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34;。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隆重的節日。
  • 四川涼山火把節,不僅是一個民族節日,更是三天三夜萬人狂歡盛宴
    我們大中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皆有自己的特色節日。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都是萬人狂歡的盛大節日,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主題,是分布在雲貴川桂四省,主體聚集生活在四川西昌涼山州,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彝族的特色節日——火把節。
  • 平正彝族「火把節」,刷爆朋友圈
    8月13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彝家寨彝族同胞載歌載舞舉辦彝家寨首屆「火把節」,吸引了重慶、貴陽、遵義、仁懷、金沙等周邊地區上萬人前來參觀。當天,彝家寨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歌舞昇平。
  • 火把節的由來之《反抗奴隸主》
    火把節,又稱星回節,是彝族全民信奉的含有祭神祭田、祈求豐收、送祟祛邪等民俗內容在內的傳統盛大節日,一般在夏至後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前後舉行,歷時3天。 任何習俗或者節日,都有一個由來。那麼,彝族火把節是怎麼來的呢?我今天就講這麼一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來了解一下火把節的由來吧。 遠古的時候,或者說古時候,彝族先民居住在一個大壩子裡,他們生活很幸福,衣食無憂。他們平靜地生活著,從來沒有考慮過會不會突然有一天淪為奴隸。
  • 臺灣少數民族貴州體驗彝族「火把節」
    臺灣少數民族貴州體驗彝族「火把節」 2017-07-18 10:10吸引了包括臺灣泰雅族、臺灣太魯閣族同胞在內的數萬名海內外遊客入黔觀光體驗。  「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彝族創造了火的歷史、火的文化,成為中國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來自臺灣的泰雅族高秋梅、周小雲,太魯閣族拉拜依·尤耀在火把節開幕式上表演了口簧琴,以表達臺灣同胞對貴州彝族「火把節」的祝福。圖為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即興表演口簧琴。
  • 燃情歡慶火把節,昨天火把節,你在馬龍哪裡「玩火」?
    本地資訊.生活信息.房屋租售.招聘求職.徵婚交友餐飲住宿.商家入駐.特產商城.鄉村旅遊.社區活動「又是一個把你雙眼點亮燃的七月,又是一個把你心靈點燃的七月……」隨著優美動聽的《火把節之歌》響起,一年一度的火把節來了!
  • 龍陵阿昌族的火把節(視頻)
    火把節源於古老的氏族部落的火圖騰文化習俗,龍陵阿昌族的火把節習俗是阿昌民俗文化中的一部分。但新時代文化多元,審美多樣性,一些古老的民族傳統習俗得不到很好的傳承和保護,逐漸失傳淡化,面臨消亡。阿昌族的火把節也是如此,目前龍陵蠻旦阿昌族地區只保留著火把節殺牛、殺雞吃,以及包指甲染紅手習俗。部分有孩童的人家也不再包指甲了,用現成的指甲油代替。
  • 布拖彝族火把節:「眼睛的節日」,最美的「阿米子」全來啦
    一大早,十裡八鄉的彝族鄉親們呼朋喚友,「阿米子」(彝語:姑娘)穿上最隆重的節日盛裝,撐起極具特色的油布黃傘趕到位於縣城特木裡鎮的火把廣場,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在人群中綻放,一串串歡快的笑聲在廣場上迴蕩。中國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彝族火把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流傳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彝族地區,是彝族和十多種兄弟民族共同的節日,在涼山彝區,火把節又被稱為「眼睛的節日」。布拖是彝族傳統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同時也是彝族火把節的發源地,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
  • 赫章彝族「火把節」(圖)
    在黔西北的廣大彝族聚居地區,多年來均有過「火把節」的傳統習俗。2010年6月,赫章彝族「火把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有關火把節的美麗傳說 彝族火把節的來歷,有許多優美的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做諾魯的彝家寨,住著一對恩愛的夫妻,男的叫布婁,女的叫舍瑪。
  • 實拍日本「火把節」,看看跟中國的相比,有什麼不同
    雖然日本文化的歷史並不長,並且還有著我們中原文化的影響,但是這不影響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日本文化,日本能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 火把節,來了!
    >火把節打開的方式有N種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昆明今年多地都有火把節活動,你準備赴哪一場?石林火把狂歡節被譽為「東方狂歡節」,曾被國際節慶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之一。在這盛大的節日裡,各方賓客在這裡匯聚,熱情的火把在這裡點燃,人們在這盡情狂歡。
  • 臺灣原住民族貴州體驗彝族「火把節」
    吸引了包括臺灣泰雅族、臺灣太魯閣族同胞在內的數萬名海內外遊客入黔觀光體驗。「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彝族創造了火的歷史、火的文化,成為中國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臺灣的泰雅族高秋梅、周小雲,太魯閣族拉拜依·尤耀在火把節開幕式上表演了口簧琴,以表達臺灣同胞對貴州彝族「火把節」的祝福。圖為臺灣少數民族同胞即興表演口簧琴。
  • 彝族火把節傳統美食,你吃過麼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六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火把節是六月二十四舉行,節期三天,每到火把節期,雲南楚雄機關事業單位多放假,讓職工和彝族同胞們歡度楚雄彝族火把節。
  • 2020將要到來的的火把節和你記憶的還有多少一樣?
    6月24日舉行,白色族在6月25日舉行,拉胡族在6月20日舉行。節日持續兩到三天。2015年8月28日,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興發苗族彝族回族鄉彝族同胞舉行火把節,歡慶中國·貴州·赫章第一屆旅遊文化節。2011年7月24日,雲南楚雄舉行火把節,祭火儀式,狂歡,鬥牛,鬥羊,賽馬等傳統民族民間活動各有看頭。
  • 雲南的火把節來了,國外的火把節也來了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終於還是如約地來到了雲南這片多民族聚集的神奇土地,你且看,這裡有熱情洋溢的火文化,有能歌善舞的彝族兄弟姐妹,還有一場激情譜寫民族團結和諧畫面的火的狂歡。雲南的彝族火把節,被稱為「東方狂歡節」,是彝族眾多傳統節日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民族特色最為濃鬱的節日。
  •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臨沂網友可以去湊湊熱鬧
    明天就是火把節,雖然這是一個少數民族的節日,但是這些年來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咱們臨沂人也可以去湊湊熱鬧,在去之前有必要對火把節了解一番。   每逢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我國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火把節。按彝族的風俗,這一天要舉行鬥牛 摔跤和盛大的群眾性文藝聯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