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有什麼習俗? 火把節在現今的雲南、貴州等地十分流行。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那麼你知道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嗎?不清楚的朋友,下面一起來看看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介紹。 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
原標題: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有什麼習俗?
火把節在現今的雲南、貴州等地十分流行。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那麼你知道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嗎?不清楚的朋友,下面一起來看看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介紹。
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起初是彝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開始,持續整整三天。在這三天裡,彝族人民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這體現了人民尊重自然規律的美好願望。
到了今日,火把節不僅僅是彝族人民特有傳統節日,也是周邊少數民族的商貿活動的日子。
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節,但是,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不過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各地區火把節習俗活動
江蘇省南通地區是整個漢族中可以說是 舉行火把節的地區,每年冬至,當地的精壯男子都會拿著一大把由稻稈作成的火把,會在房前屋後澆上油,在田間地頭繞上幾圈,以乞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彝族地區流傳著十分豐富的火把歌調,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調。彝族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別為分為祭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生活在雲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農曆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鶴慶西山片的白、彝族群眾,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
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火把節當天,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這就是舞火唱種。
知道了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後,我們來看看火把節傳說。
火把節各族傳說
納西族
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將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將來到人間,看到一個漢子將年紀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牽著走,他感到奇怪,細一問方知背著的孩子是侄子,牽著的孩子是兒子,因哥嫂已死,漢子認為應該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將為這樣的人間美德深受感動,想著人們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於他們,便將天神燒毀人間的消息告訴給那漢子,要他告訴人們於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門口點燃火把,以此免去災難。於是千家萬戶都在這天晚上點起了火把,天神以為人們早已在火海中滅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後來,納西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拉祜族
山上住著一個善人和一個惡人,惡人專吃人眼。六月二十四這天,善人用蜂蠟裹在山羊角上,點燃蜂蠟後叫山羊去找惡人,惡人看到火花,以為人們拿火槍來打他,便急忙躲進山洞,並用石塊堵住洞口,結果被洞裡冒出來的水淹死了。從此人們就不再擔心惡人來吃眼睛,可以安安穩穩地搞生產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節傳說中,還有 的阿南(即曼阿喃)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致,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彝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體拉巴,兩人都有拔山的力氣。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時,他請母親用一盤鐵餅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既然以鐵餅為飯食,力氣一定很大,便趕緊離開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說斯惹阿比剛剛離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進行摔跤比賽,結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了此事,大為震怒,派了大批蝗蟲、螟蟲來吃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裡去燒蟲。從此,彝族人民便把這天定為火把節。撒梅王與異族抗爭,頭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現又長出一個頭來與之奮戰廝殺。最後,由於奸細的出賣,砍掉頭用尖刀草掃過脖子後,撒梅王的頭就再也長不出來了,死不復生。據說尖刀草上的紅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紅的。後來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紀念撒梅王,並尋找他的英靈。
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知道火把節是什麼族的節日了吧。火把節不止是彝族的節日,火把節還是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