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學家託馬斯·布朗爵士曾經說過:
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
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可以豐富它的內涵。
人的生命有兩個屬性,就是長度和寬度。
長度是壽命,寬度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
所以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要用知識,用智慧,用奉獻拓展生命的寬度。
我們今天要聊的這位主角張培祥,她18歲考上北大,在24歲的時候香消玉殞。
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行葬禮,著名主持撒貝寧為她致悼詞。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她傳奇的一生。
01
張培祥出生在湖南一個貧困家庭。
她的父親常年多病,她的母親曾患有小兒麻痺,一隻手幾乎癱瘓。
父母幾乎都喪失了勞動能力,家裡的經濟就指著家裡的幾畝薄田。
因為窮,張培祥到10歲那年,才入學。
進入學校之後,她格外珍惜學習機會。
雖然入學晚,但是聰明又刻苦的她,從班裡的末等生一躍成為尖子生。
但是在她小學畢業後,家裡實在負擔不起她的學雜費,張培祥又一次面臨輟學。
02
她的姑父姑母十分疼愛她。
不僅幫了墊付了學費,還把接到自己身邊,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在姑姑姑父的資助下,她才順利進入中學。
羽翼未豐者,凡有鴻鵠志,乘風上青雲!
張培祥深知自己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所以她只能更加用功學習,用好成績來回饋姑父姑母。
最後她以年級第一的好成績考入當地最好的高中。
雖然有學霸光環籠罩,但是進入高中的張培祥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知識改變命運,她每日挑燈夜讀,讓姑姑十分心疼。
03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97年18歲的張培祥收到了北大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收到錄取通知書的一剎那,全村都沸騰了。
張培祥哭了,她的姑姑也跟著灑下淚水!
因為這一切太不容易。
在全村的資助下,18歲的張培祥拿著行李,走上漫漫求學路。
進入大學之後,張培祥每天不是在上課就是在泡圖書館。
她多次拿到學校的獎學金。
2001年本科畢業後,她在老師的建議下,開始考研究生。
自此張培祥開始了半工半讀的學習生涯。
04
張培祥是個不折不扣的才女。
她酷愛讀書,鍾情文學,她對《紅樓夢》頗有見解。
她在網上發表的《飛花讀紅筆記》《大話紅樓》《紅樓十日談》一經發表,就引起網友的追捧。
不僅如此她還翻譯了國外著作《你想你的狗 一樣快樂嗎?》《所向披靡---打造卓越團隊17條法則(美國)》,一經發行就成為暢銷書。
值得一提的是,她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紀實文學《賣米》。
雖然沒有華麗辭藻,但是卻感人肺腑,更被譽為"可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佳作
05
研究生畢業之後,她順利進入湖南衛視節目組。
在《新青年》欄目中,張培祥不僅擔任編導,還是嘉賓主持,節目一經播出就引起巨大反響。
當人們以為她的人生要走向輝煌的時候,不幸發生了。
在一次工作中,她突然暈倒,醫院的診斷書猶如晴天霹靂。
原來她得了白血病!
樂光的張培祥並沒有被病魔打到,她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但是還是沒有戰勝病魔,在2003年8月27日年僅24歲的張培祥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06
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這是對張培祥最真實的描述。
北大為了紀念張培祥這種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
決定在八寶山為她舉行葬禮,祭奠她卓越的一生。
師哥撒貝寧親自為她念悼詞。
結語:
能有璀璨絢爛讓人們懷念一生,雖死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