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生漫長卻無比的迷茫,還有的人雖然只有短暫的一生,但是他們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北大的才女張培祥,她曾經18歲考上北大。
在她24歲,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天妒紅顏,英年早逝。
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舉行葬禮,撒貝寧為她致悼詞。
其中這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01
張培祥出生在湖南省一個偏遠的小山村。
這個村子因為落後,本身就不富裕。
而張培祥家庭條件是最困難的。
張培祥的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
因為常年的操勞,身體是每況愈下。
而她的母親因為在年幼的時候得過小兒麻痺,一隻手幾乎癱瘓,還做過乳腺切除手術。
原本風雨飄搖的家庭,因為張培祥的到來,增添了很多的歡笑。
但是家裡只有父親一個勞動力,一時捉襟見肘。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轉眼張培祥就到了上學的年紀。
但是因為家庭貧窮,張培祥在6歲的時候,才進入學校。
人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雖然貧窮,但是張培祥是的父親和母親把自己全部的愛都給了張培祥。
她的父母在精神上對張培祥絕對的富養。
而張培祥雖然年齡小,但是非常的體貼懂事。
在張培祥10歲的那年,家裡已經快揭不開鍋了,實在沒有多餘的錢供她上學。
無奈之下她只能輟學在家。
而她的姑姑看出她是一個讀書的好苗子。
於是資助她繼續讀書。
02
張培祥深知自己的讀書機會來之不易。
為了不辜負自己的姑母姑父,張培祥在學校發奮圖強,她用一張張滿分的卷子換回姑母姑父欣慰的笑容。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培祥以年紀第一的成績考入了當地最好的高中。
進入高中之後,張培祥不敢有絲毫的鬆懈,經過三年的挑燈夜戰,她順利的考入北大。
進入大學之後,為了提升自己,她又考取了北大的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才女。
大學期間,她曾經在網絡上用網名飛花,發表了很多的文章,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她曾經寫下《飛花讀紅筆記》、《大話紅樓》、《紅樓十日談》、《七種樂器》等或長或短的文集。
除了寫作還翻譯了很多國外的名著,由出版社發行之後,成為暢銷書。
不僅如此,她曾經還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一篇小說《賣米》。
而此小說一經發表之後,在文壇引起轟動,《賣米》還被譽為「可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佳作。
從學校畢業之後,湖南衛視給她遞過橄欖枝。
對待工作她同樣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曾經她策劃的節目,在播出之後,極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03
但是此時命運又給她開了一個玩笑。
一天,她在工作的過程中,突然暈倒。
同事急忙將她送往醫院。
等醫院的診斷書下來之後,張培祥被確診為白血病。
雖然她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但是還是沒有贏過死神。
張培祥在24歲,花一樣的年紀,香消玉損。
而北京大學在八寶山為她舉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動,而她的師哥撒貝寧為她致念悼詞。
結語:
能有璀璨絢爛讓人們懷念一生,雖死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