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葬禮派對」,生前辦後事在英國越來越流行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1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根據英國一個葬禮組織的統計,在生前辦後事的做法在英國越來越流行。而在有些國家,比如韓國和日本,給活人舉行葬禮已經悄然盛行。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整個活動的中心人物仍然在場,可以聽到別人對他的真實評價。活時辦葬禮不僅挑戰了傳統的葬禮文化,也打破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

「葬禮派對」

麥可赫布在40歲生日前不久,與相處多年的女友分手。他不想一個人過生日,於是給50位至親好友發了電郵,邀請他們參加自己的生日派對。其中,有40人立即回復,表示願意參加派對。

赫布的好友們一商量,決定乾脆給他搞一個「葬禮派對」,因為平時他們把赫布戲稱為「死亡先生」。一開始,他們只想藉此搞笑一下,並不是認真的。但隨著葬禮籌劃工作的進展,很快變得一本正經起來。

「葬禮」那天,赫布白衫素裹,躺在一個為他量身定做的無蓋棺材裡。他要在棺材裡一動不動躺三個小時。然後,再由護柩者把棺材抬起,放在一個黑暗的屋裡。屋裡只點一根蠟燭。

赫布事後回憶說,他能聞到抬棺材人口中強烈的威士忌酒味。赫布表示,他知道他們喝酒是為了壯膽,否則會感到害怕。

「葬禮」時,赫布的一名女性朋友儘管知道這不是真的,但看到赫布躺在棺材裡一動不動,還是忍不住哭了起來。

朋友們開始致悼詞。其中一位朋友說,「我擔心你永遠也不會知道我有多愛你了」。

赫布15歲的女兒是最後一個致悼詞的。「她把手放在我身上,發表了一份感人至深的悼詞。在悼詞中,她表達了對我的愛,我作為一個父親對她意味著什麼。所有人都哭了。」

通過這次經歷,赫布對人生有了新看法。現在,他覺得自己就像有了第二次機會一樣,知道如何改進人際關係,以及修補過去40年來的一些錯誤。通過這次經歷,赫布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

聽聽人們真實的心聲

根據英國一個葬禮組織的統計,這種在生前辦後事的做法在英國也越來越流行。

而在有些國家,比如韓國和日本,給活人舉行葬禮已經悄然盛行。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整個活動的中心人物仍然在場,可以聽到別人對他的真實評價。

2009年的一次相關調查發現,如果連續一個星期,每天能用5分鐘時間思考一下死亡,則能減少一些抑鬱的想法。

來自英國約克的威廉姆森從事喪葬工作已有30年。今年晚些時候,他計劃推出這種為活人辦葬禮的形式。

威廉姆森表示,以他從事喪葬多年的經驗來看,親朋好友在葬禮上所說的話往往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有時,威廉姆森問一些來客:「你會在死者生前說這些話嗎」?通常他們都會說,不會。

於是他就想,那為什麼不能在人還沒去世前辦一場葬禮呢?讓他們聽聽人們真實的心聲。

讓死亡來得更真切

28歲的喬治婭目前自願幫助人們舉辦 「活人葬禮」。這一靈感來自於她自己祖父的葬禮。

喬治婭記得祖父的葬禮來了許多人,讓她十分感慨。她不禁在想,要是祖父能知道有這麼多的朋友來看他該有多好啊!

一年過去了,喬治婭共幫助組織了六個這樣的葬禮。她認為與傳統葬禮相比,這更有意義,因為整個事件的主角可以在場,親歷葬禮。

2016年,湯姆的祖父重病在身。醫生說他大約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光。湯姆的祖父大膽地提出,要在去世前組織一場慶祝派對。

24歲的湯姆參與了祖父「葬禮」的組織活動。大約80人前來參加葬禮,他們還請了一名攝影師、搭了一個舞臺、弄了一些滑稽道具等。

湯姆表示,這樣做的確需要勇氣,因為你知道自己就要離世。

他說,「這有點讓人難以置信。給活人舉行葬禮,讓死亡的事實來得更真切。」

但是,這是他祖父的心願。而且,湯姆可以看出他祖父這一天很開心。

2006年被診斷出前列腺癌的威爾斯商人卡斯(Keith Cass),今年4月離世前一直在威爾斯和英格蘭為普及前列腺癌知識努力。為此,威爾斯王子查爾斯還為他頒發了大英帝國員佐勳章(MBE)。

去年年底,當卡斯得知自己只有幾個月生命時,他有了一個主意。他決定對外公開出售自己葬禮派對的入場券,並為自己的慈善組織募款。卡斯希望辦一場別開生面、與眾不同的「最佳葬禮」。

卡斯最終還是沒有等到自己的葬禮。去世後,他的子女滿足了父親生前的願望。葬禮請了喜劇演員和樂隊,還提供各種冷熱食品和飲料:包括啤酒、香檳、龍蝦等。

卡斯曾計劃能夠募集50萬英鎊的善款,讓更多英國人了解前列腺癌,以及如何防治。

劇院葬禮體驗

英國劇院和戲劇界似乎也順應了這種潮流,為人們提供葬禮體驗,讓參加者體會一下參加自己葬禮的感受。

負責葬禮體驗的劇院負責人馬丁表示,為了讓葬禮體驗更逼真,他和同事們一起修造了一個墓地、小教堂和停屍房。

每個希望體驗葬禮的客戶需要坐下來與工作人員一起討論的他們葬禮安排,包括在葬禮上選擇朗讀哪些讚美詩等。

然後,「死者」被送進停屍房,進行整容化妝。「死者」被放入棺材中,但棺材上面留一個孔,以便他們可以看到葬禮的活動。來參加葬禮的賓客會把他們的悼詞寫下來,掛在一棵紀念樹上。

整個過程將持續25分鐘。 然後,棺材被入土,降至1.8米深的墳穴中。

馬丁說,有時這種戲劇葬禮體驗會出現非常感人的情景,讓你永生不忘。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用「葬禮」這個字眼。有些人更願接受「送別派對」這樣的字眼。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臨終關懷課程講師格林表示,隨著社會進步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後世安排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

至於是否每個人都願意在活時參加自己的葬禮,那完全取決於本人了。但至少,它給人們提供了又一種選擇。

相關焦點

  • 美國青少年辦短吻鱷泳池派對 盤點全球各類奇葩派對
    原標題:美國青少年辦短吻鱷泳池派對 盤點全球各類奇葩派對   對大多數小朋友來說,慶祝生日的方式不外乎請魔術師變魔法、請小丑表演或舉辦戶外泳池派對等。但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日報導,美國俄克拉何馬州一家動物避難所竟為小朋友們推出短吻鱷泳池派對,這一大膽的舉措頓時引來質疑聲一片。
  • 何鴻燊葬禮初定在香港舉行 還將在澳門舉辦追悼會
    何鴻燊葬禮初定在香港舉行 還將在澳門舉辦追悼會原標題:賭王何鴻燊葬禮香港舉行 追悼會澳門舉行5月27日,據港媒報導,賭王何鴻燊病逝,各房家屬共同商議後事安排。由於其生前在港、澳兩地均有貢獻,初步構思在香港喪禮外,還將在澳門辦追悼會。據港媒報導,賭王何鴻燊病逝,各房家屬共同商議後事安排,由於生前賭王在港、澳兩地均貢獻不少,備受各界尊重,又相識遍天下,相信不少人都會來送別賭王。
  • 臺灣流行「生前契約」 殯葬文化更講「禮」(圖)
    臺灣流行「生前契約」 來源:北京晚報  面對種種喪葬陋習和亂象,臺灣民間率先展示了革新殯葬文化的勇氣和力量南華大學還在臺灣北部與中部設立教育推廣中心,廣開殯葬禮儀班,訓練出一批儀表端正的禮儀師,他們服裝整潔,熟稔相關政策法規、各種宗教葬禮儀式、祭文寫作及告別儀式主持、禮堂布置等。    而法鼓山聖嚴法師對身後事也百無禁忌,認為對遺體的最好處理方式就是不留一點痕跡,他說,骨灰跟精神生命毫無關係,只是肉身生命最後的一分碳,並不代表什麼。
  • 日媒:奇特日本人活著辦葬禮死後不入墳
    日媒:奇特日本人活著辦葬禮死後不入墳 2014-08-04 14:23:30「前幾年不是流行過一首《千風之歌》嘛,歌詞說『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裡,已化身為千縷微風,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我對這個歌詞很有同感啊。我20歲那年就到東京工作,現在還沒退休,雖然祖父母的墓都葬在老家新澙的寺院裡,父母也打算葬在那裡,但我一直在東京,實在是跟寺院沒有交流,也不是佛教徒。」
  • 知名女主持人生前最後三天:15號生日,16號領證,17號婚禮變葬禮
    生前最後三天2008年,12月15日在魏笑生日當天,男友(祁冀)買好了生日禮物,帶著鑽戒,來到辦公桌前,單膝跪下,向魏笑求婚。魏笑接過他手上遞過來的戒指,戴在了無名指上。第二天,12月16日兩人便一起到婚姻登記處,領證結為了夫妻。
  • 日本人死後不想辦葬禮,原因很現實!活著的時候才重要
    其實日本人最初的葬禮花費並非很高,只是在經濟泡沫時期,葬禮費用也是水漲船高。在那個時代,重金辦葬禮,成為了社會話題。比如昭和時代的明星石原裕次郎,辦葬禮的時候邀請樂隊演奏故人曲子。再比如松下幸之助的葬禮,將近有2萬人參加。
  • 柴契爾夫人葬禮舉行 英國聖保羅大教堂鳴鐘(圖)
    柴契爾夫人的靈柩由十名軍人護送進入聖保羅大教堂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外媒報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率各界政要於4月17日參加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為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舉行的隆重葬禮。  當柴契爾夫人的靈柩由十名英國軍人護送進入聖保羅大教堂時,教堂的鐘聲不斷敲響,英國女王和菲利普親王以及全體參加葬禮的人起立等待靈柩安放在前臺。
  • 你會花錢給寵物辦葬禮,並讓別人知道嗎? 看見
    城市中,火化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但大多數人並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自己花錢為寵物辦葬禮。攝影:吳皓   編輯:秦翼新浪圖片出品,嚴禁轉載,歡迎分享。李超說,自己養過一隻名為jojo的哈士奇,去年死於癲癇,然而那時他卻找不到一家合適的寵物火化公司,無法給jojo辦一個體面的葬禮。那次經歷成了他創建寵物殯葬公司的一大初衷。
  • 張耀榮家人商量後事 定於四月中舉行葬禮
    張耀榮葬禮定於四月中舉行早上約十點半,張家家屬前往紅磡飲茶商討安排,定於四月中舉行葬禮。長子張永康表示早上已到富山公眾殮房辦死亡證,4月18及19日的道教儀式喪禮,將在父親幾十年前由他承建的世界殯儀館舉行,講到張先生可有未了心願?女兒張麗芳表示:「大家要討論下。好多人都有打給我們說要幫忙,但好多事還沒定,多謝大家關心。」張永康又稱母親的心情不太好,張麗芳指耀榮娛樂公司會延續父親帶給大家娛樂的精神繼續營運。
  • 服務人員為小狗擦身,主人追憶……寵物「後事」現在真成了「事兒」
    寵物如今越來越多地進入市民家庭,相應的,寵物後事也成為繞不開的話題,相比以往丟棄或者就地掩埋,如今在島城寵物喪葬變得日益火熱,兼具環保和人性化的處理方式引來不少稱讚,不過較高的收費令不少市民望而卻步。將骨灰盒和寵物的照片放在一起,可供寵物主人時常來悼念。
  • 柴契爾夫人葬禮 聖保羅大教堂現場/圖
    周兆軍 攝  中新網4月17日電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葬禮將於4月17日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柴契爾夫人4月8日去世後,關於其歷史功過、葬禮安排引發英國民眾的熱議,有讚譽,有批判,也有示威抗議,甚至「慶祝」。英國媒體評論稱,柴契爾夫人是一個「優點勝於缺點」的政治家,她的去世如同她生前一樣,引發眾多爭議,再次「撕裂」英國社會。
  • 英國:子女生日派對成家長「甜蜜負擔」-青年參考
    筆者簡單走訪發現,這些派對公司在英國大城市的生意格外好。    艾米是圖書管理員,有個不到5歲的女兒。艾米告訴筆者,從孩子兩歲起就開始給她辦生日派對了,而且年年辦,一般要請10~15個孩子。    「在倫敦生活,大家都很忙,現在誰還自己弄啊,都找派對公司。」艾米說。    她身旁的一位母親立刻表示贊同。
  • 派對文化給歐美抗疫「埋雷」 據估計跨年夜英國有超5000場非法派對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歐美流行的派對活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最新的一起事件是法國布列塔尼伊勒-維萊訥省列宏鎮超過2500人參加跨年夜狂歡活動,持續到1月2日才結束,法國警方試圖阻止卻遭遇暴力威脅。實際上,法國在新年前夕已經出臺嚴格規定,部署超過10萬名警察嚴查非法派對和監督宵禁政策,但馬賽、巴黎、波爾多、加來等多地仍有規模不等的違規聚會慶祝活動出現。
  • 香港頂級豪門葬禮是門關係學,何鴻燊、霍英東的葬禮都是一場博弈
    從這個規格中我們可以看到賭王生前的社會地位到底有多高,可以發現他強大的人脈資源,並且能窺見他生前的政商關係以及猜測出賭王家族未來的發展走向。在香港,頂級豪門的葬禮從來不是一場簡單的葬禮,而是一門關係學,是一場承上啟下的博弈。很多豪門家族未來的走向都暗藏在家族大家長的葬禮上。
  • 高以翔葬禮回禮竟是這個「生前所愛」
    更令人傷感的是高以翔葬禮的回禮,竟然是小熊軟糖,這是他生前最喜歡吃的零食。高以翔的父母也是為了紀念高以翔,我們也希望這件事可以儘快結束,不要讓他的家人粉絲在聽到或看到這樣消息再感到傷心了。你們怎麼看待這件事?歡迎評論。
  • 揭秘「非典型葬禮」:有葬禮禮堂改成了玩具店
    男孩生前鍾愛泰迪熊,母親擔心他貪玩所以限制購買,現在恨不得把整個玩具店都搬來彌補他。  於是葬禮策劃師把葬禮禮堂變成了玩具店,幫母親完成了最後的心願。原本是父母送孩子的一場悲情離別,最後顯現出一抹溫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葬禮就是來客三鞠躬、遺體告別、家屬答禮等簡單儀式。然而,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當告別的時候,也不應該千篇一律。
  • 劉真葬禮不收花圈只收禮金,做女兒教養基金,靈堂曝光有寓意
    劉真葬禮不收花圈只收禮金,匯入帳戶做女兒教養基金,靈堂照曝光有寓意引子:3月25日,劉真的靈堂追悼會在下午2點22分開始進行,媒體率先曝出一組靈堂照。照片是劉真生前跳舞時的旋轉舞蹈照,吳宗憲解釋其寓意:黑色的舞蹈服美麗同時也憂傷。
  • 霍金葬禮歡迎「時間旅行者」前來
    IT之家5月14日消息 著名科學家、天體物理學家霍金的葬禮將於今年6月15日在西敏寺(或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這場葬禮將對公眾進行開放,開放的名額將多達1000個。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請頁面中,用戶可以填寫的最晚出生年份是2038年。
  • 臺灣女星曝父親出軌,在父親葬禮上罵小三,與小三差點打了一架!
    蘿莉塔年紀輕輕就為自己的後事做準備,是因為在父親去世時,去墓園買塔位,剛好看到了一個便宜的,就順便一起買了,將來也能和父親做個伴。這足以見得,蘿莉塔對父親的感情,可是深愛著父親的蘿莉塔,也一直無法原諒父親的出軌。蘿莉塔的父親是一名商人,生前長期在內地工作。
  • 非洲加納的葬禮習俗火了,原來「墳頭蹦迪」,真的是存在的!
    我們都知道,多元素的碰撞,是最容易讓人產生新鮮感的,當葬禮、棺材與電音、蹦迪這些詞彙碰撞到一起時,所能產生的火花,是劇烈的。而也正是因為這種碰撞,這種多種元素的詭異融合,才讓原本應該滿是悲傷氣息的葬禮,突然間變得歡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