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產業十大特徵及未來發展趨勢

2021-02-15 紅色地標RedLandmark

2021文化產業趨勢預測

1.產業數位化進程加速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從國家層面進行戰略部署。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重點做好優化產品供給、培育新型業態、文旅融合、構建產業生態等五個方面的工作,從產業層面提供發展指引。從市場層面來看,數字文化市場表現為供需兩旺。一方面,我國網際網路普及率67%,網民規模9.4億,個性化、網絡化的文化消費需求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新基建、產業深度融合的推進將進一步釋放市場供應潛能。這些因素都將加速文化產業數位化進程,促進產業供給結構、新業態培育、消費習慣鞏固、數位化治理水平等優化升級。

2.「文化+科技」雙輪驅動

在雙循環戰略背景下,「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將使中國文化產業面向更加廣闊的全球市場,驅動產業發展空間不斷增長。基於新基建戰略實施搭建底層體系架構,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將重點面向場景創新、民生應用,以VR遊戲、在線逛展、沉浸展覽、特效電影、智慧旅遊、在線教育、直播帶貨等業態為代表出現在人們日常生活場景中。「文化+科技」的雙輪驅動效應,將進一步體現在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產業配套、金融服務體系、現代文化治理體系以及相關制度的創新中。

3.文化要素市場化配置

智慧財產權、技術、數據和特色文化資源正在成為文化產業重要的生產要素。目前,這些要素配置還存在結構失衡、效率低下、價格扭曲等問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雙循環戰略的實施將要求加快文化生產要素市場化建設。要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激發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活力;促使文化要素在不同所有制企業間、區域間、城鄉間的流通;文化經濟政策的制定應著眼長期,避免形成政策依賴和過度的行政幹預;注重技術、數據等要素在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數位化戰略中的價值,加強相應的產權認定、資源整合、價值開發。

4.縣域美學經濟興起

縣域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領域。我國縣域經濟發展要求各地方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創新發展。對於工業、製造業基礎薄弱,而農業優勢明顯的縣域,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率先推動縣域美學,通過山水美學、黨建美學、鄉村美學等8類13個美學項目集群引領縣域美學經濟發展,各地也紛紛在縣域文化產業助推高質量發展方面做出積極探索。此外,美學經濟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縣域美學經濟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中,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基礎,進一步與現代農業、智慧鄉村、鄉村旅遊、大康養等領域融合發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

5.深化改革暢通內循環

暢通內循環要求深化推進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著重於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文化產業深化改革需要健全文化市場體系,破除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壁壘、商品服務流通的障礙,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國內開放統一大市場和經濟良性循環;以科技作為關鍵力量,強化文化金融創新、完善金融供給,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通過產權分離、社會購買等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推進文化領域產權制度、管理體制等更深層次的改革。

6.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

疫情期間,各地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場館積極順應5G、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進步趨勢,緊跟公眾實際文化需求的發展變化,工作重心迅速轉移至線上。「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加快數位化建設,加大線上數字文化資源開放,不斷整合資源、創新提升服務質量,豐富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優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安全性、便捷性和針對性,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提質增效。

7.下沉市場引領文化普惠

國內下沉市場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基礎龐大,正在成為鄉村新興文化消費市場的生力軍。下沉市場的數字文化消費表現出較高活力,能夠在面向市場需求整合科技與優質鄉村文化資源的同時,引領地方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多元化提升鄉村文化的傳播和傳承效益,推動鄉村文化普惠「最後一公裡」建設,並進一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鞏固文化扶貧成果。

8.對外文化貿易結構升級

全球服務貿易結構將持續優化,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與文化、休閒娛樂、教育等行業深化融合,對於服務貿易的驅動作用日益明顯。2020年8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在北京等28個省、市(區域)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將大力推進數字服務、版權服務、在線教育等新興業態、模式的發展,為對外文化貿易提供發展導向,助力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區域發展結構優化升級。

9.全媒體融合深化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我國媒體融合成果顯著,融合進程不斷加快,下一步需要進一步深化融合,提升融合質量。要加快創新改革發展,加快與新興技術滲透融合,堅持創新緊跟科技發展的關鍵思路,加速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與文化產業融合,實現由媒體內部融合向跨界跨業滲透融合,拓展整合各領域資源,以及促進整體媒體服務功能體系的提質升級。

10. 文化遺產價值創新轉換

文化遺產承載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是國家軟實力提升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這要求我們把握傳統文化珍貴的獨特性,深入提煉傳統文化的核心與新時代文化的交叉點,通過創新生產方式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以文化區域空間為載體進行整體性保護,運用全媒體創新傳播方式,實現傳統文化從保護到活化,促進文化遺產價值的創新轉換,延續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根脈。

2020文化產業十大關鍵詞

1.文化數字科技

文化與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形成眾多新的增長極,帶動各行業推進文化藝術生產消費與網際網路、大數據、5G等技術的全面融合,催生出多種新興業態。2020年上半年,文化新業態特徵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比上年同期增長1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7個百分點;移動網際網路累計流量達745億GB,同比增長34.5%。其中,短視頻領域、電商直播領域、網路遊戲領域增長迅速;雲音樂、雲錄製、雲展覽、雲旅遊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傳統教育領域也開始線上布局。各類文化數字科技產品與服務湧現,帶動「非接觸經濟」文化業態繁榮。

2.文化大數據

《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重點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文化領域,中宣部文改辦下發的《關於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工作通知》指出,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基礎性工程,將從供給端、生產端、需求端、雲端發力構建體系,明確了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中華文化素材庫、文化體驗園、文化體驗館、國家文化專網、國家文化大數據云平臺、數位化文化生產線等重點建設任務。文化數據是文化數字經濟的核心,以文化大數據為基礎的文化生產新體系的構建,將助力文化生產與文化消費的體系化升級,引領文化產業新增長。

3.鄉村文化扶貧

文化扶貧在鄉村脫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涉及到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文化人才培養、鄉村非遺和民間文化傳承、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等各方面。財政部於2019年10月提前下達2020年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預算,預算金額達122.4億元;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向鄉村延伸,擴大鄉村文化惠民工程覆蓋面。鄉村文化產業是文化扶貧的重要領域,農業農村部啟動「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推介活動」「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動鄉村文化活動在全國各地的開展舉行。與此同時,數字鄉村建設、鄉村文旅扶貧、網絡扶貧也助力鄉村文化扶貧,並且以網絡直播、主題活動等形式擴大鄉村文化氛圍的影響力。

4.文化經濟雙循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文化經濟是雙循環中的重要環節,文化消費正逐步成為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20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要求重點推進文旅休閒消費提質升級。我國文化消費市場規模優勢明顯,直播用戶突破5億;10月15日,中國電影票房市場以129.5億元超越北美,首次成為年度票房最高的電影市場。此外,千禧一代、Z世代等群體的新興需求為文化經濟雙循環發展提供新的消費動力。

5.盲盒經濟

2020年,盲盒作為一種時尚潮玩迅速走紅,盲盒經濟引起消費熱潮。2020年12月11日,盲盒文創企業泡泡瑪特上市,反映出潮玩產業極大的市場規模。同時,盲盒經濟在海外也十分火熱。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天貓淘寶海外發布的報告顯示,海外盲盒線上消費呈爆發式增長,消費增速達400%以上,泡泡瑪特、52TOYS、尋找獨角獸等新興潮玩手辦品牌出口至新加坡、美國等120多個國家。盲盒經濟迅速擴大,一方面是由於IP自身的藝術設計魅力,以及隨機購買的銷售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的消費審美觀念,盲盒能帶來陪伴感、歸屬感和依賴感,影響圈子社交關係也緊密聯繫著消費者情感。

6. 國漫探索中國道路

國產動漫、動畫持續探索中國道路,講好中國故事。在優質作品紅利、國漫出海、新技術的推動下,國漫在製作和市場端都有了新的突破。《天官賜福》《霧山五行》《姜子牙》《妙先生》等國風動漫作品獲得較好的口碑。這些作品除了將新技術與中國傳統視覺元素結合外,更為重要的是以中國故事為內核,尋求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現代表達,反映當下社會生活圖景,做出「中國特色」元素的新嘗試。此外,從生產的角度來講,國漫探索中國道路也意味著在創作生產工業化、數位化以及動漫產業鏈條更加完善的探索。

7.RCEP促文化貿易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意味著全球迄今為止最大的自貿協定誕生,將促進文化貿易的全球合作。REEP協定中,籤證便利化條款將拓展文旅產業發展空間,機構間多邊文化旅遊合作機制也將進一步釋放紅利。貨物貿易90%的開放水平以及零關稅條款將對我國文化商品出口帶來便利。此外,協定中智慧財產權板塊內容豐富,涉及著作權、商標、專利、外觀設計、傳統知識、民間技藝等,為對外文化貿易智慧財產權做出更細化的規定。在新興貿易領域,協定降低數字貿易壁壘,注重網絡信息安全,將進一步為遊戲、動漫等數字文化產業拓寬市場。

8.文創聯名

2020年文創聯名持續火爆,文創聯名受到越來越多行業的關注,聯名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在故宮建成600年之際,故宮博物院與網易合作打造手遊《繪真·妙筆千山》,與聯想合作在2020年美國CES消費電子展推出系列產品,又與運動品牌安踏、東奧IP聯名推出全新鞋款。此外,敦煌博物館的系列文創也迎來聯名爆發期,與卡姿蘭、李寧、良品鋪子、拼多多、網綜《這!就是街舞》等眾多品牌IP開展廣泛合作。全國各類文化機構通過文創聯名,藉助網際網路數位技術,為產業融合注入新內涵,助力文化內容和文化價值的再生產、再傳播。

9.破圈層作品

2020年,破圈層文化作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以作品「破圈力」尋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在固定受眾群體之外,獲得更多群體關注。在此背景下,小眾文化、地域文化、傳統文化往往以小切口、小人物、精細化內容反映歷史現實,也促進主流文化與其他各類文化碰撞交流,展現出對年輕化審美需求的觀照。如《中國軍魂》《鋼鐵洪流進行曲》等紅色精神題材作品在B站2020跨年晚會上演出;戲曲藝術與短視頻創意結合,15秒京劇老生表演能夠收穫2000萬次觀看和80萬次點讚。此類破圈層作品出現,體現了文化創作能力的提升空間,也展現出不同圈層群體之間的審美共識。

10.文化遺產活化

2020年,文化遺產從專注保護轉向多元活化。6月,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活動在全國舉行,活動聚焦傳統體育、醫藥和餐飲等大眾生活關注的非遺項目,以網絡平臺為主開展廣泛傳播。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嗶哩嗶哩等網絡平臺共同承辦主會場活動,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此外,文化遺產在更多領域體現出其活化價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 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關於推進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建設的通知》大力推進非遺工坊建設,助力實現非遺傳承與非遺扶貧雙贏,以非遺促進就業和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2020文化產業十大特徵

1.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

「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疫情對於以線下場景為主的傳統文化行業產生較大衝擊,但同時也促使了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催生出「雲看展」「雲旅遊」等新業態,帶來強勁增長動能。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啟動「上雲用數賦智」行動,通過提供全面的數位化轉型公共服務、普惠性金融支持、搭建虛擬產業網絡化協同平臺,助力中小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

2.新模式新業態湧現

2020年,文化大數據、數字內容、媒體融合、智慧文旅、人工智慧、數字文博等領域成為產業融合的新熱點,並向文化遺產資源、場館教育、演藝娛樂、全媒體等行業滲透,不斷催生出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文化產業通過改變傳統產業生產方式,形成開放的、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新型文化生產體系,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推動15種數字經濟新業態發展,重點涵蓋線上服務模式、產業數位化、個體經濟、共享經濟等領域,進一步為新興文化產業的培育提供土壤。

3.數字領域投融資活躍

《2012年至2020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報告》顯示,2020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在經歷3年下行後開始回升。其中,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市場先於市場整體恢復。疫情影響下,社交隔離對於短視頻、直播、遊戲、動漫、網文等依託線上消費場景的行業衝擊較小,並側面引導了線上文化消費。此外,數位化戰略的提出、文化產業政策紅利等多重因素,均刺激了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的活躍度。5G、文旅融合、電商、社交、垂直領域、VR、IP、AI、整合營銷等成為數字文化投融資市場的新熱點,展現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強大帶動力和發展潛力

4.鄉村消費促產業升級

以鄉村文旅為代表的鄉村消費,促使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鄉村產業延長價值鏈條,以新業態、新模式豐富產業門類,促進城鄉之間生產要素流動,提高產業效率。鄉村消費有助於完善產業基礎設施配套,從而推動鄉村整體產業升級。此外,社會各界積極探索文化扶貧、藝術扶貧與消費扶貧的結合模式,從而帶動各類鄉村文化營造項目在各地繁榮,以鄉村歷史文化資源、創意生產要素為基礎,引導「一村一品」的鄉村文化品牌塑造,激發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5.文旅扶貧助力攻堅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文旅扶貧依託其輻射帶動效應和物質精神的雙扶貧良好效益,成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提出培育休閒旅遊精品、推介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3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消費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行動方案》,以專項行動提升貧困地區旅遊服務供給質量。至2020年10月底,中央預算投資共安排「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旅遊項目327個,下達資金32億元,大力推動改善貧困地區旅遊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各單位部門從多方發力促進文旅扶貧,也從側面反映出文旅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多重面向。

6.高質量文化需求增長

2020年疫情催化數位技術與文化傳播融合,也逐漸培養了用戶對高質量內容的消費習慣,各圈層的文化消費群體的品質化付費意願日益提高,呈現出從娛樂性消費向知識性文化消費的升級轉變。此外,科技單位、企業、科研團隊以及泛科普自媒體等紛紛加入文化科普領域,積極引導受眾認知和審美心理,創作出大量優質的文化科普音視頻、圖書、圖文和展覽展品,以滿足全民在信息碎片化時代對於高質量文化內容的需求,促進全民文化科學素質的提升。

7. 數字文化引領出海

以遊戲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業出海表現突出。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和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2020年上半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75.89億美元。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公司Sensor Tower數據顯示,30家中國手遊發行商11月在全球吸金20.1億美元,佔當期全球手遊總收入30.2%。數字文化產業出海的同時也推動了文化「走出去」,以手遊《江南百景圖》為例,優質數字文化內容及產品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和東方圖景,引發廣泛關注。各界紛紛從政策支持、版權服務、出海保障、戰略研究、貿易渠道等領域,積極探討數字文化企業出海路徑。

8.傳統文化活化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傳統文化資源依託數字前沿技術,可以有效促進傳統文化的創新價值提煉和文化再傳播。例如,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指導下,《王者榮耀》遊戲適應時代變化,推出了「榮耀中國節」系列文創活動,煥新傳統節日記憶,契合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內在需求,實現更具有現代意義的傳播效果和商業價值,達到傳統文化活化傳播的目的。

9.IP產業鏈閉環運營

IP運營企業積極探索從設計、孵化、生產、供應到零售終端的整個上下遊產業鏈布局,形成閉環運營的IP商業生態。此外,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發展,社交媒體投放更加精準,提升了IP營銷、IP消費、IP衍生環節再開發變現的能力。產業有望通過高效多元的IP運營和開闢新的商業模式激活傳統產業,有機參與並引導我國傳統產業的發展,推動實現產業共同繁榮。

10. 非遺資源價值再生

非遺傳承關鍵在於有效提煉其文化內核,並將其融入到日益多元、快速變化的時代社會生活中,如「非遺+旅遊」「非遺+文創」「非遺+影像」就提升了文化旅遊的內涵價值。此外,非遺內容還可以融入到城市文化建設當中,藉助數字科技技術、新媒體傳播手段以及動漫、遊戲、直播等各種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廣泛且深入地連接更多人群,有效激活非遺與現代文化之間的交互,為中國非遺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的中國特色素材,促進中國文化內容在全球範圍內獲得更多關注。

相關焦點

  • 施俊玲:未來文化旅遊產業五大發展趨勢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衢州8月17日訊 (記者 魏金金)當前,文化旅遊與體育、信息、物流、建築、農業等產業的融合,使得文旅產業擁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16日召開的「2018新時代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上,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旅遊產業委員會主任、原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以「推動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題發表主旨演講,提出未來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將呈現五大發展趨勢。
  • 裝配式建築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布局特徵
    1、國內裝配式建築呈快速增長趨勢國內預製裝配式建築重新升溫,並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據住建部數據顯示,2012-2019年中國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呈高速增長趨勢,2019年中國新建裝配式建築面積為近幾年來最大值,達到4.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4.8%。
  • ​2021年文化產業趨勢,2020年文化產業特徵
    2021文化產業趨勢預測 1.產業數位化進程加速「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從國家層面進行戰略部署。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重點做好優化產品供給、培育新型業態、文旅融合、構建產業生態等五個方面的工作,從產業層面提供發展指引。
  • 我國體育產業新階段特徵及發展趨勢前景展望
    體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五大幸福產業」的重要內容,是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動能。本文對這一新階段體育產業特徵進行了系統分析,並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2020年度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在區域報告方面,涵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黃河流域區域以及北京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分析,對各個區域發展規模、發展態勢、發展特徵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對策建議。此外,《報告》把握2019年產業熱點,圍繞科技融合、5G數字產業、科技文創等新型技術產業領域進行專題評述。
  •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發布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發布 年終盤點2018年文化產業發展十大關鍵詞 2019年01月09日 11: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吳文康 字號
  • 2020下半年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趨勢
    預測未來五到十年,文旅地產大有可為,擁有廣闊的發展天地,很有可能是未來國內旅遊的引擎。那麼,未來中國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如何呢?所以說旅遊在未來有著巨大的市場。「十三五」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旅遊產業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火熱的投資方向。預測未來五到十年,文旅地產大有可為,擁有廣闊的發展天地,很有可能是未來國內旅遊的引擎。那麼,未來中國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如何呢?
  • 2020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產業分布及發展趨勢分析(圖)
    2012年底全國園區總量達到1,457個;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政策出臺,指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並大力支持文化產業載體—文創園區的發展。從空間分布來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空間集聚特徵明顯。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區塊鏈產業圖譜及十大趨勢》
    原標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區塊鏈產業圖譜及十大趨勢》   10月29日,2020成都全球創新
  • 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高新技術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高新技術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高新技術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鑑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 LEDinside:2016年LED產業十大發展趨勢
    而對於即將到來的2016年,LEDinside研究協理儲於超也針對LED產業前景整理出十大趨勢。分別從市場面探討未來LED產業整並的可能。以及技術面探討LED技術發展新方向。 LEDinside研究協理儲於超 從LED市場趨勢觀察,整並與淘汰仍是未來產業所觀察的重點。
  • 2020年中國文創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數據來源:文化和旅遊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逐步形成隨著文化創意產業規模的擴大,其深度融合性特徵逐步顯現,與旅遊業、傳統製造業、農業等逐漸形成「越界、滲透、提升、融合」的多樣路徑。文創產業發展趨勢(1)「一帶一路」建設為文化創意產業跨地區融合及走向世界提供了新機遇「一帶一路」是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的雙核戰略,而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經濟與文化雙核戰略有機結合的重要載體,能夠在此過程中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跨地區發展融合及
  • 中國網際網路文化傳媒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年,中國繼續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將文化產業建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受上述政策影響,文化傳媒企業改制上市、兼併重組活動異常活躍。**年,受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的快速發展,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設備快速普及,手機遊戲成為日常消遣的重要內容,從而使得手遊市場成為中國文化傳媒增長異常迅速的細分市場。**年,我國電影票房進一步增長,為網際網路文化傳媒市場高速增長奠定了重要基礎。未來,泛文化產業鏈擴展和產品融合是網際網路文化傳媒市場不斷前行的重要方向。
  • 2020年中國文化地產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2020年中國文化地產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對文化地產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文化地產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文化地產行業發展現狀、文化地產市場動態、文化地產重點企業經營狀況、文化地產相關政策以及文化地產產業鏈影響等。
  • 2020-2026年中國創意產業園區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以行政區域劃分或行業分割方式構建的創意產業園區,畢竟會受到傳統利益格局和資源配置的影響,難以達到理想的要素組合和產業的深化。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創意產業園區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大多數大城市在實現工業化後,都把發展創意產業作為催化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
  • 中國體育產業園區發展趨勢及主要園區與案例
    目錄  一、中國體育產業園區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中國體育園區的發展歷程   1.企業自生集聚階段   2.政府園區培育階段  3.體育產業示範基地認定階段   4.體育特色小鎮階段   (二)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發展現狀及趨勢
  • 2020年中國民宿行業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圖)
    原標題:2020年中國民宿行業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圖)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始料未及的速度和規模打亂了民宿、旅遊等行業的發展節奏,原本一房難求的春節檔轉眼間變得門可羅雀
  • 《2018中國文化IP產業發展報告》在京發布
    2018年9月20-25日,中國文化IP及創新設計展(以下簡稱中國IP展)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拉開帷幕。該展覽由中國版權協會、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聯合主辦,展覽同期舉行了一系列活動。作為本次展覽的特色活動,9月21日召開了2018中國文化IP發展高峰論壇。
  • 2020-2026年中國豪華車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豪華車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分析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豪華車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豪華車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三、中國城市交通系統建設對豪華車市場的影響  第四節 2016-2020年中國豪華車政策環境分析    一、中國近年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及影響    二、中國未來汽車產業政策預測分析    三、燃油標準推出將對豪華車市場帶來的影響  第五節 2016-2020年中國豪華車產業背景環境分析
  • 2019年中國主題公園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歷史文化類將...
    2019年中國主題公園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歷史文化類將是發展主流  2020-01-10 15: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