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最早被清晨微風喚醒的
是熟睡中的山巒
只因當薄霧散去,晨曦踏至時
是它們最先擁抱陽光
太武山分南北。其南位於廈門灣南岸,喚南太武(海拔562米),是廈門灣最高的山峰,素有「閩海第一峰」之稱。而北太武(海拔253米)位於金門,一南一北,遙遙相望,化作門神,為廈門灣口主航道的兩邊保駕護航。
探訪南太武從北坡開始,一路拾級而上,時至盛夏,恰有鮮花相陪,伴著花香,攀登之行倒也別有韻味。
逢至楊梅成熟季節,除卻花香,更有一路梅香。裹著緊實的梅農戴著鬥笠,挎著果籃的身影穿行樹林之間,轉身的一個不經意也成了點綴山上的風景。
漫步山中,你會逐漸發現南太武不同於尋常山的奇妙之處。此山少有泥土,組成山體的主要功臣卻是一顆顆風格別具的奇形怪石。因這些怪石模樣實在有趣,便有人賦予他們特殊的名稱,日積月累,大體算下來,便也有了如今的南太武二十四景。
兜兜轉轉,卻在此山。深山雲起,雲深不知,故喚雲根。
長達數百米的花崗巖斜坡,是南太武二十四名勝之一的「萬丈丹梯」。蒼勁有力的筆法,歷經無數風雨打磨,依舊清晰,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豪邁和雄壯之氣。由此往下走,便是一處天然的放眼遠方的瞭望臺。山下海灣裡由近及遠分別是:雙魚島(圓形人工島)、嶼仔尾海岬、廈門島和鼓浪嶼。
在這二十四景中,神話色彩最濃厚的莫過於這「仙人跡」。因鑲印的造型像極了人的腳印而得名,據傳這是當年八仙路過南太武山時留下的足跡。感慨之餘,也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關於南太武的民間傳說裡,八仙是常露面的主角,石盆旁刻著「浴仙盆」三字,便昭示了此為八仙雲遊時的沐浴之處。
這已是海拔三百多米的山巒處,可見一塊光潔平淨的大石板上,各嵌著三口大小不同,形似浴盆的石窟,大的直徑兩米多,深約30釐米。盆中盛有池水,清澈晶瑩,若是碰上晴空萬裡,拾一處坐下,挽起褲腳,眯上眼,感受著天然溫泉,也不失為一番享受。
延壽塔,建於宋代,為四方形七層石塔,曾經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航標。
據相關資料記載,早期來廈的外國人,都對太武山印象深刻,不但因為高,還因為山頂有座尖塔,高聳在清澈藍天中。
延壽塔的兩大功能,其一是航標,其次便是觀景。倘若它仍存在,南太武的位置將會更加明確地標記出來,成為航行於臺灣海峽的船隻的航標,引導它們沿主航道進入廈門灣。
可惜的是如今卻找不到延壽塔的實物,唯有一塊殘存基石立於草木間,宣示著曾經那方指路明燈的存在。
考察延壽塔殘存基石(李丹鳳 攝)
穿過低矮的灌木叢,越過雜草,來到開闊處,便看到一處巨石,刻著「象徑」二字。咋看之疑,只需再細細觀察巨石的形狀便可消解。瞧那石頭的形狀可不就像是一頭大象正在巡視它的領地?
偌大山間,巨石獨立,可以石為屏,鎮山間靈秀。
南太武的二十四景,形態迥異,各具風姿。卻是這各成一體的奇景構成了南太武山獨特的山石文化。二十四景見證了南太武的歷史變遷,有的耗不盡歲月,隨著時間而逝,有的卻依舊堅守,看盡了滄海桑田。
從山上看大海,一望無垠(易欣攝)
除去二十四景,南太武山令人著迷的還有它的文化底蘊。在乾隆的《海澄縣誌》中關於太武山提到了三件大事: 其一是太武夫人定居,初闢洪荒,稱閩人始祖。其二為建德古寨,南越王建德為躲漢軍,一路奔亡逃至太武,屯兵扼守。其三便是在元滅宋後,逃難途中的南宋小皇帝也曾在太武山歇腳。
傳說紛紜,難於考訂。但且不論真假,這無疑都增加了太武山的人文魅力。或許也只有默默佇立在南太武山上的千年古剎,才知曉這其中的緣起因果罷。
動人的傳說賦予南太武厚重的故事感,而藏匿於山間的摩崖石刻則為南太武的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登上南太武的山頂,你會發現崖壁上有不少石刻。大多石刻因漫長歲月的洗禮,早已字跡漫漶,難以辨識。
而在這些面目不能辨認的石刻裡,唯獨那一方無落款的「太武名山」四個塗丹大字,剛勁深刻,讓人眼前一亮。
南太武山上的石刻散落分布,有的置於重巒迭嶂間,甚是幽閉;有的鑽入灌叢,無蹤可覓;有的僅可遠觀,慨嘆神奇。
巨石雖亂,卻讓人覺得大自然的偉岸,而造就這一偉岸的是時間的沉澱。
時間,讓它承受了狂風的怒號,讓它抵擋住洪水的擊打,或許傷痕累累,滿目瘡痍,可卻因此讓崖石變得錯亂,成就一幅幅自然佳作,而南太武也在歲月長河裡變得更加淡定從容。
由山上俯瞰,廈門灣的景色盡收眼底。待至華燈初上,廈門灣畔,便是一片燈火璀璨。
廈門灣全景(易欣攝)
而放眼遙望對面,便是金門島。曾因戰亂而分離的人們,或許也默默眺望著這裡,寄託鄉愁。
奇巖秀嶺,往往因復有登臨吟賦者而更放異彩,太武亦是。當自然造化碰上人文薰陶,這座山也變得更加深沉起來。當夕陽西下,山上的雲霧被晚霞映的金黃,南太武就像被潑上了金色的顏料,熠熠發光。
山谷幽深,偶爾顯霧海雲山。南太武不僅有著豐富的地貌,也是能源發電處。遍布山下的風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夜幕降臨,靜謐將南太武環抱。遠離了都市的喧囂,這沒有光汙染的山上,也是拍攝銀河的好地方。
南太武·銀河(易欣攝)
徒步下山,感受著光線由通透變暗沉,耳邊聽山風唱起歸去的旋律。風淺時,掃清思緒為你撫去疲憊;風沉時,令人振奮,頓生激昂之感。
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獨特底蘊和故事,因此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神往之士前去憑風懷遠。可是當曲終人散,一切都隨著這律動的山風而走時,留下的卻只是一座山的傲然孑立,是一座山在時光洪流裡的踽踽獨行。
南太武·山門(易欣攝)
寂靜的山門啊,也許只有你,才知曉南太武的興衰過往。明白它躲過歷史浩劫是多麼不易,避過風雨侵蝕是多麼幸運。桑田碧海,爾與太武共見證。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龍海市港尾鎮南太武山
來源:龍海旅遊
文:張琪
圖:易欣 王舒婷 李丹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