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特色景點--南太武山

2021-02-18 龍海人

    在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港尾鎮東南10餘公裡處,有座聳峭的山峰,拔地而起,巍然雄踞在煙波浩淼的東南海疆,這就是聞名海內外的古老名山--南太武山。

南太武山與金門的北太武是「姐妹山」,海拔560米。東北瀕臨大海,與廈門、金門鼎立相望  。周圍21個島嶼點綴在萬頃碧波之中。西北緊靠平原,一水清流,列峰秀出,綠野無垠,村舍錯落。登高俯覽,宛如一幅濃墨潑灑的美麗畫卷。

景點

《廈門志》卷二載:「太武山,一名太姥山,圖經上太武夫人壇前記謂:閩中未有生人時,夫人拓土以居,因以名」。山上景色幽雅,古蹟薈萃,有延壽塔、棲山樓、安樂窩、錦亭峰、石鐘樓、瀾谷橋、浴仙盆、雲根洞、九霄巖、石眼泉、煙霞石、彌陀石、香爐石、涅盤石、馬蹄石、百丈泉、獅子跡、仙人跡、棋盤石、仙灶、石門、石屏、龍潭、象徑等24景。山上曾建有古剎,因年久失修,現僅存石牆。

飛來石

    在山腰「雲根洞」旁的崖刻中,有一組引人注目的題詠,是明萬曆壬寅(1602年)仲春三位愛國將領同遊南太武山時所題。為首的是福建南路參將施德政寫的《同連江陳一齋宣城沈士弘登太武山》的七律:「立馬閩山第一峰,海山無際豁心胸。身凌霄漢星堪摘,界限華夷戶可封。躡蹬喜尋仙子跡,登臺羞問宋王蹤。千年光景百爵酒,興盡歸來月滿瞳。」左邊巖壁上有同遊的遊擊將軍陳一齋題的:「臨風清瀟共徜徉,東望滄溟思渺茫。古塔嵯峨雲不散,故宮寂寞夜偏長。巖頭荒草埋仙跡,春盡飛花滿佛床。偶爾開尊問衛霍,佇看雄劍掛扶桑。」與陳一齋題刻並排的是浯嶼水寨把總沈有容題的「攜尊登眺興偏濃,景物清怡日色溶。波浪千層翻地軸,風雲八陣結天衝。塔邊殘壘空芳草,泉上懸崖有老松。把劍專從飛將後,壯心直欲掃妖兇。」這組石刻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三位愛國將領立馬太武,縱覽山海風光抒發的誓保祖國海疆橫掃夷寇的雄偉氣概,是較有意義的文物資料之一。

仙人跡

    從南太武南麓沿石徑而上,到達海拔三百多米的山巒,可見一塊光潔平淨的大石板,上面凹入三口大小不同,形似浴盆的石窟,大的直徑兩米多,深約30釐米,盆中池水清澈晶瑩。石盆旁刻有「浴仙盆」三字。傳為八仙雲遊時沐浴之處,距「浴仙盆」百餘步,就是「石眼泉」。在一塊兀立的巨石中間,有一直徑八釐米的泉眼,四周雖無泉源,卻有一條直瀉而下的流水痕跡。

太武名勝

   「石眼泉」旁的巖下,峰巒之中有一道峽谷。奇石嶙峋,有兩塊兀立而起的黛黑石,酷似一個和尚背著一個尼姑,俗稱「彌陀石」。沿彌陀石東上,途經棋盤石、日月石、象徑、石屏。遠遠就能看到山中的福興寺,從前曾有僧侶在此修道。寺原有先後兩進,供奉三寶佛。從福興寺經「煙霞石」,便到山巔,這裡雲霧繚繞,空氣清新,「太武名山」四個大字,隱現於雲霧之中。頂峰曾有一座四方形七級石塔,名「延壽塔」,又號「文筆」,是南宋淳熙間所建。內可坐十數人,海中歸舶,望以為標。《海澄縣誌》載:「陟其巔,近則睹一邑之風景,遠則瞻漳、泉之巨嶂,斯閩南之大觀也。相傳宋少帝昺南奔駐蹕於此。」現尚存南宋紹定壬辰年(1232年)刻的「普明延壽之塔」石匾和塔基遺址,周圍石刻則比比皆是。

    距延壽塔偏西的大石上,鑲印一個似人踵趾,長約90釐米的「仙人跡」,據傳是當年菩薩造化南太武山後留下的足跡。仙人跡之北有一礁石。表面層疊著海蠣貝殼,稱「飛來石」,上刻「眼底東京」四個字。據傳說,在飛來石上朝東遠眺,東京風光,盡收眼底。詩云:「此石不知從何來,雄奇突兀自成材,亭亭玉立雲霞外,疑是嚴陵一釣臺。」

    山巔之北是「百丈泉」,一塊巨石從山巔直插海底,石上鐫有「萬丈丹梯」四個大字。詩云,「聞說丹梯有萬尋,幽崖迢遍旦出陰,誰能從此凌雲上,直入蟾宮抱月吟。」

    南太武山,古時曾是軍事要地,據《海澄縣誌》載:「巔有石城,稱建德城。」據傳,漢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派路博德將軍率領漢兵數萬,攻入南武,南越王趙建德率數百人與丞相呂嘉夜由海道逃至南太武山,築建德城屯兵,長期扼守。

    從山巔向西北下行,便到疊巖深處的「安樂窩」,這裡怪石盤松,別具幽靜深沉的風韻。「洞深一丈餘,廣五丈餘,高近一丈」,一塊約50平方米的巨石板,覆蓋洞頂。相傳歷代戰亂,村民至此避亂,皆獲安全,洞口鐫有「天然安樂窩」五個大字,洞中空氣清幽,洞外翠竹蒼鬱,置身其中,如歷仙境。

    南太武山又是一座天然中草藥庫,生長著近百種野生草藥,其中名貴的「太武香菇」馳名海內外。相傳宋祥興元年(1278年),趙昺被元兵從泉州追到廈門港後,拋舟上南太武避難,因在途中中暑,侍從採來幾樅太武香菇,熬成藥湯,少帝服後,頓覺精神清爽,遂解暑疾,便令人將餘下的香菇節,植在石壁邊。從此,太武香菇就多生長在石壁縫中,莖梗也比較短。

    解放後,人們在山間修建水庫,造林種果,開闢茶場,使古老的名山,風光更加綺麗,登山縱覽,真可令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

小編:來咱們龍海,一定要來南太武看看哦!南太武山位於龍海市港尾鎮黃坑村,是3A級景點,而且免門票哦!除以上介紹以外,南太武山還是一座天然中草藥庫,生長著近百種野生草藥,其中名貴的「太武香菇」馳名海內外。

      更多龍海優秀景點,請關注「龍海人」官方微信,我們一一為您介紹!

相關焦點

  • 南太武山:美麗的不止是風景
    此山少有泥土,組成山體的主要功臣卻是一顆顆風格別具的奇形怪石。因這些怪石模樣實在有趣,便有人賦予他們特殊的名稱,日積月累,大體算下來,便也有了如今的南太武二十四景。兜兜轉轉,卻在此山。深山雲起,雲深不知,故喚雲根。
  • 【人文】立馬閩南第一峰----南太武山
    ,這就是聞名海內外的古老名山--南太武山。在山腰「雲根洞」旁的崖刻中,有一組引人注目的題詠,是明萬曆壬寅(1602年)仲春三位愛國將領同遊南太武山時所題。為首的是福建南路參將施德政寫的《同連江陳一齋宣城沈士弘登太武山》的七律:「立馬閩山第一峰,海山無際豁心胸。
  • 南太武山下的普照禪寺,雖然是南普陀分院,其建築風格卻格外獨特
    凡是去過座落於龍海市港尾鎮卓岐村南太武山下的普照禪寺的遊客,都勢必對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留下深刻印象。龍海普照禪寺是著名高僧廣玄法師創建的第五個道場,廣玄法師1912年出生在龍海南太武山下的一個小山村,自幼家貧,在廈門南普陀(舊稱普照寺)出家。
  • 漳州南太武地區1966年航拍圖像,漳州,水仙花孕育著的魚米之鄉
    南太武山在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港尾鎮東北10餘公裡處,有座聳峭的山峰,拔地而起,巍然雄踞在煙波浩淼的東南海疆,這就是聞名海內外的古老名山--南太武山。南太武山與金門的北太武山是「姐妹山」,海拔560米。東北瀕臨大海,與廈門、金門鼎立相望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1966年的南太武地區是什麼樣子吧!
  • 閩山第一峰•漳州南太武山
    南太武山海拔567米,與廈門雲頂巖,金門北太武,三山鼎足,隔海遙峙。與金門的北太武是「姐妹山」,坐船隻需半個多小時,就可到達大陸與臺灣的警界線。周圍21個島嶼點綴在萬頃碧波之中。為表歉意,東海龍王還懇請八仙到龍宮做客,並在南太武山上化出一道石梯,滿腹經倫的曹國舅揮筆在石梯上寫下「萬丈丹梯」四個大字,至今清晰可見,而漢鍾離倒下的五擔土,就是現在東海中的大擔島、二擔島、三擔島、四擔島和五擔島。而漢鍾離左右兩個腳印永遠留在南、北太武山的巨石上。
  • 石碼、濱海兩組團涵蓋龍海大部 是對接廈門的璀璨明珠
    【憧憬】龍海,將是一顆璀璨明珠  從規劃圖上看,石碼組團與濱海組團位於漳州市區和廈門的中間。  石碼組團,以石碼鎮為中心、結合龍海市周邊的海澄、紫泥、榜山、浮宮、東園、白水等鄉鎮。而漳州開發區、以港尾鎮為主的南太武濱海新城將是濱海組團的組成部分。  地理位置決定了發展需求。
  • 龍海2.28將迎5宗商住用地拍賣
    2月7日,龍海市自然資源局發布公告,將於2月28日公開拍賣出讓2020P01、2020P02、2020P03、2020P04、2020P05共五宗商住用地,出讓土地總面積14.4公頃,分別位於龍海市中心鎮區、港尾鎮與南太武濱海新城。
  • 全國唯一的現代風寺廟,就藏在南太武山腳下!
    在南太武山腳下有這樣一座神奇的寺廟:它與傳統寺廟大相逕庭沒有燕尾飛簷和黃瓦紅牆而是由中西合璧的現代建築組成解鎖普照禪寺花樣玩法寺廟與休閒農莊二合為一融朝聖、休閒、戶外活動於一體在這裡除了禮佛修行也是觀光旅遊聖地攝影/美冰是我 寺廟入口處有一具頗有新加坡特色的龍頭魚雕塑噴灑著水花
  • 龍海,臺灣血脈的源頭,史學專家新觀點:鄭成功的祖籍地在龍海.
    石碼廳的通判右山留下的一首詩有助於後人再現石碼與臺灣之間貿易的盛況:「南洋名勝地,石碼更稱雄。金廈如襟帶,澎湖接艦艟。」石碼至臺灣的船運,從清代持續到抗戰爆發。這條航線,對於促進兩岸商貿往來,加強民眾交流起過重要作用。龍海人在開檯曆程中時時思念故土,而保生大帝成為他們寄託鄉思、護佑他們開臺的信仰。
  • 悠遊龍海 • 南太武山:美麗的不止是風景
    清晨·南太武(易欣攝)  太武山分南北。其南位於廈門灣南岸,喚南太武(海拔562米),是廈門灣最高的山峰,素有「閩海第一峰」之稱。而北太武(海拔253米)位於金門,一南一北,遙遙相望,化作門神,為廈門灣口主航道的兩邊保駕護航。  探訪南太武從北坡開始,一路拾級而上,時至盛夏,恰有鮮花相陪,伴著花香,攀登之行倒也別有韻味。
  • 海濱鄒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地,福建龍海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龍海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地處漳州市東部、九龍江出海口、廈門灣南岸,為福建省漳州市下轄縣級市。龍海自古以來就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也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聞名全國的「龍江風格」的誕生地。龍海西北南群山環抱,東南瀕臨東海和南海,為福建省天然深水優良港灣。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呈現出濱海溫泉、花果生態和九龍江人文三大旅遊特色。
  • 廈門-浯嶼海上牧場旅遊專線試航 途經鼓浪嶼等多個著名景點
    昨天上午,包含旅遊業人士和新聞媒體等在內的體驗團登上遊船,沿著廈門和龍海海域,體驗了這條海上旅遊新路線。  「浯嶼海上牧場」海上旅遊航線從廈門和平碼頭出發,以觀光遊覽廈門灣海域風光為主,途經鼓浪嶼、演武大橋、沙坡尾、廈門大學、白城沙灘、胡裡山炮臺、曾厝垵等廈門市著名景區、景點,經南太武山深水外錨地及青嶼島,抵達浯嶼海上牧場。
  • 廈門金龍客車將異地遷建漳州龍海 減少大中型客車
    ­  廈門金龍客車將異地遷建龍海。­  日前,福建省發改委經研究,同意核准年產2萬輛客車漳州龍海異地遷建項目。­  據了解,此次核准的遷建地址在龍海市南太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據悉,廈門金龍汽車遷建漳州龍海,對漳州發展汽車產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廈門金龍客車將異地遷建到龍海 減少大中型客車
    廈門金龍客車將異地遷建龍海。日前,福建省發改委經研究,同意核准年產2萬輛客車漳州龍海異地遷建項目。據了解,此次核准的遷建地址在龍海市南太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據悉,廈門金龍汽車遷建漳州龍海,對漳州發展汽車產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土地測評】龍海再拍地 港尾卓歧成「供地大戶」!規劃為安置房
    11月28日,龍海將以拍賣的方式出讓3幅商住地塊,其中,2018P15地塊位於龍海港尾鎮卓岐村,2018P13號地塊、2018P14號地塊位於港尾鎮格林村,為連體地塊。
  • 翻越南太武山,攝影小肯丁-鎮海角
    南太武山 在福建省漳州龍海市港尾鎮東南10餘公裡處,有座聳峭的山峰,拔地而起,巍然雄踞在 煙波浩淼的東南海疆,
  • 網曝廈門鼓浪嶼天空現海市蜃樓奇景 仙山原型疑為漳州南太武山
    網友:海市蜃樓原型為漳州南太武山今日,網友 @大仙貓 通過微博提出了他自己的判斷。大仙貓說「藉助google earth,根據山形、植被等特徵,基本鎖定這次出現的海市蜃樓的原型,是鼓浪嶼以南13公裡,位於漳州的南太武山,海拔560米。」大仙貓認為,最大的疑點在於之前網絡熱傳的「海市蜃樓」照片太清晰了,不像常見的海市蜃樓因為大氣抖動而模糊。
  • 《龍海風景水噹噹》隨感
    鎮海衛是文雨的家鄉,適合閱山,聽海,懷古。烽煙散盡炊煙起,直追天上雲朵,不管雲來自何方,不管風往哪個方向吹,炊煙才是真正的人間煙火;王蹤仙跡南太武近在咫尺,山不過來,你過去,拾級南太武,不在追尋仙跡,趣在登高望遠;浯嶼島浮在海面,「昨晚,我在浪濤上睡了一覺。」山海孕育了詩人的靈氣,文雨筆下的家鄉,總是那麼詩意盎然!
  • 12月24日周日南太武山+小墾丁鎮海角一日遊
    南太武山 在福建省漳州龍海市港尾鎮東南10餘公裡處,有座聳峭的山峰,拔地而起,巍然雄踞在 煙波浩淼的東南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