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總書記的囑託▶▶
老百姓心裡有桿秤。我們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中。
——在上海考察時強調
草原深處的烏拉嘎查變化大
——節選自《決不掉隊—四子王旗脫貧攻堅紀實》
四子王旗江岸蘇木烏拉嘎查,靜靜地躺在杜爾伯特草原的懷抱中。全嘎查共有266戶6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江岸蘇木派駐烏拉嘎查的第一書記帶領大家因地制宜,想辦法擺脫貧困。如今,草場深處的貧困嘎查發生了很大變化,村民們對奔向幸福生活充滿了信心。
搬進安全住房
9月27日,63歲的貧困戶敖雲畢力格蹲在自家的安全住房門前,看著馬路對面荒草叢中的土坯房說:「那是我以前的住處,陰天房子裡黑乎乎的能把人絆倒,冬天冷風直往裡灌能把人凍僵。
自出生以來,敖雲畢力格很少走出過這片草場。15歲時,他接過父親手中的羊鞭,開始了放牧生活。今年年初,其妻子被列為護邊員,每年有10000元的工資。他家還享受到了帶資入股的扶貧政策,如今又搬進了新房。「是共產黨讓我們一家人過上了今天的好日子,我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加庫普瓦力說。
幾年來,工作隊先從改變村裡的基礎設施入手,爭取國家扶貧政策資金對5戶貧困戶進行了住房、飲水幫扶,爭取200多萬元將通嘎查的道路改成了水泥,爭取安全飲水項目為嘎查常住群眾安裝了淨水設備,徹底解決了群眾多年來飲用鹹水的問題,此外還新建了嘎查辦公室。「路通了,又住上了新居,牧民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付出再多我們都覺得值。」談及一年來的變化,江岸蘇木烏拉嘎查駐村第一書記額爾登達來說。
嘎查夜晚亮起來
嘎查裡的老人說,過去,嘎查上除了二十幾戶人家用太陽能、風機發電外,大部分人家的夜晚是一片漆黑。後來雖使用了風光互補,但每天也只有5—6個小時的照明時間。
額爾登達來切實感受到,通電是烏拉嘎查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經過多方磋商,在駐村工作和蘇木黨委的努力下,國家專項資金順利到位,動力電輸變電工程跨過草原,朝著烏拉嘎查的方向奔去。
如今,銀線飛架草場,電源被引到嘎查裡的每一個角落,沉寂已久的草場迸發出新的活力。
牧民徐茂盛提閒置了許久的電動三輪車發動著了;牧民立憲仁商店的冰櫃可以用了,他盤算著多進些食品好增加收入……
幸福指數節節高
11月24日一早,伴著聲聲清脆的鳥鳴聲,草原裡的一天開始了。
烏拉嘎查68歲的老黨員陶浩早早來到了嘎查委員會,看見駐村第一書記額爾登達來後忙詢問:「今天播不播?」陶浩一邊說著,一邊指了指黨員活動室東邊的那黨建直通車。
額爾登達來看懂了老人的惦記。原來,以前因電和交通的制約,嘎查裡大部分牧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從今年3月起,工作隊每月都會在嘎查委員會黨員活動室黨建址通車上定時播放紀錄片、電影,如《焦裕祿》、《厲害了,我的國》、《輝煌中國》、《戰狼》、《狼圖騰》等,牧民們前來觀看的熱情很高。
「年輕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長期堅持下去。」39歲的黨員白伊斯楞是嘎查裡的後備幹部,他說,不僅是牧民,就連自己也格外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觀看紀錄片讓他增長了見識,受到了啟發。
通過這樣的引導,黨的聲音不僅傳進了牧民的耳朵,更以影像和圖文並茂的生動形式走進了群眾心中,堅定了牧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
打好住房教育醫療「三保障」硬仗
貧困戶哈斯巴根正悠閒地坐在家中小憩,他說:「原來房子很多裂縫,一遇下雨天就到處漏水。」駐村工作隊了解情況後,積極協助將其房子納入危房改造,同時給予27000元危房改造啟動資金,對老人的房子進行維修加固,修繕設置了簡單而實用的廚房,搭建了彩鋼屋頂,為這個貧困家庭撐起了一片藍天。
在教育方面,在烏拉嘎查的建檔立卡的貧困學生均享受了教育生活補助,沒有因貧困而發生輟學現象。
在醫療保障方面,烏拉嘎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已經購買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購買率實現100%。全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60周歲以上的老人均已購買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除此以外,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在貧困嘎查內建立起了村級標準衛生服務室,「小病不出嘎查」在這裡成為現實。
如今的烏拉嘎查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烏拉嘎查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萬多元。全嘎查有一半貧困大齡男青年成功「脫貧」又「脫單」。
過去,深山中的烏拉嘎查三分之二的青壯年在外打工。現在,三分之二的牧民在嘎查裡發展,三分之一的牧民到呼市、包頭等地轉移就業。
「這些還只是看得到的變化。其實,烏拉嘎查最大的變化是從『等靠要』思想轉變到主動尋找脫貧致富路。
你喜歡的都在這裡
-------------------------------------------
-------------------------------------------
編 輯:張智超
審 核:額日和木 席怡敏
供稿郵箱:szwqwxb@126.com
原標題:《脫貧攻堅 | 草原深處的烏拉嘎查變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