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選」後,陸客赴臺排隊潮消失,每天赴臺陸客減兩成少千人,蔡英文選前保證不會減少陸客赴臺總量,但選後陸客人數驟減。
今天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安峰山在回答海峽衛視記者就赴臺陸客減少的問題時表示:
赴臺遊人數的變化,是一個市場行為,主要取決於旅行社和遊客的意願。我們希望大陸赴臺旅遊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能夠得到維護,大陸遊客的正常權益能夠得到重視和保障。下一步將根據兩岸關係形勢的發展和兩岸旅遊市場的需求變化來視情進行處理。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前秘書長許高慶透露,過去個人遊和優質團一般送件後大概要排20多天,但現在幾乎不用排隊,有時配額還用不完。去年2月陸客來臺曾爆出「史上最大量」,超過31萬人排隊等待申請入臺證,塞車近半年。他估計,目前陸客赴臺每天減少上千人,先前選後有一段時間陸客曾恢復到每天五六千人,但都是消化過去已申請到的舊配額,實際情況並沒有好轉。
臺灣」觀光局「承認,向出入境部門申請赴臺觀光的陸客減少,是「事實反映」。以熱門景點阿里山為例,今年到目前為止,陸客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3.4萬人。不只旅遊業者受到衝擊,航空、旅館業也都受到不小的影響。有航空公司從3月中旬起,將陸續減少或合併航班,或者換小型機。
倘若今年赴臺大陸遊客銳減,臺灣的旅遊業將遭受到不小的打擊。與觀光產業相關的航空業、遊覽車、飯店、旅館、旅行社,沒有遊客就沒生意。農曆年後,臺北王朝大飯店、新莊儷京棧酒店、內湖宜家商旅,以及花蓮、臺中香城飯店等,陸客旅行團或個人遊散客的訂房量均較去年同期減少,各飯店接待陸客的量平均少了10%~15%。臺東的飯店業績平均掉4到5成,高雄的民宿業者表示為求生存「房價打到骨折也得做」,花蓮的水果攤無奈打出「10元吃到飽,加10元外帶」標語促銷。臺灣遊覽車客運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表示,在陸客減少的壓力下,許多業者開始轉售遊覽車,北中南各地都出現賣車潮。旅館業者擔心,如果沒有陸客團支撐,生意可能會做不下去,甚至不少業者表示,陸客一年來臺超過400萬人,量這麼大,只要減少兩三成,就減少100萬人,衝擊非常大。
蔡英文選前為安撫民心,一再表示「不會減少陸客來臺數量」,然而實際行動卻說明這些承諾只是一句空話。馬英九當局在去年11月底宣布春節前後,陸客團赴臺旅遊配額從每天5000人增到8000人後,民進黨民代葉宜津就以「會影響臺灣人旅遊品質」為由,提出反對,一周後迫使配額改回5000人。
更讓臺灣旅遊業者心寒的是,蔡英文選後的七大產業之旅,訪問對象居然沒有因為民進黨上臺,面臨重大生存危機的旅遊業。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姚大光表示,現在大陸遊客正在減少,臺灣旅遊業的困境已經來臨,大家都在「剉咧等」,蔡女士可有什麼說法,你們的兩岸政策在哪裡?(原創版權,歡迎轉載分享,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