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羅布泊:因水而生,因水而死

2021-01-09 新東方網

  戈壁標語

  儘管每年有許多人用各種方式在羅布泊「穿越」、「探險」,直到現在,羅布泊依然是一個神秘的地域。

  和大多數國人一樣,因為1980年彭加木的失蹤,才知道有羅布泊這個神秘的地區。此後,隨著1981年樓蘭「美女」出土、1982年美國宇航局公布羅布泊「大耳朵」衛星照片、1987年羅布泊核試驗基地解密、1996年餘純順遇難……與羅布泊有關的信息越來越多,不由地引起我對這片土地的好奇。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得知,在古老的地質時代,由於塔裡木盆地南緣抬升,形成一個低洼地帶,分布在塔裡木盆地邊緣的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以及疏勒河等流向這個窪地,匯集形成了一片廣闊的湖泊。《山海經》稱之為「幼澤」,《漢書》稱之為「蒲昌海」,後世也有稱泑澤、鹽澤等。現名羅布泊自元朝來自於蒙古語羅布淖爾,是多水匯集之湖的意思。由此可知,蒙古人曾在這裡生活或遊牧過,說明過去的羅布泊並不是現代人所稱的「死亡之海」,也不僅僅為大片鹽殼。

  雖然對羅布泊有了大概的知識,但紙上得來終覺淺,對於羅布泊的認識還是一些概念。作為一個攝影師,需要的是形象,羅布泊到底是什麼樣,用形象來說話才是最有力的。

  戈壁山

  2012年,終於得以如願數次巡航羅布泊,在空中拍攝了羅布泊廣大的地域。在羅布泊上空,我不僅盡情欣賞了沙漠、戈壁、山丘等各種奇異的地質景觀,還看到了城堡、烽燧、墓葬等各種古老的遺蹟。而最讓我觸目驚心的是,看到許多自西向東、由高而低乾涸發白的河道和湖泊遺蹟。

  未知之謎

  從空中看地下所有東西一覽無遺,似乎一切瞭然於胸,紙上得來的概念逐漸形象化、豐富多彩了。然而空中到地面的距離,就象過去到現在的距離,看似清楚,卻總覺得隔著一層東西。看到了許多,拍攝了許多之後,反而對羅布泊的疑惑、疑問越來越多,更激起了我的探索欲望。

  太陽墓地

  營盤古城

  2013年9月,我從庫爾勒出發一路向東,沿著孔雀河,考察拍攝了孫基烽火臺、脫西克烽火臺、營盤古城、太陽墓地、驛站遺址、樓蘭古城、高臺墓地等古代遺蹟,也考察拍攝了羅布泊核試驗基地廢棄的營房、機場等現代遺蹟。

  

廢棄營地

  在孔雀河注入羅布泊入口處的西漢水陸碼頭及驛站遺址,我看到寬廣的河道旁只剩下殘留的土垠、枯殘的樹木以及被河水衝刷倒的一層層蘆葦,幾千年的滄海桑田已完全改變了這裡的面貌,仔細看還能發現白色的淡水螺粘附在蘆葦上,似乎昨天它們還活著……站在土垠上,碼頭及驛站遺址清晰可見,但當年繁忙的河運已成了遙遠的追憶。

  小河墓地

  觸摸古代,大地一片蒼茫。面對眼前的景象,不由遐想。

  多年來對於羅布泊除了沙漠戈壁、絲路古國、核試驗基地等概念,恰恰忽略了那個「泊」字,泊——湖澤,肯定是有水的地方。但是空中看過、一路走過的羅布泊大地,看到的全是沙漠戈壁古遺址,直到羅布泊湖心,腳下全是厚厚的礫石沙塵和鹽鹼殼。除了乾涸的河道遺痕,再沒有可以與水泊、大湖相對應的參照物,而關於湖水的聯想,更多則是彭加木、餘純順找水失蹤、乾渴而死……羅布泊的水呢?

  乾涸的湖

  羅布泊的水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了?

  考察歷史,我們發現羅布泊原來並不是這樣。

  早期塔裡木河經由孔雀河下注羅布泊,因此,羅布泊水域廣闊。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見羅布泊「廣袤三百裡……冬夏不增減」,以致直到清末人們都認為黃河發源崑崙山,經塔裡木河由孔雀河下注入羅布泊,然後潛入地下從甘肅青海交界的積石峽流出,由此也可想見羅布泊水量之大;而兩晉釋道安的《釋氏西域記》裡記載,蔥嶺北河、南河均東流注於羅布泊,這也足以證明其時羅布泊水源豐盛;敦煌莫高窟發現的唐開元年間的《沙州圖經》裡記載:「蒲昌海在石城鎮東北三百三十二裡,其海周廣四百裡」,可見唐代羅布泊之大;一直到清乾隆年間,勘察河源的官員阿彌達在羅布泊湖區考察後,在其《河源紀略》中仍記:「羅布淖爾為西域巨澤,在西域近東偏北,合受偏西眾山水,共六七支,綿地五千,經流四千五百裡……迴環紆折無不趨歸淖爾,淖爾東西二面百餘裡,南北百餘裡,冬夏不盈不縮……」;光緒初新疆巡撫劉錦棠等派員探查發現,由於塔裡木河及其支流改道向南注入臺特馬湖,羅布泊「水漲時東西長八、九十裡,南北寬二三裡及數十丈不等」,這才成區區一小湖。1921年,尉犁縣民在塔裡木河幹流上築堤堵水,塔裡木河向東與孔雀河相匯注入羅布泊,羅布泊的面積又大了起來,1931年陳宗器等人測得面積為1900平方公裡。1950年代初,羅布泊的面積又達2000多平方公裡。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有生命,就有人生存。在羅布泊及其匯入河流的周邊,曾經有過許多古國,樓蘭、米蘭等漢唐以來赫赫有名,從法顯到玄奘,歷代西去求法東來傳道的高僧,對沿路各國風土人情多有記載,最重要的是他們也記錄了這些古國有不少是因為水而消失或遷徙的,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樓蘭古國。早在公元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後由於塔裡木河中遊的支流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儘管樓蘭人努力嘗試改變河道,並且用法令限制用水,但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樓蘭城。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儘管樓蘭因為水而完全荒廢了,但有歷史記載的兩千多年來,羅布泊因入湖的孔雀河和塔裡木河南北擺動,時而湖面廣闊,時而又分成若干個淺水湖沼,始終在湖盆內漲縮變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乾涸到湖底朝天。

  米蘭古城

  我們知道,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地形地貌的變化,在個人的短暫生命期裡幾乎是難以覺察、甚至在人類歷史進程中觀察,也似乎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在羅布泊,這種變化卻是顯著的,甚至可以說在短期內已經是翻天覆地了。這種變化一方面是自然環境本身的,另一方面則是人類幹預之下,自然環境發生了變化。

  乾涸的湖

  1952年,為解決農田水利,塔裡木河上修建了大壩,之後幾十年,建設兵團大量開墾土地,灌溉面積由35萬多公頃擴大到77萬多公頃,塔裡木河流域修建水庫130多座,年引水量達148億立方米,致使塔裡木河由1960年代的1321平方公裡萎縮到1000平方公裡,下遊320公裡河道乾涸。1960年代因塔裡木河下遊斷流,羅布泊迅速乾涸,1962年湖面還有660平方公裡,到1972年最後乾涸時,湖面僅剩450平方公裡。

  表面看,人似乎徵服、控制了塔裡木河、孔雀河等一系列流向羅布泊的河流,但是這種徵服與控制很快得到了報應,就在我們路過的孔雀河下遊,有水的河道已經消失,沿岸曾經的農田迅速沙漠化,曾經的兩個農墾團場合併成了一個,據統計沿岸5萬多畝耕地受到沙化威脅。相應的,羅布泊乾涸後,周圍草本植物全部枯死,胡楊樹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推進,羅布泊很快就要和塔克拉瑪幹沙漠融為一體。

  我所拍攝的這些照片,或許可以印證羅布泊的變化與人關係,這種關係其實也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沙漠

  大自然孕育了生命也養育了人類,人類創造了文明,人類可以改變自然,但自然同樣可以毀滅文明。正是因為有周邊注入羅布泊的一系列河流,所以歷史上沿著河流和羅布泊周邊就有人類生存,產生了許多古國,也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同樣由於河流來水減少、河流改道等原因,許多古國消失了,留下令後人想像的遺蹟;而現代以來由於上遊河流人為幹預,河流乾涸,直至羅布泊水鄉澤國變為乾涸荒漠,成為一片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1960年代開始這裡成為核武器試驗場,大量人力物力之下,荒漠之中出現了不為外界人知的兵營、機場,大批軍人和科研人員曾經生活在這裡。然而,隨著冷戰的結束,地面核爆試驗停止,人員撤離,荒漠之中留下的機場、兵營、掩體等一系列人工產物,隨著時間的消逝,這些人類的製造物也在逐漸消逝。

  千百年前的人們留下的那些痕跡,至今讓人們不停探索;現在人們留下的痕跡,千百年之後也會變得模糊不清。

  來於自然,歸於自然,自然湮滅一切。

  這正是我所拍攝的照片所能見證的和所要見證的。


相關焦點

  •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的威尼斯城
    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傾瀉著溫柔。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 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
    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亞得裡亞海的女王」、「橋城」等美稱。這座義大利東北部重要的港口水城,由118個島嶼組成,之間以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主體建於離岸4公裡的海邊淺水灘上,西北角有長堤與大陸相通。
  • 連續14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名
    杭州是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名。水,世世代代滋養著杭州人,也賦予這座城市浪漫、優雅、溫暖的風骨。說到杭州的水,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西湖元素可謂是一張享譽世界的名片,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引得無數人為其痴迷;「千裡蒹葭十裡洲,溪居宜月更宜秋」在西溪溼地蘆海泛舟、曲水尋梅……槳聲搖曳,醉而忘歸;「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澎湃東流的錢塘江,千百年來,世人皆被錢塘江潮的驚心動魄所震撼……
  • 前世今生 故夢羅布泊水漫樓蘭
    羅布泊古老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出生顯赫的蒙古族青年羅布諾爾不願繼承王位,要去龜茲學習歌舞。當時走到塔裡木盆地東部邊緣時,饑渴勞累使他昏倒在地。三天後,當他醒來時,競發現身旁坐著一對青年男女。男青年說他叫若羌,姑娘說她叫米蘭,他兩是風神母收養的同胞兄妹,因忍受不了風神母的殘暴虐待拋家到庫車學成藝技,不料返回途中在此與羅布諾爾相遇。米蘭對羅布諾爾一見鍾情。
  • 羅布泊再現水天一色!乾涸數十年後,「萬頃鹽池」碧波閃現
    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面積達2400-3000平方公裡。自上世紀70年代羅布泊乾涸後,這裡一片貧瘠,成為世人皆知的「生命禁區」。如今,隨著當地鉀鹽資源的開發,地下的天然滷水從泵井抽出來,通過一條條鹽水渠匯入一個個鹽湖,讓羅布泊重現「碧波蕩漾」,沉睡千年的「死亡之海」正變為欣欣向榮的「財富之源」。羅布泊位於新疆東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 很久很久以前,羅布泊曾經有汪洋一碧的湖水,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於此,這裡有有世代生息的羅布人,絲綢之路在這裡繁榮了幾百年。
  • 羅布泊為什麼會消失,為什麼連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也消亡了
    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裡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裡木河下遊乾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後的1952年,塔裡木河中遊因修築輪臺大壩,又將塔裡木河河道改了過求。
  • 走遍衢州|因水而生湖南村
    它位於烏溪江畔,因水而生;它歷史悠久,人文豐厚,擁有眾多文化古蹟。以綺麗山水為底色,發展旅遊扮靚村莊,將自己華麗蛻變成3A景區。青山來畫圖,碧水來梳妝,白雲岸上飄,山立水中央。這是出自於歌曲《烏溪江畔我的家》,描繪的正是衢州的母親河烏溪江的醉人風景。
  • 湘江村,因水而變
    湘江村因緊鄰湘江得名,寶豐湖過去叫苦竹湖。「以前好邋遢,水帶黑色,過身時聞到的是臭味。」回憶過往,80歲的鐘玉德老人直搖頭。湘江村,因水而變。「多年的淤泥清出來,就在湖中打造成一座生態綠島。」湘江村黨支部書記鄧志平手指向湖中對記者說。約30畝的湖心島上,草木茂盛,生機盎然。淤泥肥沃,3年來沒有施過肥,現在成了最好的景觀。
  • 如果將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入羅布泊,結果會怎樣?
    如果將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入羅布泊,結果會怎樣?從技術上來看是可以的。但是:1、藏水入彊還有重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需數萬億資金、技術難度超過長江三陝大壩5倍難度,和周邊國家的水資源和外交問題,地理環境問題,藏水入彊後的利與弊…等,都需要解決,藏水入疆理想美好,實現起來很困難,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造福子孫後代。
  • 因水而生 向水而興 「水鄉」蓑衣樊的前世今生
    文/圖 記者 王曉明 王兵 曹連東 通訊員 朱秀珍黃河之濱,魯北平原,山東高青縣常家鎮蓑衣樊村因水而生、向水而興。黃河盤繞原生溼地而過,衝積形成的蘆葦蕩讓這片土地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蓑衣樊村三面環水,河渠縱橫,水草豐茂,一派江南水鄉的景色,它因水而生、向水而興,如今正圍繞著「水」字做起了一篇大文章。
  • 「水之都」威尼斯,一個因水而美,不同於江南水鄉的水之城
    海賊王從97年更新到現在,熱度從未減過,最近小編又重溫了一遍,仍覺得「水之都」篇章是最讓我激動的:羅賓終於找到了值得信賴和依靠的同伴,並選擇犧牲自己只為了路飛等人不受傷害。每次看到這裡眼睛都會腫得不像樣!
  • 水城——威尼斯:因水而美!堪稱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傾瀉著溫柔。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因「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聖馬可廣場是全威尼斯最大的廣場,聖馬可廣場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
  • 揭秘羅布泊九大詭異事件 羅布泊彭加木失蹤最恐怖
    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 ,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遊蕩,枯骨到處皆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路過敦煌時,在《大唐西域記》中曾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許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遠的地方,不可思議的事時有發生。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
  • 威尼斯因水而興,又因水而人口凋零,網友感慨:無可奈何
    作為一個「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城市,「水城」的頭銜名副其實。城市各處都是縱橫交錯的河道,橋梁零落地散布在各處角落,與河道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圖。正是由於城內的河道眾多,這裡的人們出行工具都是精緻可愛的小船小艇,除了這兩者以外的交通工具都會被明令禁止。因此,在市內幾乎都見不到汽車和自行車,更別提「它們的限制者」——交通信號燈了。
  • 威尼斯因水而興,又因水而人口凋零,網友感慨:無可奈何
    作為一個「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城市,「水城」的頭銜名副其實。城市各處都是縱橫交錯的河道,橋梁零落地散布在各處角落,與河道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圖。
  • 長江之城 | 因水而生、因河而興——邵伯古鎮
    邵伯古稱甘棠,邵伯埭,因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謝安在此築埭治水而得名,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邵伯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河而興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因謝安鑄堤而聞名揚州邵伯古鎮因救百姓於水患之中的謝安而聞名。
  • 吳根越角|青浦區金澤鎮東西村:與水為鄰,因水而閃耀
    水,或許這就是最佳答案。就地圍起李家蕩和烏家蕩的金澤水庫,最近的地方離村子就50米左右的距離。圖說:水清岸淨、修舊如舊的東西村。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位於青浦區金澤鎮的東西村是個小村子,上世紀50年代,因東田村和西田村合併得名。住在村子裡的大多是老人,很多房子已經空置。
  • 水韻成都 因水而美 治水而興
    鳥瞰成都麓湖 成都商報記者 張直 攝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翻開歷史,曾經有多少文人墨客溯江而上,「拜水都江堰 問道青城山」,就連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遊記中都要為成都的水記下一筆——成都有很多河流,有的環繞城市,有的穿城而過。然而,與很多國內外大城市一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以及人口數量的增多,今天的成都也面臨著水汙染的挑戰。
  • 揭秘羅布泊九大詭異事件 羅布泊彭加木失蹤最恐怖
    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 ,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遊蕩,枯骨到處皆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路過敦煌時,在《大唐西域記》中曾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許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遠的地方,不可思議的事時有發生。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
  • 別樣威尼斯,因水而生的城市,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前來!
    放下行裝顧不得休息,乘坐水上巴士環遊大運河,這座建築在水下森林之上的世界上最奇特的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天算不得藍,水算不得清,威尼斯的獨特依舊成為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嚮往,我最好的朋友曾經說過,威尼斯算不上一個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但是它是一個有特點的城市。的確,一座建立在水下森林的繁華都市,有著不可替代的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