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2021-03-01 甘南日報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古以來山峰就以其偉岸的姿態成為文人騷客筆下最常見的喻體。總說山高人為峰,無數的探險者以攀登高峰為畢生最大的理想,而自然的力量卻總在無形中拒絕著人類無休止的探索。無限風光在險峰,每每仰望那些高聳入雲、直指天際的高山,心裡總會默默感嘆人之渺小和自然之偉大。

扎尕那,一處掩映在甘南大山深處的小村莊,傳說是山神用大拇指摁出來的。冬日裡,晨霧飄渺,愈發顯得神秘而高遠… 

當地藏族人有個習慣,每天天不亮,女人們就要背著十幾斤重的木桶去溝裡汲水。他們認為水是最聖潔的。用汲來的第一捧水祭神會帶來吉祥好運;用來孝敬父母伺候家人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於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山深處的清晨裡,聖水、信仰、寄託,便構成了一串串叮咚作響的音符… 晨水,記載的不僅僅是藏族人的勤勞與善良,更像是一本厚重的書,詮釋著這個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


稻城亞丁三神山之央邁勇,藏語意為文殊菩薩,當辛苦跋涉三個多小時,終於抵達海拔4700m的五色海時,驀然回首才發現這張不同於證件照的央邁勇是多麼的神聖。

迭山措美峰,海拔4920米,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是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山脈的最高峰,也是黃河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措美峰南坡與白龍江河谷底高差達到3500米,由於隔白龍江與岷山山脈延續,也有甘肅岷山、岷山北嶺、疊山等別稱,而措美峰藏語的意思是:山頂有湖的女神山。


塔公草原雅拉雪山孤峰矗立,子梅雅哈貢嘎神山群峰攬勝。


那年馬年,第一次進藏,第一次到阿里,第一次轉岡仁波齊,第一次睡在5000米的岡仁波齊雪頂下。為什麼都加上了"第一次"?因為我會去第二次的。轉山是用雙腳在仗量大地,更是在用心與山對話。每走7步停下來大口喘氣,感受狂亂的心跳,調整好氣息繼續走7步⋯⋯還有那盞在山路那頭為我停留的燈,永遠都不會忘懷。


先前聽一位導遊說過,貢嘎雪山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欣賞到她的真顏美貌。因為海拔7556米,雪山上常常是雲霧繚繞,或者常常是下雨總比晴天多。能夠觀賞到貢嘎雪山有時就要看你的運氣,他帶的一個團幾個人,在此一直等了六天才看到。

而我們運氣偏偏就很好,剛剛到達4號營地,雪山上天空突然放晴,陽光灑在雪山峰頂上,藍色的天空湛藍湛藍,把雪山襯映得更加潔白。而近觀冰川,更是氣勢磅礴,冰川融化的雪水,涓涓細流滋潤著下遊的富饒土地。


走青藏線從西寧出發,經過河湟谷地翻越的第一座山就是日月山。海拔3500多米的日月山相對川藏線上的二郎山,山勢起伏不大,頗為平坦。日月山雖貌不出眾,不具備雄偉險峻的高峰之神韻,卻是一座在地理學上意義重大的山,其地理學意義有三個方面:它是農業區和牧業區的分界線、外流河湖區和內流河湖區的分界線、季風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在青藏線上,從格爾木沿著格爾木河切開的峽谷西行就會看見崑崙山脈。照片中陽光照射在崑崙山脈一座座山峰頂部的冰雪上,這些冰雪仿佛是崑崙山脈上波浪狀的美麗披肩。站在崑崙山口,如果沒有路牌,你很難感覺到這個地理位置的特殊。崑崙山主峰在海拔上雖屬於極高山,但是它的山腳落在了青藏高原上,所以,從青藏高原上看到的崑崙山脈不過是條起伏平緩的山丘鏈而已。


雀兒山突兀於青藏高原東南緣,是川藏北線最高的山峰,其主峰海拔6168米。雀兒山的藏語為「絨麥俄扎」,意即「山鷹飛不過的山峰」。雀兒山腳下的村莊安靜祥和,似乎預示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擁有與世無爭的心態。雀兒山連接著西藏昌都,是川藏公路北線的交通要塞。


當青藏線火車行駛於當雄縣內,車窗外巍峨連綿的雪山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由四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山構成的主峰群仰首可望。「念青唐古拉」在藏語中意為「靈應草原神」,是篤信藏傳佛教的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虔誠的信徒們不辭勞苦來這裡進香,向神山頂禮膜拜。距神山如此之近的當雄人實在令人羨慕。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相關焦點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用?一文讓你明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語句出自《詩經·小雅·車舝》。間關車之舝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飢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覯爾新婚,以慰我心。《小雅·車舝》是一首寫新郎新婚之喜的詩。全詩五章,每章六句。尾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寫婚車越過高山,行走在大路上。詩人仰望高山,遠眺大路,面對佳偶,情滿胸懷。這是敘事、寫景,但更多的則是比喻。
  • 李準基公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 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行為正大光明,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李準基顏值在線,李準基演技精湛,李準基全能演員!李準基公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萬象打卡#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你的風度在現世傳承——千載之前有你,千載之後有我們銘記,如日月星辰般永恆。懷一份敬重,傳承你千年的高潔:懷一份淡然,笑看江湖飄搖人世冷暖。不受繁華誘惑,不被謾罵折辱。心如靜水,望雲舒雲卷花開花落,裝點心中的盛世河山。
  • 高山仰止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出自:《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近義詞有:高山仰之,高山仰止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分句;常與「景行行止」連用。高山仰止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高山仰止(gāo shān yǎng zhǐ)成語釋義: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成語出處:《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新民晚報數字報-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章老作為社會學大家和國學專家,為研究弘揚祖國的國學文化,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後來學人難以企及。至誠期祝同慶章老百二十年還歷之壽。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讀《紅燭於漪》隨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因為追隨高尚,你也因此高尚;因為追隨人民教育家,學生喜歡的好教師將不斷湧現,學生更有獲得感,民族更有希望!(作者 楊榮 為上海市特級校長、正高級教師,現任上海市實驗小學校長。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湘軍之父」羅澤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過如是。文藝作品中的湘軍03道光二十七年(1847),羅澤南考中廩生,獲得國家補助,日子稍有好轉。
  • 一卷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讚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漢鄭玄註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 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行動的準則。
  • 石魯山水巨作《高山仰止》作品賞析,雄奇壯美,令人嘆為觀止!
    石魯作品 高山仰止石魯的山水巨作《高山仰止》創作於1959年,與其名作《轉戰陝北》創作於同一時期,兩者如雙生花的姐妹,彼此呼應,熠熠生輝。《高山仰止》是石魯懷揣著一顆愛國之心的獻禮之作,此幅作品曾作為陝西省慶祝建國十周年的美術展覽會的展品,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畫面充滿著「山河大美」的主旋律意識。與石魯過去個人意識比較強烈的作品相比,這幅畫則顯得增加集體的意味,因此《高山仰止》跟《轉戰陝北》一樣,有著強烈的時代烙印。
  •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版畫中的魯迅形象與魯迅精神
    原標題: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版畫中的魯迅形象與魯迅精神
  • 那些驚豔了你的人名及出處‖謝景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那些驚豔了你的人名及出處‖謝景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詩經》好聽的名字來襲:你的名字,高山仰止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解釋:巍峨高山要仰視,平坦大道能縱馳。景行:大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縮略為成語「高山景行」,「景仰」一詞也由此產生。】《小雅·賓之初筵》5.錫爾純嘏(gǔ),子孫其湛。
  • 讀二十四史——《史記》一〇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至聖孔子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正是: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國博700餘件作品系統展示孔子文化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現場(攝影:餘冠辰)「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現場早在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孔子世家》中專門讚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讓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 對唐朝大文豪韓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景韓亭在哪裡
    景韓者,對唐朝大文豪韓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也。 韓愈(字退之)公元819年因反對唐憲宗佞佛,被貶為潮州刺史。雖然他在潮州只做了七八個月的地方官,但為百姓切實辦了不少好事。他惡溪驅鱷、興學育才、釋放奴婢、關心農桑,所有這些,都被視為「德政」的楷模,為民眾緬懷傳頌,以致很多潮州的「江山易姓為韓」。
  • 遊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懷念我的恩師呂朋菊教授
    先生的品格如高山仰止,如景行行止。他一生為師治學的作風正如山東科技大學如山似海的精神文化一樣,滋養著他的弟子們。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季羨林老先生
  • 百年瑞芳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