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推穩外資20條 保障外企國民待遇

2020-12-15 法制網

圍繞深化對外開放、加大投資促進力度、深化投資便利化改革、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中國將再次推出20條穩外資政策措施。這是記者從10月2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的。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在會上表示,相關政策將儘快落實,為各國投資者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為外商投資企業創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經營環境。

具體措施回應具體問題

王受文介紹,《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近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原則通過,近期將正式印發。《意見》包括4方面20條,涉及50多項具體措施。

在深化對外開放方面,主要包括:繼續壓減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清理取消未納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加快金融業開放進程,優化汽車外資政策,著力營造公平經營環境等。

在加大投資促進力度方面,主要包括:優化外商投資企業科技創新服務,提升自貿試驗區建設水平,提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放平臺引資質量,在中西部地區優先增設綜合保稅區等。

在深化投資便利化改革方面,主要包括:降低跨境資金使用成本,提高外籍人員來華工作便利度,優化外資項目用地審批程序等。

在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方面,主要包括: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建立健全投訴受理機構,強化監管政策執行規範性,提高規範性文件制定透明度,發揮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重要作用,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機制,支持內外資企業公平參與標準化工作,保障依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等。

王受文表示,2017年以來,國務院已經出臺了四份關於利用外資方面的文件,它們對於改善吸引外資的環境、增強外資來華投資信心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保障外企國民待遇

據介紹,在《意見》的醞釀起草過程中,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全國31個省區市進行了調研,並向500多家外資企業發放調查問卷,還專門組織力量研究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投資報告,對他們關切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這樣的基礎上,《意見》呈現一些新的特點。

加大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的保障力度。比如在投資自由化方面,提出繼續支持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辦理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和變更等行政許可事項,各地區要保障內外資汽車製造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的市場準入待遇;在投資保護方面,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落實內外資企業公平參與中國標準化工作等。

增強投資環境的透明度。《意見》要求提高新開放領域準入環節的透明度;提高規範性文件制定的透明度;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透明度。例如,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制定出臺與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行政規範性文件時,應當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公布到實施之間的時間,給企業留出準備時間,提高政策的可預見性和透明度。

強化對已出臺文件的貫徹落實。比如針對外國投資者高度關注的技術轉讓問題,《意見》進一步提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通過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行政強制等來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外國投資者、外商投資企業轉讓技術。要求更具體、更便於貫徹落實。

吸引外資前景樂觀

近年來,在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推出一系列穩外資措施等積極作用下,中國仍對外資企業保持著較強吸引力。從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合肥的康明斯發動機項目到湛江的德國巴斯夫項目、寧波的瑞士英力士化工項目,外企來華投資興業步履不停。

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利用外資已經達到1008億美元,同比增長2.9%。「這個成績是非常不錯的,規模是穩住了,而且結構還得到了優化。」王受文說。

一方面,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已經佔整體利用外資的30%,增長速度達到35%;另一方面,5000萬美元以上大項目增長快,今年1-9月同比增速為12.6%。

不僅是大項目的相繼落戶,一些商會組織的報告也反映了外資對中國長期投資的信心。近期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歐盟在華企業信心報告顯示,絕大部分企業在中國是盈利的,60%以上的企業把中國作為未來投資的首選地。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也顯示,90%以上的企業都是盈利的,60%以上在華美企把中國作為未來投資的三個優選地之一。

「中國有巨大的國內市場,有非常好的、穩定的、透明的、可預期的外資法律法規政策環境,加大力度保護智慧財產權,有非常好的基礎設施、產業配套,還有豐富優質的勞動力供給,這些對外國投資者都是很有吸引力的。」王受文說,整體來說,我們對今年外資穩規模、調結構充滿信心,對2020年吸引外資的前景也是樂觀的。



相關焦點

  • 加大幫扶力度全力開拓市場 湖北出臺穩外貿穩外資「20條」
    湖北日報訊 (記者艾紅霞、通訊員沈商軒)6月3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舉行第105場新聞發布會,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省政府日前印發的《應對疫情影響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若干措施》(簡稱「穩外貿穩外資20條」)。
  • 穩外資|我對投資中國更有信心——聽滬上外企談「中國信心」
    穩外資|我對投資中國更有信心——聽滬上外企談「中國信心」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增了10家外資研發中心,此外還新增26家外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兩類外資總部型機構在上海總數分別達到746家和471家。  外資企業口中的「營商環境」,既來自各地各部門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的規定,也來自今年一系列的穩外資政策舉措。政策措施的層層落實讓外企吃下「定心丸」,也鞏固了他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 專家:外資銀行獲中國「國民待遇」前景看好
    12月20日電(記者 賀霞)國務院日前公布今年第二次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放寬外資銀行準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條件。專家分析稱,外資銀行獲得「國民待遇」前景看好,標誌著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
  • 「穩外資」舉措凝聚外資「向心力」外企對「投資中國」依舊充滿信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在全球海外直接投資(FDI)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今年1-11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達8993.8億元人民幣。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措施,進一步凝聚了外資企業對中國的「向心力」,讓他們依舊看好中國這片「投資熱土」。
  • 國民待遇再升級 在華外資銀行可投內銀
    「國民待遇」,既是我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重要原則,也是外資銀行投資方式包括兩種,外資銀行既可選擇以境外母行為主體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可選擇以在華法人銀行為主體進行投資。寬鬆政策的出臺令外資銀行的國民待遇再次得到提升。  這得益於外資銀行的並表管理能力收穫了監管層肯定。「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在我國市場的經營發展基礎不斷加強,已具備了一定的並表管理能力。」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 外資銀行再享「國民待遇」 定存門檻降至50萬元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外資銀行再享「國民待遇」,定存門檻降至50萬元為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修改實施,落實銀行業開放措施,12月25日,銀保監會修訂完善了配套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 外資終獲國民待遇:中資銀行外資股比限制取消,按「出生論」監管
    業內人士稱,《決定》以一部規章的形式,從四方面入手廢止了此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股比限制的規定,標誌著外資正式享有「國民待遇」。隨著持股比例放開,市場關心,當一家中資銀行外資持股比例較高時,究竟算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
  • 外企中國「四十不惑」:做真正的中國式公司,期待真正的國民待遇
    12%,這是張琛所在的企業今年在中國市場的目標增長值。兄弟(中國)協助集團於2010年在杭州建立了海外第一個研發中心,同年還在公司內設置了新通路部門,主要負責新型的銷售渠道,從電商、微博到如今的直播,新的銷售渠道被一條條地打開。
  • 人民日報聚焦上海一季度實到外資逆勢增長:外企紮根有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外企紮根上海有信心本報上海5月16日電 (記者田泓、謝衛群)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收官之年。近日發布的《上海外商投資指南》中,如是總結上海吸引外資的三大特點。上海金融開放行穩致遠。3月20日,5家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同時舉行中國項目「雲開業」儀式,落戶陸家嘴金融城。其中,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是全國首批新設外資控股合資券商之一,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是大韓再保險在華首家業務實體。4月29日,又有18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意向項目在浦東集中簽約。
  • 在華外企受歧視性待遇?商務部:中國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在華外企受歧視性待遇?中新社發 湯彥俊 攝     中新網4月27日電 中國美國商會近期發布白皮書,認為存在對外國在華企業及其投資的歧視性待遇。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27日表示,吸收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的整體投資環境沒有惡化,而是在不斷優化。
  • 穩外資初顯成效,4月我國利用外資正增長
    5月14日,商務部披露1-4月吸收外資數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指出,今年以來,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措施出臺,著力加強投資促進和保護,加之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我國4月實際使用外資今年首次實現正增長。而且中國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遠高於很多發達國家,也給外商在中國投資樹立了信心。從短期來看,中國經濟率先走出疫情,復工復產快速推進,供給需求率先回暖。與全球疫情蔓延相比,也體現了中國的投資環境更加穩定,外商未來的投資回報預期更加穩定。」疫情發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措施。
  • ...對重點外資企業金融支持力度 外資同等適用1.5萬億再貼現專項額度
    17日,商務部網站消息顯示,日前商務部辦公廳、銀保監會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給予重點外資企業金融支持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加大對重點外資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強調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確保外資企業同等適用1.5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項額度支持。
  • 外資外企看珠海:稅收利好疊加促企業跨越式發展
    嶽瑞軒 攝中新網珠海8月20日電 (孫秋霞 龔雨荻)40年前,廣東南部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縣掀起了建設熱潮。它的名字叫珠海,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趙汝鑫至今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剛來珠海時,這裡仍舊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半山腰上「發展就是硬道理」七個大字特別醒目。
  • 【特別策劃】金融業如何助力穩外貿穩外資
    國務院辦公廳8月份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中 ,有6條直接與金融業息息相關。例如,「更好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複製或擴大『信保+擔保』的融資模式」「以多種方式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進一步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信貸投放」「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給予重點外資企業金融支持」。
  • 經濟戰「疫」錄:中國精準施策穩外貿外資基本盤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經濟戰「疫」錄:中國精準施策穩外貿外資基本盤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疫情之下,中國穩外貿、穩外資或許正面臨近年來形勢最嚴峻的一個春天。八位專家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精準打通「堵點」,穩住人流、物流、資金流和市場預期,今年中國進出口和吸收外資仍有望保持穩定。2月18日,廣州市黃埔區的外資企業廠區內,工人們身著防護設備,全副武裝復工。當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將通氣會開到了復工復產一線。據了解,當地外資企業復工比例、產能都加速歸位。
  • 再發力,不鬆勁!崑山力穩外貿外資基本盤
    「要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分析研判、精準施策,發揮好重點地區、重點部門作用,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促進利用外資穩中提質,事關『六穩』『六保』工作,事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省長吳政隆在多個會議上,強調了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重要意義。
  • 山東發布32條政策措施清單穩外貿穩外資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山東:32條政策措施清單穩外貿穩外資本報訊 記者王金虎報導:近日,山東省發布《全省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清單》,把在疫情期間出臺的支持外貿外資企業政策措施進行優化集成,梳理出32條措施清單,著力推動穩外貿穩外資政策精準落地。
  • 十四五期間武漢將打造內陸地區外資外企落戶首選地
    十四五期間武漢將打造內陸地區外資外企落戶首選地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5日 09:31 來源:楚天都市報   十四五期間武漢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打造內陸地區外資外企落戶首選地  打造內陸地區外資外企落戶首選地  武漢市商務局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武漢將從四大方面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 東莞「穩外貿20條」發布!組合拳推動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4月27日,東莞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發布《東莞市關於促進外貿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穩外貿20條」)。「穩外貿20條」包括穩經營、拓市場、強培育、促轉型、優服務五大部分,共計20條、87項政策措施,其中30項為創新政策。
  • 商務部稱九成外企看好中國 外資「三法」將合一
    昨日(8月21日),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在廈門召開的第18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新聞發布會上稱,歐盟商會近期通過調研發現,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中,85%是盈利的。此外,有90%以上的外企願意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