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外企受歧視性待遇?商務部:中國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在華外企受歧視性待遇?商務部:中國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2017-04-27 16:14: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資料圖:4月20日,2015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開幕。此次車展展出總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將推出全球首發車109輛,新能源車103輛,概念車47輛,吸引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家企業參展。中新社發 湯彥俊 攝  

  中新網4月27日電 中國美國商會近期發布白皮書,認為存在對外國在華企業及其投資的歧視性待遇。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27日表示,吸收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的整體投資環境沒有惡化,而是在不斷優化。

資料圖:第五屆中國—亞歐博覽會舉辦。共有6個國際組織、57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參展參會,21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劉新 攝

  商務部今日召開例行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日,《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媒體稱,中國美國商會4月18日發布的2017年度《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對中國投資環境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存在對外國在華企業及其投資的歧視性待遇。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孫繼文對此作出回應。他稱,商務部注意到中國美國商會近期發布的2017年度《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我們歡迎外國企業來華投資,也歡迎在華外國企業發表真知灼見,和我們一道推動改善中國的投資環境。商務部將定期邀請在華外國企業和商協會進行座談,加強溝通交流,聽取他們對中國投資環境的意見建議,努力為在華外國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他強調,吸收外資是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內容。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

  我們不僅這麼說,也在這麼做。一是我們正在大幅減少外資準入限制性措施。已兩次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最近一次修訂已經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將2015年版的93條限制性措施減少到62條。同時不斷縮減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由2013年的193項大幅縮減至目前的122項,未來還將進一步縮減。

  二是我們正在加快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修訂《外資企業法》等4部法律。自2016年10月起在全國範圍內對特別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和變更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改變了已經實施30多年的對外資「逐案審批」制度。

  三是我們還在加大力度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享受「中國製造2025」政策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今年初,國務院發布《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提出了20條極具含金量的措施,既包括進一步放寬服務業、製造業、採礦業等領域的準入限制,也包括支持內外資企業同等享受「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戰略政策措施,還包括進一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

  他也指出,我們也注意到,根據《白皮書》的調查,2016年在華業務經營實現盈利的受訪企業從2015年的64%增加到了68%。在全球經濟複雜多變、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這一數據也充分反映出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中國大市場的開放程度正在加大,而不是縮小。中國的整體投資環境沒有惡化,而是在不斷優化。

相關焦點

  • 中國再推穩外資20條 保障外企國民待遇
    在深化對外開放方面,主要包括:繼續壓減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清理取消未納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加快金融業開放進程,優化汽車外資政策,著力營造公平經營環境等。在加大投資促進力度方面,主要包括:優化外商投資企業科技創新服務,提升自貿試驗區建設水平,提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放平臺引資質量,在中西部地區優先增設綜合保稅區等。
  • 商務部稱九成外企看好中國 外資「三法」將合一
    昨日(8月21日),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在廈門召開的第18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新聞發布會上稱,歐盟商會近期通過調研發現,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中,85%是盈利的。此外,有90%以上的外企願意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投資。
  • 商務部:對外資企業明確給予與國內企業同樣待遇
    請商務部部長鐘山,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副部長錢克明介紹「推動更高水平開放,促進商務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中國網 高聰攝)以下為文字實錄:記者:我想就進一步對外商投資中國做一個提問。考慮到目前國內消費疲軟,成本上升,競爭激烈,投資回報率下降。
  • 外企真的在大規模逃離中國嗎
    據我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8年—2014年,雖然數量有所波動,我國每年新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都在20000家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雖然也有變化,但總體依舊上升,從2008年的924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1195.6億美元。
  • TimHortons重心轉移中國 中國會是外企最後的「諾亞方舟」嗎?
    國際勞工組織稱受疫情影響,約2.32億家批發和零售企業、1.11億家旅遊業企業、5100萬家酒店領域企業和4200萬家其他企業的經營活動舉步維艱,存在倒閉風險。此刻,就像羅蘭·艾默裡奇導演的電影《2012》一樣,全球遭遇危機,人類將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中國的諾亞方舟上。
  • 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辦法》——更好地保護外商投資...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2006年,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暫行辦法》,受理並協調處理受到行政行為侵害的外商投資企業投訴。《暫行辦法》出臺以來,各級投訴工作機構積極協調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化解矛盾和問題,對我國提升外商投資服務水平、不斷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起到了積極作用。
  • 商務部:東協對華投資減少是正常市場和企業投資現象
    7月19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通報近期我國商務工作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圖為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中國經濟網記者 俱可欣/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9日訊(記者 苗蘇)商務部在周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當月,東協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18.7億元人民幣(折合2.9億美元),同比下降57%。對此,有記者提問東協對華投資同比大幅減少是否與南海問題有關?
  • 中聯部首向在華外企吹風 解讀四中全會如何影響投資環境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景玥)昨天,中聯部舉辦專題吹風會,首次向國外大型跨國企業駐京代表介紹四中全會精神,作為主講嘉賓的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張恆山和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分別就四中全會會對外國在華企業的影響,依法治國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等海外關切做出回應
  • 「穩外資」舉措凝聚外資「向心力」外企對「投資中國」依舊充滿信心
    12月15日,「投資中國」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採用中英雙語界面,集中展示中國營商環境、各地情況、投資政策、產業特點、競爭優勢、投資需求、項目信息等,成為全球投資者了解中國、走進中國、發掘中國商機的高效平臺,也成為中國「穩外資」、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體現。該平臺的上線,得到了中國日本商會會長小川良典的高度讚許:「目前,在華投資的日本企業已超過8600家。
  • 商務部:今年1-2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協對華投資分別增長9.7...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3月13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應對疫情影響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情況,請商務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就當前外貿外資形勢及國務院新出臺的應對疫情穩外貿穩外資措施等回答媒體提問。
  • 國企、央企、私企、外企待遇如何?就業時該如何抉擇?
    我們在擇業時,會進入的企業不外乎就是國企、私企和外企等等,那麼這些企業會有什麼區別,待遇又怎麼樣呢?下面中公國企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國企國企是國有企業,是指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
  • 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2020年12月3日)
    【鳳凰衛視記者】:商務部上周五公布,自11月28日起對澳大利亞輸華葡萄酒徵收臨時反傾銷稅,請問這些措施將持續至什麼時候?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表示,這種做法違背了中澳FTA以及WTO規則。此前,坎培拉方面還稱可能會向WTO尋求仲裁。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 澳大利亞要去WTO告中國,汪文斌勸其反躬自省丨北京觀察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在周三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於16日晚就中國決定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上訴。12月3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記者會上就明確表示,對原產於澳大利亞進口大麥雙反案是中國商務部在收到國內相關產業申請後,依法發起的調查。
  • 新設外企超3萬家,體現中國經濟開放活力|新京報社論
    儘管貿易摩擦依然持續、地緣不確定性增強,外資依然用真金白銀堅定表達著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潛力的態度。▲9個月新設外企超3萬家、每天誕生超100家,在全球跨國投資的陣陣寒意中,中國市場交出了一份暖意十足的成績單。資料圖。
  • 外企大批撤離中國,人口就業問題會更加嚴重?真的前途堪憂嗎?
    外企大批撤離中國,人口問題會更加嚴重?真的前途堪憂嗎?最近,外企撤離中國的話題一直在討論。有人在思考,如果外企持續撤離中國,中國的人口問題、就業問題會更加嚴重嗎?中國的未來真的前途堪憂嗎?我覺得,我們可能確實需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但形勢並非想像中的那樣悲觀。
  • 國際時評 | 從「聚寶盆」到「避難所」——「中國行情」為外企注入...
    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先降後升、穩步復甦。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和消費反彈,不少外企在華銷售業績亮眼,成為對衝其本國業務下滑的「正資產」。從繁榮期的「聚寶盆」,到疫情下的「避難所」,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巨大韌性和潛力,持續增強全球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 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輸華正式實施禁令?外交部回應
    有記者問:中國官方媒體今天報導稱,澳大利亞輸華煤炭清關正受到限制,並稱中方對澳煤炭輸華正式實施了禁令。外交部可否提供更多細節?報導並援引官員消息稱,中方正放鬆對來自蒙古、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煤炭的進口限制。這些限制具體指什麼?汪文斌表示,我不了解你所說的情況,請向有關主管部門詢問。
  • 外企中國「四十不惑」:做真正的中國式公司,期待真正的國民待遇
    2020財年,這家鐵礦石公司的鐵礦石產量創下新高,而中國市場貢獻了高達90%的市場份額,甚至中國的鋼企(華菱鋼鐵)就是其第二大股東。過去十年,中國在幾家鐵礦巨頭的業務佔比一直不斷提升,直至今年,這一比例均超過了50%。
  • 維京群島在華投資竟超過美國
    很多國內資金「中轉」海外返程投資,「外資打假」勢在必行  專家認為治本之策是取消外資的超國民待遇  本報訊據《市場報》報導,日前,商務部、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和工商總局頒布《關於外商投資的公司審批登記管理法律使用若干問題的執行意見》,為加強對外商身份真實性的監管,外商登記審批環節要出具中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
  • 商務部就中國和歐盟、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情況等答記者問
    我們將會同相關部門多措並舉,從優化環境、增加供給、促進升級、拓展消費等重點方面入手,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我國汽車消費市場健康平穩發展。一是優化市場環境,重點加大對未按要求明示價格、加價銷售、強制搭售、違規限制經銷商經營等行為的執法力度,努力營造競爭有序、讓消費者放心的消費環境。二是拓展供給渠道,深入推動汽車平行進口,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汽車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