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6歲以後可以適當地教孩子學寫字,但要循序漸進。青年報資料圖記者吳愷攝
東方網1月3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字是門樓,書是屋」。孩子能把字寫得又快又好,是每個家長和老師的殷切期望。儘管電腦的普及,讓寫字這件事變得離人們生活越來越遠,可作為一種開發智力的方式,家長早早教孩子拿起筆的現象還是極為普遍。那麼對於寶寶來說,究竟何時開始學寫字最合適?家長在孩子學寫字的過程中又該如何增加孩子的興趣?
入門時握姿比寫對字更重要
對很多爸爸媽媽而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也包括學習寫字這件事。「我家寶寶從3歲開始,就能模仿寫幾個筆劃簡單的字了。」浦浦的媽媽很有領先意識,而浦浦幼兒園的老師跟她媽媽很是「心有靈犀」,當浦浦剛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老師就開始教小朋友握筆姿勢,還教浦浦寫漢字筆畫,每周一天布置寫筆畫作業,要求浦浦和其他孩子回家在家長的輔導下認真書寫,並要求家長教導小朋友學會書寫自己的名字。雖然學習很超前,但可能是浦浦年紀太小的緣故,始終沒有很好地掌握,媽媽開始有點擔心打擊到浦浦的自信心了。
同樣是學寫字,妞妞的爸爸卻覺得沒有像識字來得那麼急迫。「寫字涉及握筆、對字結構的拆分等等問題,所以我一直覺得,寫字是可以等上小學之後再來學習的。不過,我們家的孩子從小就比較喜歡動筆,所以我在很早前就給寶寶準備了有童趣味的卡通學習用品。」妞妞爸爸說,相對而言,他更關注孩子的寫字姿勢及握筆姿勢。
用趣味方法增強孩子的興趣
讓一個還不能定定心心坐下來寫字的孩子反覆練習,不免是一件枯燥事,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和很多家長一樣,彤彤的媽媽買了很多紅描本,讓彤彤從臨摹開始。「雖然描摹不等於書寫,卻對書寫很有幫助。到了一定階段,孩子就會從描摹轉為書寫。」
而洋洋的媽媽有一些另外的小妙招。「洋洋喜歡大海,每次全家出門旅行,我們都會去有海的地方。到了那裡,除了玩耍,我也會讓洋洋用撿來的貝殼在沙灘上寫寫字、畫些畫。讓孩子快樂地寫下他剛剛學會的字,這可比在本子上一筆一畫的勾勒有趣味,而且你會發現更有成效。」
寫字其實也是手工技巧,因此書寫的好壞,取決於肌肉的協調性。洋洋的媽媽告訴記者,在平時的生活中,她還會讓洋洋多參加繪畫、捏泥人、畫蠟筆畫、玩球之類的活動,幫助孩子增強這種協調性。
[專家觀點]
孩子6歲前不宜學寫字
「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歲時才能基本發育成熟,而在6歲以前都是肉肉的,抓筆時只能握成拳頭狀,指尖朝內握著筆尖部分,這樣一來,握筆的手就會遮擋住自己的視線,勢必造成側頭來看紙寫字的姿勢,長期如此,將給孩子在無形中埋下近視隱患。」對於寶寶學寫字,育兒專家表示,6歲前教孩子學寫字,並不利於他們將來的成長。專家解釋說,孩子過早地學寫字,不僅姿勢難以保持正確,而且握力有限也不足以寫出剛勁有力的漂亮字,加之家長本身對於一些漢字的筆畫筆順並不了解,容易造成孩子筆畫與筆順的錯誤,這3個不利影響對孩子來說猶如「拔苗助長」,因此並不可取。
該專家提醒年輕家長們,6歲以前,可以以教孩子識字為主,馬路上的商店名稱、指路牌等都可以成為生活的天然教材,這些比死板的識字卡片更能提起孩子的興趣。而6歲以後可以適當地教孩子學寫字,但務必遵循「求質量不求數量」的原則,寫得不過關一定要嚴格要求重寫,但在孩子手腕與手臂力量尚未完全發育好的情況下,寫字時間應該有所控制,剛開始的1個月,以每次一刻鐘為宜,以後逐漸增加。「最重要的,無論教識字還是學寫字,家長都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這樣才不至於使孩子喪失對漢字的興趣,以免給課堂學習及將來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而對於6歲後開始學寫字的孩子,專家提醒家長注意不要急於求成,懂得循序漸進。「許多家長會讓孩子通過描紅學習寫字,孩子的描紅不到位,並不一定是他們心不在焉,或是故意寫成那樣,而是與孩子的動作協調能力直接相關。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能力都將逐步提高。用遊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慾,通過一個個偏旁部首來揣測漢字背後的含義和流變,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