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複式正義應用於校園欺凌的理念與實踐

2020-12-13 六合心理

修複式正義提供一個平臺,讓被害人跟加害人表達衝突或傷害發生的經過,以及這些事件對彼此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只關係到當事人(加害人、被害人),也可能關係到其家人。我們透過這個平臺找到解決衝突或是撫平傷害的可能,它能提供一個討論的空間,這是修複式正義最基本的精神。

01.

修複式正義的基本

理念和主張為何?

從人類文明的演進來看,正義的發展大概分三個部分:應報式正義、分配式正義、修複式正義。

1.什麼是應報式正義?

應報式正義是我們熟知的正義概念。一個人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我們就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處置(懲罰)。在過去,應報式正義通常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包括現在犯罪後的刑罰處遇,也是應報式正義。

2.什麼是分配式正義?

後來,有些人認為犯罪就像人會生病,可能是先天或後天資源的匱乏不足導致的,從這樣一個角度,演變出所謂的分配式正義——它認為可以透過資源的分配重新補足犯罪行為的缺損,對於犯罪進行輔導及醫療資源的介入並予以矯正,又稱為復健式正義。

3.什麼是修複式正義?

然而,正義的發展過程中卻忽略了被害人的聲音,應報式正義所處理的對象是犯罪者,復健式正義治療的對象是加害人,那麼被害人的聲音呢?

被害人對於事件有想法和感受,有身心經驗,也想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成為被加害的對象?可是,被害人沒有機會知道這些,也沒有被關注到需求,在刑事司法中,甚至在整個刑事訴訟系統裡,被害人好像只是一個證人,至於被害人的感受,所受到傷害,並沒有得到充分說明。

因為如此,修複式正義出現了。修複式正義提供一個平臺,讓被害人跟加害人表達衝突或傷害發生的經過,以及這些事件對彼此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只關係到當事人(加害人、被害人),也可能關係到其家人。我們透過這個平臺找到解決衝突或是撫平傷害的可能,它能提供一個討論的空間,這是修複式正義最基本的精神。

我們透過這個平臺尋找解決衝突或撫平傷害的可能性。這個平臺能提供一個討論的空間,也是修複式正義最基本的精神。

4.修複式正義如何運用?

「修復」的概念多運用在一般具體的傷害行為裡,比如犯罪行為;也可以放到衝突事件的雙方,因為某些衝突事件有可能是互為加害或互為被害的關係。所以,我們也會把修複式正義放在人際衝突、組織衝突或是校園的學生與學生、師生衝突,甚至老師跟老師的衝突裡。運用修複式正義的精神,調解這些衝突性質的事件。

02.

修複式正義相較於

應報式正義優勢何在?

1.修複式正義可促進同理心教育

傳統的應報式正義(懲罰模式),或者具體地說,像是監獄制度對加害人施加的相關懲治,儘管從人類文明發展來看,對於犯罪處遇是一個進程,但監獄制度是不是最適合的制度呢?

人們對此有不同的思考。有些人相信,犯錯就一定要獲得懲罰,而修複式正義則把重心放在——怎麼找到較好的方法,讓加害人能夠明白,他不僅應該承擔應報式正義的懲罰。

修複式正義幫助加害人獲得機會思考,他確實傷害到一個人(甚至不只一個),而這個人背後可能還是一個家庭(系統),所以,他不能小看他所造成的傷害。加害人透過修復過程,有機會聽到被害人的聲音,他能借這個機會去理解所造成的傷害和影響。這跟我們認知上的教育,告訴加害人,「你現在做錯事情,你應該受罰。」有很大區別。透過修複式正義的平臺,他將有機會聽到被害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描述在這個事件裡面如何受到傷害,會了解他所造成的傷害已經影響到被害人,除了身體和財務受到損傷,甚至還導致精神、人際上的影響。這些層面若能讓加害人了解,加害人是較能感同身受的。

我們過去常常講情商(EQ)的學習,或者就是一種「換位思考」;另一種情感層面,我們通常說是「感同身受」,這些就是我們講的同理心。修複式正義可以讓校園欺凌的加害人提升情商,通過修復過程促進並增長同理心。

如果放在衝突教育來說,在學校裡,我們很希望學生能夠儘早學習到怎樣面對衝突,在衝突過程中不委屈自己,也能夠透過別人的情感表達來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總體說來,這都是促進同理心的教育模式。

2.修複式正義與應報式正義平行互補

其實,修複式正義與應報式正義(懲罰模式)可以是一個平行互補的關係。我們現有的法律以應報式正義為主,學生在學校犯錯了,通過學生獎懲機制記過。但我們也常常發現,在應報式正義中加害人或犯錯的學生,他們並沒有真正得到教訓。所以我們可以使用二者並行的方法,應報式正義要做,同時啟動修複式正義。

這樣,第一,不會被認為修複式正義就是幫著加害人或犯錯者脫罪,好像加害人只要誠懇道歉,之後達成和解,判刑就會比較低。第二,啟動修複式正義,最主要是讓加害人或犯錯的人能夠認知他的行為,有機會感受他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明白他需要去承擔什麼樣的責任。這一部分是平行的,也是互補缺憾的。

03.

修複式正義適用於

校園欺凌的處遇嗎?

校園欺凌的本質是什麼?

校園欺凌的本質是一種衝突或傷害的處遇。過去也有處理校園欺凌的方法,只是這些方法是從傳統應報式正義的角度處理孩子之間的欺凌問題,讓他們學習「規避」的方式。但不管是對欺凌者和被欺凌的孩子,我們都沒有真正的教他如何表達情緒,做好衝突教育和學習。學習面對衝突,面對不同意見時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行為。可以表達不同意、不喜歡,但是不能傷害對方。

修複式正義正好提供加害方和被害方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的機會,比如衝突事件對彼此造成了影響,雙方的想法、情緒和感受,有機會表達,也讓雙方能夠彼此了解。修複式正義是提供給校園欺凌處遇的一個好方法。甚至,在少年法院或成人的監獄系統裡,我們也開始運用修複式正義的方法來關注欺凌的議題。

傳統中,面對校園欺凌加害人,比如班級上有一個孩子比較暴力,產生一些攻擊行為,大部分家長為了保護自身小孩,就會去排擠、拒絕有暴力的孩子。一方面欺凌者可能受到排擠,另一方面學校管理者也會格外關注這個欺凌的孩子,並做圍堵或預防。

有的孩子具備小霸王性格。欺凌者的家庭價值觀不同,甚至有時我們發現欺凌者的家庭背景本身就是黑幫。他們會覺得這是「叢林法則」,和別人相處時就是不要被別人欺負。他可能帶著這種價值觀跟同學互動,持續這樣,會累積很多被欺凌、受害的同學,而受害學生也可能在未來發展出反擊或報復。

被欺凌的孩子也會反擊或報復,我們發現一些犯罪的青少年曾經有被欺凌的經驗。為什麼被欺凌呢?比如,小時候被欺凌時一直忍耐,等到忍耐不了時,他發現,如果有機會他也要欺凌別人,因而變成另一個加害者。所以我們知道,有些少年犯是有被欺凌經驗的。

持續出現欺凌行為的孩子如果不給予適切的輔導,可能惡化成為他的生存模式,他會習慣變成欺凌者,最後,惡化成為少年犯罪。過去學校對此的處理方式是告誡,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沒有改變。早期學校制度可能把他開除學籍,但現在的教育體制不能不讓他念書。即使你不讓他在這個學校,他還是會到另一個學校去念,欺凌另一個學校的孩子。

原來的幹預模式是大家「眼不見為淨」,孩子的欺凌問題其實沒有解決。但是如果有機會進行修複式正義,這個孩子就有機會認知到:我這樣做是不應該的,而且當我這麼傷害他人時別人會痛,別人會受傷。甚至於欺凌者,他說不定也有委屈,我們也聽一聽他的想法。他有機會去理解,自然會減少繼續欺凌別人的可能。這也就是修複式正義能夠在校園欺凌行為上使力的一個地方。

對於被欺凌者呢?有時被欺凌者因為害怕便不上學,父母也搞不懂為什麼孩子不願上學。

有的孩子並不願讓自己被欺凌的事情被父母知道,他可能會掩蓋。但在學校裡,他還是會面對欺凌的孩子,沒有能力反擊。常常我們看到某些孩子持續被欺凌,或許他有一些自我強度上的脆弱。他可能不善於溝通、表達,也不會把他的感受說出來,只用一種委屈、忍受的方式隱忍欺凌者所做的行為。

這些受欺凌的孩子會產生很多心理上的防衛機制。只要上學,他就肚子痛、頭痛,心理上稱「拒學」。他被欺凌、隱忍的根本問題並沒有被充分認識跟了解,學校的老師或諮詢師未必有機會深入的知道。

有些被欺凌者或許也和他的人際互動問題有關連,他沒有學習到怎麼去跟別人有好的互動。當他跟別人互動時,卻做出一些可能讓別人不喜歡的行為。有些被欺凌的孩子沒辦法辨識所做的事、說出的話別人會不喜歡,或是行為會不會傷害到別人,但卻自然地說出來了、做出來了。因此別人就會不喜歡他,可能攻擊、排斥他。

所以,這些被欺凌的孩子在過去的處理模式中沒有機會學習,認識跟他發生衝突的人怎麼看待他的行為,或者他做出什麼行為導致這個衝突惡化,他仍然沒有辦法理解。但若透過修複式正義,他會有機會知道,原來別人這樣子傷害到我,可我做的某些事也導致了他的不良感受。這個被欺凌的孩子將有機會去調整或改善,這就是原來的傳統處理方式沒有辦法達到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友善環境使校園欺凌無處生長
    既要對欺凌者實施必要的懲戒與教育,進一步嚴格學校日常管理,不斷完善學生欺凌與暴力預防和處置機制;也要對被欺凌者進行心理疏導,關注其創傷癒合,避免報復性思想的產生;還要以修複式對話的方式,注重欺凌者與被欺凌者主體間關係的修復,遏制欺凌行為與暴力事件再發生,營造和諧學習氛圍。後者以預防型為先,面向全體學生。
  • 14歲女孩遭變態欺凌 試看外國學校是怎麼處理校園欺凌現象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在媒體的報導中似乎還有愈演愈烈之勢,近日,一則「14歲女孩遭欺凌」的視頻在朋友圈廣泛流傳,引發公眾憤慨。在這則視頻中,一個十四五歲左右的女孩上身被脫光,遭另一名同齡女孩踢打,還被扒下褲子。施暴者邊罵邊猛踢女孩下身,致其哭號尖叫。被欺凌女孩事後變得很脆弱,還把自己的眉毛剃光了。
  • 五個裡面就有一個學生捲入校園欺凌!專家:學校應設反欺凌校規和...
    但在很多人眼裡,校園欺凌似乎只是個例。但其實,校園欺凌發生率很高,只是程度有輕重不同,對孩子的成長危害不容小覷。第二屆校園欺凌防治國際學術會議近日在濟南舉行,二百餘名專家、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出席會議,討論校園欺凌發生的深層機制、校園欺凌的長遠後果、網絡欺凌的影響因素與發生機制,以及對各國反欺凌實踐措施的介紹與反思等。
  • 校園欺凌的題材,主角陣容很強大!
    校園欺凌的題材,主角陣容很強大!《三年a班》目前看了6集,這個劇節奏很快,主要是講校園欺凌的,但角度很獨特,換句話說,是切入點很巧妙,老師把學生當做人質,足夠吸引觀眾的視線。題材也很好,是一直以來仿佛都重視度不夠的的校園欺凌。但這部劇仿佛也不僅僅只講這個,還包括對青春時的友情,愛情,親情,夢想與追求,還有每一個少年的奇奇怪怪卻又合理得讓人心疼的心思。
  • 送給所有禮儀培訓師:校園禮儀對於校園欺凌的預防作用
    預防校園欺凌是當前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安全幸福的校園生活是教育的使命與職責。而去年的兩部反映校園欺凌的電影,《少年的你》《悲傷逆流成河》也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反響,校園欺凌的話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當然,這也說明我國社會對青少年犯罪的重視程度在逐步加強,為解決校園欺凌,我國各地紛紛立法防治校園欺凌的發生,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安全。
  • 各國如何遏制校園欺凌? 日本開設免費求助熱線
    各國如何遏制校園欺凌? 日本開設免費求助熱線校園欺凌近日一直是社會熱議話題,不斷有校園欺凌事件闖入公眾視野。如何有效地防止校園欺凌和暴力,從而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免遭傷害,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解決校園欺凌問題首先要樹立法治思維,多用法治方式,依法來辦。
  • 易烊千璽粉絲團反校園欺凌|訪談中華兒慈會安童生主任寧蓬
    作者:創益家一部《少年的你》不僅創造了票房奇蹟,也讓公眾再一次關注校園欺凌這個社會問題,同時,讓一些致力於反校園欺凌工作的公益項目得到了公眾的關注。圖片來源於網絡作為在反校園欺凌公益宣傳倡導和教育實踐領域做出大量工作的中華兒慈會安童生專項基金主任寧蓬,是如何看待校園欺凌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呢?
  • 高新三小開展「拒絕校園欺凌,建設友善和諧校園」主題班會
    為加強校園欺凌事件的預防和處理,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紀觀念,創建友善和諧校園,高新三小關工委聯合德育處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了以「拒絕校園欺凌,建設友善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安全教育主題班會。班會課上,老師們利用多媒體平臺直觀的展示了校園欺凌給受害者帶來的傷害及嚴重後果,並向同學們講解了有關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的常識。小學生的哪些行為是屬於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會造成哪些危害?當同學們遭遇校園欺凌、暴力時該如何應對等。
  • 日本校園欺凌有多嚴重?通過這幾部電影可以看出來!
    在當今社會,校園欺凌作為一種惡性行為依然廣泛存在。受害者往往會在一場深刻的欺凌行為中遭受身心的巨大打擊,甚至影響人格發展,否定自己的存在,結束生命。即使人們對欺凌者深惡痛絕,但由於一方圍牆的阻隔,第一時間難以制止欺凌行為,很多悲劇悄悄上演,挽救為時已晚。
  • 推動形成校園欺凌防治工作體系
    條例草案將防範學生欺凌和暴力相關工作納入規定,明確提出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預防、處理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工作協調機制,推動形成政府部門、學校、家庭、社會參與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防治工作體系。學校應當健全完善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建立校領導、安保人員不定期巡查制度。
  •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法治副校長】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少年的你 2020-12-1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如何處理校園欺凌?嚴重欺凌或被警察帶走
    近日,校園欺凌話題再度引發熱議。由於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所以相關話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思考。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香港,看看當香港學校發生校園欺凌事件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或許我們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 「校園欺凌」不是「過分玩笑」這麼簡單[長城時評]
    近日,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引發社會熱議。在文章《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中,遭欺凌的孩子母親稱,兒子被兩名同班男同學隔門扔下垃圾筐砸中頭部,髒汙了他全身。老師將其定性為「就是開了一個過分的玩笑」。學校認為此事並非霸凌,不希望家長矛盾升級。
  • 陝西省實施「安全護盾」項目破解校園欺凌難題
    12月10日,由陝西省女法律工作者協會組織實施的「安全護盾——預防與制止校園欺凌」項目階段性成果匯報暨公益項目發布會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幸福裡小學舉行。「安全護盾——預防與制止校園欺凌」項目通過普法教育、兒童閱讀推廣、正面管教、心理建設和安全防護實戰化訓練等科目,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群體性特徵,採用「情景—任務—能力」的模式,讓學生在法律意識培養、身心素質提高的過程中,真正實現「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目標。同時,引導學生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體察思考校園欺凌,幫孩子學會用法律武器應對校園欺凌。
  • 《防校園欺凌完整指導手冊》學生和家長必讀
    隨著電影《少年的你》熱映,「校園欺凌」話題迅速引發輿論關注。電影中,因被同學欺凌而跳樓自殺的胡小蝶、被恐嚇侮辱毆打的陳小念,每一幅沉重壓抑的畫面都直擊人心。痛心之餘,也讓我們對「校園欺凌」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本文從心理學、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法律法規等不同角度,對校園欺凌現象及其解決對策進行解析。
  • 深圳立法遏制校園欺凌,中小學要開闢不記名舉報欺凌行為通道
    原標題:深圳立法遏制校園欺凌,中小學要開闢不記名舉報欺凌行為通道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舒瑜)《深圳經濟特區平安建設條例》6月30日經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條例規定公安機關應當會同教育部門建立防治中小學校學生欺凌行為的長效機制
  • 關於校園欺凌,這樣的講座,小朋友們得好好聽聽
    ↓↓當天下午3點,在罕臺鎮潤澤小學的體育館裡,260多個孩子們齊聚一堂正在聚精會神的聆聽主題為「遠離校園欺凌 健康快樂成長」法制知識講座。講座結合實際案例,採用講解、提問、討論、交流、視頻播放、通報等授課形式,從認識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典型案例和懲處等方面,向同學們宣傳了校園欺凌的相關法律知識,六年級學生李欣悅聽的特別認真,她覺得這堂課既生動又實用。
  • 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生命之花!吉安市婦聯開展專題講座
    遠離校園欺凌 守護生命之花!說起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近年來在我國一些地區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極大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為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增強學生的自律和防護意識。
  • 大田:法官送法進校園 向暴力欺凌說不
    中國法院網訊(張英燦 田寶玲)12月3日下午,福建省大田縣人民法院法官田寶玲受邀到屏山學校,為高年級學生開展了「守護校園淨土,向暴力欺凌說不!」為主題的法治教育講座。「同學們,有誰知道什麼是校園欺凌麼?」
  • 榮成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防校園欺凌,保校園平安」專題教育活動
    校園欺凌是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良行為,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帶來很大危害。為了預防此類暴力事件的發生,榮成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了「防校園欺凌,保校園平安」專題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