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想升白,藥物和打針該怎麼選擇?

2020-12-12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

怎麼辦?我的白細胞又低於4.0了!這是很多癌友都會遇到的問題。

要知道,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如果白細胞的數量不夠,那抵抗力相對就會下降,這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打擊」。

想升白,藥物和打針該怎麼選擇?

白細胞的數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少,維持平衡才能更好地與外界「敵人」對抗。

「一般來說,在正常成年人體內白細胞的總數在(4.0~10.0)x 109/L範圍內。」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王亞偉說道。

很多腫瘤患者都在接受化療的治療,然而在化療期間腫瘤患者體內的白細胞也被「誤殺」,往往導致身體「無人守衛」,這時候敵人非常容易乘虛而入,尤其是對腫瘤病人來說提升抵抗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化療後如何提升白細胞就顯得尤為重要。

「說起增加白細胞的途徑最常見的就是打升白針了。」王亞偉表示,一般會在化療後的第11天和第14天做血常規檢查,注射升白針後,白細胞升高會呈現雙峰型,第一峰是用藥後2-3天,5-6天降到最低,後又升高,8-9天達到第二高峰。

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少患者在打了一針短效升白針後,發現白細胞已經恢復到參考值了,為什麼還要繼續打?就是因為白細胞的第一峰值很快就會過去,不繼續使用升白針,白細胞很快就會降到低點。

「目前升白針分為短效和長效兩種,短效升白針需要1天注射一次,長效升白針可以3天注射一次。並且長效生白針幾乎不會出現不良反應。」王亞偉說。「我們還可以預防性的注射升白針,如化療後的24小時注射升白針也可預防白細胞持續降低。」

不過,升白針如何運用,具體還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判斷。王亞偉表示,如果患者發現自己的白細胞檢查結果超出了參考值範圍,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不需要特殊處理,停用升白針1-2天左右,升高的白細胞就會逐漸降至正常範圍了。

還有些患者擔心有副作用或者怕麻煩,想靠口服藥物來升白。「提升白細胞的藥物也有,但是口服藥相較升白針來說藥效慢,效果不明顯,所以還是建議患者選擇注射升白針。」王亞偉說。

不良反應很小,無需額外進補

「其實升白針的副作用並沒有那麼可怕,會出現打噴嚏、咳嗽、流鼻涕等流感症狀,以及肌肉酸痛的症狀。」王亞偉說:「不過這都是初次使用升白針出現的不良反應,再次注射後不良反應就會大大減小。」

總體來說,大部分患者使用升白針後不良反應會比較輕微,一般2-3天也會自行消失,不需要特別的處理,但是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副反應,還是要及時找主治醫生就診。

在生活和飲食上,對於腫瘤患者來說,保持適當鍛鍊以及規律作息。

有些患者,過度迷信「以形補形」頓頓喝骨頭湯吃骨髓,甚至海參燕窩大補,「其實食療只能保健,要想靠它來治病,甚至是提升白細胞,那效果是微乎其微,反而過度進補會對腫瘤患者的身體造成負擔。」王亞偉表示。

可以適當食用些補氣血的食物,吃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蛋、瘦肉、魚、牛奶、豆製品等,做到營養均衡即可。

合理使用升白針,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是利大於弊的。雖然有一些副作用,但能夠幫助患者減少感染發生,也能減少因白細胞降低而導致化療藥物劑量減少,從而避免治療延期甚至中斷,這樣也就不會影響到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

名醫推薦:

王亞偉:醫學博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

坐診時間:每周三下午

長期從事各種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尤其擅長腫瘤微創診療。多年來負責科室新技術開展工作,迄今為止,完成實體瘤穿刺活檢3500餘例、肺惡性腫瘤微波消融治療術200餘臺次、全麻下惡性腫瘤全身熱療術20餘臺次、靜脈輸液港置入術100餘臺次。主持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及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各1項,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SCI收錄論文3篇。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

山東省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協作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化療專業青年委員會委員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定向治療專委會 青委常委、秘書

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胃腸腫瘤MDT專委會常委

山東省醫學會姑息醫學分會委員

山東省醫藥生物技術學會臨床轉化醫學專委會委員

濟南市抗癌協會 副秘書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訪問學者

相關焦點

  • 醫生:幾種食物可以「升白」,效果不比打針差
    一般情況下,化療藥物可能會引起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白細胞下降及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在化療後發現白細胞1.6,已經是3度的骨髓抑制了,情況是比較嚴重的,目前是需要注射升白細胞的藥物進行治療,等到白細胞恢復到正常值的時候,才可以繼續進行化療,另外,患者還應該適當的增加營養,增加免疫力。
  • 於國華:該不該讓腫瘤患者知情?
    點擊查看 當今社會沒有比人體科學更精密、更精細的學科,腫瘤是所有生物種類中最聰明、最頑固的生物體。近些年,腫瘤全球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如何針對逐漸增加的腫瘤患者,運用現有的最佳技術手段,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減輕病人的痛苦?
  • 全球首款抗腫瘤血管生成治療藥物為膠質瘤患者帶來全新治療選擇
    全球首款抗腫瘤血管生成治療藥物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在進入中國的第十個年頭,獲批適用於成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治療,這將為中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並成為繼替莫唑胺後膠質母細胞瘤治療中最重要的治療藥物之一。
  • 腫瘤患者怎麼吃?請收好這份飲食建議
    然而,營養不良不僅影響腫瘤治療的臨床決策,還會導致患者對治療耐受性降低、手術傷口不容易癒合、增加併發症發生率和病死率,影響患者的臨床結局。營養不良是我國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導致高達20%的死亡。 那麼腫瘤患者該怎麼吃呢?
  • 我院開展「2020腫瘤藥物治療安全年」腫瘤藥物性肝損傷病例演講比賽
    (協作組)、腫瘤免疫治療副作用管控項目(協作組)四大主題,分別開展專家共識制定、病例調研、規範培訓、院際交流等活動,通過專委會項目專家組的指導和帶動,在推動腫瘤治療效果提升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安全性管理措施。
  • 抗腫瘤藥物:靶向藥的黃金二十年
    據2017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披露數據:2016年我國腫瘤患者出院疾病轉歸人數達到237萬人,其中肺癌是發病率最高的腫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胃癌、乳腺癌和肝癌是緊隨其後。中國是一個新興工業國,伴隨著老齡化進程,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攀升,癌症已成為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
  • 肺癌:抗腫瘤藥物處方審核專家共識
    肺癌的治療多採取多學科綜合治療(MDT)與個體化治療相結合的診療模式,即根據患者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組織學類型和分子分型、侵及範圍和發展趨向採取多學科綜合治療的模式,有計劃、合理地應用手術、放療、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手段,以期達到最大程度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
  • 一種最新藥物的早期試驗證實可縮小卵巢腫瘤
    一種新的靶向作用於卵巢癌的治療方法「非常有希望」用於治療晚期卵巢癌女性患者。該藥物使參與該項研究大約半數的晚期卵巢癌女性患者的腫瘤有所縮小。研究人員只對這種藥物進行了檢測,看看它是否能夠安全用於人類,但卻發現它幾乎具有即時的臨床療效。希望這種藥物能夠對現有的所有其他治療方法均無效的晚期卵巢癌女性有所幫助。
  • 如何為患者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好醫友腫瘤應答指數助力腫瘤精準用藥
    如何為患者制定最佳治療方案,是臨床醫生面臨的最大挑戰。  特別是隨著抗癌藥不斷推陳出新,腫瘤治療所面臨的挑戰也逐漸升級:一種適應症指南推薦多個標準治療方案,儘管腫瘤靶向基因檢測已用於臨床,但數據顯示不到7%的患者獲益。  究竟哪種藥物組合對患者最有效呢?
  • 歐狄沃獲批成為中國首個胃癌免疫腫瘤治療藥物
    其中,死亡數佔全球近一半的主要原因在於,約80%的中國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5],可選擇的治療方案少且療效存在局限。因此,幫助這部分患者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是當前的首要目標。」作為第一個在中國獲批用於胃癌治療的免疫腫瘤藥物,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突破了中國胃癌治療『後線缺藥』的僵局,有望重振晚期胃癌治療信心,具有裡程碑意義。」 「歐狄沃在中國擴大適應症至晚期胃癌彰顯了中國政府將創新藥物惠及患者的速度和力度。」
  • 我院開展「2020腫瘤藥物治療安全年」腫瘤藥物性肝損傷病例演講比賽
    (協作組)、腫瘤免疫治療副作用管控項目(協作組)四大主題,分別開展專家共識制定、病例調研、規範培訓、院際交流等活動,通過專委會項目專家組的指導和帶動,在推動腫瘤治療效果提升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安全性管理措施。
  • 腫瘤不縮小,是不是藥物就沒用?-虎嗅網
    (前兩次是化療和靶向治療)。它給很多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但免疫治療有很多特殊性,和化療或靶向藥比起來,無論是原理,臨床效果還是副作用都非常不一樣。科學家和醫生需要重新學習,而患者則要避免一些認知誤區。
  • 腫瘤患者有哪些飲食禁忌?一文理清,建議收藏
    好醫友經常接到腫瘤患友諮詢,在不同治療階段,飲食上要注意什麼?比如術後要怎麼吃,化療期間怎麼吃,靶向治療期間有哪些飲食禁忌?今天帶大家一起看看腫瘤患者該如何隨治療調整飲食。
  • 腫瘤患者吃什麼好?
    腫瘤患者吃什麼好?現中國腫瘤患者的發病率始終呈現正增長趨勢,這是不可否認可怕的正增長。一個人的身體能不能保持健康,關鍵在於吃,吃在生活當中必不可少,健康的飲食會給人們帶來壯碩的體魄。在這個多發腫瘤病的世界裡面,腫瘤患者吃什麼好?
  • 常見抗腫瘤藥物的肝毒性及治療藥物
    其在殺滅或抑制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機體的正常細胞(尤其是代謝旺盛的細胞)產生影響,如可能引起肝毒性。抗腫瘤藥物可能通過直接損傷肝細胞,或使肝臟基礎疾病加重,特別是病毒性肝炎,或因潛在的肝病改變抗腫瘤藥物的代謝和分泌,使在體內作用時間延長而增加化療毒性等致肝損傷。 作者:高麗麗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腫瘤患者有哪些飲食禁忌?一文理清,建議收藏
    好醫友經常接到腫瘤患友諮詢,在不同治療階段,飲食上要注意什麼?比如術後要怎麼吃,化療期間怎麼吃,靶向治療期間有哪些飲食禁忌?今天帶大家一起看看腫瘤患者該如何隨治療調整飲食。
  • 吉利德一擲千金,新腫瘤靶標TROP2藥物IMMU-132崛起
    作為首個也是唯一一個FDA上市的Trop-2靶向藥物,IMMU在腫瘤領域,可謂打下了大半個江山。 二、徵服三陰乳癌 三線ORR33.3% 獲FDA加速批准 三陰性乳腺癌(TNBC)因其治療缺乏靶向受體,和其他分型的乳腺癌相比,治療手段相對匱乏,臨床預後較差,尤其是後線治療。
  • 常見抗腫瘤藥物的肝毒性及治療藥物
    其在殺滅或抑制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機體的正常細胞(尤其是代謝旺盛的細胞)產生影響,如可能引起肝毒性。抗腫瘤藥物可能通過直接損傷肝細胞,或使肝臟基礎疾病加重,特別是病毒性肝炎,或因潛在的肝病改變抗腫瘤藥物的代謝和分泌,使在體內作用時間延長而增加化療毒性等致肝損傷。 作者:高麗麗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中西醫治療腫瘤選擇
    腫瘤應中西醫結合治療,根據腫瘤發病的不同時期,辨病與辯證相結合,應用中藥複方與現代醫學結合,扶正抗癌。以下為自己對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一些觀點。現階段腫瘤的治療西醫為主,西醫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藥物治療,免疫療法,激素療法等。
  • PD-(L)1藥物多了 如何選擇?
    不僅K藥、O藥、T藥在2020年繼續提交新瘤種、新適應證的上市申請,開發國產PD-(L)1藥物的第二梯隊的企業也紛紛登場:11月23日,CDE正式受理K藥一線治療MSI-H結直腸癌的上市申請,以「符合附條件批准藥品」將該申請納入優先審評;11月23日,CDE受理O藥聯合伊匹木單抗一線治療不可切除的非上皮樣型惡性胸膜間皮瘤成人患者的上市申請,以「符合附條件批准藥品」將該申請納入優先審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