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東北振興

2020-12-12 遼寧新聞網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提出的「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推動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暢通雙循環中的東北振興與製造業轉型升級。10月24日,由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承辦,遼寧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提供支持的「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東北振興」國際論壇在瀋陽舉行。來自中央部委、國家級智庫、遼瀋地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幹部,遼寧省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東北地區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央廣網、中新社、遼寧電視臺、遼寧日報、東北新聞網、瀋陽日報等媒體代表,日本、韓國智庫的專家學者共300餘人出席論壇。

  以下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發言實錄。

  面對經濟全球化逆潮以及疫情衝擊的雙重影響,東北地區如何利用與東北亞更加接近的地緣條件,在推進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中打造國內市場與東北亞市場的重要連接點,並形成東北擴大開放的新優勢?

  一、以推進中日韓自貿進程為契機形成東北擴大開放新動力

  中日韓三國產業聯繫深度嵌入、產業內分工協作緊密。後疫情時代,需要加快推動日中韓自由貿易區談判,儘快達成全面、高水平、互惠互利的三邊自貿協定;需要儘早出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早期收穫清單,在醫療、養老、環保、能源、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等項下率先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全面拓展和深化三方合作; 需要以共同維護製造業供應鏈安全穩定為重點,推動形成三國製造業分工合作新機制。例如,明顯提升汽車製造、電子通信、機械設備、工業機器人等製造業領域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

  開放度低、開放滯後是制約東北經濟發展的突出因素,也是東北地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突出掣肘。這就要求東北以擴大開放倒逼改革,形成東北經濟轉型和可持續增長的新動力。作為東北唯一既沿海又延邊,且GDP佔45%、外貿總額佔80%的省份,遼寧有條件帶動東北擴大開放進程,打造我國向北開放的最前沿,並在對接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中發揮重要的平臺作用,成為連接東北與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樞紐。

  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傳統製造業實力雄厚,但總體上還處於全球製造業產業鏈的中低端,正處在轉型升級進程中。日韓製造業大多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與東北地區製造業互補性較強。東北地區要抓住中日韓推進自貿與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的重要機遇,實現與東北亞產業對接。例如,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需要,在醫療物資、醫療藥品器械等領域加快與日韓共建裝備、設備製造業產業鏈;適應疫情後日韓等拓展外部市場需要,加快建立自貿區性質的跨境合作產業園,在汽車製造、電子通信、機械設備、工業機器人等製造業領域形成分工合作新機制,提升這些產業領域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

  二、適應服務貿易發展合作大趨勢,務實推進東北地區與日韓在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進程

  東北地區突出的短板是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而日韓的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和社會性服務業都比較發達。無論是從東北亞經貿合作趨勢看,還是從東北振興的現實需求看,服務貿易已成為促進東北亞深化區域經貿合作的重點,也成為東北地區加強與日韓經貿合作的重點。

  從現實需求出發,東北地區要爭取以產業項下的自由貿易參與東北亞區域服務貿易合作。例如,率先在研發、設計、商務、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對日韓人才實行職業資格單向認可制度,最大限度降低人員流動壁壘;率先在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探索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給予境外服務提供者國民待遇,降低「邊境後」壁壘。

  適應全球經濟數位化發展大趨勢,推動中日韓數字經濟合作進程。目前,東北三省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僅為28.2%,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6.2%)。遼寧佔比剛超過30%,黑龍江和吉林只有23%左右,與西部欠發達省區排在全國的第四梯隊。東北三省需要抓住中日韓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著力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例如,推動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數字經濟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的對接和互通,開展數據確權、數據認證、數據定價、數據監管、數據交易、數據安全等標準規則制定及其相互對接,支持數字經濟企業打造數字產業發展聯盟,率先在通信產業、計算機基礎技術產業、軟體產業、網際網路產業和電子商務產業項下實行零關稅、零補貼、零壁壘的自由貿易政策。由此,使數字經濟發展成為與中日韓服務貿易合作的突破點,成為東北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三、適應東北亞合作新趨勢,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進程

  中日韓三國地理位置相鄰,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偏低。攜手推進東北亞基礎設施一體化,可以考慮推進中國東北、日本、韓國、俄羅斯遠東地區臨海港口群之間的貨櫃遠洋幹線業務、海內支線業務、國際郵輪業務的共同開發運營;共同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促進東北亞各國之間跨境大橋、跨境鐵路和跨境公路建設,提高中、朝、韓、俄、蒙陸路交通運輸網絡的互聯互通水平。

  依託東北地區獨特的地理區位條件,在加快東北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實現東北亞陸海聯運,需要以東北經濟一體化為目標加大東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例如,圍繞中蒙俄經濟走廊構築東向出海、南聯內陸的大通道,加快建設面向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網絡,推進「圖們江開發開放」等。

相關焦點

  • 推進東北深度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
    加快推進東北與東北亞地區各領域深層次合作意義重大深遠,是我國致力推動構建開放型經濟、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行動,也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我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東北亞區域合作指明了方向,加快推進東北地區深度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是全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地緣路徑之一。
  • 2019東北亞經濟論壇閉幕 東北亞區域合作以及經濟向一體化迎來新的...
    日前以「新時代、新思路、助力東北振興與開放」為主題的2019東北亞經濟論壇在遼寧省葫蘆島興城市順利閉幕。此次的東北亞經濟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吸引了來自各行業和領域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參與。論壇圍繞新時代東北振興與區域合作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充分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獻計獻策。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天津市原市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戴相龍同志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並且有利於促進東北亞區域經濟向一體化方向發展。
  • 經濟日報:東北亞區域合作前景看好
    中方的主張,引領了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方向,拓展了東北亞互利共贏的空間。中國奉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將發展與包括東北亞各國在內的周邊各國友好關係置於外交全局的突出位置。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從南亞到中亞,周邊國家一直是我國對外交往的重點。
  • 2020東北亞經濟論壇召開:共話東北亞地區改革、開放與合作
    對全球經濟而言,2020年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將全球經濟拖入深度衰退。面對複雜的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按照中央「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加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進一步推進東北振興和深化東北亞區域合作,實現合作共贏,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地區跨境經貿合作升溫
    谷新操著一口流利的俄語,這位年近半百的客商每年都會往返俄羅斯十幾趟進行經貿合作。谷新是大連德盧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他看來,出於歷史上的合作傳統和近些年東北地區的發展,許多俄羅斯商人的首選貿易地點依然是中國東北地區。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開展已逾十年,隨著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逐步加深,中國東北地區逐步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經濟觀察:「東博會」打造東北亞區域經貿平臺
    中新社長春九月七日電(記者王宇)「第二屆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六日剛剛在長春落幕,第三屆博覽會的籌備便於今日正式展開。吉林省副省長李錦斌表示,將於二00七年九月舉行的第三屆「東博會」,將更加注重推進區域內各國間、各省間的投資和貿易便利化,使「東博會」成為廣泛開展合作交流、加快區域經貿一體化進程的平臺。
  • 東北亞經濟圈崛起——從八屆東北亞博覽會看區域合作「三變」
    新華網長春9月12日電(記者王曉明)從過去的「雙邊合作」到如今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大幕將啟,「多邊合作」朝著中期目標邁進;從原來各國地區間的經貿往來,到現在紛紛上升到國家層面;從起初單純的經貿合作,不斷向教育、旅遊、文化等領域拓展……八屆東北亞博覽會清晰記錄了東北亞區域合作的精彩嬗變
  • 助力東北振興!綠地哈爾濱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啟動!
    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東北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20條等最新「振興東北」戰略,綠地抓住重大戰略機遇,正努力成為東北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領跑企業——9月4日,綠地集團舉行哈爾濱·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項目籤約暨啟動儀式,標誌著綠地積極參與「東北振興」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首個重大創新項目落地
  • 鐘聲:攜手推動東北亞區域合作向前發展
    正因為如此,中國對外合作的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寬廣 日前,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全會上發表致辭,為東北亞區域合作描繪了清晰可行的路線圖,得到與會各方支持響應。在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愈演愈烈的國際背景下,中國推動周邊區域合作升級的積極立場充分展現了負責任、有擔當、建設性的大國形象。
  • 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在京舉辦東北亞大講堂
    東北財經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章代表東北亞經濟研究院致辭,他指出第八期東北亞大講堂選擇在北京,這是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首次把具有公眾意義的講堂搬到了北京,我們準備實現機制性、常態化,以不同的方式舉辦
  • 觀察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東北亞區域合作
    因此,在「新複合地區主義」的思路下,中國應通過以「一帶一路」倡議來引領包容性區域制度建設,以六方會談和中日韓FTA為抓手來提升區域合作制度化水平,以建設東北亞經濟走廊為主軸來實現區域內互聯互通等三方面舉措,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東北亞拓展,為區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動能。
  • 2019東北亞經濟論壇召開 夏德仁出席並致辭
    2019東北亞經濟論壇召開 夏德仁出席並致辭 遼寧日報
  • ...路」拓展東北振興「朋友圈」——來自第十二屆東北亞博覽會的觀察
    新華社長春8月29日電題:「一帶一路」拓展東北振興「朋友圈」——來自第十二屆東北亞博覽會的觀察新華社記者陳俊、褚曉亮、姚湜捷克小夥馬克拿出手機展示微信二維碼,長春一家企業負責人掃描加了「好友」,期待馬克幫他在捷克找些合作夥伴。
  • 【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第九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成功舉辦
    分享   「交流、合作、互惠、發展」是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的主題,在推動東北亞區域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的今天,第九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的成功舉辦,為促進東北亞務實合作增添了動力。
  • 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具體內容有哪些?
    2009年8月30日,國務院已正式批覆《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標誌著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迄今唯一一個國家批准實施的沿邊開發開放區域。 圖們江區域是我國參與東北亞地區合作的重要平臺。
  • 李凱:全面釋放東北地區向東北亞的開放潛能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提出的「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推動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暢通雙循環中的東北振興與製造業轉型升級,10月24日,由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承辦,遼寧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支持單位的
  • 中國區域經濟地理學科奠基人、東北師大榮譽教授陳才逝世
    曾先後擔任東北師大地理系主任、東北亞地理研究所所長、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等職。陳才先後兼任中國地理學會世界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高校世界經濟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長等職,分別於1985年、1992年被聘為第二、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商務部召開中國與東北亞經貿合作暨第十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將結合國際國內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平臺機製作用,努力為助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有效實施,推動東北亞區域合作邁向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實現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做出積極努力和有益探索。  下面,受東北亞博覽會組委會的委託,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第十屆東北亞博覽會的總體思路和內容安排。
  • 東北三省向東北亞敞開投資大門
    昨天,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副省長在研討會上,不約而同地向東北亞各國「推銷」起了東北:東北三省將敞開大門,歡迎東北亞各國投資者參與老工業基地的改造,與東北三省共謀發展。遼寧:推出80個重點合作項目  遼寧省副省長許衛國向東北亞各國發出這樣的邀請:今後一個時期,重點推進工業、農業、科技、基礎設施、金融、商貿、旅遊等七個領域的對外合作。為此,遼寧省特別規劃了690個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6500億元;計劃新建5條高速公路、4座大型水庫、2個20萬噸級以上的碼頭,擴建2個機場。
  • 東北亞博覽會創新設立東北振興與對口合作館
    27日,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執委會發布消息:本屆展會創新設立東北振興與對口合作館,浙江、天津、上海等17個省(區、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以及中糧集團、中食大地、上海光明等著名企業將參展,觀眾可在此「一館遊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