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東北深度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

2020-12-12 經濟日報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和我國重要的工業與農業基地,擁有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產業,資源、產業、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發展區位、空間和潛力巨大,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舉足輕重。

目前,東北地區要主動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產業多元化發展,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加快推進東北與東北亞地區各領域深層次合作意義重大深遠,是我國致力推動構建開放型經濟、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行動,也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我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東北亞區域合作指明了方向,加快推進東北地區深度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是全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地緣路徑之一。

當前,我國推進亞洲合作地緣戰略有南北兩個方向:向南,主要是建設中國與東協的經濟貿易自由區;向北,主要是推進面向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在我國新經濟發展形勢下,東北亞區域合作出現新的契機,建議審時度勢、乘勢而上,從對接合作戰略、轉變合作形式、規劃合作路徑、打造合作重點和保障合作質量五個方面著手,加快推進東北振興與東北亞區域的戰略對接。

對接合作戰略

大力推進東北振興,我國應積極與俄羅斯「新東方政策」、蒙古「草原之路」構想、韓國「新北方政策」和「半島新經濟構想」進行戰略對接。與此同時,推進東北振興還應將東北亞區域合作與東北振興戰略對接起來。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重化工業、農業、能源基地和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和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地區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也是我國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

轉變合作形式

我國應高度重視在東北亞合作中「小多邊合作、次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制約東北亞合作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各國間戰略意圖和利益不同以及戰略互信關係的缺失,而次區域合作恰好能破解此困境,其僅涉及領土的一部分,具有較大的靈活性。目前,大圖們江次區域合作已不能滿足新時期的合作需求,因此,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大的格局和視野開展次區域合作。

首先,進一步突出和強化地方政府在次區域合作中的主體地位。可以考慮將東北三省整體升級為參與東北亞合作的先導區,使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享有更大的對外開放自主權與優先權。

其次,加快推進黃渤海大灣區建設。黃渤海灣區港闊水深,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體系發達,基礎設施完備,毗鄰遼寧、山東、天津沿海經濟帶和產業園區,擁有世界級的城市群,是戰略性資源、戰略性產業和戰略性通道的集聚區,面向東北亞全方位合作的門戶。加快推進黃渤海灣區建設,形成區域合作的擴散效應和溢出效應,帶動、引領和輻射環黃渤海經濟圈,有利於最終形成東北亞全面高質量的區域合作。

規劃合作路徑

東北亞區域合作不能搞「大水漫灌」,而應講究「先後順序」,其原則是先易後難、層次推進。

首先,可以從各方都關注的地域性問題入手,如東北亞地區的環境治理合作、能源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領域的合作等。在這些地域性問題中,很多方面都涉及東北亞各國首要關切的生存及民生問題,比如空氣品質的區域防控、各國間的水陸交通建設、石油天然氣的合作開發等,相對容易推進和操作。

其次,再從民心相通的地域文化推進。主要是加快推進東北亞地區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體育文化等合作,以東北三省和東北亞諸國相鄰地區為主體,以文化、旅遊、體育賽事為載體,打造東北亞文化圈。以此為抓手,促進東北亞區域合作由功能性合作向更高層次合作發展。

打造合作重點

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因此應高度重視打造合作重點的重要性,與東北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從擴大對外開放的角度來看,東北地區應更加有效地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從而以合作促發展、促轉型、促振興。

首先,建議進一步鞏固東北地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戰略地位。國家安全關乎國家發展大局,是國家社會經濟全面進入高質量快車道的「定海神針」,應進一步加強與東北亞地區安全合作,提高和鞏固東北地區在國家「五大安全」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其次,建議通過深入合作擴大市場、倒逼改革,助推東北地區「補短板」。一是全力助推東北地區形成對外開放合作的大格局,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程度和水平,擴大海外市場;二是助推東北地區的產業升級換代,為東北振興提供新動力,提高東北企業的技術水平,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資金積累;三是著力解決東北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通過政策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實現東北經濟協調發展;四是助力東北地區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東北地方政府切實轉變職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創建適應國際合作新形勢的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提高合作質量

在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中,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既要提高經濟效益又要兼顧社會效益,堅持目標導向而不僅僅是以短期的利潤最大化作為導向。

在提高經濟效益方面,應始終堅持以產業結構優化、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為目標。特別是應借鑑先進經驗,結合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構建以我為主的「雙環流價值鏈」投資模式:一方面吸收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承接、轉化世界先進技術,逐步形成創新優勢。另一方面加大與蒙古、俄羅斯遠東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合作力度,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共同發展。

與此同時,應注重研究東北地區深度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價值鏈整合,大力發展智能製造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兼顧社會效益方面,要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為目標。

在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過程中,應加快形成促進本地區綠色發展的政策導向、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優先推進綠色金融、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大力提倡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讓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相關焦點

  •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東北振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提出的「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推動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暢通雙循環中的東北振興與製造業轉型升級。
  • 2019東北亞經濟論壇閉幕 東北亞區域合作以及經濟向一體化迎來新的...
    日前以「新時代、新思路、助力東北振興與開放」為主題的2019東北亞經濟論壇在遼寧省葫蘆島興城市順利閉幕。此次的東北亞經濟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吸引了來自各行業和領域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參與。論壇圍繞新時代東北振興與區域合作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充分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獻計獻策。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天津市原市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戴相龍同志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並且有利於促進東北亞區域經濟向一體化方向發展。
  • 【聚焦東北亞博覽會 | 綜述】增進互信合作 開創東北亞美好新未來
    本屆東北亞博覽會以「增進互信合作,開創東北亞美好新未來」為主題,設置了5G新時代館、東北亞國家館、東北振興與對口合作館、進口商品館、康養產業館、吉林館等六大展館,國際標準展位3502個,共有境內外1337戶企業和機構參展,來自東北亞、東南亞、歐美等45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機構592戶。
  • 經濟日報:東北亞區域合作前景看好
    中方的主張,引領了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方向,拓展了東北亞互利共贏的空間。中國奉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將發展與包括東北亞各國在內的周邊各國友好關係置於外交全局的突出位置。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從南亞到中亞,周邊國家一直是我國對外交往的重點。
  • 2020東北亞經濟論壇召開:共話東北亞地區改革、開放與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將全球經濟拖入深度衰退。面對複雜的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按照中央「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加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進一步推進東北振興和深化東北亞區域合作,實現合作共贏,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 東北三省向東北亞敞開投資大門
    昨天,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副省長在研討會上,不約而同地向東北亞各國「推銷」起了東北:東北三省將敞開大門,歡迎東北亞各國投資者參與老工業基地的改造,與東北三省共謀發展。遼寧:推出80個重點合作項目  遼寧省副省長許衛國向東北亞各國發出這樣的邀請:今後一個時期,重點推進工業、農業、科技、基礎設施、金融、商貿、旅遊等七個領域的對外合作。為此,遼寧省特別規劃了690個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6500億元;計劃新建5條高速公路、4座大型水庫、2個20萬噸級以上的碼頭,擴建2個機場。
  • 中國東北與東北亞地區跨境經貿合作升溫
    谷新操著一口流利的俄語,這位年近半百的客商每年都會往返俄羅斯十幾趟進行經貿合作。谷新是大連德盧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他看來,出於歷史上的合作傳統和近些年東北地區的發展,許多俄羅斯商人的首選貿易地點依然是中國東北地區。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開展已逾十年,隨著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逐步加深,中國東北地區逐步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經濟觀察:「東博會」打造東北亞區域經貿平臺
    中新社長春九月七日電(記者王宇)「第二屆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六日剛剛在長春落幕,第三屆博覽會的籌備便於今日正式展開。吉林省副省長李錦斌表示,將於二00七年九月舉行的第三屆「東博會」,將更加注重推進區域內各國間、各省間的投資和貿易便利化,使「東博會」成為廣泛開展合作交流、加快區域經貿一體化進程的平臺。
  • 東北亞經貿合作潛力加速釋放
    貿易和投資碩果纍纍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是世界上唯一由東北亞六國共同參與並面向世界開放的國家級國際性區域綜合博覽會。東北亞博覽會執委會副主任、吉林省政府副秘書長張凱明介紹說,本屆博覽會共有來自109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餘名客商參會,國內外經貿代表團組共218個。
  • 李凱:全面釋放東北地區向東北亞的開放潛能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提出的「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推動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暢通雙循環中的東北振興與製造業轉型升級,10月24日,由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承辦,遼寧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支持單位的
  • 商務部召開中國與東北亞經貿合作暨第十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
    我們還將舉辦「世界500強及知名跨國公司走進吉林暨長東北新區產業合作對接會」,加強與其他國家加強在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重點合作。  二是更好地服務於東北亞區域合作。「有效推動東北亞區域合作」是國家批准設立東北亞博覽會的初衷,也是我們的最大特色。
  • 東北亞國家期待強化合作為全球經濟注入活力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作為中國政府舉辦的世界上唯一由東北亞六國共同參與並面向世界開放的國家級國際性區域綜合博覽會,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以「增進互信合作,開創東北亞美好新未來」為主題,是積極推動東北亞各國高層對話和多元合作,打造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擴大開放合作的重要載體。
  • 【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第九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成功舉辦
    分享   「交流、合作、互惠、發展」是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的主題,在推動東北亞區域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的今天,第九屆東北亞合作高層論壇的成功舉辦,為促進東北亞務實合作增添了動力。
  • 東北亞區域各國謀求推進人才交流
    柴家權 攝中新網琿春9月20日電 (柴家權)首屆東北亞地區國際人才交流合作會議20日在吉林省延邊州琿春市舉行,東北亞各國代表圍繞區域各國的人才交流與合作進行了積極探討。此次會議由東北亞地區地方政府聯合會秘書處、吉林省外辦、吉林省人社廳主辦。
  • 香港成為東北亞區域的重要貿易夥伴
    新華網長春9月2日電(記者褚曉亮)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四屆東北亞經濟合作論壇上獲悉,香港積極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並成為東北亞區域的重要貿易夥伴。在鞏固傳統的韓日貿易關係的同時,香港與俄羅斯、朝鮮、蒙古國的貿易額均呈現高速增長。
  • 東北亞經濟圈迎來黃金機遇期,北京烘焙展成區域合作亮點!
    今年以來,隨著朝鮮選擇了棄核,要轉變今後工作重心為經濟建設,東北亞地緣緊張局勢得到轉圜。中俄正在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中蒙繼續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同「發展之路」對接,韓方也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 助力東北振興!綠地哈爾濱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啟動!
    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東北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20條等最新「振興東北」戰略,綠地抓住重大戰略機遇,正努力成為東北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領跑企業——9月4日,綠地集團舉行哈爾濱·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項目籤約暨啟動儀式,標誌著綠地積極參與「東北振興」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首個重大創新項目落地
  • 國新辦就中國與東北亞經貿合作等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這是一個由東北亞區域國家共同參與並面向全球開放的國際性綜合博覽會,必將為東北亞區域的「和平、和睦、合作」和「共識、共享、共贏」發揮積極獨特的作用。 女士們,先生們: 世界經濟發展正處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階段,實現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 姜增偉:東北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 離不開各方共同努力和積極參與
    這對我們做好今後一段時期,尤其是「十四五」時期東北地區的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姜增偉看來,東北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進一步推動思想觀念轉變,改革和完善體制機制,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東北振興新局面,離不開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積極參與。
  • 合作共贏的「吉林之約」——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亮點前瞻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指示精神,圍繞新時代國家東北振興與對口合作戰略的深入實施,本屆東北亞博覽會首次創新設立了東北振興與對口合作館(8館),通過對口合作省市板塊和其他外省市板塊重點展示東北三省四市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圍繞產業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平臺搭建等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及各地區優勢產業資源,創新經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