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記者周武英 王文博 張建 宗巍)《經濟參考報》8月28日刊發題為《東北亞經貿合作潛力加速釋放》的報導。文章稱,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8月27日在長春落下帷幕。博覽會圓滿完成多項論壇和活動,交流合作成果顯著,各國政商界人士看好東北亞未來的合作機遇,東北亞經貿合作潛力將加速釋放。
貿易和投資碩果纍纍
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是世界上唯一由東北亞六國共同參與並面向世界開放的國家級國際性區域綜合博覽會。東北亞博覽會執委會副主任、吉林省政府副秘書長張凱明介紹說,本屆博覽會共有來自109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餘名客商參會,國內外經貿代表團組共218個。世界500強企業49家,大型跨國公司82家,央企15家,中國500強企業14家,民營500強企業9家,副總裁以上人數49人,知名金融投資機構51家,國內外商協會194家,採購商314家。
↑在第十二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參觀者在工作人員指導下使用5G+AR技術體驗模擬手術過程(8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
「對外貿易額72867萬元,其中,出口訂單額11547萬元,進口訂單額61320萬元。」在閉幕當天的成果發布會上,張凱明宣布了本屆博覽會5天達成的貿易成果。
這數萬名客商不僅在貿易領域有突破,還籤約了一批重大項目。記者在成果發布會上獲悉,本屆博覽會共籤約項目93個,合同引資額555.84億元。從引資額度看,50億元以上項目2個,合同引資額130億元;10-50億元項目15個,合同引資額250.6億元;5-10億元項目12個,合同引資額72.45億元;1-5億元項目49個,合同引資額95.02億元;億元以下項目15個,合同引資額7.77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從產業分布看,服務業、農產品加工、醫藥健康、冶金建材、汽車及零部件項目佔合同引資額前五位。
此外,本屆博覽會還籤署了20餘項合作協議或備忘錄。其中,東北亞地方合作圓桌會議通過的《長春共識》,明確提出互聯互通是實現東北亞區域交流合作的重要保證,各地方政府應加強技術協作,加快合作進程,實現人暢其行、物暢其流。
分析認為,這一系列成果背後是東北亞地區巨大的合作潛力。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與東北亞地區五國貿易額合計約7585.7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近四分之一,中國分別是東北亞五國最大貿易夥伴。
區域經濟注入活力
東北亞區域總人口近17億,GDP約佔世界的五分之一。區域內各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兩年一屆的博覽會更是成為區域內各國交流的平臺,成為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擴大開放合作的重要載體,為區域經濟注入活力。一些政商代表認為,東北亞地區目前的發展態勢,正在為地方交往、民間往來和經濟合作累積諸多積極因素,這些積極因素也將反過來推動東北亞經濟發展,為低迷的世界經濟注入活力。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中方願繼續與大圖們倡議(GTI)各成員國加強各自發展戰略的對接,推進務實合作,使本地區人民共享GTI合作成果,開創東北亞地區更加繁榮的未來。
東北亞地區地方政府聯合會秘書長金玉彩也認為,地方政府間務實有效的交流合作,不僅有助於各國打破國家層面的政治外交壁壘,更有助於實現地區和平與穩定,引領東北亞地區走向繁榮發展。
與會的東北亞各國地方政府還呼籲,各地方政府應進一步支持加強經貿、旅遊、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領域交流,深化民間友誼,夯實社會民意基礎,推動區域關係進一步發展。
正在「向東看」的俄羅斯,對此次博覽會特別重視,派出了大批代表參會。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表示,遠東開發就是為了加強區域合作,地區間協作在東北亞國家關係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動力,而且是人文合作的重要內容,可以促進各國人民加強交流,構建友誼和相互理解的紐帶。
此次會議還就深化區域貿易投資務實合作、推動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區域包容性增長等進行了充分討論。
尋找務實合作領域
東北亞地區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與此同時,地區局勢比較複雜,機遇挑戰並存,與會各國積極尋找更多務實合作領域,以保證未來地區經貿合作潛力進一步釋放。
在東北亞地區合作和開發開放中,中日韓三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與會者認為中日韓需要相向而行,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至關重要。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建議,東北亞地區應加快打造若干個第三方市場合作示範區,推動中日、中韓與俄羅斯、蒙古等共建以能源為主題的合作示範區,探索與朝鮮開展能源、農業、製造等方面合作。同時,共同推進亞洲超級電網項目建設,率先在電動汽車、智能電網等領域開展合作,並在環境治理問題上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環境治理。
正如《長春共識》中所提及,互聯互通是實現東北亞區域交流合作的重要保證。多位與會官員認為,交通網絡建成後,將推動區域內貿易更加活躍,還將有效降低物流費用,便利旅遊發展和人員往來,將有力推動東北亞地區貿易和旅遊的飛躍式發展。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司長娜塔莉亞·斯塔普蘭等認為,東北亞國家應大力改善營商環境,減少關稅壁壘,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推動市場在東北亞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鼓勵全球資本和私營企業參與東北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開發,讓世界共享東北亞開發開放和合作發展帶來的重大紅利。
東北亞地區的開發開放,也吸引了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目光。歐盟經濟參議院主席瓦爾特·多林說,歐洲包括梅賽德斯-奔馳、奧迪等企業已和中國東北地區相關企業開展了很好的合作,希望能夠推進多邊主義的發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包括「隱形冠軍」企業在內的企業來華,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
在首屆東北亞電子商務峰會上,各界人士認為,未來,東北亞地區各國和域外國家在提倡創新經濟增長方式,把握新一輪產業革命、數字經濟等帶來的機遇,支持並鼓勵構建高效、具有競爭力的數字基礎設施網絡,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鼓勵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等方面都可以有所作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