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於東北亞經貿中心落戶大連的文件已經在相關部委徵求意見。東北亞經貿中心的設立將加快大連在東北亞國際中轉的規模和加工貿易發展,謀求在東北亞更大的競爭優勢。
大連作為東北亞重要口岸城市和貿易樞紐,不僅地理上毗鄰日韓,具有區位優勢,而且在產業分工和貿易往來中,都具有相當密切的依存性和互補性。大連也是東北經濟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龍頭,1984年被國家列入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
國務院近期批覆了《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2012-2020)》,這是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推動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的重大舉措,對於加快東北亞地區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優化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營造和諧穩定的周邊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中國與東北亞各國的經貿合作不斷加強,2010年貿易總額達到5680億美元。中國東北地區作為東北亞區域的核心地帶,是我國面向東北亞的重要樞紐。
-------------------
東北地區產業結構不斷升級 對外開發持續加深
11日,歷時六天的第八屆東北亞博覽會在長春落下帷幕。作為我國政府為推動中國與東北亞國家區域合作而採取的一項積極行動,東北亞博覽會不僅是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平臺,在其八年的發展中,更體現了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成果。從今年的東北亞博覽會上透露出的振興信息是,中國東北地區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對外開發程度持續加深,人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
經濟社會轉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據統計,本屆東北亞博覽會期間,吉林省共有259個項目籤約,籤訂項目投資總額2265.92億元人民幣,再創新高。其中,旅遊及現代服務業籤訂39個項目,投資總額731.96億元人民幣,引進資金669.96億元人民幣。而在去年第七屆東北亞博覽會期間,共籤訂旅遊服務類項目30個,引進資金328億元人民幣。旅遊及現代服務業項目最多且投資額翻番,體現了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產業調整升級的豐碩成果。
去年東北亞博覽會專門設立了中國東北地區振興規劃展示館,集中展示東北地區「十一五」期間發展成就及「十二五」發展方向。記者在展示內容中了解到,東北振興八年,農業的地位更加凸顯,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一批批高精尖新興產業不斷湧現;經濟結構明顯改善,非公有制經濟已佔半壁江山,老工業基地國有經濟比重偏高局面明顯改變。
今年5月下旬,隨著華晨寶馬公司位於瀋陽市鐵西區的新工廠建成投產,寶馬這家頂級汽車製造企業,將其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工廠落戶中國。經過近10年的調整改造,有著「東方魯爾」之稱的鐵西區一改「鏽跡斑斑」「煙塵繚繞」的邋遢舊形象,每年將有20萬輛寶馬車從這裡下線駛向全國各地,見證這片老工業城區的煥奕新魅力。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的調整還體現在非公有制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高。在本屆東北亞博覽會期間舉行了第四屆中國多元化採購峰會,來自IBM、戴爾以及天士力製藥等世界500強企業、跨國集團、國內外採購商企業和少數民族供應商300餘人參加了峰會,其中的少數民族供應商多為民營企業家。
國家發改委東北司巡視員王樹年說:「目前東北地區非公有制經濟已佔半壁江山,老工業基地國有經濟比重偏高局面明顯改變。」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截至目前,東北地區非公有制經濟已佔半壁江山,實現增加值超過1.4萬億元,是2005年的2倍多,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三省非公制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超過55%、42%和40%,東北地區國有經濟比重偏高的局面有了明顯改變。
「十一五」期間,東北地區裝備製造業、原材料、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優勢進一步鞏固,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通過實施工具機高速加工中心、重大裝備精密軸承、特大型變壓器、汽車發動機和轎車,以及大型鑄鍛件等一大批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鞍鋼、一重、哈電、一汽、長客、沈鼓、瀋陽工具機、大連工具機、北方重工、大連船舶重工、瓦軸等國有重點老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生產製造能力和產品質量有了顯著提高。
遼寧沿海經濟帶、瀋陽經濟區、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和哈大齊工業走廊加快發展,正在努力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產業基地。地區內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突破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形成了一大批自主化新產品。中國東北地區正在打造傳統產業的新優勢,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國際合作加速拓展對外開放程度
東北亞博覽會執委會主任,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陳偉根在成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本屆東北亞博覽會國內外參會客商總數達10萬人,吸引了來自世界109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名境外客商參會。同時,展會吸引了116戶世界500強企業和大型跨國公司的118位中國區副總裁以上高管,154戶央企、國內500強和大型民營企業的160位副總裁以上高管,120戶國內外知名金融投資機構和104家知名商協會參會。總體看,政要、客商和企業機構的數量、層次均比上屆有了大幅提高,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知名度得到提升,對外開放成果也開始顯現。
本屆與會的外國政要和客商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了解增加了一項「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4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這一示範區地處中國、俄羅斯和朝鮮三國交界處,範圍約90平方公裡,包括國際產業合作區、邊境貿易合作區、中朝琿春經濟合作區和中俄琿春經濟合作區等功能區,將成為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橋頭堡。
近幾年,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取得了優異的成果。與俄羅斯有著3000公裡接壤邊境線的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擁有25個陸路、水路和航空口岸,其中15個為對俄邊境口岸,數量居全國首位。面對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今年前5月,黑龍江省實現進出口總值89.6億美元,同比增長30.8%,對俄貿易繼續呈逆勢上揚態勢。遼寧省毗鄰渤海和黃海,海岸線長達2920公裡,是東北惟一的出海口和東北亞經濟圈關鍵地帶,有大連港、錦州港、丹東港、營口港和葫蘆島港等優良港口。
今年4月,中國琿春-俄羅斯扎魯比諾-日本新潟國際陸海聯運航線互為代理籤字儀式在長春市舉行。該陸海聯運航線連接中國吉林省的琿春市、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扎魯比諾港和日本新潟港,全長約900公裡。利用這條航線,從中國琿春到日本新潟港的航程縮短一半左右。
一個個開放成果的出現,使得如今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在對外開發開放合作方面邁向了一個新臺階。陳偉根說,目前已成功舉辦八屆的東北亞博覽會,憑藉其獨特的吸引力和輻射力,正在成為撬動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新支點。「歷屆東北亞博覽會都邀請東北亞六國政府的經貿高官聚會長春,就區域內經濟合作進行磋商,探討區域一體化的建設。博覽會期間舉辦的俄、朝、韓、蒙等國商務日活動為企業提供對接洽談、開展貿易合作的平臺,展會提供的貿易配對服務使參展參會客商獲得商機、找到夥伴、得到實惠。」
人民收入提高帶動消費能力增強
商品貿易歷來是東北亞博覽會重要內容之一。記者在展會上採訪發現,各國產品銷售形勢一片火爆,尤其是港臺食品以其獨特口味、可信賴的安全度,受到消費者強烈追捧。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的東北亞博覽會上,對外商品貿易成交額達7.63億美元,比第七屆增長14.6%。國內貿易成交額20.73億元人民幣,比第七屆增長13.8%。而這些數據得以達成正是因為東北地區人民的消費能力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帶動下不斷增強。
今年,臺灣館佔據了東北亞博覽會八個場館中的兩個。記者在臺灣館看到,館內根據不同類型商品的展廳分類清晰明確,便於消費者在傾向性購物時有清晰的目標和方向。而現場人頭攢動,多個展區人氣「爆棚」。美食展區內,遊客們在各展位嘗遍臺灣當地特色小吃,大飽口福。不少遊客爭相購買,市民王林稱:「很多食品平時並不常見,為了『嘗個新鮮』,即使價格偏高,也願意購買。」
在香港館內,遊客們最感興趣的是珠寶首飾、精品家居和服裝鞋飾。記者發現,精品皮帶的展位,由於價格實惠,吸引了很多消費者搶購。長春市民車玲玲展示了所購買的2條皮帶,興奮地說道:「在這裡買的皮帶比商場上優惠很多,而且是真品保證。多舉辦這樣的展會確實為老百姓帶來了福利。」記者看到,香港館自然派食品展區內被遊客圍得水洩不通,產品源源不斷從庫房運入,部分產品甚至提早售罄。
據了解,近年來東北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提高。數據顯示,2011年,吉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797元,5年間年均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10元,5年間年均增長15.6%;「十一五」期間,遼寧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11.4%,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9.3%;2011年,黑龍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696元,比2006年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91元,比2006年增長1.1倍。
不僅如此,近年來東北地區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吉林省把新增財力的7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在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同時,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自7月1日起,省內沒有實現城鄉居民社保制度的16個縣,將逐步實現全覆蓋;遼寧省連續8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如今每月人均達到1662元;截至去年底,黑龍江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全省70.4%的農業人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99%,城鄉低保實現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90%以上市(縣)取消醫療救助起付線,貧困群眾取暖救助、用電補貼以及教育救助等政策得到全面落實……(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