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日,雲南孟連縣。
今天的安排就是在娜允古城閒逛。
娜允古城建於公元1289年,"娜允"傣語意為京城,即"內京"的意思,是元、明、清、民國四個時期孟連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也是孟連傣族統治集團的所在地。土司時代,娜允由"三城兩鎮"組成,從上至下,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中城是官員和家屬的居住地,下城則是下級官員的住處,芒方崗和芒方冒這兩個小鎮是林業官和獵戶居住的寨子。佔地一萬多平方米孟連宣撫司署是雲南18座土司衙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現在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山腳下的孟連總佛寺。娜允古城以前有三座佛寺,上中下城各有一座,等級森嚴。這座總佛寺位於下城,原為下城佛寺,2012年原址復建。
門上畫著佛祖的故事
南傳佛教大殿裡主要供奉釋迦摩尼佛,與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有很大的不同,大殿簡單寬敞,沒有那麼壓抑。
大殿前的柱子上盤踞的龍是漢族龍的造型,旁邊還站著笑盈盈的彌勒佛,這也是漢傳佛教寺廟裡才供奉的佛,在這裡看到,可見漢傳和南傳佛教的交流和融合。
這才是傣族龍。他守護的是一口重要的井,傳說中"三井三樹定三城"中的其中一口井–怒龍井。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人神共居,和諧共處。佛祖釋迦牟尼人間巡世,途經法罕山,於懸崖上打坐悟法,被惡龍所擾。佛祖與惡龍纏鬥,惡龍戰敗,惡龍雙角掉落,化作金山銀山,身軀化作南壘河,雙眼化作降龍井和釋龍井,其中一爪將地面砸出一深坑,化作怒龍井。世人感念佛祖降服惡龍之恩於三井旁種植浴佛樹,奉水樹,布道樹供佛學覺者悟禪授業。這就是"三井三樹"的由來。
公元1277年,勐卯王子思景法命九根大臣依三井三樹建娜允古城,形成娜允古城上,中,下三城等級格局。公元1289年思景法攜大夫人馬散六公主葉連入主娜允古城,改名罕罷法,稱"王" ,從此開始了傣族刀氏王族對孟連長達六個世紀的統治歲月。故民間又有"三井三樹定三城"之說。
找尋這三口井和三棵樹很費了一般功夫,因為標識不清楚。不過在我們執著的努力下終於找齊了。
第二口井
第三口井
第一棵樹
第二棵樹
第三棵樹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