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馬玉瑛 苗麗娜
已經回國的西班牙華商陳九松終於可以舒口氣了。記者得到消息,西班牙埃爾切市地方法院本月初就2004年在該市發生的焚燒華商倉庫惡性群體性事件,作出終審判決,28名肇事者被判有罪。
作為原告,陳九松歷時7年維權終於獲勝。
事件
據陳九松回憶,當時,近千名當地鞋商和鞋廠工人聚集在埃爾切市的中國鞋城內,喊著口號,號召當地人「把進入這個城市裡的所有鞋子燒掉」。
城裡的中國鞋鋪紛紛提前關門,他也早早關了店面。可不巧,當遊行隊伍走到他的店門口時,他的一個貨櫃貨櫃剛從波蘭運到,準備卸貨。
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他的倉庫外停著一輛滿載溫州鞋的貨櫃卡車後,就放火燒了卡車和他的店面、倉庫,燒毀溫州鞋共16個貨櫃、1.2萬雙,直接經濟損失約800萬元人民幣。
燒鞋事件令他損失慘重,所以後來他決定離開西班牙去其他國家發展。
在離開西班牙之前,他做了一件事,即聘請西班牙著名華人律師季奕鴻為他打官司。
判決
2004年9月29日,季奕鴻律師第一
次陪陳九松來到埃爾切市地方法院遞交了訴狀,陳九松提供了部分被毀商品的發票。地方法院決定受理此案,並將其定性為特大案件。
可這個案件從2006年5月初審結束提出起訴,整整5年後才開庭。其間每個被告律師都對法院對這起案件立案起訴表示不服,提出上訴,同時還向高一級法院提起上訴,這些程序一直到2010年年底才結束,可見有多難。
今年5月,庭審結束後,這個案子的主審法官當庭宣布,28名西班牙籍被告因擾亂公共秩序罪和損壞他人財產罪,分別被判處6個月至18個月有期徒刑,並賠償他個人經濟損失2.6萬歐元。
最重要的是:法官同時宣布,這是最終判決,不可再上訴。
不是一個人在訴訟
燒鞋事件發生後,溫州鞋革協會第一時間派出專人去埃爾切市,幫助處理維權事宜,埃爾切市60多位溫商迅速籌資60多萬元人民幣,幫助陳九松應對維權訴訟。
法庭宣判後,陳九松第一時間對同行說,這是海外溫籍華人大型維權訴訟案件的一個重要勝利。就像陳九松的律師季奕鴻說的那樣,這是我國海外華僑華人大型維權訴訟案件的一個重要勝利,樹立了一個海外華僑華人法律維權
的典範。這一勝訴將為華商營造一個較好的經營環境,使國外不法分子不敢輕易侵犯我華僑華人的利益。
這幾年,溫商積極運用法律捍衛合法權利,展示了海外維權的「溫州力量」。如通領集團歷經4年打贏「中美智慧財產權第一案」,使得美企萊伏頓公司撤銷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通領的專利侵權調查;以恆星菸具為代表的溫州打火機企業積極應訴美國337調查,均取得勝訴。這些案例都在國際上樹立了中國企業合法維權的良好形象。
反思
在國際貿易中,企業應進一步關注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增加附加值;
在法律上,企業在經營主體、場地、行為、資金往來等各方面都要合法;
最重要的是,溫州鞋商想在國外有大發展,必須融入當地社會。
歐美的跨國企業,半個世紀前就已認定,向海外擴張必須和當地民情及文化相融合。一些大企業還聘請學者和市場行銷專家為顧問,以確保產品和企業的形象不至於冒犯當地的民俗和文化。不少企業還定期撥款,贊助當地的公益和文化事業。但是溫州企業仍是家族式輕工企業,不容易吸引家族外人才加入,這限制了企業的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