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臥孤村不自哀,尚需為國戌輪臺。」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道盡了憂國憂民,憂鬱難安的心酸。年逾60高齡,尚且夢見自己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興亡而戰。可惜年老無法真正上戰場收復失地,只能借筆一吐愛國之情。
古人尚且如此愛國,現代青年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美國幾經波折,執意回國報效祖國的「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就給後世人做了一個好榜樣,12歲留學美國,1878年就憑藉努力考入世界名校耶魯大學,成為同時代年輕人裡的佼佼者,前途無量。
當時美國多家公司高薪聘請,希望詹天佑留在美國,可是詹天佑不顧一切地回歸了祖國,為中國修建了第一條中國人的鐵路「京張鐵路」,這份愛國之心讓後世敬佩不已。
今天要談論卻是一個恰恰相反的「叛徒」,1990年,中國飛行員王寶玉「叛逃蘇聯」。那麼被遣返後,他的結局如何呢?
叛國罪名不可饒恕
著名詞人李清照寫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來感嘆西楚霸王項羽,有逃生的機會卻直言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浴血一戰,死得其所,這份勇氣可歌可泣。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生的苟延殘喘長長久久就值得嗎?
司馬遷《報任安書》中談及報國也有這麼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人都會有年老色衰如然後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天,無一例外。而這個活就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怎麼活呢?像嶽飛的精忠報國?戚繼光的為國捐軀?
這些活著是真正地活著,不像有些人看似活著其實已經「死」了,這些人背信棄義,為一點蠅頭小利,出賣國家。
秦儈的賣國求榮,陷嶽飛於不義。南宋哲學家曾經評價秦儈道「自秦檜當國,陰與虜結,沿邊不宿重兵",清代畫家俞蛟更是痛斥他:"身為宋臣,反為金人作奸細,必欲其君納幣稱臣於敵而後快,致燕雲不可復,兩宮不可返。"後世對秦儈都是罵名可見叛國的罪名之重。
而中國的一名飛行員王寶玉像秦儈一樣擔了叛國的罵名,王寶玉雖然比不上秦儈罪名之重,卻也在無形中損害了國家利益,挑戰了國家權威,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王寶玉的生活背景
在出事之前,王寶玉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飛行員,是黑龍江某個航空兵團裡的一員。他出生於山東青島一個普通家庭,因為家庭條件不夠優越,父母無法給他提供好的教育。
他只能憑藉自己的努力寒窗苦讀去趕上那些先天條件好的孩子,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10幾載的苦讀如願以償考上航校。
剛剛拿到錄取通知書的他激動的一晚上沒睡著,要知道那時的航校分高的可怕,對於一個普通農村出生的孩子來說考上難於上青天,可以見得王寶玉背後付出的努力之多。
9月份踏入航校的第一眼他就被那些用來展示的飛機模型吸引了,半天挪不開眼睛,他看著飛機模型憧憬著未來自己駕駛飛機的光景。
在航校裡,打打鬧鬧中王寶玉結識了很多朋友,他們經常一起學習交流經驗。對於學習,王寶玉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他不想錯過飛機實踐的每一個細節,他堅信未來可期。
在王寶玉辛勤學習的同時,我國飛機事業的發展也邁入了一個新的臺階,未來對飛行員的需要大幅度增加。四年的時光如流水一樣飛逝,王寶玉已經從剛剛入學的毛頭小子變成了能夠獨當一面的高級飛行員了,他的駕駛技術在同一批的年輕人裡一直都是佼佼者。
1985年,他申請加入了黨組織,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不久後,他就憑藉自己爐火純青的飛機駕駛技術被分派到一個航空基地。
在這個基地裡都是一些新時代的航空員,這些航空員是從全國各地派遣過來的,他們都是萬裡挑一的好苗子,國家重點培養對象,是未來航空業的新星。
鬼迷心竅,叛逃蘇聯
在航空基地的日子裡,王寶玉從開始的不適應到後來的如魚得水,適應能力之快讓他脫穎而出當上了副隊長。王寶玉不僅僅技術過硬,人更是活潑開朗,不折不扣的鐵血男兒。後來他又從航空基地調到了黑龍江航空兵團,駕駛殲-6戰機,可是這次調動卻發生了意外。
這次意外出乎所有人意料,1990年8月的一天王寶玉在飛行訓練時,駕駛戰機偷偷偏離了原定航道。等到航空部發現時,雷達已經無法定位到這架戰機的信息了,最開始航空部認為王寶玉是不是發生意外導致飛機偏離航道,加大搜索力度,準備救援。
但航空部的想法與王寶玉所作所為恰恰相反,他不僅僅是早有預謀,還擅自闖入蘇聯領空,降落在蘇聯的軍用機場。
降落後他便向蘇聯士兵尋求幫助,蘇聯士兵見情況不對,馬上報告上級。就這樣層層通報,王寶玉見到了蘇聯最高領導人,並向領導人要求前往美國避難。
蘇方在猶豫之下還是將這個消息告訴了中方,這時候航空部才知道王寶玉已經叛逃到了蘇聯,一切早有預謀,在中蘇兩方不懈的交涉下,王寶玉最終還是回到了祖國。
一時衝動釀成大禍
其實王寶玉的心理早已經出現了問題,從他迎娶自己的妻子甜甜蜜蜜一段時間後,他便開始疑神疑鬼,他總是覺得妻子會出軌。
最開始妻子離他居住的地方很遠,部隊為了安撫他的心特地將他的妻子派到他身邊照顧他,並對他進行思想教育。
可是這一調遣反而讓王寶玉的疑心病更重了,妻子只不過給領導倒杯水,他便呵斥妻子勾三搭四,感情上的不如意讓他把情緒帶到了工作中,工作中看著身邊老友一個個升職。
他卻遲遲沒有得到提拔,他的心裡充滿了怨恨,再加上因為妻子懷孕他在家陪產兩個月更讓他的負面情緒翻倍,這下子情緒爆發出來,才有了叛逃蘇聯的一出。
雖然是一時衝動,但只要犯錯就要付出代價,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被引渡回國後,國家對他的所作所為進行了探討,最後決定對他處以死刑,緩期兩個月執行。
在被處刑的那一天,王寶玉留下來悔恨的淚水,可惜時光不能重新來過,這就是叛逃付出的血的教訓。
小結:
回想過去,當初看著飛機模型都覺得未來可期的小夥子卻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為國家復興而學習卻在學成後叛了國,讓人覺得可笑。
一步錯步步錯,當王寶玉後悔的那一刻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其實仔細想想 ,所有的一切只不過是王寶玉自己的臆想,覺得妻子有問題,領導的不公平,他自以為是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卻將罪責強加到別人身上,心理問題可以治療,可是叛逃卻已經上升到人品了,沒辦法饒恕。
到如今這一步,他就應該為自己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問問自己是否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做什麼,是否為自己所作所為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