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真相曝光

2020-12-24 華龍網

原標題: 歷史上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真相曝光

桃園三結義是人們視為義結金蘭的榜樣,但是歷史的真相卻是三人並沒有結義。桃園三結義其實是《三國演義》作者根據民間傳說以及小說情節內容所需而編造出來的。接下來小編就說說為什麼沒有桃園三結義吧。

理由一:

《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中從未提及此事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劉備在鄉裡聚合徒眾時,關羽、張飛就已投其門下。劉備後為平原相,與關、張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人多的地方),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關羽還說了一句話:「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

從以上兩句話中可以看出劉、關、張三人關係密切,休戚與共,患難相攜。關羽、張飛二人對劉備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終日侍立在劉備左右,保駕護航,不避艱險。但此句只說三人「恩若兄弟」,未見得是結拜兄弟的關係。關羽那句話進一步確定,三人未結拜,因為他稱劉備為「劉將軍」。

《三國志·張飛傳》也記載:「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張飛把關羽當兄長一樣看待,未提劉備。而把比自己年長的人當做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並不見得就是拜把子兄弟。

《三國志·劉曄傳》中記載: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人殺害後,魏文帝曹丕問群臣劉備會不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關羽被殺害,如果劉備不能為他報仇,對關羽的恩義就不算全始全終了。」劉曄形容他們的私人關係為「恩猶父子」,連「兄弟」二字都未用。

以上史料說明兩個問題:其一,劉關張三人關係親密,就像兄弟、父子一樣;其二,沒有史料證明三人曾經結拜兄弟。

如果桃園三結義,應是關劉張,而不是劉關張

在《三國演義》的第一回中寫到,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當時劉備「年已二十八歲矣」。隨後,他在同一天先後認識了張飛、關羽兩位豪傑,彼此都有相見恨晚之意,於是次日,三人便舉行了膾炙人口的「桃園結義」。《三國演義》中說劉備當時「年已二十八歲」似是有誤。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劉備卒於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時年六十三」。由於古人計算年齡都算虛歲,照此逆推,劉備應生於161年。那麼,中平元年他應該不到二十五歲。

再看關羽。史料記載關羽生年不詳,死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元代學者胡琦經過考證,認為關羽大概生於159年,比劉備大兩歲。

清康熙年間,有人在關羽的故鄉解州(山西運城市)掘井時,掘到了關羽祖墓的墓碑,上面鐫刻有關羽的家世。當時有個叫朱旦的官員據此寫了一篇《關侯祖墓碑記》,文中稱關羽生於漢延熹三年(160年)。按照這種說法,關羽也比劉備大一歲。

張飛的年齡相對比較好界定。據《關公年譜》記載,張飛小劉備四歲。

綜合上面的信息,可以得出結論,劉關張三人中,關羽最長,劉備次之,張飛最小,假如真有桃園三結義,應該是「關劉張」,而非「劉關張」。

桃園三結義不但無太多的歷史依據,且有漏洞,因此不可全信。民間之所以有桃園結義的傳說,可能是對史書中「恩若兄弟」的想像與附會。至於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要稱劉備為大哥,是因為劉備是君,關張是臣,從行政級別上看,劉始終大於關、張。

桃園三結義故事民間流傳已久

至遲在宋代,民間就開始流傳「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宋末元初赫經在《重建廟記》中就有「初,王(關羽)及車騎將軍飛(張飛)與昭烈(劉備)為友,約為兄弟」的說法。到了元代,該故事越來越完備,並且出現了不同的版本。

元代《三國志平話》中的「桃園三結義」描寫得非常真實:

關羽是平陽蒲州解良人,生得神眉鳳目,虯髯,面如紫玉,身長九尺二寸,喜看《春秋》《左傳》,每每看到亂臣賊子,就心生怒氣。後來,因本縣官員貪財好賄,殘害黎民,關羽一氣之下將縣令殺了,而後亡命逃遁,跑到涿郡。

涿郡有一本地人,姓張名飛,身長九尺餘,聲若巨鍾,是當地大富人家。這天,他正站在自家門前,恰逢關公走過。張飛見這個漢子生得狀貌非俗,於是向前施禮問候。關公便把自己的事告訴了張飛,聽了關公一席話,張飛覺得關公有大丈夫之志,於是邀其到酒店共敘。二人把盞相歡,言語相投,好像老朋友一樣。

這時,恰逢劉備在街上賣草鞋,賣完後也來酒店中買酒吃。關、張二人見劉備生得狀貌非俗,有說不盡的福氣。於是,關公向劉備敬一杯酒,這劉備也不客氣,一飲而盡。聊了幾句之後,三人乾脆坐在一個桌子上了。喝了一會兒,張飛說此處說話不方便,請劉、關二人去他家中一敘。在張飛家的後桃園內,三人在亭內擺酒暢飲。席間,三人各序年甲:劉備最長,關公為次,張飛最小。於是,三人結為兄弟,大者為兄,小者為弟,又宰白馬祭天,殺烏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為兄弟。

在以《三國志》為主的正史中,曹操其實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以劉備為首的劉、關、張、諸葛亮等也並不是正義、忠義的化身,而僅僅是當時三方政權割據中的一方而已。但在其後的幾個朝代中,這兩方的形象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曹操逐漸變成了奸雄,劉備一方成了正義的化身,尤其是關羽和諸葛亮更是被逐漸神化,被賦予了和皇帝平級甚至高於皇帝的地位。

北宋末年,在經歷了「靖康之恥」後,北宋政權被金兵所滅,其殘餘勢力無力抗戰,偏安一隅,在臨安(杭州)建立了首都。當時,南宋人對佔據北方的金人恨之入骨。在三國時代,曹操的魏國佔據的就是北方,蜀國和吳國佔據的是南方,因此,在南宋時期,凡是提及三國故事時,曹操就成了人們的假想敵。無能的政府和無辜的人民都一致把對金人的痛恨轉移到了曹操身上。因此人們也就更加拔高劉、關、張的正義形象。

另外,中國人向來推崇忠義、道義思想,而劉、關、張三人的故事正好滿足了這個心理需求。加之,中國歷史上向來把劉備作為正統的漢室宗族,曹操則被看作是篡權的奸雄,所以,人們也願意讓劉備有兩個武功高強,赤膽忠心的兄弟。而《三國演義》明顯是支持劉備而貶低曹操的。

知道了這個歷史背景,在《三國演義》中出現劉、關、張結義也就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桃園三結義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桃園三結義被羅貫中列為《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個故事,自成書以來數百年的時間裡,眾口傳頌至今,被認為兄弟間義結金蘭的典範。就連民國時期青幫入會儀式上都要插上幾隻桃枝,以示效仿劉關張「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之意。
  • 「桃園三結義」背後的歷史真相,劉備與關羽真正的關係像父子?
    相信很多喜歡三國史的網友,小時候都跟老兵一樣最先看的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因為這本書雖然只是小說,但是大多人物和事件都來源於歷史事實。它比乾巴巴,又看不懂的正史精彩多了。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裡有太多精彩片段。
  • 論桃園三結義真偽
    三國演義第一章就是宴桃園三結義,桃園三結義也一直是件歷史美談,那到底有沒有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裡記載: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桃園,究竟在哪裡?
    >可是,隨著各地開始挖掘旅遊資源,發揮名人效應的熱潮,涿州並沒有把「桃園三結義」的文章做好、做徹底。細心的網友會發現,全國各地冒出了很多的「桃園」,並且也有不少打出了「桃園三結義」的招牌。目前,最有名的,莫過於江蘇省睢寧縣桃園鎮,他們號稱「結義之鄉」,並且在媒體上都有宣傳和推介。
  • 「桃園三結義」被誤讀千年,它的真相你必須要知道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就是《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並且,這只是一個故事。因為歷史上,「桃園結義」之事並沒有發生過。有真情在,就算沒有結拜的儀式又如何? 在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中,能留給後人的,從來都不是形式。即便沒有被正史官宣過結義,但劉、關、張三人休戚與共、患難相攜的情誼,卻從未被人們所遺忘。
  • 涿州張飛廟,桃園三結義的故裡
    在張飛廟的對面是桃園,我們大家熟知的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裡的,現在桃園中還種植了桃樹99棵,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滿園的桃花盛開非常漂亮。桃園中塑有劉、關、張三結義的塑像,「張桓侯古井」亭及清代重修古井碑。
  • 三國中有桃園三結義嗎?桃園三結義的意義有哪些?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一段盪氣迴腸、催人淚下的劇情。劉關張三人偶然結識,因為同樣的政治抱負三人走到一起,義結金蘭,從此關羽張飛對劉備生死相隨,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但是在正史中,沒有桃園三結義的記載。那麼,羅貫中先生寫桃園三結義的意義何在呢?
  • 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 飛拜的竟然是他?真相讓人大吃一驚
    因為感覺情投意合,劉關張三人在張飛家裡的桃園進行了結義。這次結義也被人們稱為桃園三結義。後代很多人模仿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進行結義,大多數人在結義的時候都是拜的關羽,因為大家都知道關羽是忠義的代表,其實不止是結義,很多人在出行的時候或者求財的時候也會拜關羽。不過當時的關羽還沒有這個地位,而且關羽拜關羽也不現實。那麼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時候拜的究竟是誰呢?
  • 「桃園三結義」被誤讀千年,它的真相你必須要知道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就是《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並且,這只是一個故事。因為歷史上,「桃園結義」之事並沒有發生過。有真情在,就算沒有結拜的儀式又如何? 在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中,能留給後人的,從來都不是形式。即便沒有被正史官宣過結義,但劉、關、張三人休戚與共、患難相攜的情誼,卻從未被人們所遺忘。
  • 三國正誤之桃園三結義
    如果要問《三國演義》中最讓年輕人熱血澎湃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了。這幾乎已經成了《三國演義》的一張名片。假如沒有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的故事就不完整,就如一個本應該是西裝革履的帥哥,卻在西裝之下趿拉著一雙拖鞋一樣令人無法忍受。在中國老百姓的心裡,可以沒有赤壁之戰,可以沒有張文遠威震逍遙津,可以沒有呂子明白衣渡江,可以沒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卻決不能沒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 桃園三結義——劉備不是結義大哥
    大家好,我是三斤,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它述說了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哥們三為了匡扶漢室的目標,意氣相投,在桃園結為異姓兄弟的過程。 事實上,劉備並不是桃園三結義中的大哥。更確切來說,劉關張三人是沒有進行桃園三結義的。
  • 有證據表明:如果真有桃園三結義,那就該讓關羽當老大
    如果真有桃園三結義,那麼關羽才應該是其中的老大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就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拋去歷史背景交代,整部作品最激動人心的情節,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花盛開的三月春光裡,叩拜皇天后土,以日月為憑、天地為證,義結金蘭這件事了。
  • 桃園三結義 大溪豆乾禮盒很Q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大溪普濟堂的關聖帝君誕辰宗教慶典,已有百年歷史,當地業者大房豆乾推出「桃園三結義」豆乾禮盒,在外包裝上分別印上關公、劉備和張飛3款Q版公仔,同時推出限量4000份的關公立體盒包裝,吃完還能拿來當面具,古法研製加上創新概念,讓豆乾成為時尚美食。
  • 《CF》火麒麟桃園三結義活動怎麼玩 火麒麟桃園三結義活動地址
    穿越火線預定在9月5日迎來兄弟節,開啟近期展開相關活動,活動包括了9月5日獲取到金蘭結義日的好禮,提供了火麒麟桃園三結義等驚喜,九遊小編CF火麒麟桃園三結義獲取活動入口分享... CF義結金蘭日預熱入口在哪?
  • 歷史上,關羽並非心甘情願加入桃園三結義,只因劉備說了這8個字
    三國裡的「桃園三結義」,意氣風發的三個白身,靠著想共同幹一番事業的壯志,憑著一身膽氣在三國殺出一條血路,並最終和魏國、吳國三分天下,不可謂不勵志。但歷史上真正的桃園三結義,關羽一開始的內心並不是心甘情願的,這是為什麼呢?
  • 《三國演義》從桃園三結義開篇,你不了解的權謀考量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浩浩蕩蕩的歷史卻從不起眼的小事,桃園結義結義拜把子開始!如果把《三國演義》當做一本權謀指南來看,那麼桃園三結義便是第一個「權謀」。磕頭拜把子,歃血為盟,義結金蘭,這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獨特現象。底層老百姓,多是因為需要而結拜,親密是次要的考慮。這種以感情色彩掩蓋政治目的,甚至陰謀詭計的拜把子方式,很少見於士大夫之間。當然,民國軍閥蔣介石,張學良,等人例外。在《三國演義》那個時代,曹操,袁紹,孫堅這些大佬是不會想著跟誰結拜的。
  • 桃園三結義,生死手足情
    三義宮,原為「三義廟」,又稱「漢昭烈帝廟」,坐落於河北省涿州市,是歷史上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故地,為紀念劉備三兄弟在此結義而建。始建於隋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1508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親賜璽書「敕建三義宮」。整座廟宇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文化底蘊豐厚。
  • 涿州市舉辦「桃園三結義」系列紀念活動
    4月19日,涿州市舉辦《三國源——桃園結義在涿州》展覽和「樓桑春社」暨「桃園結義」紀念日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和遊客參加。據了解,今年農曆三月二十三(4月19日)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1834年紀念日。
  • 為什麼桃園三結義階段,天下以關羽為重心呢?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三國時期可謂是人才輩出,出現了很多很有才華的人,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故事是和那時候的三個很有名的人有關,那就是桃園三結義,那麼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故事呢?為什麼那時候的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天下要以關羽為中心呢?
  • 桃園三結義 大溪豆乾禮盒很Q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大溪普濟堂的關聖帝君誕辰宗教慶典,已有百年歷史,當地業者大房豆乾推出「桃園三結義」豆乾禮盒,在外包裝上分別印上關公、劉備和張飛3款Q版公仔,同時推出限量4000份的關公立體盒包裝,吃完還能拿來當面具,古法研製加上創新概念,讓豆乾成為時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