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臺灣眾多美景的激烈競爭中,
基隆雖然比不了淡水的靜謐,
但一定是北部最有特色的~
充足的雨量讓基隆總有一種曖昧感,
懸崖峭壁的海邊,
也總有一種粘膩孤獨的傷感。
碧海藍天的基隆港全景(基隆市政府提供)
基隆是臺灣最北端的城市,而有「臺灣頭」之稱,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加上境內島嶼、港灣、山陵兼具,在歷史上具有戰略地位。
基隆過去曾被稱為「雞籠」,那是因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為凱達格蘭族,格蘭的諧音近似閩南話之「雞籠」,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雞籠,因而得名。光緒元年(1875年)設基隆廳時,才把雞籠改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夜晚在基隆港邊十分悠閒
如今的基隆除了用作港口以外,還是一個節奏很慢的悠悠小城,很有感覺。
以前看某個作家寫的回憶錄,講自己小時候住在基隆,每天坐火車去臺北上學的經歷,覺得不可理解。真的坐火車體驗過,才知道所謂的火車,基本和捷運也差不多了。基隆離臺北很近,火車車次也非常多,區間車性質。
如果說周末搭捷運去淡水是為了看海看夕陽,那麼去基隆基本就是為了廟口夜市的美食~
臺灣四面環海,但每一處的海岸都各有不同。東部海岸的瘋狗浪、南部海岸的南國風情、中部海岸的綿延千裡、北部海岸的壯闊雄偉,都是不同的。基隆的特色在於,既是碼頭,又是觀光海灘,還有懸崖峭壁。
美麗的海洋廣場是基隆市民休閒天地
基隆全市山地雖然普遍不高,但大多為陡坡,對城市的發展與擴張造成很大的阻礙,位於市區南側的獅球嶺以北為市區及港口所在,是基隆市的精華地帶。
以南則為基隆河河谷,碇內、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市街聚落皆沿河而建。全市百分之九十五為丘嶺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鄰近縣市相鄰,僅北面一處有少量的平原迎向大海,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
基隆的中元祭主普壇開燈放彩
以臺灣的海邊來講,基隆不是最美的,但是是最有特色的。雖然跟淡水一樣是出海口,但基隆給人的感覺沒有淡水那麼老臺灣,而是有一種莫名的曖昧感。
可能因為歷史的原因,站在望幽谷,未免心中思緒萬千。如果說淡水的海灘讓人想談戀愛,那麼基隆總讓人有一種單戀的憂傷感。如果遇到天氣陰沉的時候,在望幽谷的懸崖上望著茫茫海面,總有一種唯我孤獨的錯覺……
基隆廟口夜市
基隆廟口小吃是指位於奠濟宮附近仁三路和愛四路的小吃攤,約成「L」形,總長約4、5百公尺的區域,聚集不下300多個攤位,經過數十年的演變,這裡的攤位不僅按順序編了號,連招牌都整齊劃一,各式小吃種類繁多,各家皆以獨創口味招攬顧客,口碑遠播,致使基隆廟口小吃名聞全省。
臺灣人及大陸遊客都愛的蚵仔煎
由福建重蹈臺灣的傳統美食鼎邊銼
基隆除了有遠近馳名的廟口夜市外,攤販熄燈後,宵夜場緊接著登場,凌晨時分撫慰暗光鳥空虛的腸胃,而當日出探頭,各家早餐店也正開始忙碌,提供基隆早鳥們滿滿的活力!
文章轉自:網絡
這裡是灣灣大叔
有當地人編寫的臺灣攻略,也有世界各地小夥伴分享的旅行回憶。
微信公眾號搜索「taiwanrenwen」,或者點擊右上角【關注官方帳號】即可關注。
如果你愛臺灣,不可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