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愛與離別,歲月裡纏繞的人生大事有幾何?

2021-01-12 悠smile閱讀

「媽媽,我愛你。」羞澀而簡單的話語,像是一聲魔音可以看見那個長長的甬道,看見生與死,愛與分離的過程,對此你會聯想到什麼?

在書籍《我們的人生大事》的封面,抽象的線條畫作,頗有畢卡索抽象畫的感知,但書面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一個閉目的人臉。

幾個斜立的字母,組成了英文:sight,我們都需要看見,這樣的話語,看似廣博而不具象,蘊含著太多我們所要描述的情愫,正如書的封面所記錄的:

「對於母愛,渴望和恐懼,一個是原罪,一個是宿命。」

這句話裡涵蓋著這本書《我們的人生大事》最為核心的內容,這是英國作家傑西.格林格拉斯著, 她首部短篇小說集斬獲薩默塞特.毛姆獎和埃奇希爾短篇小說獎,2018年,完成首部長篇小說《我們的人生大事》。

書名帶著一種精煉的終結,卻也默默潛藏著那些我們作為人而共同的情感慰藉,書中所描繪的生與死的感知,對於孩子對於自我的探索。

細膩的筆觸觸碰著人柔軟的內心,哲思的探索一步步接近人內心的核,宛如透過時空,走入你的內心,帶給你這樣的畫卷:

一、我不願接受死亡,卻直面死亡的失去與冰冷

當死亡來臨,作者以無數細碎的話語表達著或是冰冷的內心,或是無所觸摸的感知,然而這無所觸摸的描摹間,恰恰袒露了那份對於死亡的無比直面,沒有默默溫情的最終毫無遺憾,有的是在細膩的內心下,無可奈何,卻又微微抗拒的內心。

「我夢見她並沒有死,只是去了別的地方沒有告訴我而已;後來她又回來了,想要強行擠進她離開時留下的空洞裡,可她再也擠不回去了。」

在描摹和母親最終相處的時間裡,作者用極為冷靜克制的話語來描摹著那段極為時光,像走入一個時光通道,然後只以客觀話語來觀察這樣的一段具體的事件,抽離出的情感,在對自己的總結中:

「我當時還以為悲痛該是另一種模樣——更深沉重,也更膚淺,也許像豐碑,也許像山巒,簡單明了,收放自如。我唯獨沒想到的是,傷心原來是潛移默化額,是全方面滲透的,它能破壞所有事情的正常 進行。我原以為,失去親人會是一樁戲劇化的事,像一場歷練;而實際上,失去親人是空空如也,一切都還像以前一樣,可是一切都不再運作如常。」

這種還像以前一樣,可是一切都不再運作如常,宛如像一個分水嶺,生活與感知,人的內心會因為某些重要的事件,形成一種分水嶺,細細密密的,宛如水簾洞內那絲絲密密的水簾,透著密集的卻也隔膜了內心真實與現實生活的聯通。

現實生活的如常,該幹什麼就完成什麼事件,內心卻因此而發生巨大的震動,這種震動,和自己以為的如常,形成奇異的反差。

所謂冰冷,也因此成了一個抽象的語詞,所不同的不過是偶然回首,原來有一個意念裡,生活裡維繫的感知的人物不再存於物質世界。也許會如常地說一聲:「我媽媽死了。」隨即也不過是淡然地說,一切如常。

作者袒露給我們的恰恰是一種在感知與理性之間的一種極為克制卻又試圖去描摹出的無奈與不可觸摸,這種不可觸摸讓冰冷的內核變成了一種極為想要融化的尖冰,也因此,作者在故事裡描摹了她極為焦慮的一件事:是否要一個孩子?

二、孕育孩子的過程,我們親密至極,但實際上素未謀面

作者開頭對於懷孕的焦慮,以及與女兒的關係,看似在描繪親子間的關係,恰恰又是與內在自我的思考與探索地描繪,當孩童分離出身體,去從共生到分離,生理的分離並不代表心理層面的分離,這個過程,會在生活裡逐步的延伸,理解並看見。

看見那個需要被關懷的內在自我,作者在文中對於是否懷孕的焦慮,恰恰是一種對於不確定的外在的一種焦慮,然而這份不確定中,卻又帶著渴望,渴望一種從心底裡去觸碰自我的共生面對,孩童的孕育除了生理層面的孵化,更像是在不斷通過生長出來的一部分,逐漸達到心理的分離,成為一個完備的人。

生活裡,常常在媒體暴露中看到控制感十足的親子關係,或是親密無間,卻又令人無比的窒息,這種窒息,延續於親密關係,因此隨意翻翻網絡文章,比比皆是。

在這本小說中,除了對於生與死的哲學式的探索,更從一種細膩的文字中,將焦慮,不確定,無法言喻的控制感,試圖回歸內心的種種嘗試,折射的一清二楚。

也許你會想問,她究竟說了哪些?

作者從對孩童的分離感知,回溯到對母親的離去的感知,穿插與丈夫之間的相處面對,再從對母親的片段回溯中,去看見母親,外婆之間的關係,其中有穿插對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解。

最終作者與內在母親的和解,與內在孩子的和解,期待著真實世界孩童的降生,孩童出生的啼哭聲,讓他們明晰:我們不知道她為什麼哭,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會想辦法搞清楚的。

生活裡,我們對於親子,對於親密關係,對於生與死的迷惑或探索,都如同書籍開頭的幾個字的總匯:愛,生育,離別,死亡。簡單的幾個字涵蓋了很多女性生活中的整體脈絡,或許這是封面被誇張地被稱為「生育小說」的原因。

小說像一個融匯很多骨血的綜合體,將內在的情愫感知,人內心的困惑,觸碰用柔美細膩的筆觸一筆筆的勾勒出來,正如封面的抽象的人臉。

我們也許並不能一下子看見那個真實的自我,但是這個過程,恰恰是我們抽絲剝繭,逐步化繁為簡的去看見自我的過程,無論是愛與離別,無論是孕育與成長,都是一種面對與新生。

願我們在人生大事中,去看見真實的自我。

相關焦點

  • 歲月如梭,人生幾何
    穿過密密麻麻的時光隧道,我們走過的是一段美好的光陰,一段生命的歷程……時光不返,太暗的光線總是讓人看不到遠方,太美的夢境常常令我們迷失了自己,而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人生豈不又是自己揮霍自己?人生路上,回眸時有一段心酸,幻想時也總有一絲溫暖,靜聽一段音樂的纏綿,禁不住淚潸潸……幾番風雨兼程,路在腳下延伸,努力總是生活最好的體悟。
  • 李白終南山下一首詩 驚豔了歲月人生
    聽到腳步聲,一個稚氣未脫的孩童從院子裡飛快地跑出來,急急忙忙地打開了柴門。庭院深深,竹林松影,花木纏繞。一行三人穿過竹林間幽靜的小路,兩旁肆意生長的青蘿,枝葉如觸角般不時輕拂行人的衣衫。等到進入草堂,落座沏茶。
  • ...一中老三屆的三本回憶錄《歲月無聲、天地留痕、人生幾何》總結會
    杜顯怡在《青春歲月裡的荒謬與真誠》裡,把上山下鄉路途當中,從紅衛兵過渡到知青的心態行為表現得十分合理,真實地敘述了老三屆學生因身份轉換,角色變化的落差所引來的心理失衡和殘餘的造反派脾氣。浮生若夢,《人生幾何》,大多數老三屆學生在經歷了文革和上山下鄉運動的磨難後,再度在人生路上艱難跋涉。
  • 灑落一場相思雨,離別無泣,歲月終殤
    只要有一縷暖陽,只要給予一絲的溫情,我就可以於石縫間開出芬芳的花朵,鋪滿思念你的小路。總有一種溫情,是潛藏在心底的快樂,總有一段過往,讓遇見成就相知相離的迷離。在夜裡,撥動夜的琴弦,吟唱出悽冷徹骨的孤單。我只是一隻迷失春天的飛燕,在一段荒涼如煙的往事中,茫然彷徨。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學了幾何幾何用?
    1曹操的名作《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膾炙人口,千古傳唱,但你真的讀懂了嗎?你以為他和在你談人生,但其實曹操想聊的是數學!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說:因為徐光啟是上海人,把「幾何」讀成「幾俄」,中國數學史上沒有幾何的概念,於是就把詞根「Geo」音譯成了「幾何」。但朱八八還是認為,其實是曹操的金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給了徐光啟靈感,證據包括當年曾經流行過的打油詩:人生有幾何?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今天來讀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1、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清代·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是一趟艱苦旅行,你我都是其中的一個旅者
    古人常說:人生百味。但是有的人說,人生如粥,溫潤而平淡;也有的人說,人生似藥,苦口而利病;亦有人說,人生若湯,幽遠而醇厚。但是不管人生呈現出的是哪種滋味,這種滋味都必然是在悠悠歲月中親身的經歷而得到的。
  • 火神山女孩阿念:向死而生的這一年
    她認為,大事是不會忘的,最容易忘記的是當下的情緒和細節,所以想要記錄下來。阿念覺得從前的自己是沒有什麼閱歷的,「今年就好像突然一下從幼兒園直接到了大學,有種跳級成長的感覺,生死的感悟突然就有了。」10月,《武漢女孩阿念日記》正式出版,她的故事被更多讀者關注。
  • 《朝花夕拾》——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
    經線是流轉的歲月,牽引著四季的更迭和天色的變化;緯線是眾人的生業,在土地上緊密交織撥動眾人的心弦。伊奧魯夫的族人,可以數百年長生不老,他們日復一日用一生織作布帛。他們遠離塵器過著梭織人生,外有一個別名叫「離別一族」。
  • 雨中思絮,自古人生最傷離別時
    在這多雨冰冷的季節裡,天氣晴朗過,溫暖過,在這喜氣洋洋的佳節中,人孤獨過,悲傷過,也開心過,幸福過。每一寸的土地,每一秒的光陰,呼吸著不一樣的空氣,享受著不一般的心情,感情於窗外雨落雨停,感嘆著路上人來人往。世間人情冷暖,或許也像這天氣般變幻。對自己,滿懷各種期待開始自己的假期,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無拘無束,像春天的鳥兒般愉快。
  • 《歲月是朵兩生花》,人生要怎麼開花?是花開兩朵還是黯然凋零?
    大概,他內心也有些痛苦吧,自己喜歡的女孩有了別人的孩子,而失去的記憶裡也都是喜歡別的男人,可他什麼也不說,他應該是想在日久的相處裡,讓顏宋愛上自己吧。先動情的那個人,就輸了。林喬生病死了 ,顏宋格外傷心,五年前沒有實現的愛戀,五年後又浮現在心間。
  • 生命的盡頭是離別,輪迴的盡頭是……
    人生就是一場輪迴,我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都只是經歷輪迴的過程。路都有盡頭,就像有花開就會有花香,就會有花落,葉子最後的歸宿是大地一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我們的過往經歷就是一本寫滿傳奇的故事,故事裡的事有新奇有老舊,有快樂有悲傷,有磨難有平坦,不同的演繹方式,相同的生活軌跡,離合,悲歡,總會在我們的一生中紛紛上演,人生如戲,最後都回歸一個終點——謝幕。花有花的輪迴,葉有葉的歸宿。有時候不禁在想,生命的常態到底是什麼?
  • 抖音你沒有出現心死不過一瞬間是什麼歌 離別曲歌詞完整版
    你沒有出現心死不過一瞬間這首歌很好聽,歌詞寫的也很好,想必大家還不知道這首歌歌名叫什麼吧!其實這首歌歌曲名叫《離別曲》,是歌手代詩琪唱的,下面來看一下。你沒有出現心死不過一瞬間什麼歌  歌名:離別曲  歌手:代詩琪  離別曲專輯介紹:通常,離別不會是擲地有聲的告別,而是無言的漸行漸遠 像青葉被暴雨打落,戛然在最美好的時刻 像雨滴落地又濺起,總有不甘的遺憾 年復年,當我回過頭去看離別 不用假意堅強,也不必痛哭流涕 只是你輕輕關上車門,我看著你離去 你要記得此刻,
  • 蘇北鄉村裡,那炊煙纏繞的童年和鄉愁
    提起炊煙,我相信它曾經纏繞著很多人的童年,含蘊著童心、童趣、童年那些幼稚的想法與期盼,時至今日,在歲月深處依然貯存著我們人生初年的憧憬和夢幻。那時候,生活條件差,冬天就特別可怕。冬天來了,寒冷像一頭橫衝直撞兇猛無比的狼,追逐得我們的童年無處躲藏。於是,鄉村的「鍋屋」(廚房)裡灶臺前,成了我們冬日裡最愛搶佔的樂園。
  • 張愛玲的小說是在反映著她的人生,華麗的袍子長滿了蚤子
    因為黃梵逸已經有外國男友,有了自己的瀟灑新生活。張愛玲的出現影響了黃梵逸的瀟灑新生活。有了後娘,自然有了後爹。而親娘有了男友,也要和兒女隔一層。父母的絕情,生活的無奈和艱辛讓張愛玲對人生很失望,對人類的感情極端不信任。張愛玲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和人之間都是冷漠的、功利的、互相算計的,就連父母子女都不例外。所有人為了利益爭鬥變得水火不容,情如陌路。
  • 關於和家人離別的說說,總有一句適合你的心情!
    2.要走了,我回望著家人,目光裡滿是未曾落下來的淚,我是多麼眷眷不舍,但不得不踏上人生的路途。3.我們不得不分離,輕聲地說聲再見,心裡慢慢祈禱,願我們早日相聚。4.輕輕的我將離開你,沒有我的歲月裡你要保重你自己,沒有你的日子我會更加珍惜我自己。
  • 天鵝閱讀:離別,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旅程
    心裡總是嚮往著遠方,嚮往著旅途,體驗不一樣的風景,有我們的夢想與追尋。幸運的是,每個人都會有旅行的經歷,「離別」的體驗,小到一場異域的夢境,三五天的短途旅行,大到離鄉求學工作,幾千裡路雲和月。但,旅途中、離別後,是否看到了想要看到的風景,是否到達了想要到達的地方,是否成為了想要成為的人呢?
  • 閩南文化大觀園:歲月幾許憂和喜 人生多少俗與禮
    閩南文化大觀園:歲月幾許憂和喜 人生多少俗與禮 qz.fjsen.com 2013-06-07 10:00  吳佳弘 謝向明 謝明飛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薦書|這部小說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向死而生
    尼採說:「人註定死亡,所以人生就是一場悲劇,但即使這樣,我們仍要快樂的將它演完。」麥家說:「人生就是向死而生,我們註定孤獨,也註定堅韌。去年因為《人生海海》大火的麥家,帶來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風聲》。
  • 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
    ——朝花夕誓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請大家想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老不死,你是會選擇孤身一人隱居於世,遠離那些紛爭和痛苦;還是會選擇繼續在社會中生活,看著身邊的人與物老去死去?在影片的前段,族中的長老對本片的女主瑪奇亞說,因為他們的種族不老不死,所以他們才要聚到一起,住在遠離塵囂的土地,一邊將每天的事情編織成名為希比奧爾的布,一邊靜靜的生活。一旦他們和種族外的人有了邂逅,愛上了別人,他們就會變得孤身一人,因為愛真的會讓他們變得孤身一人。 或許就是因為他們特有的不老不死,所以一旦和外族人有了感情,反而會讓他們看著自己深愛之人老去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