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老三屆的三本回憶錄《歲月無聲、天地留痕、人生幾何》總結會

2020-12-12 重慶故人舊事

簡訊:重慶一中老三屆的三本回憶錄《歲月無聲、天地留痕、人生幾何》總結會

簡訊:12月5日上午,在渝北區龍湖源著天街,重慶一中老三屆同學召開了《回憶錄》總結交流暨辭舊迎新聯誼會。重慶市文革歷史研究、知青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和重慶南開中學、重師附中、西師附中、18中等學校的20餘名同學;重慶一中老三屆50餘名同學出席了會議。

會上,來賓們對重慶一中老三屆的三本回憶錄《歲月無聲》、《天地留痕》、《人生幾何》給予了高度評價。編委會成員、作者江義高、楊選志、遊二川、杜顯怡等同學發了言,談了各自的感受和體會。老知青作家賀巖、重慶知青文化研究會會長王茂久、《重慶知青》執行主編戎瑪;重慶文史研究會龐國義等發了言;南開中學王繼剛、重師附中任樹林、西師附中向衛國、18中李偉黎等學校的同學發了言。

與會來賓一致讚揚重慶一中老三屆同學為真實重現歷史所作的辛勤耕耘,讚揚這套回憶錄是真正的「大眾文學」、「人民歷史」。

到會的作者和編委會成員,總結交流了參加回憶錄寫作的收穫和體會。

五年中,重慶一中老三屆同學積極參與、大力支持回憶錄撰稿、編輯、出版發行、認購等工作。有近百名同學撰稿;10餘名同學擔任了編輯、聯絡工作和財務管理工作。有150餘名同學捐助經費近12萬元。回憶錄出版後,贈送給了母校各位老教師,存放在了母校檔案室、校史室,還贈送給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家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國著名高校、全國一些省市的圖書館,以及有關的部門。下午,與會同學表演了文藝節目,載歌載舞,辭舊迎新,暢敘友情。

杜顯怡代表編委會致歡迎詞

尊敬的各位來賓、親愛的同學們、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重慶一中老三屆回憶錄總結交流暨辭舊迎新聯誼會。特別邀請了重慶市文革研究、知青文化研究、《故人舊事》文學社群的各位專家學者、各位老師光臨指導;特別邀請了南開中學、重師附中、西師附中、18中等兄弟學校的學長們光臨指導。重慶一中老三屆回憶錄編委會成員和作者同學出席了今天的會議。重慶一中老三屆的三本回憶錄《歲月無聲》《天地留痕》《人生幾何》,從2014年開始醞釀,到今年6月初正式出版發行,歷時近五年。這五年中,得到了一中老三屆全體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有50餘位同學撰稿;10餘位同學擔任了編輯、聯絡工作和財務管理工作。有150餘名同學捐助經費近12萬元。回憶錄出版後,贈送給了母校各位老教師,存放在了母校檔案室、校史室。贈送給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家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國著名大學、全國一些省市的圖書館,以及有關的部門。產生了相當大的社會影響和反響。在這五年的時間裡,我們重慶一中老三屆同學們滿懷激情,回首往事,還原歷史,反思自己,為寫出這套回憶錄進行了辛勤的工作,作出了奉獻。在這五年裡,重慶市文革歷史研究、知青文化研究的各位老師,今天到會的何蜀先生、韓平藻先生、王茂久先生、賀巖先生、戎瑪老師、龐國義先生;重師附中的任樹林同學、曹登駒同學等兄弟學校的各位同學,始終關心著、指導著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在這裡,我不想多說我們這套書有什麼重大意義,這個,讓大家來評說,讓歷史、讓時間、讓未來來評說、來證明。我想起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百年孤獨》作者、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說的:「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是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從這個意義來說,我們在回憶錄中重現的就是真正的生活。是老三屆一代人真正的生活,值得記憶的生活。參與這項工作讓我很受感動。最大的收穫就是,重新認識了我們重慶一中老三屆同學,同時結識了新朋友。我認識到了同學們身上蘊含的人性之美、人格之美、精神之美。特別要告訴大家的是,編委會的十來位同學,在五年的時間裡,無怨無悔地做著這件事情,無論是組稿、採訪、編輯、聯絡、管理財務,他們都認真負責地完成,表現出高貴的品質和盡心盡職的工作態度。這裡我想要特別感謝陳倫芬、劉垂英同學,她們認真負責、精打細算,嚴格財經紀律,使我們有限的經費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保障了回憶錄的順利完成。2018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正在走來。辭舊迎新,感慨萬千。同學們、朋友們,是你們,是在座的各位,一直在鼓舞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請允許我說一聲:謝謝!

賀巖同學發言

特有的氣息賀巖 重慶故人舊事文學社群主編

文化大革命定性為十年浩劫,雖然各自理解不同,從字面上多數人還是認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就麻煩了,在知青內部,就為有悔還是無悔打了近20年的嘴仗,至今未分出勝負高低。原因何在?因為看似眾口一詞的上山下鄉運動實際上是兩個相互關聯卻又有實質差別的概念,一個是國家政府定義的上山下鄉運動,一個是當事者即知青自己理解的上山下鄉運動。前者無論得失,更多的是國家和政府的事,隨便你愛悔不悔;而後者涉及到每個知青一生中最美好的東西——青春、初戀、信仰,關係到每個知青對自己一生的價值取向,誰願意自己的一生除了悔恨還是悔恨?回首往事又有誰真的無悔?

人生看似偶然,其實每一個偶然的身後都站立著必然的影子。人間正道是滄桑,人間邪道未必就不是滄桑了?既然抹不脫躲不掉,不如乾脆直面。與其讓後人來指指點點、評頭論足,不如自己取下面具,露出廬山真面目。

重慶一中的三本系列回憶錄,對此做出了可貴的探索與表率。嘆《歲月無聲》,看《天地留痕》,問《人生幾何》,一百多篇泣血之作,濃縮了共和國一代同齡人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讀之觸目驚心,又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它不是奉命之作,也不是必須完成的功課;它不是作家的虛構,也不是稿費的誘惑。它是作者不屈服於命運的吶喊,是作者對生命價值的訴求。

每一個知青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一部有特殊價值的文學作品,高手在民間。打開這三部回憶錄,那些睿智的思想、深刻的見解、精巧的構思、清新生動的語言、可歌可泣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嘆為觀止。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衝擊世界文壇最有可能成功的,就是這些還掩埋在歷史塵埃中的知青文學。

我口訴我事,我手寫我心。這三部回憶錄從某種意義說,稱得上是真正的「大眾文學」與「人民歷史」。它沒被閹割、無須粉飾,它不染淤泥、不扮小丑。文字之間,總可以看到一根根挺直的脊梁,總可以觸摸到優秀者那高貴的靈魂,總可以嗅到五千年中華文明那特有的氣息。

也許若干年後,我們的子孫會從書架(假如還有書架的話)的某一角落,翻出這三本發黃的文集,在好奇心驅使下打開來,讀著,讀著,他的眼淚順著腮幫,無聲無息地往下淌,往下淌……

2018年12月5日

文藝演出

有感而發

龐國義 重慶文史研究者

撰寫回憶錄,是一項恢復歷史記憶的工作,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薪火傳遞的文化使命。置身在社會歷史變遷過程中的人們,特別是老三屆的學生,所經歷的人生起落之大,悲喜情感之強,俱是後人難以想像和體會的,由於這是一段在跌宕起伏中疾行的歷史,歷史場景變動頻繁,過程激烈,難免會給後人留下許多空白。所以,老三屆人寫的回憶錄極為重要。

厚厚的總計1200多頁,達5斤重的三本重慶一中老三屆回憶錄《歲月無聲》《天地留痕》《人生幾何》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它由近百名作者、102篇文章,120多萬字,再加上畫冊、詩歌、日記和300多幅珍貴老照片組成,構成了有別於官方所修撰的地方史的民間《史記》。

重慶一中老三屆同學編寫自己的回憶錄,走在了全市前列。整套書的編輯工程浩大,內容翔實,資料豐富,從重慶一中老三屆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文體活動,到捲入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直到返城後在各條戰線上各個崗位上的奮鬥拼搏,猶如一幅浩瀚的人生畫卷,既波瀾壯闊地,又一點一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滲透讀者心靈,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編寫這套回憶錄的組委會成員和作者們付出的艱辛勞動和汗水值得稱讚,這樣一部自編自寫的回憶錄,演繹了對事業的理念與追求,追溯了動亂複雜的經歷,比起那些官樣文章和歌德文學,更具有歷史性、真實性、廣泛性,更接人間地氣,受到讀者的熱烈推崇和歡迎是情理之中,理所當然的。老三屆感謝你們!歷史感謝你們!

所謂回憶錄,是一種自傳性的描述,是關於一系列事件的真實記錄。書寫並留存回憶錄,可以說是家庭文化建設、家風傳承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古諺:「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普通人家不能留下一經,但可留下回憶錄。

本套書的基本特點是真實,如果有虛假,在網絡傳播十分發達的今天,必然會遭到眾口質疑和毀譽。這套作品是真實的人寫親身經歷的真實,用真名寫真事,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使作品熠熠生輝。因為真實才能使作品不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管作者後來是精英,還是草根,都體現了他們的本色,本套書風格多樣,百花爭妍,價值多元,難能可貴。雖然在表述上採取述而不評的客觀主義態度,但讀者能夠理解,能夠意會,能夠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判斷。特別是突破禁區,大膽地把文革題材的文章寫出來,印刷出來,把那個我們親身經歷的,無論如何也忘不掉,迴避不了的災難歲月記錄下來以饗後人,警示來者,不容複製文革,是一個很大的亮點。

《歲月無聲》在三本書中分量很重。它的文章展現了文革內容,《瘋狂年代那些事》《我經歷的「文革武鬥」》、《文革烽火中的小女生》等,作者以個人親身經歷,描述了參與武鬥的經過細節,使我們又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狼煙四起的年代。

那組《血濺青春——8·10慘案》,揭開了文革中一中遭遇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武鬥事件的真相。事件的死者已不能說話,而經歷了「生死一瞬間」,「擦肩死神」的倖存者以及「眾同學回憶8·10慘案」,那帶血的文字還原了災難場景,向我們控訴了文革武鬥的罪惡。雖然8·10事件在整個重慶文革戰爭中僅是一個小規模的意外插曲,但場面血腥,觸目驚心,後果嚴重,我們難道允許這樣的場景再次重演嗎?

張慶勝的《願歷史悲劇不再重演——一個文革殉道者的自述》,讀來讓人感嘆悲戚,一個年僅17歲的少年,因為用毛筆練字,被誣稱為「反標」,從此命運發生逆天大轉,給自己帶來了終身煎熬、摧殘和傷害。這類事情在文革中並不少見,落在誰的頭上必然是一場噩夢和災難,這是那個荒謬絕倫的年代帶給人類的彌天大過!

回憶錄要求「三親」:親聞,親見,親歷的第一手資料。在歷史的見證人都還健在之時,歷史的當事人、親歷者坦率地寫出自己的回憶錄,接受公眾的審視批評,由大家來甄別、分辨,這就不容易產生誤筆或虛筆,就更加客觀公正,更顯得真實,具有無可辯駁的公信力。

《天地留痕》介紹上山下鄉知青生活的多數文章客觀、公正,寫得較好。杜顯怡在《青春歲月裡的荒謬與真誠》裡,把上山下鄉路途當中,從紅衛兵過渡到知青的心態行為表現得十分合理,真實地敘述了老三屆學生因身份轉換,角色變化的落差所引來的心理失衡和殘餘的造反派脾氣。

浮生若夢,《人生幾何》,大多數老三屆學生在經歷了文革和上山下鄉運動的磨難後,再度在人生路上艱難跋涉。由於被剝奪了最佳的學習機會,他們在改革開放的漫長路途中奮力打拼,消融在社會的各個階層和社會的各行各業之中,有著不同的命運和歸宿,一部分人事業有成,更多的則成為下崗群體中的一員。老三屆這個特殊年代的特殊群體,太值得大書特書了!

但是,我們也看到在對回憶錄的撰寫態度上,有些歷史當事人多有顧忌。一是怕揭傷疤,痛苦的往事不堪再回首,承擔不了回憶過去的沉重。二是怕再翻出「舊帳」會刺激一些當事人,擔心會產生不好影響。三是時間久,記憶力衰退,也有個人利害在其中,有選擇性遺忘的慣性思維。四是受角度和地位局限,敘述不可能全面,準確。五是受政治環境影響,怕惹是非,只想平靜地安度晚年。

一中老三屆回憶錄的編撰成功,給我們表明,這一切顧忌都是多餘的。

如果非要給本叢書挑刺,提點意見,覺得一中武鬥隊「滿江紅」的活動情況介紹較少,僅何開祥在《無奈的懺悔,永久的記憶》裡用粗線條一筆帶過了一中在武鬥期間因「衝動」「蠻幹」造成惡果的幾件事情。其實作者(包括在座的各位)完全具備條件和能力,把這些崢嶸歲月的往事過程詳細全面地寫出來,單獨成書,作為史料保存。這是豐富我們民族記憶的極有意義的事情,每個歷史的經歷者都有為後人存史的道德責任。無論是為了對自己還是為了對世人、對後人有所交代,都不應帶走一段歷史。不要說存史的過程只是回憶過去或停留在過去,而回憶過去也是在開拓明天,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總之,瑕不掩瑜,縱觀一中三本回憶錄,眾星閃耀,佳作輩出,書墨留香,雁過傳聲。見證歷史,家傳永遠,是老一輩人最好的陪伴,是年輕後人必讀的教材。

真是:《歲月無聲》勝有聲,《天地留痕》遍地痕。《人生幾何》何所求,撰寫青春青史存。

三個離不開楊選志 重慶一中初68級2班

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好!我一直認為:這三本書的問世,首先離不開一中老三屆同學們大力熱情的支持,這個支持是精神與物質的。 第二離不開此書的作者們辛苦的寫作和積極的投稿。第三離不開編委會成員的無償無私付出的辛勤勞動。我還認為:《歲月無聲》《天地留痕》《人生幾何》得以順利出書,有兩個至關重要的條件:一是我們一中老三屆高66級身患重病的楊明才大哥身懷濃鬱的一中情義,幾年前就建立了一中老三屆微信群。以微信群為平臺,一中老三屆許多同學幾十年沒聯繫沒音信都在這個平臺裡通過各種渠道線索得以聚集。並以微信群為平臺,發動、徵集、討論出書的意見。所以這三本書有較為廣泛的同學基礎,也是徵文工作得以比較順利地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次,這三本書從萌芽構想,到八方找尋同學、組織稿件,到閱稿、審稿、編輯、付印以及召開會議,這一系列的組織工作離不開我們一中老三屆初67級的杜顯怡學姐。杜顯怡學姐以濃鬱的熱情,以團結友愛的胸懷,以可貴的奉獻精神,找尋、召集、團結一中老三屆同學在一塊,不管是本市還是外地,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只要有線索,她都想盡辦法多方聯繫,並動員其投稿。我為一中老三屆有這樣的學兄學姐感到驕傲並向他們道一聲:明才大哥,顯怡學姐,你們辛苦了!並由衷地感謝你們!我們一中老三屆的《歲月無聲》《天地留痕》《人生幾何》也留有遺憾:一個是一中老三屆1800名學子,在編輯出書之前並不是人人知曉,許多後知的同學有許多精彩的人生經歷未得以展現; 二是一中老三屆高中部同學人數佔優,他們的豐富閱歷與深厚的感悟沒有得到儘可能的傾訴與展現; 三是因種種原因,有許多精彩的稿件沒有收錄其中。這是我個人感覺的遺憾!《歲月無聲》《天地留痕》《人生幾何》的內容基本上展示了我們一中老三屆學子所經歷的狂熱、迷惑、無奈、艱苦、奮鬥的生活歷程。一中老三屆的生活歷程也是同時代老三屆的生活歷程。我們一中老三屆這三本書作為一個時代的印記,已牢牢地鐫刻在我們的生命裡。它如果能為我們的後代留下某些思考,那麼我們將深感欣慰!謝謝大家!2018年12月5日

堅實脊梁江義高:重慶一中原高68級2班學生各位來賓、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懷著十分喜悅的心情參加了這個大會,能借這個機會認識新朋友,會見老同學,我感到很榮幸。文化大革命爆發至今已經52年了,這是我國建國以來55次政治運動中為時最長、影響最大的運動,它給國家和民族造成的災難是空前,可能也是絕後的。如果說老三屆在這場運動初期充當了政治家的工具,那麼接下來的上山下鄉就是老三屆作為政治殉葬品的必然宿命。在這場運動中,我們就是這倒黴的老三屆。儘管文攻武衛的血腥摧殘了我們的身心,上山下鄉的磨難蹉跎了我們的年華,可也鑄就了我們老三屆人的特質。幾十年來,我們肩負起歷史的使命,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勇於擔當,砥礪前行,是共和國的堅實脊梁。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文化革命和上山下鄉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漸漸淡忘了。在我中年的時候,有次我和家人偶然談起了當知青時,小春收入每個勞動力僅8分錢的往事。我那已經成年的女兒怎麼也不相信。還說,老漢,你人又不傻,為啥一定要去當知青呢?找不到正式工作,就做臨時工,臨時工做不成就做點小生意,小生意做不倒就吃低保嘛!總比一天8分錢的收入強訕!這小祖宗的高論讓我啼笑皆非。退休之前,我愛和單位的年輕人聊天,聊天中發現他們對文化革命和上山下鄉的史實和背景基本不知,他們中的不少人是碩士、博士和海歸,可卻不知如此重大的歷史事件。我感到驚訝。後來他們告訴我說,他們的歷史教科書只講到1966年,之後就是空白了。一代高學歷的青年對當代歷史存有如此重大的盲點,這是我們民族的悲哀!歷史絕非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作為某一階段的歷史史實,它應該像元素周期表上的某一特定元素那樣,實實在在地出現在它本來應該出現的位置上。任何企圖讓歷史成為空白的作法都是違背規律的徒勞。作為文化革命和上山下鄉的親歷者,我們有責任承擔起時代書記員的責任,把這段歷史記錄下來,以讓它昭示未來,啟迪後人,讓這樣的歷史悲劇不再重演。於是,2014年4月,我愉快地接受了顯怡同學的邀請,同最初的8個同學一起商議,決定以回憶錄的方式,記下我們的那段特殊經歷。之後,就有同學陸續動筆寫稿。在拜讀同學們來稿的過程中,我從字裡行間看到了我們老三屆人的迷茫、苦痛、抗爭和拼搏。我被深深地震撼和激動著。我為王侖同學買煤的艱辛扼腕哀嘆;為黃北極同學插肩死神冷汗溼衣;為張慶勝同學的不白之冤捶胸頓足......。而最令我感慨的是黃啟俊同學報考英語教師的故事。僅在十多年前學過一年英語的他,在五天時間裡突擊學完一本英語教材後,居然考試合格,成了一名英語代課老師。這是何等的勤奮何等的聰明。看到他的照片,我想起了50多年前那位打著光腳板、穿著補疤衣服從長壽農村跨進一中的土不拉嘰的同學的形象,如果不搞文革,如果能受到系統的教育,憑他的聰明和勤奮,他必定能成為我國第一流的專家學者。而在我們老三屆群體中,高智商、高天賦的才俊豈止他一人。如果真有「如果」,我敢斷言,在我們的隊伍裡,一定能走出牛頓、柯林頓、巴金、霍金......。然而,世界上就是沒有如果,我們只能面對冷酷的現實。在1800多名同學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關心下,今年6月,我們一套三本的回憶錄瀟灑問世。它如預期那樣,把我們的那段特殊的經歷真實地躍然紙上。作為回憶錄寫作的參與者,我感到欣慰。在6月18日的發布會上,我塗鴉了一句「就做那刑餘的史臣,把那些點點滴滴的真實,寫進千秋永恆的史冊,讓它在天地間永遠留痕」,與大家分享。對於這套回憶錄的價值和意義,我們留給社會去公論,讓後人來評說。僅對這套書的本身而言,我認為,即使從專業的角度去審視,它的思想性、藝術性、真實性及編校質量,至少處於中等偏上水平。這對於我們這樣的一群老嫗老翁來說,是足以引為自豪的了。為此,我謹向對回憶錄的問世付出辛勞的各位同學,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各位來賓、各位同學,50多年過去了,塵埃落定,硝煙散盡,我們亦走近了古稀的年輪。在我們身上,不復再有青春的燦爛和中年的風採,然而,不用難過不用悲傷,更無須糾結歷史恩怨,在這政通人和的盛世裡,讓我們忘卻過去的煩惱,振奮起我們的精氣神,快快樂樂地翹首期盼中國夢的實現,信心滿滿地迎接五彩斑斕的明天。

南開中學王繼剛同學發言

段燕同學發言

西師附中同學代表發言

相關焦點

  • 2019年高考話題預測:以歲月留痕為話題作文
    有時候覺得,今年和去年沒什麼區別,這個星期和上個星期沒什麼區別,今天和昨天也沒有什麼區別……可是,當你驀然回首,遙望遠處,會發現歲月的痕跡是無聲的,在不知不覺間,深深的,淺淺的,濃濃的,淡淡的,就這麼刻在了你的臉上、身上、心上。這段文字引發你怎樣的聯想和感悟?
  • 歲月如梭,人生幾何
    穿過密密麻麻的時光隧道,我們走過的是一段美好的光陰,一段生命的歷程……時光不返,太暗的光線總是讓人看不到遠方,太美的夢境常常令我們迷失了自己,而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人生豈不又是自己揮霍自己?人生路上,回眸時有一段心酸,幻想時也總有一絲溫暖,靜聽一段音樂的纏綿,禁不住淚潸潸……幾番風雨兼程,路在腳下延伸,努力總是生活最好的體悟。
  • 時光告訴我:歲月悠悠,人生幾何,轉眼回眸,一切都似浮雲飄過
    作者 | 天地悠悠1年少時只感覺,時光就像一條河。日日夜夜流不盡,任我們在河裡玩耍,在水中消磨。年輕時曾以為,人生就似登山觀景,只要走得更快,爬得更高,就能領略得更美、更多。直到有一天,時光告訴我:人生旅途,無論怎樣前行,都有所遇所得,也有錯過失落。中年時已懂得,生命猶如繪畫,你雖可以不停地揮灑,盡情地勾勒。
  • 應城一中87屆校友李潤泉:回憶應城一中我的三位班主任老師
    應城一中87屆校友李潤泉李潤泉,中共黨員、高級會計師。1968年11月生於應城市天鵝鎮掛口村,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就讀於應城一中,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求學於浙江冶金經濟專科學校(現為嘉興學院)。
  • 冷湖:歲月留痕英雄魂猶在,火星穿越大漠情依然,柴達木探秘2
    不是我的圖文好,是老一輩石油人,及他們的油二代、油三代……血液裡延續的至真情懷,感天動地。這裡是他們夢起的地方,他們的父輩是扛著理想來到這裡安家奮鬥。逝去的英名永存,活著的不忘初心。靜默的廢墟,無聲的訴說……依稀記得《石油魂》一歌中的幾句歌詞:……也許歲月走過不會留下痕輝煌偉業見證著我們的功勳我們是山一樣的石油人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學了幾何幾何用?
    1曹操的名作《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膾炙人口,千古傳唱,但你真的讀懂了嗎?你以為他和在你談人生,但其實曹操想聊的是數學!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說:因為徐光啟是上海人,把「幾何」讀成「幾俄」,中國數學史上沒有幾何的概念,於是就把詞根「Geo」音譯成了「幾何」。但朱八八還是認為,其實是曹操的金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給了徐光啟靈感,證據包括當年曾經流行過的打油詩:人生有幾何?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今天來讀詩詞中的15個「人生」名句,說盡人生百味。1、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清代·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 白落梅:歲月無聲,日子有痕
    人生是什麼?是在三月的早春,看一群燕子,於古老的庭院銜泥築巢;是在清涼的夏季,看滿池蓮荷,寂寞地在水中生長;是在風起的深秋,看一枚落葉,安靜地趕赴美麗的死亡;是在落雪的冬夜,看一尾白狐,遁跡在荒寒的山林。無論時光走得有多遠,來時的路,去時的路,還是一如既往,不會因為朝代的遷徙而變更。在漫長的歲月長河裡,許多生命都微小如沙礫,我們可以記住的,真的不多。
  • 犯罪大師人生回憶錄答案匯總 人生回憶錄全部關卡答案解析
    犯罪大師在最近上線了最新的謎題人生回憶錄,這個謎題算是比較難的了,很多玩家還不清楚答案是什麼,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人生回憶錄》總積分獎勵:400分人生不易,造化弄人。「嘿!不許偷看!」在一個筆記本上,寫著充滿稚嫩的話語。
  • 順德一中這些數學老師教過你嗎?真牛!
    從本期開始,本公眾號將陸續推出感恩教師節專題系列報導。感恩有最牛的一中教師,成就最牛的一中學子!在數學課上,他熱情洋溢,妙算代數,巧解幾何;在日常生活中,他和藹可親,耐心解惑,暢談人生。還記得肖俊老師剛接手我們班時,因為數學競賽導致課程進度快,我們班許多同學基礎不牢固,簡單題失分總比難題多。肖俊老師會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基礎的重要性,並且扎紮實實地幫我們「填坑」,這是他的因材施教。
  • 恩施一中開展空間幾何體模型手工製作展覽活動
    恩施一中開展空間幾何體模型手工製作展覽活動發布時間:2019年05月24日 16:15 來源:中新網湖北 學生手工製作的模型  中新網湖北新聞5月24日電 (謝聖斌 田宏梅 方化 楊斌 黃智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的興趣
  • 《歲月留痕》47 父親,我來了,您卻走了
    自1949年在昆明與國民黨將領的父親一別,他去了臺灣,我們三兄妹隨母親回父親的老家湖北京山(詳見《歲月留痕》序)至今已有65年。多年來對父親苦苦尋覓,殷殷企盼,卻是黃鶴一去不復返,永年生死兩茫茫。團圓的希望在漫長的歲月中一點點變成絕望。傳說中父親已在臺北去世,終生守望父親的母親臨終時再三叮嚀:「一定要找到你們的父親!」。此去臺灣,是為尋親而去。
  • 曾經的五常一中
    這固然得益於「仁義禮智信」儒家思想的天光朗照,也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水土資源的強大支撐,而以五常一中為代表教育事業的堅韌挺進,也是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貢獻。 成立於一九二三年的五常中學昰五常一中的前身,一九五六年始稱五常一中。這個中學在風雨飄搖中誕生,在驚濤駭浪中發展,已經走過了九十四年的漫漫長路。
  • 應城一中:82屆校友李福中董事長回母校做勵志報告並捐款90萬元
    系列講座之四:10月24日上午,應城一中82屆校友,武漢家福園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應城一中全球校友會總會長李福中先生攜兒子,帶著對母校90華誕的祝福和90萬元的捐款回到母校,給高二北大班的學子做了一場精彩的勵志報告。
  • 雁過無痕,歲月無聲!
    三.雁過無痕,歲月無聲!生於人世間,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有些人是為了生存下去,而有些人是為了爭取更高的地位,見識到更遠的風景。歲月的魅力就在於,當時間流逝,一切都會塵歸塵,土歸土。而當你年老色衰時,又是否能大聲的告訴自己,我沒白活?
  • 雪落無聲時,人間共白頭
    雪落無聲時,人間共白頭 白雪皚皚的老君山,驚豔了歲月 冰封的山巔處處皆景 滿山遍野玉樹銀花
  • 10句經典惜時古詩詞,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10句經典惜時古詩詞,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1.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嶽飛《滿江紅》。不要空閒著,無所事事,浪費著青春年華,等到人生白頭的時候,才發現完事無成,只能空悲傷。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潛《雜詩十二首》興盛的青壯年時期不可能重來,一天裡沒有兩個早晨;人應當及時地勉勵、鞭策自己,歲月光陰是不會停住等待人的。詩句是勸導人在青壯年時期抓緊時光,策勵自己,不要虛擲光陰了。3. 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揚。——陸機《短歌行》。
  • 漠漠流年, 歲月浮華
    漠漠流年之中,歲月這般浮華,時光輪迴,一程人生一程夢,站在柳影婆娑的江岸,放眼望去霓虹美好,星空縹緲,晚風習習溫暖著每個人。
  • 常春藤無痛分娩基層行總結會召開
    原標題:常春藤無痛分娩基層行總結會召開(記者高豔坤)由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主辦的第二屆常春藤「提升助產技術,普及無痛分娩」專題研討會暨2020年度「常春藤無痛分娩基層行」公益項目階段總結會近日在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