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一中87屆校友李潤泉:回憶應城一中我的三位班主任老師

2020-12-24 在線閱點

應城一中87屆校友李潤泉

李潤泉,中共黨員、高級會計師。1968年11月生於應城市天鵝鎮掛口村,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就讀於應城一中,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求學於浙江冶金經濟專科學校(現為嘉興學院)。

現為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員、《勞動保護》雜誌籤約漫畫家、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江西漫畫的領軍人物之一。目前就職於中恆控股·中恆建設集團,現任中恆控股集團董事局辦公室主任、戰略執行總監。

高一(6)班步入高二前的合影,二排左四為黃華英老師

1984年9月至1987年7年,我在應城一中讀書。從高一到高三分別經歷了三位班主任老師,他們分別是高一班主任黃華英老師、高二班主任陳家斌老師和高三班主任張鄂生老師。三位老師不同的教學和班級管理風格給我和我的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一班主任黃華英

2018年女教職工3·8遠足,左一黃華英

我是從天鵝初中考入應城一中的。當時,我們初三畢業班共有5人考入一中,對此,都感到非常幸運。尤其是我所在掛口村附近,能上應城一中和上大學、中專幾乎是同等榮耀!十裡八村的鄉親們無不豎起大拇指。因為之前,掛口村周邊的農家子弟只要考上了應城一中,三年之後幾乎無一例外都能考上大學或中專,從此跳出「龍門」,成就了不一樣的人生。

高一(6)班部分女同學合影

帶著這份榮耀和自信,我邁入了應城一中的大門,開始了高中學習生活。當年,應城一中還在現在西河中學的老校址,有兩個校門,正大門是北校門,還有一個比鄰人民醫院大門口的西南角門。從北校門入校,眼前是兩排高大梧桐樹簇擁的林蔭大道。大道兩旁有幾個籃球場,喜歡打籃球的男同學們在陽光下揮灑著汗水。東邊還有煤渣鋪成跑道的足球場,是同學們早起晨跑和召開運動會的地方。

高一(6)班部分男同學合影

高一是不分文理科的,共設有六個班,我被分在(6)班。迎接我們的班主任是剛從孝感師專(現為湖北工程學院)畢業的黃華英老師,她教物理。當年20剛出頭黃老師只比我們年長5、6歲,與我們這些半大的孩子們彼此交流起來也很順暢,基本上沒有代溝。按照現在的審美標準,黃老師稱得上是真正的「美媚」——眉青目秀,身材苗條,漂亮的頭髮梳成馬尾辮,講課時甩來甩去,不知道其他同學是否和我一樣,當時也被那甩來甩去的馬尾辮分散了些許上課的注意力。

黃華英老師在教學中更重視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有意識的對學生物理邏輯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善於將複雜的物理原理深入淺出地導出。在教與學中,她注重師生共同透解、領悟道理,摸準其中的規律,做到化繁為簡,使同學們學習物理真正獲得輕鬆和愉悅的感覺。物理是我的強項,對於物理學習我也很上心。黃華英老師寫得一手大氣的粉筆板書,讓人感覺不像是出自於一個柔弱的女教師之手,更像是孔武有力的男老師在寫字。

2017年10月份,參加畢業30周年聚會

87屆(6)班同學參觀應城一中校史館。

期中考試出來後正值月假,每一名同學拿著油印的班級成績單準備回家見父母,經父母籤字後回來再向老師「交差」。這份成績單不僅有每門功課的具體成績,還有每位同學在班級中排名。考得好的自然興高彩烈,考砸了的已經垂頭喪氣,感覺無臉見親人。黃華英老師說了一句語重心長的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考得好的同學不要妄自尊大,考不好的同學也不要妄自菲薄,我相信同學們只要付出了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高二(6)班同學參觀應城革命烈士紀念館合影

後排左穿黑衣者為陳家斌老師

高二班主任陳家斌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非常響亮的一句口號。高二年級,我們開始分成文理科班,因為受到這句口號的影響,加上自己在理工科方面也有比較紮實的基礎,自然選擇了讀理科。陳家斌老師任我們高二(6)班的班主任。陳老師是畢業於武漢大學物理系的高材生,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教學嚴謹,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他在教學之外的身體力行。他徹底扭轉了我班班風和學風,他對學生無微不至地關心和幫助,給了全班同學們勤學和奮進的力量,也奠定了(6)班考出去人數最多的堅實基礎。

《陳家斌老師像》(陳家斌詩、李潤泉畫)

記得高二時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文體活動,如全校黑板報比賽、演講比賽、文藝匯演、校運會等。這些活動我也有幸部分參加,陳家斌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理工男之外的文藝天賦,他不僅是輔導員,也是導演,事無巨細對我們進行認真指導和幫助。我們通過參與這些全校性的文體活動,不僅鍛鍊了自己能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高中生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記憶。呂學剛、姚紅兵和我也正是在高二搭擋成為(6)班黑板報「三劍客」,為班級黑板報比賽贏得了不少榮譽。

2017年10月87屆(6)班畢業30周年聚會。

陳家斌老師自撰並書寫賀詩

高二也是人生啟蒙的關鍵時刻,我們對未來的人生之路有好奇,也有憧憬,更多地感覺比較迷茫。陳家斌老師用他「認認真真地教書,實實在在地做人」的人格魅力感召著我們,用人民教師所承擔的歷史責任與敬業精神影響著我們。他還在教學之餘,經常和我們同學談心,擺事實講道理,化解一個個心理疙瘩。我也一直將陳老師當作我的人生引路人。畢業多年後,我與陳老師經常保持著聯繫,剛畢業的時候是寫信匯報工作、學習和生活情況,再後來是手機、微信互通有無。每次回到應城,只要是高中同學小聚,我都會與同學商議,一起請上陳老師,喝酒聊天,共話師生情誼。

《華清池》(陳家斌詩,李潤泉畫)

我高中畢業後,陳家斌老師曾任應城一中副校長、應城實驗初中校長、應城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等職。退休之後,他寄情於詩詞歌賦,現為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孝感市詩詞學會會員和應城市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前兩年,陳家斌老師接受我的應城一中同班同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博導李俊平之邀,由另三個高中同班同學陳紅生、呂學剛、何曉東作陪,遊覽陝西西安、臨潼、延安、壺口瀑布等風景名勝。他詩興勃發,創作了《陝西行》系列組詩,我應邀為之配圖,也算是一段師生唱和的文苑雅事。

高三(6 )班同學畢業留影

高三班主任張鄂生

步入高三階段,張鄂生老師任我們高三(6)班主任,他教語文。語文同樣是我的強項之一,所以與張老師的交集也比較多。張鄂生老師是湖北沔陽(現為仙桃市)人,幼時經歷坎坷,恢復高考後他憑藉自學的功底考入華中師範大學荊州分院中文系。工作之餘,酷愛書畫,潛心於書法的研究和創作,博覽歷代名碑法帖,數十年如一日,樂此不疲,寒暑不輟。

高三(6)班全體男生與張鄂生老師(前排中)合影

作為一名書法家,他的書法深得晚清書法大家張裕釗的神韻,其用筆沉穩,糅入了行草筆意,又自成風範,張老師的粉筆板書也帶有明顯的書法趣味。他授課時一口地道的沔陽話,有些發言與應城話有明顯的區別,聽起來非常好玩,這也增加了我們聽課的趣味性。

張鄂生老師(前排中)與6班全體班幹部合影

面臨高三畢業階段,同學們基本分為三個心態:成績好的已經成竹在胸,開始憧憬著未來的大學生活;成績差的也基本已經放棄,等拿到高中畢業證後返鄉務農;成績中不溜的最為煎熬:考上了最好,考不上倒黴。臨考前,張鄂生老師經常到男生寢室與我們夜談,談人生歷程,談個人奮鬥,也讓大家作好「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總之是不能氣餒,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好的精神狀態迎接高考。當時我們(6)班的整體實力強於其他四個理科班,最好的證明是每一次考試摸底,我們(6)班進入全年級前20名的同學人數都比其他四個理科班多。實踐也證明了(6)班實力強大——高考成績下來,我們班同學被大中專院校錄取的比例也比其他理科班都高。

高三(6 )班部分同學合影於應城公園

大約十年前,我因公到北京參加審計業務培訓,曾經與張鄂生老師聯繫並見面,在離別20多年後,我們師生又因共同的愛好——書畫而重聚暢聊,想想也是難得的緣分。

2017年10月應城一中87屆(6)班畢業30周年同學聚會,參會老師與部分女同學合影。

張鄂生老師在應城一中執教八年後,調入荊州市文物部門工作。再後來從「京漂」到定居北京,先後組織或參與組織過中央電視臺《國畫五十家》、《書法五十家》、《著名書畫家迎春筆會》(三屆)和《中央電視臺書畫展》(三屆)等大型書畫活動,主導組織過全國青少年特大型書畫活動"墨彩杯"第一至第十二屆。現為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書畫臺主任、中國楹聯學會副秘書長 。

2017年10月應城一中87屆(6)班畢業30周年聚會,張鄂生老師自撰並書寫賀詩。來自:應城一中

相關焦點

  • 應城一中:82屆校友李福中董事長回母校做勵志報告並捐款90萬元
    系列講座之四:10月24日上午,應城一中82屆校友,武漢家福園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應城一中全球校友會總會長李福中先生攜兒子,帶著對母校90華誕的祝福和90萬元的捐款回到母校,給高二北大班的學子做了一場精彩的勵志報告。
  • 應城一中第55屆田徑運動會隆重開幕
    拼搏團結爭創佳績,強身健體立志成才——應城一中舉辦第55屆田徑運動會拼搏團結爭創佳績,強身健體立志成才,12月4日上午8:30分,在李伶副校長的主持下,應城一中第55屆田徑運動會隆重開幕。應城一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魏少華致開幕辭,他說:「運動會的開展,不僅給全校師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也是對我校體育運動水平和成績的一次大檢閱;更是對我們全校師生道德品質、思想作風、精神風貌、校風校紀的一次大展示。」
  •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到應城一中作報告
    12月3日上午,應城一中03屆校友、華中科技大學招生辦負責人劉飛博士帶隊回母校宣講。首先,華中科技大學李冬教授向合教中心高三學生作了題為《加速器技術與應用》的學術報告。隨後,作為華科招辦負責人,03屆校友劉飛博士向學弟學妹們介紹了華中科技大學的校園環境、師資水平、學校發展、學校的三大名片四大特色和學生的就業情況,同時,對學校的招生政策作了宣講。最後,同學們針對計算機專業錄取分數線、雙學位、金融系實力、法學專業等各自關心的相關問題向老師提問,得到老師們的細緻解答。
  • 畢節一中校友捐款助學金發放啦!
    愛心校友星火相傳 寒門學子發奮圖強——畢節一中校友捐款助學金發放儀式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弟學妹順利完成學業,2016年,在劉滿江、盧嘉、穆嵐、陳勝春、孫雪雷、丁丁、杜廷燕、趙松等畢節一中畢業的校友的共同努力下,由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熱心校友捐款組建而成的
  • 霸州一中傑出校友知名文化學者、作家雪小禪回母校講座
    3月24日下午3時,霸州一中階梯教室內高朋滿座,春意融融。應母校之邀,霸州一中傑出校友知名文化學者、著名作家雪小禪回到母校,與在校學子暢談理想。這是霸州一中2018「教師發展年」系列專家講座的第三講。霸州市市長劉志亮、教育局長李強等領導出席,霸州一中領導班子、部分一中校友到場,高一、高二部分師生現場聽會,其他同學通過校園廣播在教室收聽講座。校黨總支書記杭輝主持大會。
  • 淺析應城膏鹽文化的豐富內涵
    膏鹽產品豐富了應城特色工藝美術,以石膏為原料的膏塑、膏雕等民間手工藝製品是應城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使應城獲得「湖北省石膏藝術之鄉」的美名。  二、能富能仁的峒商文化  1、創業文化。從清代中後期到解放戰爭時期,風雨飄搖近百年,應城膏鹽業能夠傳承鼎立的老字號有「韓誠記」、廖家三記、陳保泰、彭生記等。
  • 著名校友許德珩之孫——許進到九江一中講學
    九江新聞網訊 8月5日下午,九江一中舉行濂溪大講堂第98講——許進報告會。許進是九江一中著名校友、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之孫,清大築境規劃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 今天,珠海一中60歲生日!現場讓人淚目……
    成立公益基金會、開啟時光信箱、三代老師同臺……今年的校慶,感動滿滿,淚點太多了!三代老師同臺感人至深悠悠六十載,桃李滿園,一代又一代的一中教育者,培養了近3萬名畢業生,造就了一大批英才俊傑。一中的校友代表們,在臺上向老師們獻上鮮花,對恩師表達感激之情。1994屆校友、建校以來第一位廣東省高考總分第一名周奕奕為珠海一中原校長鍾以俊獻花,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 無錫市一中上海校友回錫上演《中國式同窗》
    昨日下午,700多名無錫市第一中學校友齊聚無錫大劇院觀賞原創話劇《中國式同窗》。這部話劇是由市一中上海校友會壹劇社40多位成員傾情打造的第二部以一中生活為故事背景的話劇。下午2點不到,白髮蒼蒼的老人、青春洋溢的年輕人陸續來到無錫大劇院,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一中,我們回家了!」在表演者、觀眾同為一中人的小劇場裡,他們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 呼瑪一中開展班主任工作能力培訓活動
    呼瑪一中始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立德樹人,以質立校」的辦學思路,以 「四有」好老師為培養目標,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能力,以培育「四有」新人作為培育目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提高班主任素質及工作能力,近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呼瑪一中校本研修之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培訓會上,優秀班主任車繼秋,王清偉,李靜分別從培養新生入學習慣的養成教育、小組建設在班級中的作用及後進生轉化結合日常班級管理三個角度進行了講座。
  • 應城,一個歷史悠久美麗的城市,是我的家鄉
    《蒲陽花》出版4期,獲第七屆湖北文學獎;長篇小說《膏鹽地》在槐蔭文學等網站進行連載;國畫山水作品《莽原雪》入選武漢市第十一屆美術年展。應城有很多美麗的景點,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湯池溫泉和礦山公園。湯池溫泉在應城市區西20公裡。相傳昔為王女煉丹之處,故名。泉有三眼,分上、中、下三池,水由眼中噴出,洶湧翻滾,霧籠雲蒸,氣象十分壯觀。
  • 新晃一中校友情系母校 贈書留香
    近日,新晃一中校友、前湖南省侗學會副秘書長、粟裕學研究開創者吳躍軍先生(筆名:水光 網名:亞高原)向母校捐贈了個人著作《眾山集——水光文藝評論選》八十冊。另捐贈了《中國侗族教育史》《東山集》等文學作品三十餘冊。據悉,吳躍軍校友之前已向母校捐贈包括他自己著述或主編在內的多部書籍。
  • 蕪湖一中六O屆校友畢業50周年返校聚會隆重舉行
    2010年10月30日,蕪湖一中校園內喜氣洋洋,熱鬧非凡,一百餘位60屆老校友齊聚母校,慶祝他們畢業五十周年。濃濃的校友情、師生情與母校情,洋溢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慶祝儀式於上午十點在一中學術報告廳隆重召開。
  • 應城夏日風光
    應城為中緯度溼潤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顯著。盛夏白瓷梅子湯,碎冰碰壁啷噹響。當你看見應城廣場的小販支起攤位,叫賣起酸梅湯、綠豆湯、涼粉,那麼,應城的夏日便來了。酸甜可口的酸梅湯、清甜解暑的綠豆湯和冰冰涼滑溜溜的涼粉,都是老少皆宜,夏日裡不可缺少的飲品。不論你在哪一家涼粉攤喝涼粉,店家都會對你說上一句,「不夠再加,不收錢」。
  • 武義一中美術痕跡
    古城中的這所學校總是充滿著希冀和神聖,在每一個平凡而樸素的日子裡,常讓人憧憬並激起校友的回眸和回憶。這些可以被記憶翻閱的珍貴畫面,已悄然定格在一段段和美育相逢的場景中。  春華秋實已越八十,雨露滋潤育就英才。2018年12月,武義一中將迎來喜慶華誕,八十年成就了多少莘莘學子,八十年書寫多少和美術相關的傳奇故事。打開歷史的卷宗,一張張不曾褪色的底片驀然呈現眼瞼。
  • 貴陽一中優秀校友代表向「校友助學金」捐資26萬餘元
    8月31日,貴陽一中2020年秋季開學典禮暨校友助學基金會成立15周年活動舉行,優秀校友代表向該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捐資「校友助學金」263337元。活動現場據介紹,15年來,「貴陽一中校友基金」共募集資金約350餘萬元,參與捐助的校友有200多名,捐助人次達1000多,幫助1000多名優秀學子點燃人生夢想。
  • 群星璀璨 昆一中西山學校的這屆初三老師,讓學生秒變迷弟迷妹
    「國培計劃(2014)」示範性教師工作坊高端研修項目工作坊主持人、西山名師、西山區優秀教師、西山區優秀班主任、西山區身邊的好老師、西山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昆明市小課題主持人。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是我的工作態度。」
  • 晉江一中北京校友會迎新座談會 校友最想吃家鄉的面線糊
    近日,晉江一中北京校友會在北京廈門商務會館舉行了迎新座談會。會長許育紅、秘書長吳文章、聯絡員曾超景等代表校友會參加本次活動,近20名今年考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高等院校的晉江一中校友與會。  座談會開始,校友會的新成員們首先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並談了自己來京後的感想感觸,聽著熟悉的閩南話,見到熟悉的一中人,每個離家北上的校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兩天籤兩店,居然之家湖北分公司應城、秭歸項目成功籤約!
    2018年3月11日-12日兩天,「武漢居然之家家居市場有限公司」分別與「武漢富萊美貿易有限公司」和「湖北新泰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籤約了應城和秭歸項目。居然之家應城店和秭歸店分別是湖北分公司的第30家和第31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