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保單」的魅力:部分保險公司存「套碼」現象

2020-12-18 搜狐網

  楊倩雯 夏心愉 羅琦 楊芮

  「在限制令出臺後,一名首次投保額達到1000萬港元的客戶急匆匆到香港投保,為了刷卡在香港足足呆了4天,刷卡憑單有磚頭那麼厚。」一名英資保險公司代理人王虹(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王虹口中的限制令是指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和中國銀聯近日重申了對境外保險類商戶實施單筆限額5000美元的限制。

  而在5000美元的限制之後,多家香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及保險經紀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春節期間,又收到了公司對於銀聯卡刷卡金額5萬美元的上限限制,但限制的具體內容則眾說紛紜。

  儘管刷卡限制一重又一重,但目前顯然還未能阻擋內地投保人「捨近求遠」購買香港保單的熱潮。

  銀聯:部分保險公司存在「套碼」現象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銀聯於2月4日對境外保險類商戶實施單筆限額5000美元政策。一時,關於此項「新政策」將對內地投保人購買「港產保單」尤其是大額保單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說法甚囂塵上。

  對此,外匯局表示,外匯局和中國銀聯未對銀行卡在境外保險類商戶使用的政策進行調整。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規範銀行外幣卡管理的通知》[匯發(2010)53號]及其附件《境內銀行卡在境外使用的商戶類別碼》,共有4個商戶類別碼(MCC)涉及境外保險類商戶。外匯局將保險類商戶設為金額限制類,持卡人在此類商戶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000美元。

  近期,中國銀聯對境外收單機構進行了調查,發現部分保險類商戶未使用對應行業類別的限制類商戶類別碼,因此要求機構對商戶類別碼的標識和使用進行規範,確保監管政策和業務規則的執行效果。

  一名股份制銀行卡中心管理層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此限額通知是銀聯國際根據外匯局要求下發的,而在實際操作中,銀聯確實是通過MCC碼來實現管控的。也就是說,中國銀聯認為此前部分境外保險公司存在一些MCC套碼情況,使本身限制類商戶變成一般消費商戶,因此刷卡沒有5000美元上限。近期銀聯通過商戶監測、數據分析等方式,強化了業務管理。

  「一千個版本」的新限制

  在單筆5000美元限制令中,並未對刷卡次數做出限制。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採訪獲悉,多家香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及保險經紀在春節期間,又收到了公司對於銀聯卡刷卡次數10次,也就是金額5萬美元的上限通知,但神奇的是,和5000美元單筆刷卡限制的眾口一詞不同,這次5萬美元限制的具體內容則有眾多版本。

  「之前通知的刷卡次數上限已經有了更新。現在每張保單銀聯卡刷卡每天上限10次,即每天每張保單只可以刷5萬美元。」一名在港大型保險公司代理人對本報記者表示。當記者詢問這是否意味著幾張不同保單投保人均為同一人時,是否可以刷多個「5萬美元」?該代理人稱:「理論上是可以的。」

  蹊蹺的是,上述代理人表示每天刷卡上限10次,而同一公司的另一名代理人卻對本報記者稱在培訓上得到的信息是銀聯卡一年的刷卡上限為10次。同時,另有保險代理人表示,5萬美元的刷卡上限是以持卡人為單位。

  「限制其實是針對我們持有的銀聯卡的,香港保險公司只是應用方,所以不太會針對每張保單來設限,也無法以此來設限。我們得到的信息是每天每張銀聯卡的上限是刷10次,也就是說可以用多張卡來解決這一問題。」一名香港保險中介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5萬美元限制的適用範圍上,上述香港保險中介人士表示該限制不僅局限於上述大型保險公司一家,在港保險公司均適用。另一家在港小型保險公司代理人也證實了有此限制。但本報記者就該限制詢問另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銷售區域總監,得到的答覆卻是沒有聽說。

  而一名在港保險公司精算人員表示,這5萬美元的限制按「人頭」來計算,以年為單位,即銀聯刷卡每人一年只能刷5萬美元購買保單,「5萬美元的限制以前沒有聽說過,應該是與每年每人的購匯限額有關係,確切地說限制對象應該是銀聯借記卡持卡人,信用卡在實際操作上很難進行真正的外匯管制。」

  不過,就香港保險公司這樣的限制類商戶而言,本報記者採訪發現,操作中可以從商戶端進行約束。有香港保險公司人員向本報記者反映,目前公司規定如果使用銀聯信用卡,只能用一張信用卡來購買保單,不能同時使用多張信用卡。

  「這條限制的眾說紛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香港保險公司在銷售端的培訓與管理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另外,也可以說明該限制在實際操作當中對業務並沒有太大影響,因為可以有其他多種方式來操作。」保險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正如上述香港保險中介人士所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儘管限制重重,且資本市場也給了「看淡」的反應,然而眾多業內人士均認為市場過分擔憂,事實上目前的限制對於內地投保人赴港購買香港保單的熱情基本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銀聯5000美元單筆刷卡給到香港買保險的人增加了一些麻煩,但不會造成實質性的影響,客戶可以分多張卡或多次刷卡來解決。所以真的有需求的人還是會來投保。而且大多投保者的保費並沒有那麼高,可能對於大額保單會更麻煩一些。」上述香港保險中介人士表示。

  而事實上,為了應對刷卡限制,多家香港保險公司已迅速發布了內部繳費指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拿到的一份來自香港大型保險公司的內部繳費指引中寫到,為配合客戶的多次刷卡需求,已在公司內預留房間,以供這些需要刷銀聯卡的客戶專用。同時會增加銀聯卡機及人手,專門負責以銀聯卡繳費的服務。如果該投保人同時擁有多張銀聯卡的話,則刷卡時間可進一步縮短。

  相對於多次刷卡這種「體力活」,「5萬美元」這一「天花板限制」顯然重要得多,但即使是眾多版本中最嚴的一個——每人一年刷卡上限5萬美元,對目前的香港保險公司來說也絕非阻礙。

  據本報記者獲得的上述內部繳費指引,在港的兩家大型保險公司分別指引客戶用一種「e-cashier」的網上繳費通道和一種「廣州銀聯跨境付費服務」以銀聯借記卡來繳交保費。其中,「廣州銀聯跨境付費服務」雖然有「銀聯」兩字,但是在該保險公司的指引中明示,這跟中國銀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公司,如使用此服務,則需要填寫一份「人民幣跨境代收服務委託授權書」。

  在這兩者繳費方式下,每個發卡行的借記卡均擁有不同上限,但目前最高的可達每宗100萬港元。

  「這兩種方式本質上就是保險公司與中國銀聯之外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這些第三方支付也會有一定的限額,但額度相對寬鬆。」上述香港保險公司精算人士表示。

  「如果一個客戶真的要買1000萬港元的保單,理論上就可以分10張借記卡,每張刷100萬港元來操作。」上述香港保險中介人士表示。

  同時,投保人還可以將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直系親屬一併帶去香港,利用其銀聯卡進行刷卡。

  儘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操作,但本報記者採訪的多位香港保險業內人士均認為未來政策將會繼續從緊。外匯局表示,對於持卡人通過多次刷卡從事其他目的保險交易的情況,外匯局將充分利用銀行卡交易有記錄可查這一特點,會同銀行卡組織、發卡行,對於涉嫌多次刷卡交易的持卡人、商戶進行重點監測。

  一位從事境外保險的中介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外匯局不斷加大外匯管理力度,證券、保險和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將被重點「照顧」,把有限的外匯留給實際需要的客戶,以後去香港投保的客戶會更集中在中產家庭,更集中在子女儲蓄、重疾、壽險等險種。

  王虹對本報記者稱,銀聯卡刷卡額度有限制以後,客戶人數突然增多了50%,他們所在團隊一天籤了1300多萬港元的年化保費,而他們所在辦公樓更是大排長龍,有前線員工更抱怨「刷卡刷到手抽筋」。

  香港保單魅力何在

  事實上,內地投保人赴港購買香港保單的熱情與日俱增。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數據顯示,首次披露香港向內地訪客發出人壽保險新單保費的2005年,這一數字還僅有18.2億港元,而2014年全年,內地訪客人壽保險新單保費已漲至244億港元,是2005年的13.4倍,已佔整個香港市場2014年個人壽險新保單(1136億港元)的21.5%。而即使是在內地赴港遊客數量明顯下滑的2015年,前三季度這一數字已達到211億港元,佔該年首三季香港個人壽險新保單總保費的21.7%。有業內人士估計,去年香港保險銀聯跨境交易約百億元以上。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內地客戶赴港投保已經成為香港保險市場的重要客源,並且內地客戶赴港投保的人數還有可能維持增長態勢。」廣發證券分析師曹恆乾表示。

  「相對而言,香港保險市場的競爭較內地更加激烈,但法律法規也更加完備,各險種需求也均衡。而內地保險環境與香港保險差異較大,同質化產品較多,各家公司排開品牌影響力,往往容易陷入低價惡性競爭的閉環。」曹恆乾稱。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香港保單魅力何在?和身邊投保過香港保單的投保人交流,得到答案最多的就是「保費便宜」、「保障全」、「收益高」。因此,內地投保人赴港目前較多選擇重疾險、定期壽險及子女教育儲蓄金等險種。

  從保費方面來看,造成香港保單相較便宜的因素也較為複雜。曹恆乾表示,香港保險的監管環境更加透明,保險公司競爭也接軌國際,醫療條件優越,香港人均壽命長於內地,死亡率較低,都潛在降低了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

  而在保障方面,香港的某些重疾險保障病症總計多達近60種,對一些早期重疾也會有一定比例的輕症賠付,較內地大部分重疾險保單更多。不過,有保險業內人士表示,由於近幾年的發展,內地已經開始出現多款含有輕症重疾賠付的重大疾病險,且其實大部分內地重疾險已經將發病率最高的幾種疾病包括其中。「至少從保障範圍角度來看,內地保險產品追趕香港產品是未來的趨勢。」曹恆乾表示。

  另外,由於香港保險業較內地而言投資渠道、範圍更廣,因此也收穫了「收益高」的美名。「香港保險分紅實際表現與計劃收益演示差距較小,一般超過內地產品。」曹恆乾稱。但值得注意的是,和內地一樣,香港的收益演示中很大部分並非保證收益,且香港對於收益演示的規定較內地更為寬鬆,因此專家提醒投保人切勿盲目相信收益演示中沒有保證的收益部分。

  同時,業內專家也提醒投保人,「港產保單」在具有優勢的同時,也有其不容忽視的風險。例如,目前大多「港產保單」仍然是美元或港幣保單,這就牽涉到匯率風險,而人壽保單往往期限較長,因此匯率風險很難預測。又如,雖然香港保單的重疾險理賠只需要寄送材料,但由於內地和香港法律體系不同,一旦發生理賠糾紛,不僅保單相關人員要前往香港,且理賠訴訟等成本極高。

  由於香港保險有避債避稅的特點,受到高淨值人士的歡迎,大額保單屢見不鮮。因此近幾年,配置美元資產,「繞過外匯管制」成了一些香港保險代理人的宣傳語,而大額保單與內地資金外流的趨勢被聯繫起來,也是部分市場人士認為造成此次銀聯重申限制、加緊管理的「觸發點」,甚至有人將其與「洗錢」聯繫在一起。

  「真正通過買境外保單來達到『洗錢』目的的其實很少,因為這種方式不太可取。一方面保險公司有一套反洗錢的措施,而且保單的流動性很差,儘管可以通過保單質押等來套現,但這種方式太過『顯眼』,完全有跡可循。」上述香港保險中介人士說。

相關焦點

  • 綜述:AIG風暴襲港 友邦保險二千客戶贖回保單
    綜述:AIG風暴襲港 友邦保險二千客戶贖回保單 2008年09月19日 00: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友邦保險二千客戶贖回保單  中新社記者 梁今  在獲知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面臨生存威脅不得不向美國聯儲局借過渡貸款、同時欲出售資產的消息之後,不少香港友邦保險(AIA)投保人紛紛前往AIA香港客服中心要求退保,在過去兩天約有二千名客戶要求贖回保單。
  • 通過電話營銷買了小保險公司的車險,不提供紙質保單,靠譜嗎?
    昨天在知乎上,車車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電話買了某小保險公司的車險,車險公司不給提供紙質發票和紙質保單,打了保險公司電話說是投保成功,這靠譜嗎?這家保險公司車險靠譜嗎?其實這個問題是3個問題:1.為什麼現在不提供紙質發票和保單?2.電話車險靠譜嗎?3.小保險公司的車險靠譜嗎?
  • 保單報送存「遲漏錯」問題 國泰產險等被銀保監會點名
    主要是國泰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長期未按T+1要求報送數據,經中國保信多次催促,仍以各種藉口拖延,至今仍未整改。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財險)自2019年以來多次未按T+1要求報送數據,頻繁出現當天全部或部分批次報送失敗等問題。京東安聯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安聯)自2019年2月4日起連續7天未按T+1要求報送數據。
  • 曾被中產家庭熱捧的香港保險現在怎麼樣了?深度分析香港保險優劣
    去香港購買保險,曾是中產家庭配置財富的方式之一。在2006年到2016年到十年間,內地居民購買香港地區保險的保費規模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黃金十年,正好是踏準了中國中產階層崛起的周期。那麼曾被中產階級熱捧的香港保險現在怎麼樣了?
  • 銀聯境外刷卡設限5000美元 赴港投保路漸窄
    銀聯回應稱,此舉更多指向打擊部分境外保險公司違規「套碼」的行為,其他支持個人旅遊消費類支出的商戶均不受影響。    儘管國家規定每人每年結匯上限為5萬美元,但在境外刷銀聯卡買保險則沒有這一限額,此舉一直被視為繞過外匯管制以實現資金合法出境。    隨後,國家外匯管理局作出回應稱,此前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限制就一直存在,只不過銀聯在近期調查中發現,很多商戶並未遵守。
  • 1570人退保擠爆港友邦保險 公司高層今回應(圖)
    1570人退保擠爆港友邦保險 公司高層今回應(圖) 2008年09月18日 09: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消息人士透露,友邦保險過去兩天共接獲1570份退保,其中半數是投資相連保單,有關單位會與友邦保險管理層跟進每日最新情況。為回應客戶關注,友邦保險高級副總裁及總經理(香港及澳門)容佳明18日早會召開記者會,交代退保安排等事宜及公司發展狀況。  美國友邦保險(香港)公司位於金鐘、銅鑼灣及炮臺山的辦公室及客戶中心,17日繼續有不少客戶到場要求退保。
  • 保險「江湖」水有多深:存單變保單 防止被忽悠
    如何防止被業務人員「忽悠」,買一份適合自己的保險呢?  魚目混珠 存單「變」保單  「我父親是個地道的農民,大字不識一個,業務人員肯定存在誤導。」李小姐告訴記者,她父親去銀行存錢時,銀行裡一個新華人壽保險的工作人員讓他購買保險,並告訴他買保險和存銀行一樣,利息還要高一點。
  • 【微關注】肇事逃逸、保單代籤 ,保險公司賠償嗎?
    【微關注】肇事逃逸、保單代籤 ,保險公司賠償嗎?,但保險公司以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為由,予以拒賠。就在事故發生前不久,雷某通過電話的方式投保了「和諧家園」治安家庭財產非定額組合保險。投保單和相關投保手續都是由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代為填寫和辦理。投保後,雷某僅收到保單和荊州市「兩車版」社會治安保險產品方案、摩託車電動車專項整治與兩車保險告知,但未收到保險條款。
  • 香港人士:刷VISA萬事達卡仍可在港購買大額保單
    (原標題:香港保險業人士透露 刷VISA萬事達卡仍可在港購買大額保單)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銀聯國際近日發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後,銀聯卡不能用於在香港購買大額保單以實現境內資金「出海」,但香港部分保險公司仍可通過刷VISA和萬事達信用卡達到上述目的
  • 「買機票送保險」藏貓膩 航意險假保單頻現
    長年在昆明做生意的楊先生最近悶悶不樂,禍根是手頭的四張航空意外保險(下稱「航意險」)假保單。  因為業務繁忙,楊經常坐飛機出差。2008年3月起,楊固定在昆明一家票務公司訂機票,該公司推出的「買機票送保險」業務也頗有吸引力。  但他最終發現,這份免費午餐背後暗含陷阱。
  • 香港保險業人士:刷VISA萬事達卡仍可在港購買大額保單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銀聯國際近日發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後,銀聯卡不能用於在香港購買大額保單以實現境內資金「出海」,但香港部分保險公司仍可通過刷VISA和萬事達信用卡達到上述目的。
  • 在郵政儲蓄銀行存定期存款年利率如何?如何防止存款變成保單呢?
    我們這裡1年的定期存款有2.25%年利率,如果你存款1萬元的話,到期後有225元的利息,我們這裡的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是3.85%,也就是說你存定期1萬元的話,你3年一共有385*3=1155元的利息。如果你在過年時候存定期的話,我們還會贈送你些禮品!談完利息,我們來談談如何防止存單變保險吧!
  •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人生的七張保單
    「 這7張保單是人生需要擁有的!雖然保險不能改變生活,但可以預防未來的生活不被改變」人生在世,難免會遭遇意外、疾病等困難,這些困難,有的可以靠自己挺過去,而有的就需要藉助一些外力才可以,這個外力就是保險。
  • 永安保險:頻繁收到罰單與股東更迭 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存爭議
    評價內容包括速度規模、效益質量、社會貢獻三個方面,財產險公司評價指標體系由保費增長率、綜合成本率、風險保障貢獻度等12項指標構成,獲得A類評價意味著在各方面經營狀況良好的公司。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永安財險股東更迭,管理層治理會存隱憂,這些不穩定因素,也可能給永安財險經營管理及長期發展造成難題。」
  • 又一保險公司宣布破產,規模超2萬億,客戶的保單就失效了?
    又一保險公司宣布破產,規模超2萬億,客戶的保單就失效了?說到保險大家都不陌生,除了我們常見的一些意外傷害保險之外,還有一些強制險,車險之類的。大家生活中對於各類保險應該也算是比較熟悉了,每個人對保險的看法可能都不同。
  • 從保單的避債功能看中國內地保單和香港保單的區別
    案發後,法院對該保險款予以凍結,並要求保險公司協助執行。保險公司提出異議稱,本院追繳的保險款是善意取得,劉某某現在享有的財產權是請求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和退還保單現金價值的權利,而不是請求保險公司退還保費,即使法院執行,也只應當執行劉某某現享有的財產權,所以不應追繳。
  • 平安人壽聯合復旦大學、中國銀行保險報重磅發布《城市新中產保險...
    80後90後為主體的年輕人群保險消費觀念,12月25日,平安人壽攜手復旦大學保險科技實驗室、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中國銀行保險報重磅發布《城市新中產保險消費生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通過分析平安人壽十年來合計超一億份保單的保單數據,描繪讀80後90後人群保險畫像,挖掘80後90後人群的購險行為、保險意識和購險動因特徵,並提出專業的購險建議。
  • 中國保險協會官方教你一鍵查詢所有保單!
    段宜江講保險,我們懂保險 很多人的保險買的又多又雜,基本上是親戚朋友在哪家公司,自己的保險就買到哪家公司 這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方開發的一個公眾號 叫做「中國保險萬事通」 他能查詢到我們個人名下的境內所有保險公司的所有保單 並且可以分享給家人,或者設置繳費提醒等實用功能
  • 深圳居民為何捨近求遠購買香港保險產品?
    但業內人士也提醒,到香港購買保險,仍存在繳費、理賠可能遭遇麻煩、匯率風險致使保單「縮水」等系列問題,所以深圳人到香港購買保險產品,仍須小心謹慎,對存在的風險也應預先做好充分評估。  深圳中產家庭赴港買保險漸成潮流  近年來,深圳人赴港買保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肖志成是香港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紀人。
  • 移民美國,我持有的香港保單會怎樣?
    合格的美國人壽保險都需要經過7-Pay測試,一旦超過金額上限,就會被認定為MEC(Modified endowment contract),一些人為了避稅而進行的投資,違背了人壽保險的初衷的投資就會被認定為MEC。這種情況下,身故賠付仍然免所得稅,但是如果保單持有人在持有期間想要提取,收益部分需要納稅。而如果提取時未滿59歲,還會面臨額外10%的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