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深圳人赴香港買保險漸漸成為一種潮流,香港保險費率低、收益高、覆蓋廣成為吸引深圳人前往香港購買的主要原因。但業內人士也提醒,到香港購買保險,仍存在繳費、理賠可能遭遇麻煩、匯率風險致使保單「縮水」等系列問題,所以深圳人到香港購買保險產品,仍須小心謹慎,對存在的風險也應預先做好充分評估。
深圳中產家庭赴港買保險漸成潮流
近年來,深圳人赴港買保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肖志成是香港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紀人。據他介紹,他的客戶中,有六七成是內地人,其中有八成來自廣東省境內,深圳客人的比重則佔到廣東客人的一半。他告訴記者,「現在每月都會接待幾個專門赴港買保險的深圳客人,不久前還有一位深圳客人一口氣花50萬元為全家人買了一份保險。」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香港保險業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保單保費為28億港幣,佔所有個人業務總新保單保費的12.5%,內地訪客香港買保險呈現上升趨勢。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深圳人赴港買保險的群體中,大多以生活較為富裕的中產家庭為主,其中深圳家庭比較青睞的香港保險產品主要為重疾險、壽險和教育險。
不願透露姓名的丁先生是一位私營企業老闆,他今年花30多萬港幣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了部分重疾險和教育險。他告訴記者,「香港的保險產品回報高,雖然不乏利用購買保險手段進行投資的深圳人,但我看中的還是香港保險公司的信譽和服務。」
肖志成告訴記者,此前由於以港元結算的香港保險產品只能用港幣購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深圳人赴港購買香港保險的熱情。但隨著2010年《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的籤署和實施,原來只能以港元結算的香港保險產品也可以用人民幣購買,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深圳人赴港買保險,並逐漸成為深圳中產家庭投資理財的一股「潮流」。
記者通過網絡查詢到,內地訪客在香港保險市場所佔的份額,近年來節節攀升。2008年還只有5.4%,從2009年到2011年逐漸升高至6.4%、7.5%、9.0%,2012年香港保險業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保單保費為99億港幣,佔全年個人業務新保單總保費的12.8%。
保障範圍覆蓋廣是香港保險一大優勢
業內人士分析,與內地同類產品相比,相對於內地的保險產品,香港保險產品具有低投入、高回報、覆蓋廣的優勢,這正是越來越多的深圳人選擇赴港買保險的重要原因。
肖志成告訴記者,相對於內地市場,香港保險市場的費率比較低,但收益卻比較高。他以香港某保險公司和內地某保險公司的兩款類似產品為例,解釋了兩地產品的異同。兩個產品都是繳納20年左右,總保費約74000元。香港的產品可以覆蓋53種嚴重疾病,內地的產品只覆蓋12種嚴重疾病。
而對疾病的定義,兩地也相差甚遠。內地公司更為嚴格,香港則比較寬鬆。例如原位癌在香港會得到賠付,而在內地基本不賠,癌症要到「擴散」階段才賠。此外,「遺傳性疾病、先天染色體異常」、「被保險人2年內自殺」等情況,都不在內地保險公司承保之列,而香港則只有「被保險人1年內自殺」和「觸犯法律」兩項不予承保。
在香港AIA保險公司做保險經紀的李女士告訴記者,保障範圍覆蓋廣是香港保險的一大優勢,這在醫療保險上尤為明顯。「在香港,牙齒也是屬於投保範圍之內,但是在內地就不行。除此之外,有一些內地不可保的項目在香港則可以投保,例如被內地重疾險目錄排除的愛滋病等。」
再看收益率或賠付額。仍然以上述兩款產品為例。雖然兩款產品的總保費相當,賠付額卻有天壤之別。投保人65歲如患有嚴重疾病或身故,香港產品可以賠償115.9萬元,內地產品只能賠償42.6萬元。
香港保險產品為何收益高?李女士分析認為,「香港保險公司利用廣泛的投資渠道,在世界各地選擇投資回報最高的項目進行投資,從而可以獲得較高的回報。」
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有望近期出臺
香港優秀險企將進駐前海
香港保險的費率市場化導致其保險產品利率低、價格便宜,在市場競爭中享有很大的優勢。記者近期從保監局官網獲悉,保監會正在討論內地壽險業的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業內人士預言,近期金融改革措施不斷,壽險預定利率的放開有望在近日得到落實;而深圳前海將引進一批香港險企進駐,香港優秀險企的產品設計和服務經驗將在深圳得到引進和推廣,屆時,內地的保險產品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有望出臺
深圳保險業知名律師許良根分析認為,香港保險產品之所以有競爭優勢,主要是因為香港的費率早就實現了市場化,所以其保險產品價格便宜、保障範圍廣,還能根據市場的需要設計出貼近客戶需求的個性化產品。而在內地,由於壽險業的費率一直沒有走市場化的路線,再加上內地保險業的管理成本高,導致內地的保險產品與香港保險產品比起來,在價格上缺乏優勢。
泰康人壽深圳分公司的總監李東敖告訴記者,香港壽險產品的費率比起內地,普遍要優惠20%左右,這成為吸引內地人前往香港購買保險的巨大誘因,「不少內地客人專門組成旅遊團前往香港購買保險,這是近兩年我們內地險企不得不面對的事實。費率不改革,內地的產品就缺乏吸引力。」
記者近期從保監局官網獲悉,保監會正在討論內地壽險業的預定利率市場化改革。李東敖預言,近期金融改革措施不斷,壽險預定利率的放開有望在近日得到落實。「按照現在保監會正在進行的討論議題,接下來很有可能放開預定利率,預定利率或許會從現在的2.5放開到不超過3.5。」
前海將引進香港險企優秀產品和服務
記者獲悉,隨著前海合作服務區的興起,未來一大批香港險企將進駐深圳前海。律師許良根告訴記者,前海合作服務區的一個重點內容就是金融服務業,而保險作為金融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定會有大批境外優秀的險企進駐深圳前海,包括香港險企。
香港是保險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在香港,流傳著「保險公司多過米店」的說法。據統計,目前香港的保險公司有260多家,加上分支公司、代理公司及經紀公司等,保險機構總計超2800家,這些保險公司每年年收入保費達100億港元之多。
許良根認為,「香港的保險產品回報高,雖然不乏利用購買保險手段進行投資的深圳人,但我相信更多的深圳居民看中的還是香港保險公司的信譽和服務。」他認為,隨著香港險企進駐前海,香港優秀險企的產品設計和服務經驗將在深圳得到引進和推廣,屆時,內地的保險產品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
不僅如此,內地的一些知名險企,如人保集團、平安集團、太平集團都已獲批入駐前海,這些入駐前海的保險機構未來將獲得更靈活和開放的政策,一方面充分吸收境外險企的優秀經驗,一方面獲得政策上的支持。不論是價格優勢、服務質量,還是保障範圍,深圳保險業都將獲得全面的提升。許良根告訴記者,「相信未來更多的內地人包括深圳人,不會再捨近求遠去香港買保險了,因為到時在深圳前海的選擇就已足夠多。」
-提醒
繳費理賠有風險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香港保險固然有很多優越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瓶頸。深圳居民在享受高回報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理賠須親赴香港、因保單發生糾紛須請香港律師,以及匯率等風險。而且,一旦在港投保的保險公司破產,投保人還可能「血本無歸」。
深圳保險業知名律師許良根提醒,首先,買香港的保險要注意是否是「地下保單」。香港的法律明文禁止香港經紀人到內地向內地居民銷售保單,這些在內地出售的香港保單就是所謂的「地下保單」,而內地人前來香港買保險則是允許的。根據香港保險監管機構的規定,如果保單是在香港保險公司所屬地籤署的,那麼受香港法律承認,屬於有效保單;如果籤署「地下保單」,不但代理人的銷售行為要受到嚴厲查處,保單也是無效的。
其次,這位保險業內人士提醒市民,赴港買保險並非「一勞永逸」,在繳費、理賠時可能遭遇麻煩,一旦發生理賠糾紛,內地客戶的法律風險也比較大。由於在香港籤訂的保險合同只接受香港法律的約束,因而一旦發生訴訟,內地客戶必須親赴香港進行法律諮詢和訴訟。
許良根認為,由於內地人大多對香港法律並不熟悉,無疑會增加訴訟和索賠的難度。此外,香港的法律訴訟費非常高,「在香港,解決訴訟的成本高,時間也長, 有時甚至訴訟費超過了理賠獲得的費用。」
「如果在香港投保,出現重大疾病很可能會被要求去香港鑑定。」許良根提醒,「此外,如果因為保單理賠產生糾紛,還必須由香港的法庭審理,得請香港律師打官司。這個過程比較繁瑣,要有心理準備。」
此外,匯率風險會造成保單「縮水」。泰康人壽深圳分公司的總監李東敖告訴記者,由於在香港購買的保險,在理賠或者給付時使用的是港元,港元直接與美元掛鈎,投資者必須考慮匯率風險。因為投保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長線投資,匯率的變化,很可能造成投保人最終拿回的分紅比現在的收益低。
泰康人壽的這位業內資深人士提醒,自從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升值22%,而港元和美元匯率掛鈎,對於內地人來說,香港長期的壽險保單其實一直在「縮水」,但這個風險很多人不一定會計算得到。
最後一個風險就是要當心「血本無歸」。李東敖告訴記者,在內地,每個正規的壽險公司都有一筆「只進不出」的準備金,如果壽險公司經營不善並達到風險預警線,按照《保險法》第89條規定,這筆準備金將得到啟用,保單持有人不會受到任何經濟損失。但如果在香港購買,一旦保險公司破產,投保人則很可能血本無歸。
-消費指引
內地居民如何
到香港買保險
內地居民到香港買保險,就程序上來說,需要準備好以下幾種必備資料:
●有效且已籤注的港澳通行證。
●本人三個月之內的地址證明,如水、電、氣費帳單,銀行發來的對帳單等。
●首期保費。到了香港保險公司之後,可以在保險公司的繳費處刷本人的銀聯卡,或是以電匯、現金等方式繳交保費。
赴港買保險
特別注意事項
業內人士特別提醒: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時,要留意以下事項:
●保單申請人及見證人必須要在香港籤署,保單才獲得香港法律保障;反之,若保單並不是在香港籤署(例如在內地的城市),則違反內地及香港的法規,保單的有效性不受保障。
●保費宜直接交給保險公司,切勿以中介人的名字為抬頭收款人,並應向保險公司索取正式收據。投保人應與保險中介人建立多種聯繫方法,必要時亦應直接聯絡保險公司。由於投保人身處內地,投保人應不時上網瀏覽保險公司的資訊或查閱自己保單帳戶的情況。
●赴港投保時,一定要問清楚將來的服務應該找誰,留下相關部門或人員的電話及郵箱等,以便日後聯繫。一般來說國內的介紹人可以幫忙,香港的經紀代理公司也能提供後續服務,而保險公司的客服部門更是責無旁貸地要擔起後續客戶服務的所有事項。
●在港期間最好能順道去開個香港銀行帳戶,並在保險公司填寫保費自動扣繳授權書,日後繳交續期保費時,可以先自行或是託人把錢匯/存入銀行帳戶,然後讓保險公司在續期保費到期時自動扣繳當期保費。這道手續沒做好,日後會有較多麻煩。
●投保完成之後,保險公司會把保單直接寄到客戶的通訊地,要記得把保單收好,並且要跟家人尤其是保單受益人交代清楚萬一出險時可以跟誰聯繫,另外也可以把保單封面上寫的保單號碼、保單險種、持有人姓名、被保人姓名等重要數據拍照存檔,方便日後查詢使用。
●最後建議一定要學會直接跟保險公司的客服部通過電話或是電子郵件的方式直接聯繫。由於香港非常重視個人隱私,很多數據的查詢或變更連客戶的經紀人公司都不能代為查詢及變更,保險公司的客服部會要求客戶只有本人直接聯繫才會提供相關查詢服務。
本版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譚冰梅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週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