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近求遠去香港買保險靠譜嗎?

2020-12-20 人民網

  香港尖沙咀海港城的一家國際知名保險公司的內地人購買保險驗證處,近來總是可以見到排隊的人流。

  隨著春節期間來港旅遊的內地人日漸增多,在港購買保險也成為遊客們感興趣的投資項目。從上海來港旅遊的陸先生在驗證現場告訴記者,他打算買一份重大疾病保險,並為孩子準備一份價值3萬美金的儲蓄分紅類保險。他說,周圍有同事購買過,自己的理財顧問也是同事推薦的。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香港保險公司的部分產品在保障範圍和費率上,的確較內地產品有優勢。但是由於其投資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內地都有不同,內地人「捨近求遠」赴港買保險,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認知風險的基礎上,而不能盲目跟風。

  保障範圍大、保費便宜、回報率高

  「香港保險比內地保障範圍大、同等保額保費還便宜30%,儲蓄分紅類保險回報率高,正好趁著過年帶著孩子來香港買保險,也順帶旅遊購物。」說起香港保險的優勢,趙先生這樣說。

  和趙先生一樣想法的內地人不在少數。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內地人赴港買下6.4萬餘份新保單,貢獻保費101億港元,佔香港上半年新保單保費的18.4%。

  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理財顧問李女士告訴記者,從個人遊啟動以來,就開始有內地人選擇來香港購買保險。2008年以後,這個數字有了明顯的上升。這兩三年來,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的人數更是猛增。來港購買保險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廣州、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也有江蘇、浙江、山東等地的一些客戶組團來購買。

  「4年前,內地人在我客戶中的比例大概是10%左右,現在能佔到30%-40%,為了更好地跟客戶溝通,我跟我的同事還都開始努力學說普通話,也經常跟內地的客戶在微信上互動,交流聯繫很方便的。」李女士說。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香港保險之所以這麼有吸引力,原因在於其保險行業歷史悠久,制度及服務更完善,保險保障的範圍更廣,同等保額資費更便宜等。據了解,目前香港的獲授權保險公司總數達到158家,保險中介人(包括公司/個人)則超過8萬,提供種類繁多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

  重疾險、人壽險、儲蓄分紅險最暢銷

  在康宏金融集團從事理財保險行業工作的吳瑞告訴記者,內地人來港買保險都緊盯著這三類:重大疾病險、人壽險和儲蓄分紅險。

  以香港一家英資保險公司的「危疾終身保計劃」為例,其涵蓋了69種嚴重病況,包括17項預支賠償病況。以一名30歲健康女性為例,每月需要交納308美元,持續25年,可獲得終身保障,保額總費為100萬港元。如果發生癌症等52種重大疾病,將以保額的100%賠付;如果發生原位癌、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等非重疾12種疾病,可以保額的20%或25%預支賠償,而且被保險人最多可以申請三次預支賠償。

  吳瑞說,內地一般重大疾病保險涵蓋30-40種病況,保障範圍不如香港保險產品。這個範圍的廣度,還體現在原位癌的預支賠償上,內地的大多數保險產品不涵蓋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而且,同等額度的保險,受保人要投資的保費香港比內地便宜30%左右。

  儲蓄分紅險也是內地人赴港買保險的一大目標。以一家保險公司的儲蓄計劃為例,繳納3萬美金的保費,25年之後可獲得逾12萬美元現金回報,預期每年回報率為6.35%。吳先生說,相比而言,內地的儲蓄型保險每年現金回報率不會高於5%。

  然而也有從業者指出,這種儲蓄型保險回報周期較長。考慮匯率的變動,以及保險公司有權調整回報利率,再加上香港屬於境外,遇到糾紛不好處理,實際上風險不容小覷。

  盲目「捨近求遠」沒必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香港保險公司的部分產品在保障範圍和費率上,較內地產品確實有一定優勢。但是由於其投資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內地都有不同,內地人「捨近求遠」赴港買保險,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認知風險的基礎上,而不能盲目跟風。

  據了解,大部分香港保險產品均以美元或港幣計價,也就是說買保險繳的是美元或港幣,賠付時也是美元或港幣。港元兌換人民幣的價格七年內就從1.2跌至0.8左右,而對壽險、重疾等險種來說,繳費周期長達20年甚至是更長時間,這其中帶來的匯率風險自然是不容忽視。

  光大永明北京分公司首席壽險顧問茆雷磊指出,兩地的法律和政策規定有很多不同,比如對於失蹤後宣告死亡的定義,內地是失蹤兩年即可宣告死亡,香港法律規定則是失蹤7年才可宣告死亡。

  「諸如此類的法律不同還有很多,因為赴港買保險固然是受香港法律的保護,所以內地人考慮購買時,要做足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功課,謹慎選擇。」茆雷磊說。

  他同時認為,無論在哪裡買保險,選擇好的代理人更重要。事實上,內地保險近幾年在制度和服務上也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有專業的保險代理人能夠為客戶量身定製挑選最適合的產品,也能在理賠時為客戶爭取到最大的權益。

  「選好代理人,比盲目飛到香港買個熱銷的保險產品更靠譜。」他說。

相關焦點

  • 去香港買保險 未必真保險
    這件事居然發生在香港這一保險業非常發達的地方,實在讓人匪夷所思。近年來,赴港買保險的熱度不減。香港保監局數據顯示,2006年內地訪客在香港購買的保單保費只有28億港元,僅佔香港個人保險業務的5.3%;到了2016年,這一數據飆升到726億港元,佔當年香港個人保險新增保費的40.6%。雖然2017年、2018年有所下降,但規模和佔比仍然高於2015年及以前。
  • 大都會人壽靠譜嗎 為什麼要買保險
    為什麼人要買保險呢?有的人覺得保險是富人專屬的產品,家境一般的人不能買保險,其實不然,對於家境一般的家庭,購買保險才是更有必要的。對於普通的小康之家而言,如果真當意外降臨時,很多家庭並沒有承受的能力,往往因為疾豺者意外,都會對家庭造          成沉重的負擔和壓力。在選擇保險時,很多人選擇大都會人壽,那麼大都會人壽靠譜嗎?  大都會人壽靠譜嗎?
  • 在支付寶/微信上買保險靠譜嗎?
    最近陸續有朋友問到支付寶/微信上的保險,大家想知道靠不靠譜,趁著端午假期有時間,我來整理一下這個問題。不管在支付寶微信上買保險還是在線下代理人/經紀人處買保險,產品方案都應該滿足自身的需求,不要買錯或者重複。
  • 去銀行買保險靠譜嗎?如何避免踩坑?
    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過去銀行買保險踩坑的經歷,「存款變保險」的新聞也不時見諸報端。那麼,去銀行買保險靠譜嗎?其實銀行賣保險由來已久,始於上世紀90年代,但一直進展緩慢。然而,這並不代表去銀行買保險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其間依然暗藏風險。監管部門多次發布防範銀保渠道產品銷售誤導風險提示稱,個別金融機構、保險銷售人員的銷售誤導行為,影響行業形象,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此,中國銀保監會提醒保險消費者,購買銀保產品時謹防混淆產品類型、誇大產品收益、隱瞞產品情況等銷售誤導行為。
  • 為什麼一定要買保險 大都會人壽靠譜嗎
    買保險有哪些好處,為什麼一定要買保險呢?保險品牌中大都會人壽靠譜嗎?1)規避風險:現在人重大疾病高發,治療費用昂貴,一旦罹患重疾,家庭、工作、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除了疾病風險外,意外風險也不可忽視。而如果擁有保險,就可以規避這些風險,給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 內地人為何喜歡到香港買保險?
    內地人散落全國各地工作生活,卻都爭先恐後地跑到香港買保險,香港的保險魅力到底在哪兒?大老遠的跑到東方之珠去投保,真的好嗎?  自由行後數量遞增  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理財顧問李女士表示,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是以赴港自由行啟動為節點,此後保單數量逐年猛增。
  • 深圳居民為何捨近求遠購買香港保險產品?
    深圳中產家庭赴港買保險漸成潮流  近年來,深圳人赴港買保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肖志成是香港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紀人。據他介紹,他的客戶中,有六七成是內地人,其中有八成來自廣東省境內,深圳客人的比重則佔到廣東客人的一半。
  • 網上買保險,真靠譜嗎?丨學2招
    群裡不時有朋友問:網上買保險,真的靠譜嗎?  細究下來,這3類擔心最多:- 網銷保險產品,到底是真是假?- 怎麼知道我買的保險,是真是假?- 萬一今後出險,好理賠嗎?  挨個兒聊一聊。    網銷保險產品,到底是真是假?  現在市場上的保險產品很多,看得人眼花繚亂。
  • 跑去香港買保險?你必須知道的香港保險優缺點
    之前我就常遇到人問我,好多人都跑去香港買保險啊,那麼到底香港保險值不值得買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確看待香港保險的特點?香港保險和大陸保險各有哪些優勢險種?如何利用兩地保險的優缺點,做好家庭整體保障規劃?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向你推薦過香港保險,那麼這些話你一定不陌生。「香港重疾險,保障的疾病種類多!」
  • 去香港買保險 這些風險你知道嗎?
    據報導,上述機構此前曾在業務端開展香港保險的銷售培訓,並邀約客戶出席保險類專題沙龍活動,議程中包含海外資產配置(涉及代銷的香港保險產品有香港友邦和富通等)。從這則處罰中就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保險代理公司「宣傳推介境外保險產品」的強監管態度。但是,仍有很多人樂意遠赴境外買保險,其中以買香港保險為最甚。
  • 去哪買保險最省錢?答案竟然是……
    來源:深藍保買保險,挑選產品很重要。去哪裡買,也是繞不過去的難題。代理人、經紀人,到底誰更靠譜?銀行、電銷、網際網路保險,究竟哪個才可信?買保險,渠道不重要,產品才是王道。-本集完--歡迎分享朋友圈-限時特惠
  • 網上買保險,出現理賠怎麼辦?
    一、網上買保險靠譜嗎?目前保險公司根據投保渠道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網上保險產品和線下保險產品。網上買保險,可以理解為就像在小米商城、蘇寧易購、淘寶等平臺買小米手機,線下買保險可以理解為在小米線下實體店買小米手機,小米的服務會因為在哪買的小米手機而不同嗎?那同樣的保險公司的產品也是一樣的。但是不同於小米手機的是,網上、線下的保險產品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一般從性價比角度來講,網上保險產品性價比更高一些。
  • 不能去香港買保險怎麼辦?同質同價的澳門保險成最佳替代!
    疫情後,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配置保險的重要性,然而香港封關一整年,想買香港保險的朋友該怎麼辦呢?其實,根本就不用等香港通關,港澳不分家,去澳門買保險跟去香港,產品是完全一樣的!而且7月份開始,大陸居民已經可以自由往返澳門啦!最最重要的是,現在去澳門買保險特別便宜,優惠力度之大史無前例!趁著優惠將家人的保險配置齊全,是送給家人最好的新年禮物。
  • 到底該不該去香港買保險?
    去香港買奶粉或蘋果手機,和去香港買保險,這兩件事差別太大了。究竟什麼樣的商品,值得中國內地的消費者千裡迢迢地去香港購買?你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奶粉。被內地奶粉安全事件摧毀的公眾信任,恐怕多年才能恢復。
  • 銀聯為何限制你到香港買保險
    繼「去香港買奶粉」、「去香港買尿片」之後,2015年赴港自由行的最新主題儼然已變成「到香港買保險」。不過,買保險這種看似家常的生活理財的方式,最近一個月意外地敏感起來。  2月2日晚間,銀聯國際發出最新指引,要求從2月4日起,銀聯卡實施交易額度限制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將於全港所有保險機構和其他商戶實施。
  • 網上買保險靠譜嗎
    保險行業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買保險產品,與此同時,有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保險看不見摸不看,在線上買,靠譜嗎?線上購買保險應注意什麼?今天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一,網上買保險是靠譜的從本質上說,線上買保險與線下買保險,只是銷售的渠道不同而已。
  • 買保險5個渠道 找誰最省心能買到最靠譜的產品?
    來源:保保駕到想買個靠譜的保險其實挺難的。買什麼、上哪買、產品好不好、帶病又咋投?都是問題。今天咱們單點突破,挑「上哪買」這個問題好好聊聊。01買保險有哪些渠道?咱普通用戶在他們這買保險,選擇要更多,服務上得益他們較高水準的基本素質,也更有保障。像「保保駕到」這樣的保險公眾號,本質也屬於經紀渠道,不僅是大家的保險知識學習平臺,還能為大夥對比、測評產品優劣。
  • 保單流向境外 內地人為啥去香港買保險?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明確定位,回歸保障本分不久前有同事吐槽:他的小孩生病時,大多去私立醫院就診,可目前境內保險公司的健康保險多半只報銷公立醫院的醫藥費,個別公司的高端醫療險雖覆蓋私立醫院開銷,但要麼只面向企業團體客戶,要麼只能以家庭為單位投保,而且保費動輒數萬元。「這不是怪事嗎?內地金融業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居然還『有需求,沒供給』!」這位同事開始把目光轉向香港保險市場。
  • 為什麼這麼多人跑去香港買保險 理財話題
    老師,最近一年,小巴發現身邊很多人都在談論去香港買保險的事,好像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了。
  • 平安保險「不保險」,買保險的這些誤區你有嗎?
    父母作為家裡的勞動力,對家庭的財務影響巨大,所以買保險時,一定要先給家庭頂梁柱配置充足的保險,然後再考慮給家裡的老人和孩子購買。② 買保險就只買儲蓄型保險以下這3種保險,你會選擇哪種?所以,買保險時,一定要記得遵循:先保障後理財。③ 迷信大公司很多人買保險,非常看重保險公司的品牌大小,覺得大公司的保險產品、理賠時效都會比較靠譜、安全。其實,在保險行業沒有小公司,你認為的小公司,其實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