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去香港買保險?你必須知道的香港保險優缺點

2020-12-19 白日夢財經

之前我就常遇到人問我,好多人都跑去香港買保險啊,那麼到底香港保險值不值得買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確看待香港保險的特點?香港保險和大陸保險各有哪些優勢險種?如何利用兩地保險的優缺點,做好家庭整體保障規劃?

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向你推薦過香港保險,那麼這些話你一定不陌生。「香港重疾險,保障的疾病種類多!」「同等保額香港保費更便宜!」「投資回報高!理賠容易!和大家一樣,在我剛了解到香港保險相比內地保險有那麼多優點時,可以說真的是非常心動的。

剛好我有一個同學在香港做保險,我就馬上聯繫了他。好在我的老同學不是為了賣產品給我,而是非常專業得跟我介紹了香港保險有哪些我沒有注意到得關鍵點。

關於壽險

香港絕大部分的壽險都是儲蓄型終身產品。定期壽險雖然也有,但可選範圍非常有限,很多隻賣給香港本地人。

關於重疾

香港賣的最好的重大疾病保險(香港一般稱為危疾保險)大多也都是終身型的產品。純保障型的定期重疾,可選範圍同樣非常有限。

關於購買門檻

如果想給全家配置香港保險,費用一般最少在2萬以上,有一定的經濟門檻。

這幾點說下來,對於我來說,我基本就打消配置香港保險的念頭了。一是我認為性價比比較高的還是定期的保險產品,再者這個最低購買門檻,就不太符合我的預算了。也就是說,我的需求和香港保險產品之間本身就存在差異,並不能很好的匹配。這就好比你要吃蛋炒飯,跑到五星級的西餐廳,恐怕廚師不是不能做,但是不是也許還沒有街邊小店更符合你的需求。

當然不能否定的 是香港保險有很多優勢,接下來我從幾個維度給大家比較下大陸保險和香港保險的優缺點,有經濟條件的小夥伴,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選擇。

從產品類型上看

儲蓄型、分紅型、終身型產品,香港保險有一定優勢,產品的類型比較豐富,同時優選的產品種類也比較多。基礎保障型產品如定期壽險、定期重疾、意外險、醫療險,香港產品優勢不明顯,大陸選擇範圍廣,可能還更優一些。是的,其實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講,如果只是搞定基礎保障型產品的話,大陸會更適合哦。

從產品功能上看

過去(大致2014年以前),香港產品相比大陸產品有明顯優勢,而隨著大陸保險的不斷發展,現在兩者在保障病種的數量上可以說已經非常接近。不過呢,不論不管是大陸70種還是香港80種,整體而言,香港保險產品對於重大疾病的定義相較內地要更加寬泛一些的,這就代表香港重疾理賠的門檻更低,更便於理賠。

比如心臟做支架手術,內地保險要求心血管堵塞1根超過75%或者2根超過60%才可以理賠,而香港保險通常1根血管堵塞超過50%即可理賠了。還有很多其他疾病,中風、失明失聰、昏迷、慢性肝病和末期疾病等都有很大差別。這一點真的是很有吸引力了。

從保費上來看

首先,並非所有香港的產品費率都比大陸來的低。比如「重大疾病險,香港保險費率比國內低兩至三成。 」這句話缺少了很重要的前綴,那就是「終身型」或者」分紅型」!而且,現在大陸的保險在網際網路化以後進步飛速,保費之間的差距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大了。

其次,香港的保險產品區分吸菸體和非吸菸體,對吸菸體會加費10-20%,如果是定期壽險,很可能保費直接翻倍。所以,對於吸菸者來說,選擇大陸保險費用上會更便宜。最後,還需要考慮購買成本,去香港籤單,往返的時間成本、食宿交通成本都比較高。 如果僅僅買一個定期壽險跑到香港,減掉路費成本後,可能價格差異就更小咯。

從收益上看

普遍來說,香港分紅險的收益率高於大陸。雖然說紅利都是非保證的,但從歷史數據來看,香港保險的演示收益還是比較靠譜的,與實際收益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並且,香港保單可以用美元結算,更能抗通脹些。

說了那麼多,是想告訴大家,香港保險肯定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但內地保險產品現在也已經迎頭趕上,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優於香港保險的。如果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小夥伴,除了高額保障需求以外,還有資產多元化配置、全球化配置的需求,那香港保險就比較適合了。

最後,還有一些選購香港保險的風險大家需要知道:

一、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

這就是提醒我們,如果要投保香港保險,一定要到香港籤署相關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 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

二、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

保險是長期投入,匯率風險將伴隨著保單繳費期及受益期長期存在。香港保單通常以港幣或美元計價,在10年或20年的繳費期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或者港幣的匯率走勢如何,港幣會不會改變匯率制度一直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三、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這點比較有趣,要知道任何分紅保單都存在不確定。

四、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

和上面一點類似,不論是香港還是大陸理財險,都存在這個問題。

五、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兩地不同文化和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會造成條款的解釋不相同。因此呢,請務必讓保險公司或者代理人提供簡體字的小冊子,充分理解保險責任、理賠條件等重要內容,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準確而引發合同糾紛哦。

最後,希望大家理性的選擇哦!

如果喜歡本文,請點讚並關注,將會為您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去香港買保險 未必真保險
    買個保險還能把本金虧光?這件事居然發生在香港這一保險業非常發達的地方,實在讓人匪夷所思。近年來,赴港買保險的熱度不減。香港保監局數據顯示,2006年內地訪客在香港購買的保單保費只有28億港元,僅佔香港個人保險業務的5.3%;到了2016年,這一數據飆升到726億港元,佔當年香港個人保險新增保費的40.6%。
  • 為什麼這麼多人跑去香港買保險 理財話題
    去香港買保險這個話題,其實是挺有意義的,因為香港保險和大陸存在不少差異,對於家庭財務配置是多了一種選擇。不過,很多人還只是「聽說」香港的保險產品比大陸的好,具體怎麼個好法,以及是否真的適合自己,還不甚了了。
  • 去香港買保險 這些風險你知道嗎?
    據報導,上述機構此前曾在業務端開展香港保險的銷售培訓,並邀約客戶出席保險類專題沙龍活動,議程中包含海外資產配置(涉及代銷的香港保險產品有香港友邦和富通等)。從這則處罰中就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保險代理公司「宣傳推介境外保險產品」的強監管態度。但是,仍有很多人樂意遠赴境外買保險,其中以買香港保險為最甚。
  • 捨近求遠去香港買保險靠譜嗎?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香港保險公司的部分產品在保障範圍和費率上,的確較內地產品有優勢。但是由於其投資模式、法律政策等方面和內地都有不同,內地人「捨近求遠」赴港買保險,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認知風險的基礎上,而不能盲目跟風。
  • 不能去香港買保險怎麼辦?同質同價的澳門保險成最佳替代!
    疫情後,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配置保險的重要性,然而香港封關一整年,想買香港保險的朋友該怎麼辦呢?其實,根本就不用等香港通關,港澳不分家,去澳門買保險跟去香港,產品是完全一樣的!而且7月份開始,大陸居民已經可以自由往返澳門啦!最最重要的是,現在去澳門買保險特別便宜,優惠力度之大史無前例!趁著優惠將家人的保險配置齊全,是送給家人最好的新年禮物。
  • 與內地保險相比,香港保險的優點在哪?
    圖片來源網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自2010年開始,香港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增保單保費正逐年上升,句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發布的保險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毛保費總額達2367億,同比上升14.1%。
  • 內地人為何喜歡到香港買保險?
    內地人散落全國各地工作生活,卻都爭先恐後地跑到香港買保險,香港的保險魅力到底在哪兒?大老遠的跑到東方之珠去投保,真的好嗎?  自由行後數量遞增  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理財顧問李女士表示,內地人赴港購買保險,是以赴港自由行啟動為節點,此後保單數量逐年猛增。
  • 銀聯為何限制你到香港買保險
    繼「去香港買奶粉」、「去香港買尿片」之後,2015年赴港自由行的最新主題儼然已變成「到香港買保險」。不過,買保險這種看似家常的生活理財的方式,最近一個月意外地敏感起來。  2月2日晚間,銀聯國際發出最新指引,要求從2月4日起,銀聯卡實施交易額度限制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將於全港所有保險機構和其他商戶實施。
  • 9月1日保險日報:去香港買保險的人少了
    2020年第二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78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2.6%,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0.4%,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6.4%、276.7%、286.1%;99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為A類,72家被評為B類,5家被評為C類,1家被評為D類。
  • 香港業務員帶內地客戶買保險 年薪過百萬港元
    這是香港保險代理人Jack在朋友圈發出的感嘆。Jack的客戶中,大部分是內地人。「原先可能是廣東地區的人過來,現在有很多北方的人都會過來買保險。」Jack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以來,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熱情高企,帶來的保費收入也大幅增加。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489億港元,較2015年前三季度的211億港元增加132%。
  • 到底該不該去香港買保險?
    去香港買奶粉或蘋果手機,和去香港買保險,這兩件事差別太大了。究竟什麼樣的商品,值得中國內地的消費者千裡迢迢地去香港購買?你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奶粉。被內地奶粉安全事件摧毀的公眾信任,恐怕多年才能恢復。
  • 保單流向境外 內地人為啥去香港買保險?
    把保單留住,圍追堵截不是辦法,內地保險業必須提升自身素質,提高供給質量,拿出更有市場、更具競爭力的保險產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明確定位,回歸保障本分不久前有同事吐槽:他的小孩生病時,大多去私立醫院就診,可目前境內保險公司的健康保險多半只報銷公立醫院的醫藥費,個別公司的高端醫療險雖覆蓋私立醫院開銷,但要麼只面向企業團體客戶,要麼只能以家庭為單位投保,而且保費動輒數萬元。「這不是怪事嗎?內地金融業改革開放這麼多年,居然還『有需求,沒供給』!」這位同事開始把目光轉向香港保險市場。
  • 內地人為何狂買香港保險?
    幾乎是一夜之間,我的朋友圈被各種五花八門的香港保險險種介紹刷屏。周圍好多朋友也開始連夜考香港的保險經紀牌。最後這波保險浪潮最高峰就是一位朋友拖家帶口來香港,一不看風景,二不飲早茶,更加不去商場血拼,整個周末朋友就和新認識的好朋友──某保險公司經紀蹲在酒店籤保單,刷卡,籤保單,刷卡。全家老小最後滿載而歸的是各種人身險、醫療險、養老保險,兩手空空但心滿意足地登機離開。
  • 香港暫時不開關,去澳門可以買同樣的保險產品!
    香港封關六七個月了,對於想買香港保險的小夥伴是一份煎熬,就像買一個心儀的樓盤,乾等就是不知道確定的開盤時間。 不過現在有Plan B可以選擇,那就是去澳門買保險,產品和香港是一模一樣的,關鍵還沒有徵費,是不是爽歪歪!
  • 深圳居民為何捨近求遠購買香港保險產品?
    許良根告訴記者,「相信未來更多的內地人包括深圳人,不會再捨近求遠去香港買保險了,因為到時在深圳前海的選擇就已足夠多。」  -提醒  繳費理賠有風險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香港保險固然有很多優越性,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瓶頸。
  • 曾被中產家庭熱捧的香港保險現在怎麼樣了?深度分析香港保險優劣
    去香港購買保險,曾是中產家庭配置財富的方式之一。在2006年到2016年到十年間,內地居民購買香港地區保險的保費規模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這黃金十年,正好是踏準了中國中產階層崛起的周期。那麼曾被中產階級熱捧的香港保險現在怎麼樣了?
  • 內地電視劇和香港電影是怎麼聊保險的?
    買保險,你傻啊。  2. 我買了保險,但是我其實不知道我買值了嗎。  3. 誒,早知道就買保險了。  第一種和第二種以內地某電視劇為代表:  沒上班的小妻子用老公的錢給一家三口買了保險,然後讓小丈夫給罵了。小丈夫的觀點是:「買保險,你傻啊。」小妻子的認知是:「我買了保險,但是我其實不知道我買值了嗎。」
  • 香港的保險都適合你家嗎?答案就在投保攻略裡
    185元紅包等你拿! 基金商城1折起購   上周小愛跟大家聊了要不要在香港買保險的問題,雖然有些風險但保障範圍廣、收益高這些優勢還真讓一些麻麻心動不已,那今天再來說說香港有哪些保險適合大陸的家庭買?保險計劃怎麼制定才合理?  花多少錢買保險最合理?
  • 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於是從實踐出真知的角度出發,杆姐聯繫了去年從內地赴港投保的H女士,在大陸工作十餘年的香港人阿亮先生(在香港和大陸分別購買了數份保險),以及香港和內地的數名保險從業人員,對比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官網信息,首先來梳理下那些坑人的香港保險謠言。看完這些謠言,你基本會明白很多人去香港買保險,重點根本不在買保險本身。也只有破解了這些謠言,才能讓你看清楚你到底適不適合買香港保險。
  • 香港保險支票在內地銀行無法取現?這筆錢還能回來嗎?
    今年以來,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熱情高企,帶來的保費收入也大幅增加。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489億港元,較2015年前三季度的211億港元增加132%。快速增長的業務也帶來了代理人的「黃金時代」。「最近一段時間帶客戶在海港城認證中心投保,累得想睡覺。」這是香港保險代理人Jack在朋友圈發出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