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控積石,山路遠崆峒。「初唐四傑」之一的唐代大文豪駱賓王,秉筆題崆峒,佔據歷史之首,可以佐證,崆峒山早在初唐時已負盛名,至今約1300餘年。
時光鬥轉,2016年11月,平涼市崆峒區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從古詩中走來,崆峒區旅遊產業藉助文化必將再一次綻放:擁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1處,3A級旅遊景區2個,森林公園2個,鄉村旅遊景點15個,正在創建的4A級旅遊景區1個。旅遊資源雄厚的崆峒區,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地」「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最美縣域」等殊榮。
2019年,崆峒區全年共接待遊客1009.72萬人次,同比增長21.0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7.54億元,同比增長25.28%。
高點規劃 強力推進
崆峒,地處西北要衝,山川險要,雄視三關,控制中原,歷來為兵家屯駐之地和古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在這裡,既能欣賞到北方山勢之雄,又可體驗到南國山色之秀;崆峒香山的日出雲海,問道驛站的珍饈美饌,崆峒笑談的婉轉悠揚......
崆峒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旅遊業作為富民強區的首位產業精心培育,提出「黨政統籌、開發融合、共建共享」的創建思路,唱響「問道崆峒·養生平涼」全域旅遊品牌,助推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構建以「綜合協調+專項保障」為特徵的「1+3」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全產業鏈規劃布局和「多規合一」的要求,崆峒區高起點編制《崆峒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和《崆峒區「十三五」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加強旅遊規劃與國土空間、生態環境、城鄉建設、文化產業等專項規劃的對接融合,出臺了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綜合性政策,發改、農林、交通等部門制定了支持「+旅遊」的具體措施。每年設立2000萬元旅遊產業專項發展資金,整合資金20多億元,用於旅遊道路建設、觀光農業培育、景區景點開發、生態環境治理等涉旅事業建設,形成了完善的全域旅遊發展政策保障體系。建立「1+3+N」旅遊綜合治理機制,成立旅遊發展中心和旅遊餐飲、民宿等行業協會,組建了旅遊法庭、旅遊市場監管所和旅遊警察大隊。深入開展文明崆峒提升行動,全面推進旅遊酒店、民宿和景區標準化管理。暢通旅遊投訴渠道,建立旅遊誠信「紅黑榜」制度,健全旅遊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體系,啟動直升機應急救援服務,「七彩」旅遊志願者群體成為崆峒旅遊的靚麗符號。
完善功能 提升服務
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崆峒區始終把「遊客為本、服務至誠」的理念落實到全域旅遊創建的每一個細節,讓每一位遊客都有賓至如歸、陶醉其中、流連忘返的深切感受。鋪開崆峒旅遊地圖,以中心城區為中軸,向西蔓延著一片青翠,崆峒山、十萬大峽谷、龍隱寺等風景名勝星羅棋布、景色秀麗,恰似綠浪翻滾,盡顯生態旅遊的無窮魅力;往東鑫新生態綜合示範園、天源生態農業園等生態農莊,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耀眼奪目。
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服務質量。大力實施旅遊道路通達、旅遊服務優化、旅遊供給保障三大工程,建成「六縱十二橫」城鄉路網,建成2處遊客集散中心和29處遊客諮詢服務中心(點)。特別是開通城鄉客運線路和旅遊專線53條,在方便遊客的同時,也為當地老百姓帶來巨大便利。提升完善旅遊標識標牌550餘處,新增旅遊車位6000多個,新增和改建改擴建旅遊廁所148座,旅遊硬體全面提升。與此同時,建成星級賓館、連鎖酒店、特色民宿280餘家,床位總數1.6萬張,商業街區6處,美食廣場4處,標準農家樂68戶,旅行社39家,建成旅遊大數據中心和監管指揮平臺,全區涉旅場所wifi信號、視頻監控全覆蓋,為遊客提供了智能化、個性化服務。
豐富業態 擴大營銷
為滿足遊客多樣化旅遊需求,崆峒區積極推動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實質性融合,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實現「旅遊」聯動發展。「曾經無人問津的荒山溝變成了美麗的旅遊景區,旅遊產業真是讓人想像不到。」海寨溝景區經理孔海軍望著眼前的一切,感慨不已。位於大寨鄉的海寨溝景區,概算總投資約9.86億元,是崆峒區首家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綜合旅遊項目,其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在荒溝僻村中種植林木,深度挖掘經濟價值和旅遊價值,打造生態旅遊景觀。
與此同時,該區以「產業靚景區、文旅興產業」為指引,深入推進「旅遊+」「+旅遊」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旅遊+多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旅遊+文化:實施博物館、體育運動公園、溼地公園、文化產業大廈等重大文旅項目,打造了崆峒「道源、武術、養生、生態」四大文化名片;旅遊+農業:建成國家特色旅遊示範鎮、鄉村旅遊示範村和一批田園綜合體,培育了平涼紅牛、平涼金果等地方特色名優產品;旅遊+體育:建成崆峒文武學校、崆峒武術傳習所、海寨溝滑雪場等體育基地,每年舉辦高規格體育賽事10餘項,發展了體育旅遊新業態;旅遊+康養:建成覆蓋城鄉的中醫藥養生體系,開發崆峒養生系列產品,打造了「理念、美食、運動、國醫、溫泉、避暑」六大養生名片。該區還充分發揮崆峒山5A級旅遊景區輻射帶動能力,建成國家特色旅遊示範鎮1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2個,美麗鄉村30個。全力推進「全景崆峒」建設,建成環境整潔示範村34個,綠地廣場2處,主題公園5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7.3%,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保持在310天以上,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率100%。
堅持高端營銷,塑造旅遊品牌。設立旅遊營銷專項資金,參加央視《魅力中國城》競演活動,《西北望崆峒》等電視專題片走進央視推廣,堅持舉辦崆峒文化旅遊節、崆峒冰雪文化旅遊節、崆峒國際武術節等重大節慶活動。冠名「崆峒號」旅遊列車,發布「引客入平」獎勵辦法,出臺旅遊優惠政策,建成旅遊大數據中心平臺,開發了崆峒旅遊APP,深化「三微一端」網絡宣傳,崆峒旅遊影響力持續擴大。
從資源優勢到富民產業、從傳統農業到全域旅遊業、從貧困山區到旅遊強區,崆峒旅遊的每一次嬗變,皆在綠水青山間,堅定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