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輝映,景城一體。
9月20日,華陰市被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授予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榮譽稱號。
這份榮譽,是華陰市委、市政府全域布局、強力推進的結果,更是27萬華陰兒女勠力同心、共同奮鬥的結果。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的華山,是國內外遊客來陝必遊之地。然而多年前,華陰旅遊始終存在「一山獨大」的局面,山上「遊客如織」,山下「門可羅雀」。
對此,華陰市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堅持「景城共建、發展共享」的思路,圍繞「大華山」國際旅遊目的地發展目標,做優做強旅遊城市、做精做大旅遊景區、做美做特鄉村旅遊、做好做足服務環境,全面打響「山水聖地、魅力華陰」全域旅遊品牌。
如今,乘坐免費公交車到華山,上山看日出、賞美景,下山泡溫泉、聽老腔、品美食……遊客來華陰的旅遊模式正在悄然轉變。
華陰市委書記李軍政說:「近年來,我們堅持景城一體,突出山下留客,強化景點開發,升級旅遊產品供給,全力打造『全景華陰』,唱響『山水華陰』主旋律。」
A 統籌規劃,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2016年2月,華陰市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創建工作拉開序幕後,華陰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正、副組長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在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上定期研究全域旅遊推進工作。同時,華陰市將旅遊產業發展納入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對旅遊生態環境、旅遊安全、旅遊市場秩序等方面實施「一票否決」,並通過組織動員會、推進會、交辦會及觀摩會等活動,確保各項工作按年度、按階段、按節點穩步有序推進。
有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後,華陰市圍繞「大華山」國際旅遊目的地發展目標,從頂層謀劃設計旅遊發展藍圖,深度挖掘地域歷史文化、山水旅遊、人文環境和區位交通等方面的優勢,制定《華陰市多規合一規劃》《華陰市全域旅遊總體規劃》和《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政策意見》等文件,明確全域旅遊資源開發、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思路,配套制定旅遊產品開發、公共服務、市場治理等專項規劃,建立「分工明確、責任清晰、資金配套、政策支持、社會參與」的督導評估和落地實施機制,全面完善旅遊規劃體系。
現在,走進華陰市,可以看到仙峪、清心溫泉、城市文化公園、魏長城遺址等景點人潮湧動,一河兩岸、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華山森林、古柏行景觀恢復等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一個串聯華山、西嶽廟、玉泉院道教文化景區、鴕鳥王生態園、萬畝荷花苑等景區的旅遊大環線逐漸形成。
B 提升服務,營造優質旅遊環境
在華山北站南廣場,有一座正對著高鐵站大門的旅遊諮詢服務中心。一有高鐵到站,這裡就擠滿了人。10月20日,旅遊諮詢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苗琳向記者介紹:「我們主要給遊客提供信息服務,比如介紹景區情況,引導乘坐免費公交。像我們這樣的旅遊諮詢服務中心遍布華陰市的大街小巷。」
建設旅遊諮詢服務中心,給遊客提供諮詢服務,只是華陰市營造優質旅遊環境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華陰市堅持把城區作為華山景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區來打造,高標準完善「吃、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著力為遊客營造品質化旅遊環境。
道路交通,像一根根緞帶連起城區和景區,也串起了遊客的心。華陰市以貫通市域旅遊景區景點、構建全域旅遊大環線為重點,全面提升旅遊交通基礎設施,先後改造實施東環路、南環路、濱河大道、華嶽路、東嶽路等城市道路,形成「四縱四橫一環」的城市路網格局;建成通車沿黃觀光公路,形成貫通黃河沿岸的大交通格局;實施310國道華陰段改線工程,解決了長期困擾「大華山」景區發展的「腸梗阻」問題;在全省率先開通免費旅遊公交車,運行的3條線路已覆蓋華山、西嶽廟、關帝廟、城市文化公園等景區。
小廁所體現大旅遊,小廁所映射大民生。華陰市從旅遊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大局出發,將城區和景區廁所建設通盤考慮,明確配建廁所的數量和面積。新建、改建的旅遊廁所均按照國家二類以上公廁標準進行建設和改造,設立殘疾人專用間和殘疾人通道,配建管理間和工作人員休息室。截至目前,華陰市累計投資2300多萬元,在各景區、公共場所、重要交通節點等區域,建成旅遊廁所69座,實現了城區、景區全覆蓋。
在提升硬體服務的同時,華陰市還不斷加強軟體服務。華山景區以險著稱,為保障旅遊安全,華陰市成立假日旅遊服務安全保衛指揮部,所有市級部門領導幹部已經把節假日值班當成工作常態;形成旅遊警察大隊、旅遊巡迴法庭、旅遊市場監管分局、旅遊數據中心和旅遊服務志願者隊伍構成的「1+3+N」模式,使各方力量各司其職,聯合行動。如今,華山清潔工、挑山工以及小紅帽志願服務群已成為華山文明旅遊的亮麗符號,廣大市民群眾「做文明市民、為旅遊服務」已蔚然成風。
C 融合創新,發展旅遊新興業態
為滿足遊客多樣化旅遊需求,深度發揮旅遊經濟帶動作用,華陰市積極推動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實質性融合,發展旅遊新興業態,實現「旅遊+」聯動發展。
康體養生成為旅遊消費新熱點。華陰市依託豐富的地熱溫泉資源開發的華山御溫泉景區,結合資源優勢和山嶽型旅遊景區的遊客消費需求,重點打造康養旅遊產品,陸續建成華山醫養中心、休閒養生苑等養生項目。目前,華山醫養中心已經接待遊客3萬多人次。
華陰老腔唱響全國。華陰市大力挖掘道教文化、名人文化、非遺文化,通過策劃大活動、推動常態化演出、擴大宣傳影響等方式讓地方文化與旅遊深度結合。華陰老腔是一個具有化石性意義的古老傳統地方戲。近年來,華陰市通過「旅遊+文化」模式積極推動華陰老腔傳播和傳承,建設專門為遊客演出的華陰老腔大戲院。2016年華陰老腔走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把傳統戲曲與現代演繹完美融合,唱紅全國,成為華陰文化旅遊的一張金名片。
鄉村旅遊發展優勢明顯。華陰市把打造鄉村旅遊休閒板塊作為全域旅遊戰略的重要一環,按照「名山帶動名村」的思路,出臺《華陰市加快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實施意見》,編制《華陰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2017—2030)》,加快發展鄉村旅遊,重點打造華山鎮、羅敷鎮、華西鎮、孟塬鎮4個特色鎮。通過3年的建設,華山鎮成為度假旅遊核心鎮,羅敷鎮成為健康休憩療養區,華西鎮成為現代農業旅遊示範區,孟塬鎮成為商貿物流樞紐區。同時,華陰市還創新非標準化旅遊服務方式,在華山鎮仙峪口村成立鄉村旅遊服務管理公司,對所有經營戶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調配,形成了旅遊扶貧和鄉村旅遊服務「仙峪模式」。(記者 田錫超 通訊員 司少鋒 路世勳)
在「景城共建,發展共享」的全域旅遊理念引領下,華陰市旅遊產業量質齊升,2018年,共接待遊客113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92億元,三大產業結構比率為7:34:59,旅遊從業人數佔就業總數的21.5%。旅遊業已成為支撐華陰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
黃水崑崙瀉浩蕩,太華巨掌摩蒼穹。今天,一幅全域旅遊的魅力畫卷,正在華陰徐徐展開;一條獨具特色的旅遊發展之路,正在華陰不斷延伸。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之後,華陰將繼續用全域旅遊思路進一步謀劃好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做到「三次產業圍繞旅遊、服務旅遊、融入旅遊」,把全域旅遊的文章做實做細、做大做強,實現旅遊產業帶動市域經濟社會追趕超越的目標,力爭早日成為國際山水生態文化旅遊名市。(記者 田錫超 通訊員 司少鋒 路世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