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小學三年級是一道分水嶺。學得好的將一直名列前茅,學不好的很難追得上。」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在小學一二年級,課堂知識難度不大,甚至大部分內容在學前已經接觸過,所以就算「吃老本」,在成績上也看不出太大差距。但是到了三年級,知識體系的難度陡增,孩子在學習上開始吃力,特別是數學,作為一個連貫的知識體系,如果某一部分沒跟上,後面的知識會更難理解。
下面,我們整理了5道關於分數的易錯題(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分數),這不是奧數題,但對於孩子來講難度不小,建議家長收藏,輔導時備用。
文末會分析「做了很多遍的題,考試還會錯」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01人數比較問題
班級裡,男生人數比女生多2/5,女生人數比男生少多少?
粗心的同學第一反應是2/5,那就錯了,要注意比值和具體數值的區別,比如在題目「甲比乙多3個,乙比甲少幾個?」中,「3個」是具體數值,甲比乙多3個,自然乙比甲少3個。而本題中2/5顯然是一個比值,不適用具體數值比較的解答方法。
正確答案應該是2/7。解析:將女生人數設為1,男生人數為1+2/5 = 7/5,則女生人數比男生少 2/5÷7/5 = 2/7。
02繩子分段問題
一根繩子長度為6/7米,現將它平均分成6段,則每段長多少米?每段是原來長度的多少?
正確答案:每段長 6/7 ÷ 6 = 1/7(米),每段是原來長度的1 ÷ 6 = 1/6。
題目並不難,容易弄混淆。根據題意,兩個問題一個問的是具體數值,一個問的是比值。具體長度用總長度除以分段數,即可求得。計算比值時,應該將整體視為1(注意不是1米),再除以分段數,求出結果。
03年齡增長問題
小明今年9歲,爸爸今年31歲,幾年後,爸爸和小明的年齡比是7:5?
這道題目的關鍵在於,小明和爸爸的年齡差是固定的31 - 9 = 22歲,這個數值無論經過幾年都是不會變的。涉及到比值求具體數值的題,往往先求出單位比值代表的數值大小,即22 ÷(7 - 5)= 11歲,因此當比值是7:5時,爸爸的年齡是77歲,小明的年齡是55歲。
正確答案是:46年。
04鹽水稀釋問題
現有濃度為15%的鹽水1千克,若希望得到濃度10%的鹽水,要加多少水?
鹽水稀釋,或者增加濃度的題是小學數學中的常見問題。要把握住一個原理:稀釋要加水,讓濃度降低,鹽的含量不變;增加濃度要加鹽,水的含量不變。所以要先計算出不變的成分有多少。
依題意,鹽含量不變,1千克15%濃度的鹽水中,鹽的含量=15%×1000=150克。
再求含150克鹽濃度為10%的鹽水重量=150÷10%=1500克。
最後用1500-1000=500克,正確答案:加水500克。
05工作效率問題
有一項工作,甲單獨完成需要6天,乙單獨完成需要4天,若甲乙合作2天後,剩下的工作由甲單獨完成,還需要幾天?
類似這樣的題目,如果光靠想,很難得出答案,解題技巧是:先算出他們的工作效率,即甲乙每天分別能完成工作的比值,設工作總量是1,則甲的工作效率是1/6,乙是1/4。
然後按照題意列式,求出合作2天後剩餘的工作量=1 - 2 ×(1/6 + 1/4)= 1/6,再用剩餘工作量除以甲的工作效率,即可得到答案:1/6 ÷ 1/6 = 1天。
06做了很多遍的題,考試還會錯
上面5道題你都做對了嗎?
為了提高成績,家長們可謂想盡一切辦法,各種輔導材料、考試真題往孩子身上壓,可是就算做了很多遍的題,孩子在考試中還是頻頻出錯,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孩子比別人「笨」嗎?
① 正視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能簡單歸咎於孩子智商問題,更有甚者對孩子惡語相向「你怎麼這麼笨!」、「你看人家XXX怎麼就會做!」……這是極端錯誤的做法,首先要認識到這樣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考試做錯了題,孩子本身的心理壓力就很多大,家長再施壓,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
② 問題的成因在於理解不夠。要知道,即使你做了無數張卷子,考試中也不會出現原題,特別是中考、高考等關鍵考試,遇到原題的概率幾乎為0,所以,相同題型做了很多遍,考試還會錯的原因就是:對題目的理解不到位,對基本知識的掌握不紮實,變通能力不夠!
③ 調整教育方法是關鍵。找到了問題根源,「對症下藥」解決問題並不難,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說明靠刷題以「量」取勝的方法行不通,這時要及時調整學習計劃,查找孩子在基礎知識方面的薄弱點,有針對性地加強輔導,同時圍繞一個知識點,變通的出題加以練習,相信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
現在,我們從上面的例題中「變通」出了三道題:
有甲、乙兩個數,甲比乙小2/5,乙比甲大多少?小明今年9歲,爸爸今年31歲,幾年後,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3倍?現有濃度為15%的鹽水1千克,若希望得到濃度20%的鹽水,要加多少鹽?你能答對嗎?請把答案寫在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