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愛爾眼科?何氏、華廈、普瑞,誰最賺錢誰是個坑?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槓桿遊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事情就是有這麼巧,2周前我朋友的愛人準備給眼睛做手術。

具體因為高度近視,想要矯正一下。

近期我就看到,創業板接連3家民營眼科企業申請IPO。

我們知道,湖南長沙的愛爾眼科醫院,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眼科連鎖醫療服務公司,市場佔有率非常高。

整個眼科醫療行業,實際就是一大多小的格局。上個月,槓桿遊戲在寫《武漢成都變弱,長沙強省會!深圳吊打杭廣!中國市值500強區域版圖》(7月3日)一文中,專門提到愛爾眼科,不僅僅是湖南市值一哥,也是整個中部的一哥。

可見,資本市場對愛爾眼科非常認可。

原因很簡單,眼科從小朋友到老年人,非常大一個生意。而我國這一塊的治療、消費其實和發達國家比低很多。所以市場前景非常好。

也正是如此,吸引了很多資本進入整個行業。比如遼寧何氏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何氏眼科」)、華廈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廈眼科」)、成都普瑞眼科醫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瑞眼科」)接連提交上市申請,希望做大做強、多分一杯羹。

今天,槓桿遊戲根據他們招股書的財務披露,簡單對比一下這三家公司。看看哪家好、哪家坑?

1、何氏眼科:研發投入佔比本身就低,且逐年更低

招股書介紹:

何氏眼科深耕遼寧市場,同時開始布局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以深圳為中心的大灣區以及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西部地區等地,在各投資區域投資建立眼科專科醫療機構,初步形成遼寧各區域連鎖網絡布局和全國重點城市戰略布局。

一句話,何氏眼科目前還是比較偏區域。

何氏眼科的經營模式和一般眼科有點區別。招股書介紹說,採取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

即:由初級眼保健服務、二級眼保健服務、三級眼保健服務組成,以雙向轉診、上下聯動、便捷患者為主要特徵。

截至報告期末,何氏眼科擁有3家三級眼保健服務機構,30 家二級眼保健服務

機構,56 家初級眼保健服務機構。

初級、二級、三級眼保健服務功能分別定位為預防與康復、常見眼病診療和區域疑難眼病診療。

這次準備上市募資就是建設相關醫院,目標是接近5億元。

從這個新建設項目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何氏眼科希望拓展更大市場。比如去較大的城市北京、重慶。

儘管總營收2019年沒有破10億元,但增速還是不錯。如下圖,2017年營收只有4.76億元,2018年增加到6.14億元,2019年達到7.46億元。

歸屬普通股東的淨利潤方面,2018年超過5000萬元,2019年超過8000萬元。扣非後淨利潤業都超過5000萬元,達到深交所創業板要求。

另外,淨資產收益率10.11%,應該說還是過得去。

非常厲害的是,2019年末,何氏眼科的資產負債率(母公司)低到0.38%,比前兩年根底了。說明三級模式,還是挺有意思。

另外,槓桿遊戲注意到,何氏眼科的研發投入佔比逐年下降。2017年0.48%,到了2019年降幅一半還多,只有0.22%。

於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何氏眼科申請的是創業板上市,而不是科創板。

而這也說明,眼科醫院技術含量和門檻其實並不高。

2017、2018、2019年末,何氏眼科員工總人數分別為 1773 人、2115 人和 2506人。

2019年末,營銷人員634人,佔比25.30%。同樣大專以下1452人,佔比57.94%。

還比如,何氏眼科共聘用 322 名醫師(含多點執業,下同),最值錢的醫生數量佔比不算多,要節約成本啊。

從收入構成看,手術治療收入佔比近3年,一直下滑,從2017年的58.74%,下滑到2019年的53.96%。

同期,視光服務佔比,從2017年的25.31%,上升到2019年的30.07%。三級模式,配眼鏡很強啊。

2、華廈眼科兩大風險:應收帳款回收期較長、商譽減值較大

按照招股書的披露,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華廈眼科已在國內開設51家眼科專科醫院,覆蓋17個省、45個城市,輻射國內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華北等廣大地區,已通過連鎖運營的模式建立了全國範圍內的診療服務網點體系。

華廈眼科下屬醫院廈門眼科中心於 2004 年獲評國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

規模似乎比何氏眼科要大。從營收看,確實如此。

營收2017年有15.97億元,到2019年增長到24.56億元。是何氏眼科的3倍多。

淨利潤方面,華廈眼科也是逐年增加。2017年位5000來萬,2019年增長到1.8億元。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也都從2017年的七八千萬元,增長到2億元左右。

完全符合創業板利潤要求。

淨資產收益率方面,更是高達18.87%,比何氏眼科的10.11%高出不少。

不過,如上圖,華廈眼科的資產負債率,不管合併報表,還是母公司,都百分之大幾十。這幾年,30%多到近50%不等

不過,和何氏眼科一樣,研發投入佔營收比很低。華廈眼科略高一點,且2017年後逐年提高,但2019年也只有0.78%。

此外槓桿遊戲注意到,華廈眼科存在應收帳款回收期較長的風險。招股書披露:

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及2019年12月31日,公司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12,474.46萬元、17,904.85萬元和17,411.93萬元,佔當期末流動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4.65%、26.36%和25.30%。

體量比何氏眼科大,此次希望的募資金額,也更高,7.79億元。何氏眼科為接近5億元。

不過體量越大,加上經營模式不同,商譽減值風險也大。招股書披露,華廈眼科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所形成商譽的減值風險不少。

2017 年 12 月 31 日、2018 年 12 月 31 日及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因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事項確認商譽帳面淨值分別為 3,702.81 萬元、4,979.33 萬元及 5,050.36 萬元,佔當期末非流動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 2.98%、3.49%及 3.54%。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日,公司帳面存在的商譽系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收購上海和平、貴港愛眼、常州譜瑞、煙臺康愛、畢節陽明及山東華視所產生。若前述子公司未來經營情況未達預期,則相關資產組調整後帳面價值將低於其可收回金額,進而產生商譽減值的風險,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華廈眼科實際控制人蘇慶燦與股東啟鷺投資的相關對賭條款尚未終止。這也是一個風險。

這幾年,華廈眼科員工增長不算多。2017年末為5348人、2018年末6402人、2019年末6429人。

從員工結構看,營運人員1419人,佔比22.07%,和何氏眼科的25.3%差別不大略低。

值得說的是,本科佔比,僅22.59%,何氏眼科則高達38.35%。本科佔比低,自然華廈眼科大專及一下佔比就很高,大專佔比44.87%、中專及以下28.76%,合計73.63%。何氏眼科這一佔比為57.94%。

主營業務收入佔比方面,細節不太好比。不過很明顯的是,華廈眼科眼科醫療業務為主,佔比這幾年都維持在90%以上。

而何氏眼科三級模式,視光服務近年佔比百分之二三十,也就是配眼鏡的比例更多。

3、普瑞眼科:營收增長一般,歷史虧損風險,研發投入直接未披露

從營收增長角度看,普瑞眼科是不如何氏眼科、華廈眼科的。

2017年,普瑞眼科的營收超8億元,2018年增長還行,超10億元,但是2019年也只有不到12億元。

如下圖,2017年,更是有1300多萬元的淨利潤、歸母淨利潤虧損,扣非淨利潤也只有900多萬元。

2018年、2019年,普瑞眼科的淨利潤、歸母淨利潤都未能衝破5000萬元。直到2019年扣非淨利潤才達到5500多萬元。

但是,也符合了創業板盈利要求。

對比盈利和資產收益率,槓桿遊戲看到,普瑞眼科淨資產收益率只有8.08%,比華廈眼科的18.87%、何氏眼科的10.11%都要低,甚至低很多。

招股書就說:

醫院建設初期,尚未在當地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尚未形成當地市場對公司品牌的認知,一般收入規模較小,而同時醫院的運營存在必要的固定性成本,這就導致新開醫院需要面臨一段時間的虧損。

未來呢?招股書說還是有盈利壓力。

原因是,隨著業務發展,公司還將繼續在現有區域或其他城市開設新醫院,進行業務擴張。若公司未能合理安排擴張速度,導致公司內控體系、管理水平、人力資源、營銷能力等方面不能適應公司規模快速擴張,新開醫院效益不及預期,則可能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帶來重大不利影響,甚至造成業績下滑。

此外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末,普瑞眼科合併資產負債表累計未分配利潤為-4474.52萬元。報告期內,盈利能力持續好轉,累計未彌補虧損持續減小。

但是,未來彌補累計虧損的進度取決於公司的盈利狀況。上市後,仍存在短期內無法彌補累計虧損的風險。

預計在未彌補虧損尚未全部彌補前,發行人將不會對其股東進行利潤分配,從而可能對投資人的投資收益產生不利影響。

這個問題,槓桿遊戲聽上去就有點具體了。

對了,上圖所示,研發投入佔比,普瑞眼科直接未披露。

我注意到,普瑞眼科此次希望的上市融資總金額不到3億元,比何氏眼科、華廈眼科都要少不少。

好玩的是,正是因為歷史虧損,這些期待的融資超過1個億用於信息化管理建設,還有8000萬準備補充流動資金。你懂的。

業務收入佔比方面,普瑞眼科視光服務佔比15%左右,算是介於何氏眼科和華廈眼科之間。

值得一說的,普瑞眼科屈光項目收入佔比逐年提高,從2017年的33.02%,增長到2019年的45.54%。比同期何氏眼科的20.84%高出不少。

這個的毛利潤是很高的,超過50%,但是總利潤方面,如上文所述,普潤眼科依舊不算理想。

另外,普瑞眼科招股書披露,自己也有一定商譽減值風險。

同時近三年,各報告期末,應收帳款帳面餘額都不低,分別為7324.26萬元、7284.86萬元和 5559.06萬元,一般回款期限均在1年以內。

應收醫療保險主管部門款項金額較大,未來若國家醫保政策或結算政策發生變化,可能

影響相關部門對公司應收帳款的及時結算,從而影響應收帳款的回收。

總的來說,不管上述3家眼科醫院業績如何、存在什麼問題,愛爾眼科成功的經驗,巨大的股價提升、市值走高示範,非常誘人。

不過,愛爾眼科近年曾多次經歷股東減持,也引發市場關注。後來者上市後,業績好不好先不說,把錢裝到自己口袋裡,則是杆友一定要注意的。

相關焦點

  • 多家民營眼科提交IPO申請:何氏眼科身陷醫療糾紛泥潭 普瑞眼科存超...
    近期,多家民營眼科企業已提交IPO申請或準備申請IPO。今天,我們挑選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兩家企業來看看民營眼科企業成色如何。截至當前,何氏眼科已經歷創業板第一輪問詢,就何氏眼科回復的問詢函來看,問詢的20幾個問題中多涉及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業務經營是否規範、合理等。而普瑞眼科仍處於創業板首次提交申請階段。
  • 愛爾眼科一家獨大,剛申請IPO的三家眼科連鎖如何進行區域突圍?
    來源:動脈網在社會辦醫的大潮裡,愛爾眼科是最靠前也最閃亮的浪花之一。且不論登陸創業板十年中暴漲30倍,目前市值近兩千億,光是其引發的行業討論熱度也一直居高不下。不信?去百度搜搜「下一個愛爾眼科在哪?」就有相關結果約712000個。
  • 一夜暴跌230億,是什麼遮住了愛爾眼科的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節點財經2021年的第一「雷」被譽為眼科界「茅臺」的愛爾眼科(300015)引爆了。1月4日開盤,大A股一片欣欣向榮,但愛爾眼科大幅低開超9個點,而後跌幅雖收窄至5個點以內,但午後再度下挫,盤中最低掉至67.41元/股。
  • 德國高端眼科將進軍成都!但我擔心看完這篇文章,他會退掉訂好的機票......
    事實上,我並不清楚他是羊、還是狼,只知他是純正德國血統,即將來成都的國際眼科機構——德視佳。9月29日,歐洲企業德視佳國際眼科有限公司正式啟動招股,即將在港交所上市。據報導,這家專注於屈光手術的高端眼科在香港上市後,最晚將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在成都和重慶開設面積約450平米的分店。
  • 成都近視手術量最新排名:華西、愛爾、普瑞前三
    這一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各行各業面臨洗牌,但是有「剛性市場」的成都眼科醫療機構,營收一路看漲。其中近視手術量,華西醫院、愛爾眼科、普瑞眼科位列前三甲,三家醫院手術量2萬餘臺。成都最早引入全飛秒雷射技術,累計手術量突破7萬例由於全飛秒雷射在角膜生物力學穩定性上的優勢,2013年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家引進,愛爾眼科與普瑞眼科隨後陸續引入,作為四川最早做全飛秒雷射手術的三家醫院
  • 頻繁剝離舊有業務的光正眼科,能否成為下一個眼科龍頭?
    A股市場上,目前只有兩家眼科公司,一家是本文的光正眼科,市值70億元左右,另一家便是70倍大牛股愛爾眼科,市值3000億左右,兩者市值相差40倍以上。  因此可以說,上市標的極為稀缺。    大佬下場押注是否說明光正眼科擁有廣闊的前景呢?  眼科醫院市場格局方面,愛爾眼科一家獨大,其後是華廈眼科、普瑞眼科,新世界、何氏眼科等。光正眼科手握新視界和美爾目,勉強能排到行業第3。另外,華廈、普瑞也快登陸資本市場了。
  • 熱點|「艾芬事件」重創愛爾眼科 市值蒸發275億元 疾速擴張背後誰...
    原標題:熱點|「艾芬事件」重創愛爾眼科,市值蒸發275億元,疾速擴張背後誰為「眼安全」負責?   「我是個醫生,從沒想過當醫鬧,我只希望能以親身經歷來曝光愛爾醫院在診療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在2021年開年之際,一場發生在醫生艾芬和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眼科醫院愛爾眼科(300015.SZ)之間的糾紛引發了全網關注。
  • 愛爾眼科:光明和黑暗之間
    長沙愛爾醫療公司正是今天A股愛爾眼科的前身,法定代表人為愛爾眼科現任總裁李力。當年李力和愛爾眼科另一位創始人陳邦還沒有自建醫院的實力,就靠非法「院中院」的方式謀利。
  • 愛爾眼科的下沉與出海
    根據第三方數據,私營眼科市場近年迎來了快速的增長,預計2019年私營眼科市場規模增速較公立眼科醫院市場規模增速高近15個pp。不過即使民營眼科的增速急劇,目前的行業競爭格局裡,公立眼科醫院還是佔據著絕對的優勢的。
  • 愛爾眼科:光明和黑暗之間,神秘力量「不願」讓真相公之於眾?
    長沙愛爾醫療公司正是今天A股愛爾眼科的前身,法定代表人為愛爾眼科現任總裁李力。當年李力和愛爾眼科另一位創始人陳邦還沒有自建醫院的實力,就靠非法「院中院」的方式謀利。
  • 菏澤華廈眼科醫院召開眼科學術交流會
    菏澤華廈眼科醫院院長黃法友首先對眼科同仁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並簡單介紹了醫院現在的科室構成、先進儀器。交流會現場,黃法友分享了《術後眼內炎的診治策略》,就術後眼內炎的發生原因、治療方式、術後效果、成功案例等做了詳實的介紹。
  • 愛爾眼科的艾芬之問 5個併購隱患 陳邦快慢經怎麼念
    而戰勝了恐怖如斯的疫情,卻在專業機構手術後近乎失明,任誰恐也難接受。針對艾芬指控,愛爾眼科當日晚間通告稱:經核實,該患者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有手術適應症,該患者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醫院術前B超和OCT檢查結果均顯示眼底視網膜平復,並否認了艾芬所述的明顯弄虛作假情況。簡言之,責任全在艾芬。
  • 聊城青光眼大咖加入華廈眼科
    幾乎每天一大早,在聊城華廈眼科醫院,人們都能看到一位步履匆匆的「大叔」走進辦公樓,開始一天的忙碌。「我時間有限,一會兒還有兩個青光眼的手術要做。」「一會兒我得招呼一位患者。」「過會兒有兩個來複查恢復情況的。」
  • [公告]愛爾眼科(300015)昆明愛爾眼科醫院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五、項目組織機構與人員配備: 擬設醫院採取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昆明愛爾眼科醫院的科室設置將 分為臨床、醫技、護理、管理與服務、視光配鏡五個版塊。組織機構詳見:《昆 明愛爾眼科醫院組織機構圖》。
  • 醫患糾紛下,愛爾眼科的高成長「悖論」
    坐享眼科醫療賽道紅利,走在高成長通道上的愛爾眼科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為投資人創下了十年80倍的收益。面臨此次的「誤診黑天鵝」,安撫市場情緒、給投資人一個交待,自然是管理層的當務之急。 上個交易日創下新高后,愛爾眼科4日早盤低開5.91%報71元/股,早間跌幅一度擴大逾9%。
  • 東莞愛爾眼科醫院為三位患角膜病患者實施角膜移植術
    日前,暨南大學附屬東莞愛爾眼科醫院為三位患角膜病患者實施角膜移植術,從確認符合手術條件到聯繫到合適的角膜供體,用時不到三天。6歲的寧寧上個月初到醫院檢查時,左眼的視力只有0.15。寧寧媽媽說,孩子2歲時,其左眼鼻側角膜上長著個腫物,「當時查了下說是膜新生物生長,進展性較慢,考慮到孩子年幼所以沒去醫院……」誰知道4年後會造成這樣的影響。
  • 雷射治近視或有害 愛爾眼科很無奈
    據臺灣媒體報導,雷射近視矯正手術在臺灣非常普遍,不過引進這項手術的臺灣眼科名醫蔡瑞芳最近拒絕再做這種手術
  • 緊急眼角膜移植手術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助45歲男子重獲光明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業務院長、武漢市紅十字會普瑞眼角膜庫主任張曉農教授解釋說,角膜白斑是感染性角膜病或者角膜外傷的併發症,當角膜潰瘍達到潔淨期後,角膜內結締組織增生,修復缺損,潰瘍癒合後形成瘢痕。 角膜稀缺,頂梁柱如何撐起這個家? 「我今年45歲,靠開計程車賺錢,上面有老人,還有老婆和兩個孩子,眼睛視力有問題還怎麼開車呀?
  • 華廈之光閃耀2019全國眼科年會
    華廈眼科不僅派出專家團與全球眼科同行論道,還推出全國疑難眼病病例討論暨遠程會診平臺、專家新書發布會……亮點紛呈,現場吸睛無數。  - 實力吸「睛」 -  華廈學術風成為亮麗風景線  這是一年一度的行業學術盛會,廈門眼科中心總院長黎曉新教授、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專家委員會主席趙堪興教授擔任大會名譽主席。
  • 華廈眼科本部廈門眼科中心兩名醫生獲「國之名醫」榮譽稱號
    原標題:華廈眼科本部廈門眼科中心兩名醫生獲「國之名醫」榮譽稱號重大喜訊!華廈眼科本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兩名醫生獲「國之名醫」榮譽稱號,至今,華廈眼科已有3位獲此殊榮!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主辦的第四屆「國之名醫」盛典在線上舉行全國98個學科366名傑出醫生代表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