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艾芬事件」重創愛爾眼科 市值蒸發275億元 疾速擴張背後誰...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熱點|「艾芬事件」重創愛爾眼科,市值蒸發275億元,疾速擴張背後誰為「眼安全」負責?

  「我是個醫生,從沒想過當醫鬧,我只希望能以親身經歷來曝光愛爾醫院在診療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在2021年開年之際,一場發生在醫生艾芬和國內規模最大的民營眼科醫院愛爾眼科(300015.SZ)之間的糾紛引發了全網關注。

  新冠疫情期間,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工作的艾芬被稱作「發哨子的人」。近日,艾芬質疑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簡稱「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此前給自己做白內障手術時存在種種不規範的診療行為,導致自己眼底病變未得到及時治療,進而出現視網膜脫落。

  2021年1月4日,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公布了艾芬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報告指出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愛爾眼科給做的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但承認存在主診醫生未按醫院規範規定及時上報不良事件等醫療管理規範執行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的問題。

  圖源:愛爾眼科醫院官博

  「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1月4日下午,艾芬在社交平臺上表達了對愛爾眼科出具的核查報告的不滿。在艾芬放出的與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王勇的通話語音裡,王勇表示:「檢查是檢查了的,沒檢查得那麼全面,周邊確實是沒查清楚。」

  圖源:網絡

  為何在沒檢查完全的情況下就為患者動手術?不僅如此,愛爾眼科出具的核查報告裡還有一句論斷是「OCT影像隱約可見黃斑形態基本正常」,為何是在隱約可見而非完全確定的情況下就為患者動手術?這些也成為公眾關注的問題。

  愛爾眼科糾紛來襲

  本想治近視,結果卻差點失明,艾芬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2020年5月,有著高度近視、曾做過角膜雷射近視矯正手術的艾芬感到視力明顯下降,由於疫情,當時武漢的公立醫院還沒有恢復正常工作,艾芬便向一位熟人諮詢視力下降的問題。據艾芬自述,該熟人曾是三甲公立醫院的眼科主任,退休後被返聘至愛爾眼科。該熟人建議艾芬到愛爾眼科換晶體。

  初步檢查後,艾芬被告知自己患有白內障,並被建議換一個「高檔的晶體」,治療費、檢查費、手術費和材料費加起來總計2.8萬餘元。隨後,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為艾芬做了右眼白內障手術,將其晶體更換為人工晶體。

  術後,艾芬視力有所提高,但不久後便再度下降,到2020年10月,艾芬因視力模糊再度諮詢王勇,對方讓其檢查眼底視網膜,隨後,艾芬前往自己所在醫院眼科檢查時被告知,自己的右眼視網膜脫落,「這中間如果你們任何一個人提醒我,把眼底看一看,把視網膜周邊看一看,我就不會出現視網膜脫落!」艾芬和王勇通話時說。

  至此,兩方爭議的焦點逐漸集中在術前眼底檢查究竟有沒有檢查完全?按照艾芬公開的與王勇的對話,王勇承認,(視網膜)中央情況是記錄了的,周邊確實沒查清楚,沒檢查得那麼全面。那麼,在沒有檢查徹底的情況下,能否做白內障手術呢?愛爾眼科方面未回應《商學院》記者的採訪。

  做完治療視網膜脫落手術後,艾芬的狀況也並不樂觀,「走路需要家人陪伴,孩子也不能抱,做完手術後,右眼比左眼小很多,手術過程也非常痛苦,進了三次手術室,且反覆出現眼壓升高。」這次不愉快甚至感到憤怒的體驗幾乎摧垮了艾芬的意志,「我是一個很樂觀、積極、要強的一個人,但這次的眼睛問題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感覺自己要廢了。」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不止一個「艾芬」與愛爾眼科有醫療糾紛。荊門、廣州、蘭州、長沙、上海、西安、貴陽、東營、武漢等多地的愛爾眼科醫院都發生過醫療損害案件,有的是在診療過程中未完全盡到告知義務,未盡到與診療水平相當的診療義務,有的是治療過程中存在過錯,有的過錯參與度甚至高達70%。

  愛爾眼科在過往年報中也提及了這一風險。例如2019年其年報中稱,就眼科手術而言,儘管大多數手術操作是在顯微鏡下完成且手術切口極小,但由於眼球結構精細,組織脆弱,並且眼科手術質量的好壞將受到醫師水平差異、患者個體的身體和心理差異、診療設備、質量控制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醫療風險。

  艾芬的維權之所以引起大眾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她的職業身份本身就是醫生,另一方面是因為她的知名度。維權信息的評論區裡,網友們感嘆:醫生維權尚且這麼難,要是換做普通老百姓就更難了。與這種聲音同時存在的,是網友們對民營醫院的整體不信任,「為什麼要去民營醫院?」「還是公立醫院靠譜。」

  民營醫院真的都不靠譜嗎?為什麼會給消費者留下這種印象?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認為,民營醫院發展中普遍存在高質量醫師資源缺乏的問題,一則,公立醫院的醫師若要在民營醫院執業需要經過頗為麻煩的報備,二則,受制於公立醫院的編制,公立醫院醫師不願意出來,導致醫師流動不起來

  對盈利的過度追求和監管不夠是民營醫院飽受詬病的另一大原因。「民營醫院給的工資比較高之外,對員工的營收考核也高,這些年民營醫院整體發展特點都是追逐利益,出了包括魏則西事件在內的諸多問題,民營醫療機構的監管和引導措施又不完善,短視頻裡甚至就可以看到關於人工晶體的宣傳,它畢竟是手術,這樣的宣傳是存在問題的。」史立臣說。

  連鎖模式急速擴張埋了「雷」?

  愛爾眼科,這家創業板眼科第一股的企業,自2009年上市至今始終保持著漂亮的營業成績。《商學院》記者統計,從2009年到2019年,愛爾眼科的營業收入和扣非後淨利潤像上臺階一般持續保持正增長,營業收入連續十年保持在20%以上,扣非淨利潤除了2012年也幾乎均保持了20%左右的同比增長。

  愛爾眼科上市以來業績情況/《商學院》記者整理

  疫情來襲,愛爾眼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其2020年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營收同比減少26.86%,扣非淨利潤同比減少90.5%。但後兩個季度,愛爾眼科的營收和扣非淨利潤迅速扭轉下滑局勢,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減少12.32%,扣非淨利潤同比減少16.69%;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0.78%,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27.99%。

  業績回升或與銷售力度加大有關。記者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愛爾眼科銷售費用為3.52億元,同比減少27.7%;但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為3.89億元,同比增長了17.88%。這側面印證了愛爾眼科向著2020年2月公司董事長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提出的「全年業績預期不變,預計2020年維持30%左右的業績增長」目標追去。

  事實上,愛爾眼科的銷售費用隨著營收的增長呈逐年走高的趨勢,自2009年至2019年,愛爾眼科全年銷售費用佔營收的比重基本維持在10%以上,最高時接近13%,遠高於通策醫療等其他A股醫療企業。而銷售費用之所以年年走高,與愛爾眼科這些年不斷併購醫院擴張市場規模有關。

  愛爾眼科銷售費用及其佔營收比重/《商學院》記者整理

  愛爾眼科的擴張路徑是「自建+收購」,將醫院深入到全國各省、市甚至縣,建立一套縱向分級的連鎖網絡體系,同時完善橫向的同城分級診療體系,按照愛爾眼科的說法,就是在同城內建立一城多院、眼視光門診部(診所)以及愛眼e站。上級醫院對下級醫院進行技術支持,下級醫院的疑難患者可得到集團的專家會診或轉診到上級醫院。

  起初,愛爾眼科通過自建和直接收購的形式擴張網絡,但擴張速度並不快,據過往年報信息,2010年,愛爾眼科連鎖醫院達31家,2011年該數字增至36家,2012年達到44家,2013年達49家。為以更快速度佔領市場,從2014年起,愛爾眼科成立併購基金,以投資形式發掘各地眼科醫院發展潛力,待其盈利能力穩定再由上市公司愛爾眼科完成收購。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境內的醫院共105家,併購基金旗下的醫院共275家,可見,在2014年設立併購基金運作至今,愛爾眼科幾乎以每年45家的規模在全國進行網點拓展。與此同時,愛爾眼科經歷了商譽的快速累積,從2016年的4.48億元積累到如今21.22億元,隨著2020年收購的30家醫院後續被並表,商譽本將繼續擴大。

  但如今,醫生艾芬與愛爾眼科之間未完結的糾紛已經波及到愛爾眼科的股價。2021年1月4日開盤後,愛爾眼科股價低開低走,截至收盤,跌幅達8.91%,市值一天內蒸發約275億元,總市值跌破3000億元。儘管此事目前尚未有最終判定結果,但由此引發的信任危機會不會波及愛爾眼科後續業績,甚至危及其商譽已成為業界的擔憂之一了。

  急速擴張背後,愛爾眼科在管理上的風險不容忽視。其年報中也指出,連鎖經營雖有著資源充分共享、模式快速複製、規模迅速擴大的優勢,但隨著服務網絡不斷擴大,公司在管理方面將面臨較大挑戰。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大規模收購如果忽略了收購後的整合,就容易造成收購後業務、人員、質量等方面管理不足,進而易導致醫患糾紛發生。收購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階段的起點,收購後必須加強整合,使標的企業儘早融入。」

  某藥企醫學經理曹博認為,連鎖醫院最大的風險之一是技術的不均一性。「連鎖醫院一般為專科醫院居多,其臨床技術是立院之本,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實現臨床均一化的技術在上下級醫院中傳承,並且各級醫院有相對一致的療效。需要設立規範化的診療流程,以實現相對一致的療效。面對疑難雜症,要針對患者個體,以醫生本身淵博的醫學知識積累結合多學科診療模式討論有效的治療方案。」

(文章來源:商學院)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愛爾眼科毀掉武漢抗疫英雄人生,年入百億單日卻蒸發275億
    從時間的線譜上勾勒,艾芬事件似乎暴露了愛爾眼科的諸多問題,比如,所有資料患者幾乎都拿不到,對於後期消費者維權極其不利;愛爾眼科在術前的眼底檢查不仔細,在術後康復檢查時也沒有出具檢查結果單,這些都一一不符合醫療規範等。
  • 愛爾眼科遭艾芬隔空怒懟,涉多起醫療糾紛,市值一日縮水275億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趙鵬宇 編輯:鄭方圓知名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日前通過社交平臺質疑愛爾眼科,稱其經愛爾眼科治療眼病後視網膜脫落,右眼幾乎失明。3000億市值的愛爾眼科一時站上風口浪尖。
  • 抗疫醫生艾芬右眼近乎失明,一條微博,讓某公司蒸發約275億元!
    再加上艾芬的特殊身份,瞬間牽動了廣大網友的心。 就這樣,負責給艾芬治療的眼科醫院—愛爾眼科,進入了大家的視線。 民營醫院第一股—愛爾眼科 2009年,愛爾眼科成為第一批在創業板上市的28家上市公司之一。上市至今,愛爾眼科的股價達到了30倍。
  • 詭異的艾芬事件!
    對此,「醫護多」比較全面的梳理了一下整個事件,發現很大因素,可能來自以下兩個方面:一、艾芬視力下降,又不肯將就,想提高視力,經過諮詢本院退休眼科專家,確定是白內障,得做晶體置換。而進口晶體公立醫院沒有,只能在私立醫院做。於是老同事給她介紹了武漢愛爾的副院長王勇,並為王副院長的醫療水平背書。艾芬出於深度信任,就沒有進行深度諮詢。
  • 一夜暴跌230億,是什麼遮住了愛爾眼科的眼?
    截至當日收盤,愛爾眼科報收68.22元/股,跌幅8.91%,總市值相比上一個交易日蒸發約230億元。圖源:東方財富消息面上,元旦假期期間,有患者質疑愛爾眼科診療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為,導致其在白內障手術後半年發生視網膜脫離,近乎失明,或是引發愛爾眼科此次股價大跌的「導火索」。
  • 抗疫英雄在愛爾眼科失明 3分鐘調查稱與手術無關被指混餚視聽
    作者:有局兒近日,愛爾眼科(300015.SZ)捲入抗疫英雄的醫療事故糾紛。1月4日,愛爾眼科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稱,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避重就輕,混淆視聽,管理混亂,推卸責任。」
  • 愛爾眼科的艾芬之問 5個併購隱患 陳邦快慢經怎麼念
    1月4日開盤,愛爾眼科股票大跌。截至收盤,愛爾眼科股價報8.22元/股,跌幅8.91%,對市值2812億元。較12月31日縮水274億元。股吧裡,用戶「better1818」指出:別討論手術事故了,找最本質的!愛爾假業績,不要錢的送股拆分、除權填權創新高,高瓴資本坐莊抱團炒作,完全高度控盤!愛爾繼續既無科技硬核,也無創新成長,連鎖收購診所並無幾家賺大錢的,何來業績高增長?
  • 知名醫生艾芬開懟愛爾眼科董秘剛剛回應
    愛爾眼科回應:已趕赴武漢進行調查對於上述事件,12月31日晚上,武漢愛爾眼科發布聲明稱,醫院第一時間對診療全流程開展自查,患者(即艾芬)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有手術適應症,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術後恢復結果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前明顯提高,眼底視網膜平復。目前,醫院正積極聯絡患者,邀請其到醫院複查。
  • 醫患糾紛下,愛爾眼科的高成長「悖論」
    來源:紫金商業評論(ID:Zijin-BusinessReview) 作者:宮一 | 編輯:呂新蓓 2021年的首個交易日開盤前,愛爾眼科公布了一份「深夜」公告,內容就是回應元旦期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艾芬事件」。
  • 武漢醫生艾芬手術後右眼近乎失明 愛爾眼科董秘:正在處理,先查清事實
    2020年12月31日,一篇名為《武漢某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愛爾眼科治眼 致右眼視網膜脫離近乎失明》的文章在網絡上傳開。艾芬質疑武漢愛爾眼科對其治療不當,做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前未徹底檢查眼底是否變性,導致其右眼視網膜脫離。 武漢愛爾眼科系愛爾眼科(300015.SZ)旗下全資子公司。12月31日晚,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正在處理這件事,先查清事實。本著對患者負責、對事實的態度,核查清楚事實後醫院會發布聲明的。」
  • 愛爾眼科一家獨大,剛申請IPO的三家眼科連鎖如何進行區域突圍?
    來源:動脈網在社會辦醫的大潮裡,愛爾眼科是最靠前也最閃亮的浪花之一。且不論登陸創業板十年中暴漲30倍,目前市值近兩千億,光是其引發的行業討論熱度也一直居高不下。不信?去百度搜搜「下一個愛爾眼科在哪?」就有相關結果約712000個。
  • 愛爾眼科:光明和黑暗之間
    周主任面對媒體反覆強調:「此事和準分子雷射手術沒有任何關係,患者自身的眼底病變誰也料不到。」 這番說辭聽著是不是很耳熟? 1 2020年12月31日,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介紹了自己的遭遇。她的右眼在做完白內障手術後出現了視網膜脫離的情況,右眼近乎失明。
  • A股|愛爾眼科收購30家醫院遭深交所26問 大步擴張或面臨商譽問題
    來源:挖貝新三板文 | 挖貝網 邢荇挖貝網 1月16日消息,愛爾眼科(300015)18.7億元收購30家醫院股權遭深交所26問。布局三四線城市大幅度擴張的背後,愛爾科技或將面臨商譽問題。1月9日,愛爾眼科發布收購草案。草案顯示,公司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天津中視信100%股權,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眾生藥業持有的奧理德視光100%股權與宣城眼科醫院80%股權,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李馬號、尚雅麗、重慶目樂合計持有的萬州愛瑞90%股權與開州愛瑞90%股權。五個交易標的下面,共包含30家眼科醫院資產,交易作價合計18.7億元。
  • 挑戰愛爾眼科?何氏、華廈、普瑞,誰最賺錢誰是個坑?
    近期我就看到,創業板接連3家民營眼科企業申請IPO。我們知道,湖南長沙的愛爾眼科醫院,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眼科連鎖醫療服務公司,市場佔有率非常高。整個眼科醫療行業,實際就是一大多小的格局。上個月,槓桿遊戲在寫《武漢成都變弱,長沙強省會!深圳吊打杭廣!
  • 獨家視頻|艾芬透露律師測算勝訴可獲賠43萬元但毫無意義:別人怎麼辦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9日訊 自2020年12月30日以來,抗疫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陸續在微博發聲,控訴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致自己視網膜脫落右眼近乎失明,引發熱議。事件持續發酵,當事雙方至今仍未達成和解。在連發數條微博後,1月8日,艾芬面對鏡頭,在家中接受閃電新聞獨家視頻專訪。
  • 愛爾眼科陳邦:不想辜負這麼好的賽道
    2009年愛爾眼科上市市值僅69億,十年至今其市值已突破1700億大關,並在全球鋪設連鎖眼科機構網絡600家,愛爾發展的機遇如何?商業與質量持續增長的長期因素是什麼?又如何平衡效益和公益?二次創業怎麼做?帶著這些問題,中歐基金高層對話愛爾眼科創始人陳邦,以下是採訪實錄。
  • 愛爾眼科:光明和黑暗之間,神秘力量「不願」讓真相公之於眾?
    周主任面對媒體反覆強調:「此事和準分子雷射手術沒有任何關係,患者自身的眼底病變誰也料不到。」 這番說辭聽著是不是很耳熟? 1 2020年12月31日,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介紹了自己的遭遇。她的右眼在做完白內障手術後出現了視網膜脫離的情況,右眼近乎失明。
  • 愛爾眼科的下沉與出海
    表 3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財經塗鴉民營眼科的老大哥:愛爾眼科而在民營眼科領域,就不得不提到愛爾眼科了。綜合而言,愛爾眼科的股份結構集中並且十分堅固。復盤一下愛爾眼科上市十年以來的過程,可以發現,這家公司在十年裡翻了十倍。作為創業板首批28家上市企業之一,愛爾眼科的前兩年並不好過。2012年的「封刀門」事件直接對公司的業績造成了消極影響,愛爾整體股價下行。
  • 愛爾眼科擬收購大理華山70%股權 完善區域布局深化分級連鎖體系
    公司獨創「分級連鎖」體系,不斷圍繞主業進行擴張,淨利潤從2010年的1億元到2019年的14億元。今年上半年,愛爾眼科斥資18.7億元,成功收購30家醫院,進一步完善了公司全國網絡戰略布局,加快了行業整合提升。
  • 被艾芬質疑的愛爾眼科:市值逾千億,頻現醫療事故曾致人傷殘
    ,視力未見好轉,認為愛爾眼科存在違背醫學診療流程的行為。2021年1月2日,上市公司愛爾眼科(300015)發布消息稱,就此事件已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全面調查核實。  愛爾眼科官網顯示,其在中國內地有500餘家眼科醫院及中心。南都記者注意到,包括武漢在內的多地愛爾眼科醫院都曾因醫療糾紛被患者告上法庭。其中,有患者在手術後落下八級傷殘,涉事愛爾眼科醫院被判賠23.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