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屎+石墨烯=SCI論文,華人學者用實驗數據硬核諷刺論文灌水

2020-12-23 量子位

曉查 賴可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鳥屎+石墨烯=?

一篇權威期刊論文。

這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已經發生的事實。

1月14日,一篇新鮮出爐的鳥屎論文登上了納米材料權威期刊ACS NANO。

連題目都帶著濃濃的味道:

是不是我們把啥屎玩意放到石墨烯裡都能增加它的電催化作用?

crap一詞可謂是生動傳神,一語雙關,此處可以品味一秒鐘:

為什麼要發這樣一篇論文?

因為材料學界有大把的石墨烯論文,拿各種物質摻進石墨烯測一測性能提升,就能發SCI……

於是作者憋不住了,要吐槽也要去頂刊!

要知道,ACS NANO是美國化學協會旗下的頂級期刊,影響因子達到13.903

雖然這篇屬於評論(perspective),但本著科(tu)研(cao)的嚴謹性,作者真的拿來了雞屎,認真地和石墨烯摻在一起,並對屬性做了對比分析。

石墨烯摻雜許多元素增強電催化性已經被報告過。這幾乎成了一個範例,以至曾經用於電催化的神奇石墨烯不再神奇了,我們需要給它增加一些東西讓它再次偉大。

鳥屎讓石墨烯再次「偉大」

自從石墨烯被發現之後,就成了寶貝。研究者發現,無論加入吸電子還是給電子的物質,電催化性能都會變好。

這個結果可真讓人高興。除掉惰性氣體、碳元素本身,有84種元素可以摻雜到石墨烯裡。這樣我們就可以發84篇文章;如果摻入2種元素就有84×83/2=3486種可能;如果摻入3種元素就有94284種可能;摻入4種元素就有2×106種可能……。

隨便摻一些都能帶來性能的提升。給石墨烯摻入元素,簡直就像給莊稼地裡摻入了「金坷垃」。

所以,作者搞點鳥屎摻雜一下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而且,鳥屎天然無毒,比用有毒且昂貴的試劑來做實驗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鳥屎裡富含氮、磷、硫、氯……等元素,一袋能頂兩袋撒。

翻譯一下就是,我們還有很多的實驗可以拿來灌水。用摻雜的方法發SCI,學生歡喜,老師歡喜,皆大歡喜。

一本正經的實驗

說完了實驗動機,下面要開始做實驗了。注意,以下是嚴肅的實驗內容。

作者用相同方法製造了兩份石墨烯,一份是沒有任何摻雜的,而另一份加了鳥屎。(對,是鳥屎,我加了鳥屎。)

然後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析其形態、拉曼光譜分析其缺陷,X射線電子能譜(XPS)和X射線衍射(XRD)分析其元素組成和化學鍵,另外還做了可燃元素分析,對摻屎石墨烯進行全方位的表徵。

△ C和D是電子顯微鏡下的摻屎石墨烯

有網友表示,這可能是史上第一次把鳥屎放進XRD儀器裡。

總之,實驗室裡能用到的設備全給它用上。

最後,作者通過伏安法研究了摻屎石墨烯的氧化還原反應(ORR)和析氫反應(HER)的電化學性質。

將Hoffmann法合成的氧化石墨記作「 Ho-GO」,將Hummers法合成的氧化石墨記作「 Hu-GO」,後綴「 BD」表示樣品中摻入了鳥糞。

在Ag/AgCl的電化學反應中,兩種石墨烯催化的反應起始電壓分別是為-207mV和-210 mV,而摻了鳥屎的石墨烯分別-173 mV和-139 mV。

反應電壓降低了,有沒有!由此可見摻鳥屎確實改善了石墨烯的電催化性。

對於析氫反應也是類似的結果。

最終,作者給出了結論:鳥屎處理過的石墨烯,確實比未摻雜的石墨烯有更好的電催化性。

談到實驗結果未來的展望,作者不忘表達對世界和平的渴望。(以下是原文,略有改動。)

用便宜的鳥糞來摻雜石墨烯,明顯比用其他化學原料更便宜。未來我們還可以調控雞飼料的成分,進一步控制雞屎中元素的比例。

相信未來在燃料電池中,這種摻了屎的石墨烯很有潛力。所以鳥屎是一種有高附加值的物質。

希望各個國家不要因為鳥屎而發動任何戰爭,連貿易戰也不行。

雖然文章讓人賞心悅目,知乎作者賤賤提醒大家,這不是論文的寫法,不具有效仿性。

作者

這篇文章共有三位作者,通訊作者是布拉格化學與技術大學的Martin Pumera教授。

△Martin Pumera

早在2019年初,Martin Pumera就在ACS Nano上發文揭露石墨烯摻雜的灌水現象。當時論文的標題是:超純的石墨烯是一種不良的電催化劑。這篇論文證明摻入雜質都可以顯著提升材料的電催化活性。

另外兩位作者,一位是布拉格化學與技術大學的學生Zdenek Sofer

還有一位是華人學者王璐, 目前在多倫多大學。

灌水何止石墨烯

科研圈又豈止是研究石墨烯的才灌水,現在大熱的機器學習就有不少灌水行為,隨便收集一組數據集,擬合一下就是一篇論文。

機器學習也是論文灌水的重災區之一,任何行業加上機器學習算法就能發一篇論文。

有人用多層神經網絡去預測地震,甚至發表在Nature上,結果一年後慘遭打臉,別人用更簡單的方法實現了更優的結果。

還有用機器學習擬合心電圖,擬合天體運行軌跡的,不勝枚舉。

有網友評論說:

眾所周知,石墨烯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培養了很多研究生。

固然爬數據辛苦,創新不易。既然為科研做出了那麼多貢獻,所以應該感謝石墨烯?(手動滑稽)

這篇論文已經在社交網絡上火了,網友紛紛圍觀吃瓜,在知乎上也登上了熱榜,微博上也有了#鳥屎論文登SCI諷刺灌水論文#話題,歡迎大家繼續圍觀討論。

相關焦點

  • 一坨鳥屎揭穿石墨烯學術圈虛假繁榮
    (中譯名)的論文中,作者利用兩種方法來合成石墨烯,一種是Hoffmann method,加了鳥屎(bird dropping)和不加鳥屎的分別記為Hu-GO-BD和Hu-GO,另外一種是Hummers method,加了鳥屎和不加鳥屎的分別記為Hu-GO-BD和Hu-GO。然後,作者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其進行了表徵。
  • 這坨鳥屎至少秒殺了2000篇SCI論文!
    說起新能源材料和電催化劑,我就不困了,這就是本人研究的領域啊,石墨烯的文章比比皆是,石墨烯發完了,然後各種N,B,S,P摻雜的石墨烯都來了,大家玩得都很開心,摻雜一個就是一篇文章,一個不夠,再來摻雜兩種的,兩個不夠來三個,然後用神奇的、通用語言「synergistic effect」來解釋性能的提升,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嗯……不斷增多的手機鏡頭。
  • 這篇論文全文都是髒話,可編輯部居然對它評價極佳並發表了!
    有人用髒話發文章 還有人用鳥屎發 其實小募看完文章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學到了,學到了」。 這再一次向我們印證了沒有不能發的選題,只有不夠努力的科研人!
  • 發SCI論文有技巧?不同的期刊接收率不同,大數據下發SCI有捷徑?
    1~2篇SCI論文也對不起自己日夜辛苦地在實驗室的加班,然而面對出現好的實驗結果,卻因為選擇不好出版雜誌,頻繁的退稿會讓人變得煩躁,甚至精神崩潰,因為不同的雜誌社對稿件都有不同的要求,找到合適的定位雜誌也變的非常的重要,如果是為了畢業需求,就從最簡單的期刊投稿做起,先培養自己的自信心,然後在試著挑戰更高水平的期刊雜誌,畢竟一開始就想投高水平期刊,被拒的概率非常大,多次的投稿,多次被拒,不僅會打消自己的工作積極性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GPT-3獲NeurIPS 2020最佳論文獎,蘋果華人學者獲經典論文獎
    今天早晨,大會評委會公布了獲得最高榮譽的論文名單:包括GPT-3在內的三篇獲得最佳論文獎,一篇2011年論文獲得時間檢驗獎。而去年新增的傑出新方向論文獎並未頒出。:讓每個工作進程在不同的數據子集上並行運行SGD,並在託管模型參數的共享內存中執行完全異步更新。通過理論和實驗,他們證明了Hogwild!在滿足適當稀疏性條件的數據上,隨著處理器數量實現了近乎線性的加速。
  • 影響因子38.663,這篇「盤古開天地」的重磅論文撤稿了……
    通過WOS檢索,僅在2019年,石墨烯相關論文就多達4萬篇,而鈣鈦礦相關論文,也達到近萬篇。 之前有研究發現,在石墨烯中摻雜多種成分可以提高其電催化性能,很快該方法成了學術界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的思維範式,進一步催生了大量相關研究論文。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8月4日至28日,出差在外的「論文寫手」突發潰瘍性結腸炎,入住吉林松原市中心醫院,他一邊擔心異地住院報銷困難,一邊還要應付論文買家的催稿。「(躺在病床上)雖然效率很受影響,但收了錢就得幹活;這次重症發作,用了很貴的藥,急需一筆收入來平帳,希望這次的買家不要介意。」
  • 全球top10醫學院《nature》重磅論文被撤稿,涉及多名華人科學家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可賦予骨骼保護和改善癌症的骨轉移。被撤稿的論文,華人作者就有7名,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分別是Jing Y和Yihong Wan,從署名來看,也是華人科學家。
  • 美國學者用論文生成器「寫」成論文被兩期刊接收—新聞—科學網
    其實,論文的真實作者名叫埃裡克斯(A lexSm olyanitsky),他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一名助理研究員。 實驗意在證明一些開源期刊不靠譜 涉事的兩個開源期刊分別是《計算機智能與電子系統》(下稱《計算機智能》)和《納米技術》,埃裡克斯稱自己最初收到這些期刊網站發送的廣告郵件,之後便用一款論文生成器「寫好」了論文。
  • SCI論文和畢業論文寫作技巧——基本介紹
    SCI論文和畢業論文寫作技巧----基本介紹一、 SCI的組成內容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Reference、Figures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8月4日至28日,出差在外的「論文寫手」突發潰瘍性結腸炎,入住吉林松原市中心醫院,他一邊擔心異地住院報銷困難,一邊還要應付論文買家的催稿。「(躺在病床上)雖然效率很受影響,但收了錢就得幹活;這次重症發作,用了很貴的藥,急需一筆收入來平帳,希望這次的買家不要介意。」
  • 初入門SCI論文,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的發表有些人會急功近利,想著儘快把論文發表出去,儘快得到錄用結果,儘快升職,儘快加薪。總之是越快越好!殊不知,寫作的東西是是急不來的。我們需要細思索,打下初稿,還要反覆檢查。一些人初投SCI論文喜歡找一些有名氣或影響因子不錯的雜誌來發表,奈何自身水平實在一般,總是被退修,更有數次直接被拒稿。自信心受了打擊,無數次想放棄。有幸自己堅持下來了,無意之中也鍛鍊了SCI寫作。SCI論文發表急功近利只會給自己增加壓力,我們需要正確的估量自己。其實,SCI論文寫作與發表特別需要心態,一顆平常心是最高境界。
  • 皮膚科SCI論文都發表在這些期刊
    這篇推文,我們主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排列了皮膚科最新1萬篇論文的發表期刊;同時,解析出研究熱點、最活躍的研究者,以及最有影響力論文。(皮膚科研究論文的增長趨勢)針對全球研究,我們對其中最新發表的10,999篇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時間分布顯示,全都是2020年的文章。這也意味著,下面針對全球皮膚科研究的數據都是今年最近5個月論文分析結果。
  • 他獲得博士國家獎學金,共發表論文3篇:在實驗中一定要勤於動手
    在sci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影響因子4.833)和Chemistry & Biodiversity(影響因子1.449)共發表文章3篇。
  • 論文造假潮背後:SCI 與中國科研三十年|大象公會
    中國的 SCI 論文數量從寥寥無幾,增加到了全球第二。另一方面,SCI 論文灌水、造假也層出不窮。今年 2 月,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已發布通知,針對科研評價中的 SCI 論文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要求矯正。SCI 收錄和影響因子、H 指數等文獻計量標準進入中國,如今已非議甚多。但它到底怎樣影響了中國學術,及其評價體制?這要從 SCI 到來之前中國學術的狀態說起。
  • 英文論文分為這幾類
    寫過本科論文,著急著要去計劃畢業旅行所以沒上心;寫過碩士論文,畢業論文著急著趕在截止日期前查重,只顧著湊夠字數防止查重率高的問題,小論文則用中文對付過去了,總之,沒想過;現在博士了,英文小論文是硬通貨,心氣高的人還指望往高了投,總算是有了思考的動力和必要性。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他舉例,今年初他整理了6個數據包,對應物理、化學、材料三大系列,原本可以寫成十幾篇論文,現在要壓縮為6篇論文。「現在投稿會檢測創新度,所以不能成系列地寫稿了。」「論文寫手」在與記者的交流中,透露了他的求學和科研經歷——原來,這位槍手本碩博的研究方向不盡相同,做博士後的時候各個研究方向更是橫向交叉,他對材料、物理、化學、有機電子這四個研究方向都有涉獵。他自稱讀博期間,他完成的論文數量達到兩位數,全部為英文SCI。11年前博士畢業時,「論文寫手」做了大量實驗,積累了一些實驗數據。
  • ICLR公布論文接收結果,Oral論文華人一作佔三分之一
    原創: 文摘菌 大數據文摘大數據文摘出品幾小時前,ICLR(國際學習表徵會議)組委會公布了今年的論文接收結果,今年,ICLR共收到了2594篇論文投稿,相比去年的1591篇論文投稿,增加了38.7%。
  • 中國21歲博士在《自然》連發2篇論文 教授贊:怪物
    教授怒贊「怪物」的中國21歲博士在《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來源:瞭望智庫(lD:zhczyj)2018年3月5日,國際頂尖期刊《自然》以背靠背的長文形式,在網站刊登了麻省理工學院Jarillo-Herrero教授課題組石墨烯超導的重大發現。此外,網站還專門配上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Eugene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