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2020-12-20 人民日報

「論文寫手」在論文小鋪上兜售論文。網頁截圖

10年前,記者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揭露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事件。10年後,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開張,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當年這篇批評報導也被他貼到自己的微博上,揚言記者多管閒事,「我賣論文是不觸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護的」。

「SCI論文小鋪」何以10年屹立不倒,賣出的SCI論文流向什麼地方?網上售賣論文為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強?作為店主的「老熟人」,記者耗時半年再次暗訪發現,「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來自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

買賣SCI論文成「十年老店」

「有需要物理、化學、材料類稿子的朋友就來找我吧——SCI論文代寫代發,中英互譯,淘寶交易,十年老店。」8月初,記者暗訪進入「論文寫手」提供的一家網站上的博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張不太清晰戴著眼鏡的大頭照。相比於10年前打出的「轉讓、購買、代寫、代發SCI論文,可供化學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的廣告變化不大,但是「淘寶交易」和「十年老店」字樣格外耀眼,一張疑似論文寫手的大頭照片10年未變。「論文寫手」宣稱,SCI論文內容涉及(但不局限於)有機配體合成、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徵、光物理性質的討論、納米性質的討論、量化計算的討論。「文章可供化學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

「可否代寫代發一篇材料學方面的SCI論文?」 8月24日,記者以高校研究生身份求購SCI論文,相關詢問很快得到店主「論文寫手」的回應。他介紹,價格取決於學術期刊及其影響因子,幾天後有一篇材料方面的稿子到位,影響因子3.2,價格在3萬至5萬元間。具體價格還要看改稿時的工作量和影響因子測試的多少而定。「如發表在一區的稿子,影響因子6.3,價格6.5萬元。發表在二區的稿子,影響因子2.9,價格則是3.5萬元。」

據悉,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指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科學評價系統,其中以SCI最為重要。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了四個區,一區為其中5%的頂級期刊,水平較高。

記者發現,相比於10年前,「SCI論文小鋪」論文的平均單價已由2萬元上漲至3萬元以上。在與記者討價還價中,「論文寫手」將漲價原因歸為發稿難,他說現在發稿嚴格得「變態」,導致價格飛漲。

「論文寫手」將售賣的學術稿件分成A類(預先寫好的稿件)、B類(定製稿件)、C類(翻譯稿件)、M類(特別保留稿件)四種類型。記者統計發現,從2010年至今,四類稿件賣出114篇,其中預先寫好的有109篇。售出論文高峰在2016年,一年賣出33篇SCI論文。2017年、2018年、2019年呈逐年下降趨勢,分別為22篇、19篇、8篇。今年上半年賣了3篇。按照平均單價3萬元計算,「論文寫手」10年獲利300萬元。

對生意萎縮現狀,「論文寫手」透露「現在投稿會檢測創新度」。他舉例,今年初他整理了6個數據包,對應物理、化學、材料三大系列,原本可以寫成十幾篇論文,現在要壓縮為6篇論文。「現在投稿會檢測創新度,所以不能成系列地寫稿了。」

所售賣論文跨三個學科

11月14日,記者SCI論文訂單發出80天後,「論文寫手」給記者回話,一篇三區的稿件已通過初審,影響因子3.3,研究內容為製備了核殼結構的磁性—發光納米材料,研究了其微觀結構及發光性能。他透露,該稿件已進入二審,並給出了修改意見。

「我投的是Elsevier旗下的雜誌,Elsevier現在採用改進的算法檢測文字抄襲和圖片重複使用,如果重複率超過10%,就會在第一輪審查被拒稿,不會進入專家審稿。」「論文寫手」如此保證這篇論文質量可靠,要求記者通過他的淘寶帳號付款,隨後他會將論文稿件發過來供審閱,確認無誤後雜誌審稿改稿過程將做成視頻發過來。「等稿件online(在線發表)後,我通知你審核,最後才執行淘寶的發貨操作。」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論文價格定為2.2萬元,記者藉故手頭緊退出交易。

在「SCI論文小鋪」中,「論文寫手」曬出了最近代寫代發的一篇英文SCI論文,影響因子在2至5間,論文編號為A-184-229,文章關鍵詞為「有機螢光染料、發光性質、雷射性質、重金屬離子傳感」。「論文小鋪中只是公布了我本人寫出的稿件的信息,沒有涉及買賣或轉讓等敏感信息。」記者發現「論文寫手」經常在QQ空間這樣告慰求購論文的客戶。

在記者暗訪時,「論文寫手」表示,「論文小鋪中的所有稿子都是我自己一個人寫出來的。這樣的好處是保密性很好,可以說除了我之外,沒有其他人染指這篇文章,這樣也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安全性。」

一個人究竟是如何成批量寫出不同專業方向的科研論文呢?「論文寫手」在與記者的交流中,透露了他的求學和科研經歷——

原來,這位槍手本碩博的研究方向不盡相同,做博士後的時候各個研究方向更是橫向交叉,他對材料、物理、化學、有機電子這四個研究方向都有涉獵。他自稱讀博期間,他完成的論文數量達到兩位數,全部為英文SCI。

11年前博士畢業時,「論文寫手」做了大量實驗,積累了一些實驗數據。一次偶然機會,「論文寫手」獲得了每年回母校做短期研究的機會,繼續做實驗,積累實驗數據。他說,做一篇文章需要什麼數據,篇幅是多大,可能需要補做什麼實驗,無一例外他都進行了統籌安排。

「通過這麼多年對數據的分析,可以這麼說,我只要看到數據的樣子,就知道這一段應該怎樣寫。」「論文寫手」在博文中聲稱,他寫論文通常先勾畫出一個大綱,花幾天時間形成基本骨架,隨後再花時間將數據分析填在合適位置。每天寫一點,每次寫幾百字。對稿件整體的精修是最後的工序,這個步驟至少會重複兩遍,一篇論文便可上架售賣了。

查重系統讓論文注水遇阻

「SCI論文小鋪」中售賣的A類文章價格很高,往往引來購買者質疑。「在我這裡,稿子的成本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是做實驗的成本,第二是運作的成本,第三是改稿時補充數據所花費的測試成本。」「論文寫手」在網店中解釋,他的論文沒有中介費,要價不高。

售賣的稿件如何發表?「論文寫手」在博文中介紹:稿子在投出去之前要選好適合的雜誌。「這麼多年的求學和工作經歷讓我確實積攢了不少人脈,如果運氣不好,只能靠稿件質量來與審稿人硬碰硬。」

自2018年開始,各大期刊開始設置上線檢測系統iThenticate(英文期刊通用的查重系統),「論文寫手」的稿件遭遇了攔路虎。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論文寫手」寫出論文20篇,發出8篇,年發稿量銳減一半。

「SCI論文小鋪」的交易都是通過支付寶進行。「論文寫手」稱,在稿件接收之前,不收錢;不過有的稿件要交預付款,但預付款在支付寶中間商手裡,買家籤收論文後才會支付出去。論文署名完全由買家決定。「如果想降低風險,可以讓我作為合作作者,這樣就完全沒問題了。」

記者暗訪發現,「SCI論文小鋪」的買家基本上是高校師生,來自上海、山東、四川、安徽等地。在與暗訪記者交流中,一位四川某高校買主對「論文寫手」的能力深信不疑。這位買主說代寫代發的論文和自己的專業高度契合。

「SCI論文小鋪」為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2019年12月31日,「論文寫手」發布了一篇年終總結,說「全年成稿20餘篇,接收稿件(已發出)9篇(1篇top,2篇一區,4篇二區,1篇三區,1篇四區),返回小修1篇三區。」他說,2018年是論文生意變難的第一年,各大雜誌社審核變嚴格。對於2020年,他表示「會盡力做好」。

在與記者的微信互動中,「論文寫手」表示,他所做的事不違法,也不違背學術道德。他甚至在博客中貼出記者在2010年10月20日採寫的報導《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還專門寫了一份不接受記者採訪的聲明,宣稱「現在並沒有對買賣論文立法,也就是說我做的不違法」。2011年1月19日,中國青年報對「房奴」博士賣SCI論文進行了跟蹤報導,認為這是論文買賣產業鏈中一個荒誕而真實的案例。該新聞同樣被「論文寫手」貼在了博客中,並作回應:「目前並沒有相關法律對買賣論文做出規定,根據無罪推定,法律沒有禁止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而且,根據著作權法,論文的作者有權處理本人論文,也就是說我賣論文是不觸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護的。」

「這確實是法律沒有規定的灰色地帶。」針對「論文寫手」的行為是否違法,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彭禮堂說,這種行為違反職業道德,行業內和單位內應予以紀律處分。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胡芬認為,論文屬於禁止售賣的非售賣商品之類,公開買賣顯然是違法的。從另一方面看,購買論文屬於學術造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論文寫手」也參與了造假,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買賣論文為什麼可以堂而皇之進入淘寶開店?淘寶雲客服回覆:可以賣,不建議買賣,按照正常程序可以開店。

11月10日,在武漢召開的中國科學院學部2020科技倫理研討會上,多位院士認為國家和相關部門應立法管制嚴重學術不端。參會的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認為,在學術治理中應強調基層單位法人主體的責任和作用;學術處罰必須有剛性的制度,不應一事一議。

「能夠買賣的論文層次肯定不高,大多是垃圾論文。」教育部高校設置評估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獻君教授對「SCI論文小鋪」的存在表示震驚,認為其擾亂學術殿堂,應該加以監管。「對於高校師生購買論文參與學術作假,一經發現將被取消評定資格。」

(來源:武漢晚報)

相關焦點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如今,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當年這篇批評報導也被他貼到自己的微博上,揚言記者多管閒事,「我賣論文是不觸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護的」。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10年前,長江日報記者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報導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如今,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
  • 賣SCI論文網店10年不倒,治理論文買賣必須推進學術專業評價
    10年前,有媒體曾報導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如今,據報導,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
  • 網店售賣SCI論文牟利數百萬 論文買賣是否違法?背後反映出哪些問題?
    央廣網北京12月20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常亞飛)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在網上公開售賣SCI論文已十年,先後賣出了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牟利數百萬,買家多為高校師生。記者調查發現,在電商平臺上以賣學習資料之名,行論文撰寫買賣之實的商家不在少數。論文買賣是否違法?背後反映出了哪些問題?
  • 生意十年興隆,論文買賣何以成打不死的小強?
    來論10年前,有媒體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報導一名在上海工作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如今,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他把論文當「故事」,獲中國電信獎學金!發表國際SCI論文19篇
    攻讀博士的道路上離不開論文閱讀與寫作。「每篇論文都是一個『小故事』。」在汪磊看來,閱讀文獻既磨練心智,也充滿樂趣,它更像是跟隨著作者腳步,共同探索科學奧秘的探秘之旅,久而久之,汪磊也開始創作起屬於自己的「小故事」。迄今為止,他已在國際SCI期刊上發表論文19篇,其中博士期間發表論文12篇(均為JCR一區),累計影響因子超過110,近四年SCI/EI引用共計203次。
  • 皮膚科SCI論文都發表在這些期刊
    皮膚科的大數據分析醞釀了很久,但總是對檢索結果不滿意。可能因為做科研久了,真的就會成為「變態的完美主義」。不過,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所以,有了這篇。這篇推文,我們主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排列了皮膚科最新1萬篇論文的發表期刊;同時,解析出研究熱點、最活躍的研究者,以及最有影響力論文。
  • 日本大阪大學多篇論文造假 校方稱造假「惡劣程度極高」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共同社3月17日報導,日本大阪大學15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稱,原副教授秦吉彌等人的團隊聲稱對東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和熊本地震(2016年4月)進行觀測並匯總的5篇研究論文中存在數據捏造和篡改。
  • 論文檢測催生地下交易:150元保論文過安檢(圖)
    本報記者 劉爽  為防止申請博士、碩士、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人員的學位論文存在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我省各研究生培養單位普遍啟用了「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但是近日記者採訪發現,許多學生只需花100多元,在學校檢測之前先將自己的論文找商家檢測一下,拿到檢測報告再進行相應的調整,就可以輕鬆逃過檢測系統的法眼。而這樣的商家在淘寶網上就有1630多家。
  • 發表13篇SCI論文 浙大女學霸更是科研牛人!
    讀研兩年期間,總共發表 SCI 論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5篇;申請了3項中國發明專利和3項國際發明專利;參加了華為中央硬體工程院的實習,獲評優秀實習生;今年,又斬獲竺可楨獎學金。
  • 鳥屎+石墨烯=SCI論文,華人學者用實驗數據硬核諷刺論文灌水
    而且,鳥屎天然無毒,比用有毒且昂貴的試劑來做實驗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鳥屎裡富含氮、磷、硫、氯……等元素,一袋能頂兩袋撒。翻譯一下就是,我們還有很多的實驗可以拿來灌水。用摻雜的方法發SCI,學生歡喜,老師歡喜,皆大歡喜。
  • 浙江師範大學這個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論文!
    【MBA中國網訊】浙江師範大學這個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論文!提及SCI,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高大上?傑出的科研水平?亦或是艱辛的科學研究過程?這些印象都沒有錯但SCI具體是指什麼呢?
  • 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容易嗎
    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容易嗎?國際英語期刊發論文有一定的門檻要求,肯定不能輕易發表,至於容不容易,是要根據作者個人的能力以及國際英文期刊的要求來說的,因人而異,因期刊而異。首先,就作者個人能力而言。個人能力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當一個人的能力達到足夠高的水平,在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就變得很簡單。當一個人的能力還不足以達到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的要求,那很難很難。就好比一個領域的大牛,與一個領域的新人相比,在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面對的難度是不同的。另外,國際英文期刊,意味著發表論文的語言是英文。
  • 論文買賣調查:有人花10萬買兩篇 代寫代投機構打擦邊球
    辛科覺得記者有些「矯情」:「要是大家都像你這麼想,生意還做不做?發表論文,關係到評職稱和畢業,都是人生大事。」後來,記者又在網上聯繫了其他中介機構。上海的一家「科技信息服務公司」,客服張瑩(化名)一上來就先打了一大段話:「與我們合作的客戶很多,每個月都是合作幾百篇文章的。
  • 研究生奇葩論文引熱議 滷雞蚵仔煎也成論文題
    原標題:研究生奇葩論文引熱議 有論文反思"寫不出論文"   研究生奇葩論文引熱議   文/廣州日報記者徐靜 實習生曾繁宜   「寫不出論文」這種行為竟也能成為論文題材?論文也太好寫了吧!最近,網上一片「研究寫不出論文」的論文被瘋傳,這篇名為《失能的恐懼——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的研究生論文引起了網友熱議。   今年7月,中國臺灣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一名研究生交出了一篇題為《失能的恐懼——一個研究生寫不出論文的反思》的研究生論文,深入探討了自己無法寫出一篇學位論文的諸多原因。
  • 「浙大才女」連小梅:兩年發表13篇SCI論文,竺可楨獎學金獲得者
    在浙江大學的校園裡,到處都是學霸的身影,可像連小梅這樣,能夠在兩年之內發表13篇SCI論文,榮獲竺可楨獎學金的超級學霸,卻是令人嘆服的別樣存在。連小梅,現在是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的一名在讀研究生,這位浙大才女,正在科研舞臺上大放異彩。年紀輕輕的她就斬獲不俗成就更是讓與她同領域的研究者只能望其項背。
  • 科學家光寫論文不抗疫情?我幫大家解讀一下68篇新冠病毒論文
    今天就來幫大家好好吃一吃學術瓜,分析一下新冠病毒究竟出了多少論文、該不該在這時候發這麼多論文、中國科學家的表現如何。 01.現在究竟發了多少篇論文? 新冠病毒的文章數量在持續增長。截至2月3日,我總共找到了68篇。
  • ICLR 2020 匿名評審九篇滿分論文,最佳論文或許就在其中
    機器之心整理 參與:思源、蛋醬、澤南 從反傳的自動微分機制,到不平行語料的翻譯模型,ICLR 2020 這 9 篇滿分論文值得你仔細閱讀。
  • 初入門SCI論文,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的發表有些人會急功近利,想著儘快把論文發表出去,儘快得到錄用結果,儘快升職,儘快加薪。總之是越快越好!殊不知,寫作的東西是是急不來的。我們需要細思索,打下初稿,還要反覆檢查。一些人初投SCI論文喜歡找一些有名氣或影響因子不錯的雜誌來發表,奈何自身水平實在一般,總是被退修,更有數次直接被拒稿。自信心受了打擊,無數次想放棄。有幸自己堅持下來了,無意之中也鍛鍊了SCI寫作。SCI論文發表急功近利只會給自己增加壓力,我們需要正確的估量自己。其實,SCI論文寫作與發表特別需要心態,一顆平常心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