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論文當「故事」,獲中國電信獎學金!發表國際SCI論文19篇

2021-01-09 校園快報

日前,2019年度中國電信獎學金獲獎名單公布,哈工大(深圳)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汪磊獲「中國電信獎學金·飛Young獎」,這是我校學子首次獲得該項榮譽。

汪磊同學2016年9月進入哈工大(深圳)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飲用水消毒副產物去除技術的研究。在導師陳白楊教授的指導下,他確立了研究方向為管網用戶端消毒副產物去除技術的研究,致力於研發高效率、低能耗以及高節水率的消毒副產物控制技術,為實現管網用戶端自來水直飲奠定基礎。

攻讀博士的道路上離不開論文閱讀與寫作。「每篇論文都是一個『小故事』。」在汪磊看來,閱讀文獻既磨練心智,也充滿樂趣,它更像是跟隨著作者腳步,共同探索科學奧秘的探秘之旅,久而久之,汪磊也開始創作起屬於自己的「小故事」。迄今為止,他已在國際SCI期刊上發表論文19篇,其中博士期間發表論文12篇(均為JCR一區),累計影響因子超過110,近四年SCI/EI引用共計203次。

談及如何保持科研工作熱情,興趣是汪磊的秘訣。讀博之路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汪磊有時也會因為枯燥的實驗而稍感沮喪,「但想到獲得正確數據時的那份成就感,一切也都值得了。」汪磊表示,當科研成為了興趣,遇到的種種困難也將會從「絆腳石」變為「墊腳石」。

除了每天在實驗室裡打卡,汪磊的身影也時常出現在大學城體育館的羽毛球場上,滿滿「學術範」的他,其實還是哈工大(深圳)羽毛球隊的一名運動健將。「在球場上揮灑汗水時,所有煩惱和壓力都能拋之腦後。」汪磊在鑽研學術之餘時常通過運動來放放空,「運動是最好的釋壓良藥,每場酣暢淋漓的運動過後,其實都是整裝再出發的全新開始。」汪磊建議學弟學妹在潛心科研時,千萬不要忽視練就強健的體魄。

博士生涯即將畫上句號,科研之路卻將精彩繼續。在博士畢業後,汪磊計劃繼續從事科研工作,在一次次探秘中發現更多未知的精彩,為自來水直飲領域的科學研究繼續貢獻力量。

據悉,中國電信獎學金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自2014年起聯合設立,本次評選自2019年12月啟動以來,得到全國高校的廣泛關注和青年學生的積極參與,經過校級推選、省級初評、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等環節,全國共評選產生1700名「中國電信獎學金·飛Young獎」獲得者,其中廣東省96名,獎勵金額為5000元。

汪磊同學參加學術會議

科研之餘,汪磊同學時常參加體育活動

來源:哈工大深圳 文:謝梁暉 李穎

相關焦點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浙大才女」連小梅:兩年發表13篇SCI論文,竺可楨獎學金獲得者
    在浙江大學的校園裡,到處都是學霸的身影,可像連小梅這樣,能夠在兩年之內發表13篇SCI論文,榮獲竺可楨獎學金的超級學霸,卻是令人嘆服的別樣存在。連小梅,現在是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的一名在讀研究生,這位浙大才女,正在科研舞臺上大放異彩。年紀輕輕的她就斬獲不俗成就更是讓與她同領域的研究者只能望其項背。
  • 發表13篇SCI論文 浙大女學霸更是科研牛人!
    讀研兩年期間,總共發表 SCI 論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5篇;申請了3項中國發明專利和3項國際發明專利;參加了華為中央硬體工程院的實習,獲評優秀實習生;今年,又斬獲竺可楨獎學金。
  • 他獲得博士國家獎學金,共發表論文3篇:在實驗中一定要勤於動手
    連續兩年獲得瀋陽藥科大學一等學業獎學金並在2019-2020學年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在sci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影響因子4.833)和Chemistry & Biodiversity(影響因子1.449)共發表文章3篇。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2017、2018、2019年呈逐年下降趨勢,分別為22篇、19篇、8篇。今年上半年賣了3篇。按照平均單價3萬元計算,「論文寫手」10年獲利300萬元。    對生意萎縮現狀,「論文寫手」透露「現在投稿會檢測創新度」。他舉例,今年初他整理了6個數據包,對應物理、化學、材料三大系列,原本可以寫成十幾篇論文,現在要壓縮為6篇論文。「現在投稿會檢測創新度,所以不能成系列地寫稿了。」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他介紹,價格取決於學術期刊及其影響因子,幾天後有一篇材料方面的稿子到位,影響因子3.2,價格在3萬至5萬元間,具體價格還要看改稿時的工作量和影響因子測試的多少而定。「如發表在一區的稿子,影響因子6.3,價格6.5萬元。發表在二區的稿子,影響因子2.9,價格則是3.5萬元。」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作為店主的「老熟人」,記者耗時半年再次暗訪發現,「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來自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發表在二區的稿子,影響因子2.9,價格則是3.5萬元。」據悉,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指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科學評價系統,其中以SCI最為重要。
  • 皮膚科SCI論文都發表在這些期刊
    所以,有了這篇。這篇推文,我們主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排列了皮膚科最新1萬篇論文的發表期刊;同時,解析出研究熱點、最活躍的研究者,以及最有影響力論文。皮膚科論文概況全球已經在皮膚科領域發表了214,648篇Medline收錄的文獻。2000年,皮膚科發表了3,393篇論文;到2020年,就達到了23,196篇論文;二十年增長了6倍。
  • 他復旦大學碩博連讀,發表論文23篇,其中21篇SCI,累計影響因子113
    在校期間,侯磊連續四年位列同年級綜合排名前二,共發表論文23篇(其中21篇SCI論文,2篇中文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累計影響因子113,申請中國發明專利5項,獲授權1項。
  • 南通大學本科生王子恆以第一作者發表14篇SCI論文,還自主創業
    這就是他火的原因。王子恆所在的班級為臨床腫瘤154班,本班是考研專班,今年以43%的考研錄取率成為「學霸班級」。王子恆同學也被錄取為南通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專業的研究生。不過這一些作為本科生應該是正常的求學之路,王子恆火不是因為考研,而是因為在校期間一個本科生發表SCI論文14篇,並成為多個SCI期刊的外審專家,創全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歷史新高。
  • 三本南通大學學生王子恆發表14篇SCI論文,真牛!比大學教授還牛
    因為他兩年內發表14篇SCI論文,這可是大學教授都望而生畏的成績,是非常令人羨慕的。 按照常規,碩士研究生一篇SCI論文即可畢業,博士生3篇SCI論文即可畢業。副教授級別的教師一年一兩篇SCI論文,教授最多也不超過五六篇論文。所以,王子恆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也就不足為怪了。
  • 高校SSCI/SCI論文發表依舊重要
    文章數及文章被引排名均為全球第二;篇均被引11.68次,篇均被引穩步提升。 No.2 中國內地高校情況 中國內地一共290所高校有學科進入全球前1%。進入前百分之一的學科數1250個,千分之一的學科數138個。
  • 美"減肥雞湯"專家被撤多篇論文 曾發表"披薩論文"
    此外,他領導的「聰明食堂行動」得到了2200萬美元的聯邦財政支持,旨在在3萬所學校中推廣健康飲食。「披薩論文」招懷疑2016年,萬辛克發表的一篇博文招致對他學術生涯的全盤懷疑。這篇題為《永不說「不」的研究生》記述了他教會一個土耳其交換生,從一份義大利自助餐廳數據中「強行」分析出結論的故事。
  • 他們是湖大2020優秀畢業研究生代表:發論文、拿國獎、申請專利……
    發表SSCI期刊論文 2篇、在《中華醫院管理雜誌》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參編國家綠皮書《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7版)部分章節、《中國健康政策與新醫改研究叢書》及本科教材等。哲學學院 張迪張迪,哲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研究生第二黨支部書記。
  • 她是上海市優秀畢業生,華東理工大研究生,發論文2篇,獲國獎……
    張淑華在碩士期間,與導師合作發表學術論文2篇。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上海市「知行杯」決賽一等獎,華理一等學業獎學金,華理「花梨青年說」之「我和我的祖國」徵文比賽一等獎,華理第二十二屆論文年會二等獎,並在全國第十六屆語篇分析研討會上宣讀論文,獲「優秀主持」證書。
  • 急診科SCI論文倍增;大數據挖出發表期刊列表及臨床科研策略
    2011年,僅有4,207篇論文;到2020年目前,就已經達到22,888篇論文;十年翻5.4倍。(急診科研究論文的增長趨勢)我們對其中最新發表的10,997篇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根據急診科領域2020年發文2.2萬篇的總量,下面針急診科的數據大都是今年最近半年論文分析結果。國家分布可以看到,美國發表論文數最多,為4,122篇;中國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為1,865篇,佔18%,排在第二位。義大利、日本和加拿大分列第三到五位。
  • 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容易嗎
    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容易嗎?國際英語期刊發論文有一定的門檻要求,肯定不能輕易發表,至於容不容易,是要根據作者個人的能力以及國際英文期刊的要求來說的,因人而異,因期刊而異。首先,就作者個人能力而言。個人能力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當一個人的能力達到足夠高的水平,在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就變得很簡單。當一個人的能力還不足以達到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的要求,那很難很難。就好比一個領域的大牛,與一個領域的新人相比,在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面對的難度是不同的。另外,國際英文期刊,意味著發表論文的語言是英文。
  • 23歲本科生發14篇SCI論文,是10餘本雜誌外審專家,和一公司董事
    2019年1月15日,他的第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論文在《Molecular Genetics & Genomic Medicine》(《分子遺傳學與基因組醫學》)雜誌上發表,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外審「直接通過」的四個字給了王子恆很大的鼓勵。
  • 23項獎學金+5篇論文+2項課題!廣財大走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12月9日,由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學聯主辦的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名單揭曉,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17級新聞學(財經新聞)1班辜良烈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 廣東醫科大學劉建強教授團隊又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中國教育在線訊 日前,由劉建強教授指導的碩士研究生劉偉聰以廣東醫科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了題為《A multifunctional aminated UiO-67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antitumor cytotoxicity through bimodal drug delivery》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