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範大學這個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論文!

2021-01-20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浙江師範大學這個全英文班一下子出了4篇SCI論文!

提及SCI,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高大上?傑出的科研水平?

亦或是艱辛的科學研究過程?

這些印象都沒有錯

但SCI具體是指什麼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資料卡片

SCI,又名科學引文索引

與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並稱世界科技文獻檢索系統三巨頭

其中尤以 SCI 為重中之重

SCI論文是進入985、211大學的「小助手」

是對研究者科研水平和成果的重要認可

也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及發展趨勢

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

一般在研究生階段比較常見

然而

浙師大物電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全英文班

2016級四名本科生

陳懿婧、曾琳、趙春然和馮喆

在校「雙龍學者」何益明教授的指導下

創新製備了更加高效的光催化材料

用於固氮制氨和染料降解

打破常人眼裡的「不可能」

在SCI上成功發表自己的論文

甘坐冷板凳,實驗、論文見曙光

漫漫科研路,唯有堅持才有成功的可能。日復一日,她們終於在實驗室孕育出了科研的花朵。

「在沒課的周末,我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時候為了保證取樣的時間,趙春然甚至忘記時間錯過午飯。為了及時取樣品記錄關鍵的實驗數據,就算要開會或者值班,她也不忘每隔十五分鐘跑到樓下的實驗室「守著」。現在回想起「耗」在實驗室的那段時光,她表示「雖然緊張但是很充實」。

科研這條路上,充滿著坎坷和曲折。冷板凳往往一坐就是一兩年,馮喆總結自己一篇論文的發表,通常要經歷「看文獻—定課題—製備催化劑—活性測試—規律確定—做材料表徵—寫論文—投稿」等多個階段。發表一篇高級別期刊論文需要花費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沒有任何捷徑可言。「我們必須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心甘情願地堅持。」曾琳堅定地說道。

正在學習的馮喆

「我好像突然就開竅了!」這樣的「奇蹟」在實驗中數見不鮮,一個不起眼的因素就可能會對最後的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理論上可以成功,卻得不到理想的結果,很有可能是過程中某個地方出錯了。這時候千萬不能放棄,一定要多找老師溝通。」陳懿婧對此深有感悟。

科研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如果你認為實驗成功便可以接近曙光,那就大錯特錯了。論文寫作可不是一盞省油的燈!

趙春然分享道:「撰寫英文的自然科學論文和我們平時的英語寫作並不相同,它強調語言的邏輯性以及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其中專業英語詞彙是非常重要且基礎的部分,這需要平時積累大量的專業英語詞彙。」

英文筆記

而表達過於口語化也是「小白們」的通病,為了使文章語言更加嚴謹,她們大量閱讀英文文獻,從中學習和積累專業的語言表達。一篇英文論文的篇幅往往非常大,為了緩解寫作時的疲憊感,她們通常分版塊進行寫作。

寫一篇論文很難,而指導論文的完成更是難上加難。何益明作為指導老師,從學生開始進實驗室,他就會幫助他們確立下一步的研究題目,說明實驗操作的每一個階段。「記得有一次實驗結果出現問題,何老師第一時間出現,挨個詢問我們的進展,耐心地給每個人提出指導意見,最終我們共同奮戰到深夜才成功攻克難題。」在學科競賽中,他也總和學生一起改PPT、答辯稿……這種細水長流的陪伴讓作為組長的馮喆十分感激。

師者傳承,打造校院科研鏈

看到學生們收穫的成果,何益明倍感欣慰。當年他還是浙師大的一名學生時,班主任趙雷洪老師引導他走上了科研之路,「這是人生難得的轉折點」。在完成了碩士、博士、博士後的學習和工作後,何益明懷著對母校深厚的情感,在2008年進入浙江師範大學數理信息學院材料物理系,從事教學科研。如今,作為開系元老之一的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66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6篇,H指數33;指導本科學生發表SCI論文13篇。

據何老師介紹,材料系從開設初期就不斷激勵學生走上科研的道路,因此學院在相關課程設計、制度構建上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像實驗中最常用也是最基礎的表徵測量,學生基本能在課堂上系統學習這一方法的原理。即使是初進實驗室的新手,他們依靠理論的支撐,也不會無從下手。

無機化學實驗課堂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長期堅持導師制培養制度,通過邀請生化學院和本學院的教授,以講座的形式為同學們介紹材料科學前沿的科研成果。之後,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導師」,加上專業實踐技能課程的激發,學生在導師的引導下相繼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活動。

大一下半學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專業知識學習之後,趙春然深感科研對於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如果這門學科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我覺得遠遠達不到國家對於我國新型材料人才的培養要求,所以在那時,我就有進入實驗室的準備,跟隨導師展開科研訓練。」

為了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何益明將科研搬入課堂,融入教學,這種教學科研相長的模式為本科生參與科研鋪下了「奠基石」。

「如果課堂中出現的基礎知識正好應用到了某個科研中,那我就會順帶仔細分析這項成果。」何益明認為理論結合實踐的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可以讓他們認識到科研的實用性,降低學生的心理門檻,讓他們明白「科研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今,科學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校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科研活動,不僅為在SCI上發表論文的學生提供物質獎勵,在評優評獎時給予加分,還會將SCI論文作為保研加分權威的「硬核」指標

「喜不喜歡或者適不適合,你只有做了才會知道。」何益明總結道。在這樣一個全民科研的環境下,材料系每年基本都能發四五篇論文,且自2008年開系以來,考研率一直在30%以上,去年的考研率高達50%,今年則飆到75%,位列全校第一

科研之路,讓光催化更大能量

現代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是能源、信息和材料,其中能源和材料都與材料物理專業有關。我國的科技發展離不開新材料的研發,而新材料的出現又將推動我們能源的轉型。

陳懿靜科研成果圖注

曾琳科研成果圖注

趙春然科研成果圖注

馮喆科研成果圖注

四位同學的研究方向都是光催化,即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光能轉換成為化學反應所需的能量,來產生催化作用,促進染料降解,減少汙染。據統計,全球每年在合成氨時消耗的能源就佔了2%,而利用光能驅動的方法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此外,太陽能取之不盡,不會產生其他汙染物,這在能源危機緊迫、環境汙染嚴重的當今也顯得格外有價值

「班主任何益明老師和我們的溝通交流非常的多,受到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對於新型光催化材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趙春然確定了新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方向。

「就目前來說我們的研究對社會的影響還不夠大,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科研的種子已經在這個實驗室裡播種,在她們心裡萌芽。目前曾琳成功保研中國科技大學,趙春然保研浙江師範大學,馮喆、陳懿婧則準備考研,她們表示自己會堅守初心,在科研路上繼續前進。

給努力的你們

「如果本科生要走科研這條路,一定要把握時間和機會,儘早進實驗室,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同時,進實驗室之前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學到什麼。科研人的初心是創新與奉獻,對於科研人而言,過程遠比裡程碑更重要。」

「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放棄,堅持下去總會好的。」

實驗的道路上難免碰壁,但敢於嘗試就能創造「奇蹟」。

「從思想認識上不能把教學和科研對立起來,這兩者並不是不可調和的,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不忘初心 科研育人

不忘育人初心,學院鼓勵每一位教師將科研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積極引導本科生儘早開展科學研究。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歷年考研率超30%,每年均有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收錄雜誌上發表論文,在省部級以上比賽中獲獎多項,這與該專業長期堅持導師培養制度,通過前沿講座和專業實踐技能課程激發和引導學生進入實驗室,在學生中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是分不開的。

目標在心中,路在腳下!

相信在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的推動下

新時代綠色能源發展指日可待

漫漫科研路,將是她們未來無盡的徵程

也正是這一群不懼滯阻的青年人

將匯起點滴,改變世界......

相關焦點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他舉例,今年初他整理了6個數據包,對應物理、化學、材料三大系列,原本可以寫成十幾篇論文,現在要壓縮為6篇論文。「現在投稿會檢測創新度,所以不能成系列地寫稿了。」    8月4日至28日,出差在外的「論文寫手」突發潰瘍性結腸炎,入住吉林松原市中心醫院,他一邊擔心異地住院報銷困難,一邊還要應付論文買家的催稿。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容易嗎
    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容易嗎?國際英語期刊發論文有一定的門檻要求,肯定不能輕易發表,至於容不容易,是要根據作者個人的能力以及國際英文期刊的要求來說的,因人而異,因期刊而異。首先,就作者個人能力而言。個人能力水平是有高低之分的,當一個人的能力達到足夠高的水平,在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就變得很簡單。當一個人的能力還不足以達到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的要求,那很難很難。就好比一個領域的大牛,與一個領域的新人相比,在國際英文期刊發論文,面對的難度是不同的。另外,國際英文期刊,意味著發表論文的語言是英文。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他舉例,今年初他整理了6個數據包,對應物理、化學、材料三大系列,原本可以寫成十幾篇論文,現在要壓縮為6篇論文。「現在投稿會檢測創新度,所以不能成系列地寫稿了。」  8月4日至28日,出差在外的「論文寫手」突發潰瘍性結腸炎,入住吉林松原市中心醫院,他一邊擔心異地住院報銷困難,一邊還要應付論文買家的催稿。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記者統計發現,從2010年至今,四類稿件賣出114篇,其中預先寫好的有109篇。售出論文高峰在2016年,一年賣出33篇SCI論文。2017年、2018年、2019年呈逐年下降趨勢,分別為22篇、19篇、8篇。今年上半年賣了3篇。按照平均單價3萬元計算,「論文寫手」10年獲利300萬元。對生意萎縮現狀,「論文寫手」透露「現在投稿會檢測創新度」。
  • 華南農業大學展出民國時期論文 全英文撰寫(圖)
    華南農業大學展出民國時期論文 全英文撰寫(圖)     華南農業大學展出的民國十五年全英文撰寫的畢業論文
  • 浙江師範大學2018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分組公告
    教師教育學院專業碩士(教育管理)專業答辯安排答辯時間:2018年12月15日周六上午8:00開始答辯地點:2幢206微格教室答辯主席:張天雪(教授、浙江師範大學)委員:於榮(教授、浙江師範大學)蔡志良(教授、浙江師範大學)
  • 英文論文分為這幾類
    所有要畢業的人,不管你是本科生、碩士還是博士,都得寫一篇論文。碩士和博士也許還必須要有一篇或幾篇在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才能獲準領便當。當你模仿模仿再模仿時,可曾想過這個問題:寫論文的語言和平時說話、電影、劇集或小說的語言到底有何不同?
  • 研一學生發表全英文論文入選國際權威文獻檢索系統
    日前,浙江財經大學信息管理和工程學院的一名研一學生,在導師指導下,寫了一篇全英文論文,從理論上解答了這個問題。這篇論文還被刊登在中科院SCI-TOP期刊《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上。「這篇論文考慮了各氣象因素之間空間和時間的特徵關係,使用深度學習算法對風速時間序列進行預測。
  • 「浙大才女」連小梅:兩年發表13篇SCI論文,竺可楨獎學金獲得者
    在浙江大學的校園裡,到處都是學霸的身影,可像連小梅這樣,能夠在兩年之內發表13篇SCI論文,榮獲竺可楨獎學金的超級學霸,卻是令人嘆服的別樣存在。連小梅,現在是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的一名在讀研究生,這位浙大才女,正在科研舞臺上大放異彩。年紀輕輕的她就斬獲不俗成就更是讓與她同領域的研究者只能望其項背。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這個問題問的人非常多,很多人都有疑惑或者是內心有不安。因為近年來爆出的很多學術不端的事情讓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原來在《論文寫作發表全攻略》這本書裡講過這個問題。比如下面這篇寫美國人改變職稱評審體系的論文,至今我都印象深刻,強烈推薦大家都讀一讀。可能會幫助你緩解一些評職稱的焦慮感。從新媒體研究領域的「教師評價標準」看美國大學教師晉升和終生教職的評審規則這篇論文是一個外國人寫的,中國人翻譯過來發表在《裝飾》雜誌,一個藝術學領域的C刊。
  • 權威發布② | 浙江師範大學2021年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英語水平應符合以下條件:CET4≥425或IELTS≥5.5或TOEFL≥80或在英文國際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過英文學術論文(含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為第二作者)或在母語為英語的國家(地區)學習1年及以上。科研能力強、成就特別突出的,可適當降低要求。
  • 祝賀:南京師範大學2019年CSSCI期刊論文發表數排名全國17位!
    近日,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高校科研成果統計分析資料庫》公布了全國高校CSSCI期刊論文發表數量排行榜。我校2019年度CSSCI期刊論文發表量為755篇,在全國高校排第17位,在全國師範類高校排第4位,在江蘇高校排第2位。
  • Dissertation英文論文寫作全攻略
    英文論文寫作就和吃魚一樣,要從魚身吃起,而不是魚頭。在不知道主體論述部分寫什麼內容的情況下,Introduction是不可能很快的完成,因為Introduction經常包含對內容的大致介紹。也就是說,一篇研究論文贏得讀者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Title,Abstract和Introduction寫得好壞。因此這三項內容將詳細加以講述。寫論文前盲目動筆,開始寫Introduction! 1.Introduction 部分你Introduction的結構應該是按照這個思路展開的。開始非常寬泛的介紹背景。然後逐漸收縮,扣到你文章的主題上。
  • 發表13篇SCI論文 浙大女學霸更是科研牛人!
    讀研兩年期間,總共發表 SCI 論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5篇;申請了3項中國發明專利和3項國際發明專利;參加了華為中央硬體工程院的實習,獲評優秀實習生;今年,又斬獲竺可楨獎學金。
  • 獲獎名單新鮮出爐|全省法院學術論文專題研修班暨第三十屆學術討論...
    獲獎名單新鮮出爐|全省法院學術論文專題研修班暨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在紹興上虞開幕!12月16日,全省法院學術論文專題研修班暨第三十屆學術討論會在紹興上虞開幕。
  • 初入門SCI論文,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的發表有些人會急功近利,想著儘快把論文發表出去,儘快得到錄用結果,儘快升職,儘快加薪。總之是越快越好!殊不知,寫作的東西是是急不來的。我們需要細思索,打下初稿,還要反覆檢查。一些人初投SCI論文喜歡找一些有名氣或影響因子不錯的雜誌來發表,奈何自身水平實在一般,總是被退修,更有數次直接被拒稿。自信心受了打擊,無數次想放棄。有幸自己堅持下來了,無意之中也鍛鍊了SCI寫作。SCI論文發表急功近利只會給自己增加壓力,我們需要正確的估量自己。其實,SCI論文寫作與發表特別需要心態,一顆平常心是最高境界。
  • 東北師大再曝碩士論文抄襲 中文摘要完全雷同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兩篇論文題目、中文摘要、關鍵詞、引言(前言)、正文、參考文獻均近乎完全一致,英文摘要中的一處拼寫錯誤也相同。王清春論文的完成時間為2004年4月,李宏論文的完成時間為2006年5月,時間上李宏論文比王清春論文晚兩年多。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2006屆碩士畢業生張立明的學位論文《魏氏三祖詩歌特色研究》已被該校認定抄襲,撤銷了張立明碩士學位,並給予導師停止招收研究生兩年的處罰。張立明與李宏均於2006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
  • SCI論文翻譯,如何避免中式英語?
    而論文翻譯過程中,語言表達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由於習慣性,寫作者在翻譯論文的時候容易無意識地出現中式英語,導致被拒稿。那麼SCI論文翻譯過程中,究竟該如何避免中式英語呢?1、寫作時態和語態英文中的寫作時態很多,其中常用的主要有三種: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和將來時。我們在翻譯論文時,如果不能正確選用時態,很容易改變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影響論文質量。另外,寫作語態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運用得當,也會為論文添彩。
  • 全英文交班制度讓護士的英語棒棒噠!
    為提高護士的英語水平,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半年來,中國武警總醫院神經血管外科護理單元在實行全英文交班制度,護士由開始簡單的日期、姓名、床號等基本交班信息,逐漸達到能流利的閱讀專業醫學英文單詞,現在能夠用專業的英文描述詳細的病情及診斷,進一步提升了護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