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看臺灣的前世今生

2020-12-25 365觀影

1989年對臺灣來說同樣是一個經歷著解構和重組的符號,同年8月15日,臺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落成於嘉義,這一裡程碑事件的背後是解除「黨禁」後席捲全島的民主化浪潮,電影《悲情城市》也正是由於這樣的機緣觸碰了「二二八」這個長期被執政的國民黨所壓制的政治「禁忌」,揭開了無數普通人疼痛了四十年之久的心靈傷痕。

電影並不是對「二二八」的全景記錄,侯孝賢甚至連一個鏡頭都沒有留給1947年腥風血雨的臺北,視線始終聚焦在基隆——一個被「悲情」所修飾的城市。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展示給我的只是一個家族在亂世中消亡的悲劇,讓我在看完影片後沉默了許久。

羅蘭·巴特曾經說過,電影的連貫性迫使我們不能中途閉眼,這將有可能隨時讓我們漏看某個關鍵。而這種關注的緊張完全沒必要出現在《悲情城市》的觀影過程中。不溫不火的慢節奏在時光的流走中分散著我的注意力,我大可以細細回味一段段情節而不擔心失去情節之間相互的連貫性。我一度認為侯孝賢一定是「年鑑學派」的同道者,在故事情節展開的相當長時間裡,雖然危殆的政局、小鎮上的仇殺和進步人士的密謀接連出現,但一以貫之的主線卻是長鏡頭下平常人柴米油鹽的人間煙火,瑣碎、平淡甚至有些無聊,但這正是老百姓參與和書寫長程歷史的方式,構成了所謂的「長時段演進」。

但「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成為了整部影片的轉折,它使主要人物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故,氣氛驟然變得陰冷和恐怖,使情節轉折所需要的緊張和衝突顯露無遺。也正是在這樣一場醞釀已久同時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中,人物的命運如同一葉扁舟,在驚濤駭浪面前變得無比動蕩和兇險。侯孝賢迴避了對殺戮的直接映射,鏡頭下始終遠離風暴中心的基隆,市民們如驚弓之鳥一般仔細聆聽陳儀帶有濃重江浙口音的溫和講話,卻不曾意識到當局緩兵之計背後的刀光劍影。他用這樣獨具匠心的方式,傳遞給觀眾一種莫名的戰慄與恐懼。

《悲情城市》充滿藝術張力的精彩之處在於,它同樣把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恰如其分地寄托在平凡人的身上。在文清和寬美的愛情中,我能洞悉到影片昏暗基調中一抹飽含著溫情與感動的亮色。梁朝偉憑藉其一流的表演功力塑造了一個由於耳聾只能用肢體語言和紙筆來表達自身思想和感情的林家老四——文清,他是一個技術了得(至少可以藉此安身立命)的攝影師,也是一個參與了政治運動的左翼同情者,但他對政治的感知力卻遠遠比不過寬榮那些侃侃而談的知識界朋友,他在行動上參與但卻在精神上疏離這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小圈子,他所期待的只是和寬美一起過著談詩論道、粗茶淡飯的平常生活。文清的歸宿沒有直接交待,但在國府遷臺後嚴厲處置持不同政見者的「戒嚴」時期,他的命運自然兇多吉少,也可以認為是不言自明。

《悲情城市》的鏡頭所對準的是一個在戰後渴望和平和發展的基層社會,聚焦的是只想平平常常過日子的底層民眾,平民化的視角與血淋淋的悲劇映出了一個無比強烈的反差,呈現了一處難以彌合的歷史傷口。這是影片的成功,更是時代的悲劇。

侯孝賢在《悲情城市》中所拷問的,又決不僅僅是國民黨威權統治的血腥和殘酷,他將觸角伸向了更切近時代本質的臺灣主體性問題。他借用林家老大林文雄之口說出了「我們本島人最可憐,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國人,眾人吃,眾人騎,沒人疼」的真切感受。短短幾十個字,概括了臺灣幾個世紀間在大國中反覆易手的風雨,抒發了臺灣人「亞細亞孤兒」的漂泊感。通過影片中人物看似不經意間的言談與活動,能看到《馬關條約》的遺棄給臺灣人帶來的憤懣,能看到後藤新平所奠定的日據統治模式在臺灣的生命力,也能看到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措置失當破壞臺灣原有的穩定社會結構所導致的民心盡失。歷史的複雜面相交織在影片的各個角落,增強了敘事話語的厚重感。

《悲情城市》記錄了從臺灣光復到國府遷臺四年的腥風血雨,表現了從「二二八」到「戒嚴」解除臺灣民眾四十年的壓抑與憂傷,揭示了亂世的動蕩、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短暫。它是一篇劃時代的政治寓言,更是一曲直擊人性本質和人心深處的動人輓歌。看過之後留存在我心底的不是撕心裂肺的痛楚,而是欲哭無淚的悲傷。「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侯孝賢所表達的,又何止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分明還有對人生悽涼的感慨。人和歲月,就是生活。

相關焦點

  • 根據土星宮位看前世今生
    根據土星宮位看前世今生你想知道你前世的人生嗎?土星掌管命運,我們可以從中窺知一二。你何不利用這些訊息,解讀分析,進而豐富你今世的人生。今生的你個性上一反前世,耐心相當好。  第二類型者,土星二宮  前世的你,豐衣足食,生活無慮,偶爾奢侈一時,悠遊度日,倒不成問題。但是,長久下來,縱使有金山銀山,也有用盡的一日。老年之後經濟狀況就很不好了。縱便想重新修正,奈何時光不再。這一份感慨延續到今生。
  • 從悲情城市到海角七號 看臺灣文化一窩蜂現象
    從悲情城市到海角七號 看臺灣文化一窩蜂現象 2008年12月08日 09:08:00  來源:   正當電影《海角七號》在島內爆紅之際,拍過《悲情城市》的導演侯孝賢日前強調
  • 從濟南銀座中心看城市綜合體的前世與今生
    進化與化境   --------從銀座中心看城市綜合體的前世與今生  進化   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曾乘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 年的環球航行, 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
  • 陳斌華:臺灣高雄的前世今生
    高雄是臺灣地區第二大城市、最大的港口,是南臺灣重鎮。這裡有著港都旖旎的海濱風情,有著南部特有的淳樸與熱情,同時又因為是民進黨、「臺獨」勢力的大本營、根據地而充滿草根政治色彩。  儘管多次到高雄,但這個城市對我來說,還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難以看清她的真面目。就像驕陽照耀下的愛河,既溫柔婉轉又波光刺眼。
  • 臺灣鐵路地下化的前世今生
    縱觀國內,中國臺灣地區的鐵路地下化起步最早,規模最大,本文以中國臺灣為例,帶您了解臺灣鐵路地下化的前世今生。臺灣鐵路始建於 1887 年,截至目前,臺灣鐵路由以西部幹線、東部幹線、南迴線構成的環島鐵路網絡,為臺鐵核心的運營線路,其他線路則為運量較小的支線鐵路。至 2016 年底為止,臺鐵的運營裡程總數為 1,065 公裡,車站總數為 241 座,軌道總長度則為 2,480 公裡。
  • 《尋找前世之旅》第一章 前世今生
    關注微信號【xs027hhl】可以用微信看小說  煙花三月下江南,此時這座以美景聞名全國的城市正處於一年中最美的時候,處處綠意盎然
  • 悲情城市——臺灣新電影
    20世紀80年代,臺灣電影界掀起了一股風起雲湧的電影運動。臺灣一群年輕的電影工作者走出了陳舊的電影工業製作與敘事模式。他們在題材上審視臺灣的歷史經驗,企圖以影像再現臺灣:在美學上,他們則創造出以深焦攝影和長鏡頭運動為主的美學風格,引起世界影壇的驚嘆,形成了臺灣新電影運動。
  • 重慶渝中區老街道,歷史悠久底蘊豐厚,見證城市前世今生
    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遊的經濟、金融商貿物流中心的重慶,是一座具有豐厚歷史底蘊的城市,其它不說,就憑其先後3次成為直轄市這一點,也值得重慶人驕傲,第一次直轄是1939年,當時還在與日本人打仗,再就是1949年到1954年,最後一次是1997年開始,這在全國幾千座城市中,絕對是絕無僅有
  • 前世的恩,今生的愛
    前世今生是多少人念及的事情了。佛曾經說過,萬物皆有靈性,萬物皆可成佛,萬物皆有因果,萬物皆有輪迴。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報。萬法皆可空,唯有因果不空。只見三生石上面出現了一個畫面,首先是一個茫茫的大海,然後沙灘邊上一個一絲不掛的女子靜靜的躺在沙灘上,第一個路過的人看了看,搖了搖頭說了一句,這麼年輕就死了,真是造孽然呀!然後搖了搖頭後走了。
  • 臺灣 悲情城市裡的柔情九份
    臺灣 悲情城市裡的柔情九份若要說起我的奇葩之處,簡直數不勝數,雖然同為00後(雖然只差兩年哈哈哈)但我卻有著迷之涉獵範圍,除了還勉強跟得上時代潮流裡的網絡流行語,年輕人的一切關注點,在我這也僅是去稍加了解,也是避免自己太過落伍的一個方法。
  • [行走臺灣]臺灣古早味:牛軋糖的前世今生
    牛軋糖,是每一位臺灣人,最難以忘懷的古早味。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臺灣懷舊小鎮 悲情城市九份的真面目
    九份位於臺灣臺北縣芳鎮,擁有獨特的舊式建築、坡地以及懷舊風情,1990年後因電影《悲情城市》在此取景,透過影片而聲名鵲起。行走在九份彎曲迴旋的街道上,歲月的痕跡隨著古老的建築一點一滴侵入心間,一個溫暖而真實的小鎮就這樣刻入腦海,其實悲情城市不悲情,九份小鎮是您自由行之旅上不可錯過的一戰!
  • 臺灣寫真:吃並快樂著--臺灣"油飯"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臺北三月十八日電 題:臺灣油飯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記者 路梅 陳立宇  臺灣是小吃的王國。從南到北,從早市到夜市,小吃撐起的是臺灣人飲食的八分天下,也聲名遠播到世界各地。在成百上千種風味各異的臺灣小吃中,卻只有油飯在臺灣人的人生大事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
  • 阿里山神木的百年悲情:臺灣特有木材卻被運往日本建神社
    阿里山神木的百年悲情:臺灣特有木材卻被運往日本建神社 一直嚮往阿里山。朋友說,阿里山美景多了,你最想看什麼呢?是呀,是什麼讓我這麼牽掛阿里山呢?
  •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 | 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龍門浩老街裡外巷子 | 雕琢城市記憶的前世今生 2020-12-02 16:1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妖怪名單 第二季》一部前世今生,人妖虐戀動漫番
    《妖怪名單》講述了兩個人和一隻狐狸在輪迴當中愛的死去活來的的悲情故事,是在騰訊2014年4月推出的漫畫,隨後被製作成動漫,原作者為糖人家,故事中男主角叫封夕,女主角叫蘇九兒。故事內容是大學男生封夕與九尾妖狐蘇九兒、樹妖合歡、俗家女道士郭雙、龍族末裔龍三元等人和妖前世今生的故事。
  • 現代年輕人看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慨?
    臺灣人身份認同的複雜性在歷史的風暴後,乘著時代的小筏依然是無聲地、穩健地向著陽光前進。導演侯孝賢以親情、愛情為主軸,以二戰日本投降、二二八事件為背景,鋪陳當時的社會氛圍以及價值觀。雖是名為悲情的《悲情城市》,卻是讓人哭也哭不出的悲情,徒留下凝結成一團的情緒。
  • 臺灣「榮民」的前世今生
    「榮民」是「榮譽國民」之意,是臺灣對退伍軍人的尊稱,在現今的語境中,則多指曾參與抗日戰爭或國共內戰,後隨國民黨遷臺的大陸老兵。顧黃生說,「接著又開雜貨店,搬貨叫貨都自己來,店務由我負責,大女兒放學後幫忙,年齡較小的幾個小孩也學著看店,一開就是十幾年。後來受便利商店的衝擊生意漸漸不行,我又利用晚上兼差開計程車,那時候已經是1977年左右了。開了7年時間,因為遇到過兩次流氓打劫,為安全起見不幹了。」 顧家現在還在經營的香雞排攤,原本是迫於生計的「副業」,現在卻成了一大「主業」。
  • 小宋視角:臺灣九份——因盛產金礦而興盛,因《悲情城市》而揚名
    九份位於臺灣新北市,早期因為盛產金礦而興盛,礦藏挖掘殆盡後從而沒落。1990年因電影《悲情城市》在九份取景,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築、坡地以及風情,透過此片而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小鎮重新帶來生機,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觀光景點。臺灣九份:因盛產金礦而興盛,因《悲情城市》而揚名。臺灣九份:因盛產金礦而興盛,因《悲情城市》而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