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因疫情防控,
上窯輪渡碼頭關閉運營。
8月3日,
記者從黃石輪渡公司了解到,
上窯輪渡碼頭將關閉停航。
曾經的鳴笛聲,如今已經成為歷史。
曾是長江兩岸過江通道
長江是連接東西的黃金水道,但也是阻隔南北交通的一道天塹。上世紀50年代,在黃石的長江岸上,還沒有一座橫跨長江兩岸的大橋。
1958年,隨著一聲悠揚的汽笛聲響徹長江,黃石有了輪渡。
1977年,黃石輪渡公司成立,也在上窯這裡設置了碼頭辦理輪渡業務,取名為黃石輪渡,分客渡和汽渡。由於該輪渡碼頭坐落上窯,人們習慣稱它為上窯輪渡。
黃石輪渡公司黨支部書記夏貴卿說,上世紀60年代,江堤一般都是土堤,上窯江段堤壩條件較好,水深、水環境適合做輪渡碼頭。「同時,考慮到該區域商貿流動、人員聚集以及便利條件等,黃石輪渡就在這裡鳴笛起航了。」
從那時候起,長江兩岸的人民就可以乘坐著輪渡來到江的對岸,開始著人員和物資交流。「我們這邊人都習慣叫江的對岸叫江北,其實輪渡停靠的地方是浠水縣散花鎮。」夏貴卿說。
如今說起輪渡,不少初來黃石的人會覺得比較陌生。而在曾經,長江兩岸的人想要過江,只有通過輪渡。在黃石長江大橋通車前,輪渡是往返長江南北兩岸的唯一的通道。
夏貴卿說,上窯輪渡開通以來,很少出現停運的現象,只是在1998年大洪水出現停運。「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上窯輪渡停運,如今接上級通知上窯輪渡將關閉停航。」
交通便利興起農貿市場
說起上窯輪渡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提曾經的上窯輪渡農貿市場。「江北那一帶都是菜農,上窯輪渡開航後,菜農們就挑著菜乘坐輪渡來黃石銷售。」夏貴卿說,上窯輪渡農貿市場的興起,就是上窯輪渡開通後,百姓過江方便,促使這裡形成了一個大型的農貿市場。
同時,那時候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市場春潮的湧動,農副產品進城交易的閘門轟然打開。「江北的菜農挑著菜在江邊售賣,而這些菜品質好又便宜,深受我們這邊人的青睞。久而久之,賣菜的菜農和買菜的市民越來越多,我們就在這裡搭建了一個棚子,規範菜販賣菜。」夏貴卿回憶道。
「上窯輪渡市場以便宜實惠聞名,為了讓這個菜場具有綜合性,我們引進了魚、肉、禽類以及乾貨類商販,這裡就形成了一個大型的綜合農貿市場。」夏貴卿說,該市場公司對商戶收取一定的管理費,代為管理這個市場。
「上窯輪渡改變了我的生活,我是一名江北的菜農,現在一家人已經在黃石定居。」江北菜農老王說,隨著上窯輪渡農貿市場的關閉,再到上窯輪渡的關閉,讓人想念的東西太多。
2018年11月30日零點,隨著鐘聲一敲響,上窯輪渡農貿市場關停,這也好像預示著上窯輪渡關停的時間也快到了。
從輝煌逐漸走向沒落
黃石輪渡公司建於1977年,到現在已有43年了,它曾經也有著自己的光輝史。在上世紀80年代中旬到90年代初,輪渡公司也從小發展到壯大。
「那時候輪渡公司職工就有200多人,停靠岸的碼頭有9個。常年開通的有4個航線,還有兩個季節性旅遊航線,而且還有一個貨運船隊。」夏貴卿說起上窯輪渡過往的輝煌史時滔滔不絕,「那時候逢年過節,船上都是滿員,我們放棄休息加班加點,讓旅客們坐上回家的船。」
然而,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在黃石長江岸線上,黃石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從那時起,上窯輪渡的風光一天不如一天,每天虧損經營。又隨著鄂東長江大橋的通車,上窯輪渡開始走向沒落。
隨著上窯輪渡市場關停,上窯輪渡的營收更是雪上加霜。「輪渡市場關停後,客流就減少了三分之一,這讓本來虧損的輪渡,變得難上加難。」夏貴卿感嘆,「破敗的碼頭,冷清的乘客,輪渡的命運該如何是好。」
今年7月份,當聽到關停上窯輪渡的消息後,夏貴卿的心裡五味雜陳。他說,「三十多年了,我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這裡,現在就要說再見了,內心是捨不得的。」
歲月流轉,往事如煙。
曾幾何時,輪渡是黃石市民唯一的過江工具。
如今,輝煌不再,記憶猶存,
輪渡還在我們身邊,又仿佛離得很遠。
我們從上窯輪渡的興衰浮沉中看到,
城市的飛速發展日新月異,
一座座雄偉的長江大橋橫跨江面,
更加快捷地連接起大江南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