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上窰民俗文物館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漁農自然護理署西貢郊野公園北潭湧管理站
西貢碼頭乘搭94路 九龍 巴士開往 黃石 碼頭經停上窯。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鑽石山地鐵站有96R路巴士開往 黃石 碼頭經停上窯。
西貢碼頭小巴站有7號及9號小巴開往海下灣及麥理浩夫人度假村方向,經停上窯。
西貢
94號巴士站牌。
西貢
上窯巴士站與小巴站。
前幾天戶外運動健身,走了一趟上窯郊遊徑。在山上行走,被山下的北潭湧、黃宜洲美景所吸引。回家後立刻決定,過兩天再走一趟北潭湧自然教育徑,順路參觀上窯民俗文物館。如果在起子灣找到通往南風灣的小路,就再到西壩下的創興水上活動中心一遊。
7月13日清晨起身,見到窗外陽光普照。這難得的好天豈容錯過,立馬準備行套,動身出發。
看官可能會問,您這齣行太隨意了吧?這北潭湧離市區可不近啊!其實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居所就在西貢碼頭不遠,在西貢郊野公園遊逛,就如同在自己的家門口。
北潭湧自然教育徑很好找,在上窯站下車,往回走不遠,便來到上窯村村口。村口有三塊村牌,分別是上窯村、黃宜洲村和起子灣村。北潭湧自然教育徑路牌就在村牌的下面。繞過村口的發記士多,走過橫跨北潭湧水道的小橋,便進入北潭湧自然教育徑。行程由這裡開始。
西貢北潭湧
北潭湧自然教育徑。
西貢北潭湧
村口的小橋。
西貢北潭湧
教育徑包括三個村落,上窯村、黃宜洲村及起子灣村。
西貢北潭湧
北潭湧,是以一條溪流命名的地名。「湧」字在 廣東 沿海地區的地名中很常見,字意應該是流入大海的水流。 香港 將山中的溪流小河,都稱之為湧。較常見的有大嶼山的東湧,西貢的蠔湧、大湧口等。
有湧必有村,以前的鄉民都是依水而建村。 淡水 是沿海漁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有著數百年歷史的上窯村、起子灣村及黃宜洲村,都是建在北潭湧的溪畔。
北潭湧是一條很美的小溪,起源於深山之中,由多條溪流匯合而成,在上窯流入大海。兩岸林木茂盛,環境清幽。河水清澈見底,河床滿布鵝卵石,是休閒觀景、郊遊遠足的理想勝地。沿北潭湧漫步,你會見到不少人在水中嬉戲,習泳、划艇,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不斷。
西貢北潭湧
北潭湧上的小橋。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靜靜流淌的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水道的碎 石潭 為紅褐色。
西貢北潭湧
準備劃橡皮筏出發的一家人。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玩水的孩子們。
西貢北潭湧
清澈的溪水。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清幽寧靜的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戲水的孩子們。
西貢北潭湧
沿著自然教育徑前行,一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路旁有不少配有照片的介紹牌,對花草、樹木及文物遺址等做了簡明的講解,令遊人受益匪淺。
在 香港 的沿海及離島,有一種常見的熱帶植物,叫露兜樹。該植物生命力頑強,生長在海岸沙灘及礁石縫隙中。在我國的南方沿海, 香港 及 臺灣 地區,都有露兜樹生長。該樹種雖沒有椰樹、棕櫚那樣挺拔婆娑,卻也枝繁葉茂、體態萬姿,體現出濃濃的熱帶風情。
我在前些日子寫了一篇塔門島的遊記,其中有露兜樹果實的照片。有蜂友問我是不是菠蘿?我予以否認。當時我對此植物了解不深,只知道它在 臺灣 被人稱為林投樹,所以沒做深度解釋。
這次在北潭湧自然教育徑郊遊,碰巧見到露兜樹下的解說牌。根據介紹得知: 露兜樹的葉片長成條形,邊緣有尖銳的粗刺。春夏時分開花,白色的花成束聚生在枝頂,氣味芳香濃烈。果實有如一個大圓球,向下懸垂,果實初時青綠色,成熟時轉為橙黃色和橘紅色。固有「假菠蘿」之稱。
聽說這假菠蘿有毒,不能吃。但也有人說用水浸泡過便可吃。到底可否食用,老朽是無膽量嘗試。
露兜樹在 臺灣 叫做林投樹。 墾丁 海灘有大量生長,更多到形成樹林。林投樹名字的起源,其一傳聞說有女子因丈夫不忠,投林而死。故將此樹起名為林投樹。投林即是進入樹林的意思,投林而死是如何的死法,這得考考朋友們的想像力了。
一直沿著北潭湧水道行走。穿過黃宜洲新村,水道變寬,北潭湧已經匯入海。海灣的景色很美,海對面就是保良局北潭湧度假營。裡面好像還有遊客入住,時不時傳出陣陣的歡笑聲。一路觀景拍照,走了十分鐘路程,就來到上窯民俗文物館。
西貢北潭湧
沿途的路標很清晰。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寧靜的小路。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教育徑設有不少解說牌。
西貢北潭湧
一種奇特的海岸植物~露兜樹。
西貢北潭湧
露兜樹的果實。(較早前拍攝)
西貢北潭湧
風景秀美。
西貢北潭湧
北潭湧對面的保良局度假營。
西貢北潭湧
上窯民俗文物館的指路牌。
進入上窯民俗文物館範圍,首先見到一口古老的石灰窯。這是上窯村唯一一口保存完好的古老石灰窯。過去村民採集海貝燒制石灰,是 香港 沿海地區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民俗文物館不大,設在一處山坡上。進入參觀免票,不過有工作人員看守。近日疫情反覆,門口設有測體溫設備,也有酒精搓手液供遊客消毒雙手。我全套功夫做足,便緩步走入文物館內。
上窯民俗文物館的前身是上窯村,鄉村興衰數十載。 村民主要以捕魚、農耕及燒石灰為生。 直至六十年代,漁民開始遷移。 七十年代政府正式將上窯列為受保護區。村屋經過修繕,於1984年正式重開。名為上窯民俗文物館,供遊人參觀。
上窯民俗文物館珍藏了不少既有趣又獨特的展品。為您展示 香港 沿岸地區客家社群風俗及生活面貌。在這裡,您可看到真實的農村手工藝品、耕具、貿易工具、家庭用品及私人物品。
文物館門前的海旁,有一條古舊的碼頭。昔日北潭湧附近的村民,大多由水路往返西貢。上窯村碼頭,曾經是北潭湧一帶的交通樞紐。碼頭旁的散石灘風光旖旎,灘上生長著很多貝殼類動物,如螺、蛤及蠔等。所謂「近山食山,進水食水」,昔日村民亦有加以採食。
1981年11月13日,上窯村及附近的石灰窯被列為古蹟,受 香港 《古物及古蹟》條例保護。
參觀完上窯民俗文物館,走到村前的小碼頭。碼頭旁設有一涼亭,環境十分清幽。坐下休息飲食,欣賞沙灘上的小螃蟹爬來爬去的尋食。歇了一陣,起身繼續前行。
上窰民俗文物館
民俗文物館的簡介。
上窰民俗文物館
石灰窯的遺址。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窯民俗文物館到了。
上窰民俗文物館
富有客家建築特色的民俗文物館院落。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
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上窰民俗文物館
進門要測量體溫,嚴防疫情傳播。
上窰民俗文物館
很有特色的建築風格。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
奇特的瓦頂開天窗。
上窰民俗文物館
二層的閣樓設計。
上窰民俗文物館
灶臺。
上窰民俗文物館
廚房器皿。
上窰民俗文物館
飯堂。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窯村的起源。
上窰民俗文物館
整棟建築的模型。
上窰民俗文物館
農具~手動鼓風機。
上窰民俗文物館
石灰窯的模型。
上窰民俗文物館
室內的布局。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
牲畜都養在室內。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窰民俗文物館
民俗文物館門前的小路。
上窰民俗文物館
上窯村碼頭。
上窰民俗文物館
景色奇美的小海灣。
西貢北潭湧
上窰民俗文物館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兩岸的風景如畫。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上窰民俗文物館
碼頭旁的涼亭。
沿著村路前行,路過一座小教堂~北潭湧小堂,小堂正如其名,簡陋的很,咋眼看去就像平常的村屋。門上的鐵網上貼著通告,疫情嚴重暫停各項活動。
繼續前行,路是越來越窄,這裡進入起子灣村的地盤。沿途所見,都是荒廢多年的村屋,顯得有點陰森詭異。不過憑藉廢墟上的磚雕裝飾,依稀可見昔日漁村的輝煌。村屋大部分的石 頭屋 ,石頭均為就地取材。留意石壁的間隙,多為石灰加黃土所溝膩,看來當時水泥還沒流行,石灰是最常用的建材。原想一路走到起子灣碼頭,再找路步行過南風灣。怎知老舊村路大部分已經被植被掩蓋,步步難行。經過一處溼地,走過一座小橋,見以無路,只好怏怏而返。南風灣創興水上活動中心擇日再去。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沿著海濱繼續前行。
西貢北潭湧
起子灣村的村牌。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這裡是上窯家樂徑的上山路口。
西貢北潭湧
簡陋的北潭湧聖母小堂。
西貢北潭湧
門口的通告。
西貢北潭湧
起子灣村的村屋,多已成了廢墟。
西貢北潭湧
由牆上的磚雕彩繪,依稀可見昔日的輝煌。
西貢北潭湧
石牆多由石灰勾縫,可見石灰在當時的重要性。
西貢北潭湧
通往海旁的小路。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起子灣村前的小海灣。
西貢北潭湧
回到起子灣村村口,沿支路進入黃宜洲村。黃宜洲是一小島的名字。 香港 通常將島嶼稱之為洲, 比如 滘西洲、橋咀洲及糧船灣洲。黃宜洲村對正黃宜洲海,景色十分秀美。小小的海灣清澈平靜,是風帆,獨木舟及衝浪活動的理想之地。附近有很多度假營和水上訓練基地, 香港 小童群益會白普理營,就是一個最大的公益水上訓練基地。
走村路來到岸邊的黃宜洲碼頭,白普理營就設在這裡。營地封閉管理,閒人不得進入。不過水上活動中心設在碼頭旁,隨便進入。近日疫情反覆,來此活動的人不多。站在碼頭,可望見黃宜洲海面 ,遊艇來來往往,多項海上娛樂活動還在進行。海面不時有遊船傳來悠揚的音樂聲。觀景拍照,然後轉身回返。
西貢北潭湧
黃宜洲村的路牌。
西貢北潭湧
岸邊的 香港 小童群益會~白普理營
西貢北潭湧
黃宜洲海灣風光。
西貢北潭湧
簡陋的黃宜洲村小碼頭。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碼頭旁擺放的小艇與獨木舟。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幾條競賽龍舟。
西貢北潭湧
碼頭岸邊的景色。
西貢北潭湧
黃宜洲海面的遊艇。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對岸,西貢郊野公園黃麖地景色。
西貢北潭湧
白普理營的小船倉庫。
西貢北潭湧
西貢北潭湧
海水清澈。
西貢北潭湧
由於今天的行程輕鬆,上午十一點已經結束。不想過早回家,就沿著大網仔路繼續前行。走了一站地,來到北潭湧遊客中心。
提到北潭湧,喜歡旅遊的朋友們大多都很熟悉。北潭湧是進入西貢郊野公園的大門,設有規模頗大的遊客中心。提供歇腳食水、旅遊諮詢,是遊客的集散地。西貢郊野公園所有的公共運輸都經過這裡。的士站有的士開往萬宜水庫東壩方向,是進入麥理浩徑一段的唯一交通工具。
北潭湧遊客中心對面,有一大型的燒烤場,名為傷健樂園,是專門為傷殘人士所設。場邊有一大型的衛生間,規模很大,也是為方便不良於行的傷殘人士使用。轉過後面,便是北潭湧樹木研習徑。研習徑不長,約四分之一公裡。不太感興趣,走到研習徑登山路口,看了看轉身離開。
遊客中心士多買寶礦力水,找個陰涼地方飲水乘涼。歇了一陣,起身走到車站候車。不久到達一輛9號小巴,刷八達通卡上車,約二十分鐘回到西貢碼頭。
這次的北潭湧自然教育徑與上窯民俗文物館的漫遊行程結束。
西貢北潭湧
北潭湧自然教育徑,上窯村口的發記士多。
西貢北潭湧
很簡陋的雅座,是步行者的歇腳處。
西貢北潭湧
北潭湧村前的郵箱。
西貢北潭湧
告訴你,碰到野豬怎樣做。
西貢北潭湧
傷健樂園燒烤場,設施齊全。
西貢北潭湧
傷健樂園的涼亭。
北潭湧遠足研習徑
北潭湧管理站的路閘。
北潭湧遠足研習徑
北潭湧遠足研習徑
北潭湧樹木研習徑地圖。
北潭湧遠足研習徑
研習徑的上山小路。
北潭湧遠足研習徑
樹林深處的涼亭。
北潭湧遠足研習徑
北潭湧遠足研習徑
地質公園的各種巖石,附講解牌。
漁農自然護理署西貢郊野公園北潭湧管理站
漁農自然護理署西貢郊野公園北潭湧管理站
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漁農自然護理署西貢郊野公園北潭湧管理站
漁農自然護理署西貢郊野公園北潭湧管理站
管理站的辦公區。
漁農自然護理署西貢郊野公園北潭湧管理站
遊客中心的士多,行山客的食水補給點。
本文章來源於馬蜂窩——mcma
如有不妥,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