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老王其貌不揚。
深秋的一天,即興去遊覽潭湧七鄉點農會舊址,開著摩託車沿著廣汕公路向西 ,不久就轉入潭西鎮鄉裡小道,通過多次打聽才找到這個地址。潭湧七鄉點農會舊址位於潭西鎮潭東村,是陸豐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潭湧七鄉點是指下蘆、竹蘆、新香、西門、月山、後山、隴尾圍七個自然村,當時把自然村稱為鄉。
潭東村就位於鄉道的旁邊,進入村子是一片寬闊的灰町,遠遠望去就看到一排排瓦房,有些是裝飾一新的祠堂,農會舊址就在這當中。
農會舊址已裝飾一新,一幅老式石門鬥,上方寫有"林氏小宗"。兩旁掛著汕尾市宣傳部立的"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及陸豐市政府立的"潭湧七鄉點農會舊址"等牌匾。
今天略有遺憾的是大門鎖著,進不到裡面參觀,但是從鐵門外可看到裡面一些東西,後廳正牆上看到一排掛著的人像,這其中就有彭湃同志。
彭湃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是農民革命運動的領袖。他早年留學日本,接受先進思想,加入中國共產黨。返鄉後領導海陸豐農民進行土地革命,使海陸豐成為中國農村最早成立蘇維埃政權的十三個革命根據地之一。1923年6月,彭湃、林甦、餘創之等到陸豐下蘆等七鄉開展農會運動,11月潭湧七鄉點農會在下蘆成立。該農會是陸豐農村第一個農會,是海陸豐蘇維埃政權、農民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彭湃同志多次親臨該農會指揮農會運動。
潭湧七鄉點農會轟轟烈烈的反對軍閥、土豪劣紳、地主階級的革命鬥爭,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與全國的革命運動遙相呼應。同時農會更加發展,90%的農民加入了農會,並發展壯大武裝組織。選舉林佛助、林亞傾、林景爐、林亞贊等任農會會長,統一成立農民自衛軍,提出「一切權力歸農會」的政治口號,世代受地主-勢力壓迫和剝削的農民揚眉吐氣。
從門外看到裡面挺寬敞的,正廳還展覽一些當初農會的遺物,兩邊還有偏房,內部環境光線明亮整潔。
遊覽了潭湧七鄉點農會舊址,感慨萬千,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英勇的農民敬佩萬分!如果沒有他們敢於獻身的英勇行為,哪裡有現在安定小康的美好生活!我們應該時刻記住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部分歷史事件摘於陸豐縣誌)
寫於2020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