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民俗文化、中西合璧煥新生……鹿港大宅、高雄客家文物館這些...

2020-12-20 廈門衛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廈門衛視駐臺記者 侯又華

一首《鹿港小鎮》

讓我們認識了鹿港曾經的樸實無華

而眼前這棟樓

也讓我們看見了它的富裕奢華

它曾經是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

辜家的宅邸

如今它成了民俗文物館

傳承著歷史

也講述著這裡的滄海桑田

仿巴洛克式的三層洋樓房、精美的梁柱浮雕、八卦形的屋頂、寬敞素雅的庭院,這座辜家老宅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當地人稱它為"大和大厝"。

辜氏家族為保存鹿港傳統文化,於1973年捐出祖居土地、建築物和部分家具,館內陳列收藏了社會各界捐贈的六千多件文物,包括清代時期的服裝配飾、戲曲樂器及民俗文化藏品等,可見清末民初臺灣庶民至上流社會的生活縮影。

江慧卿

鹿港民俗文物館工作人員

我們鹿港民俗文物館是清末民初的展品

裡面都是早期先民的智慧巧思

展現出鹿港人當時的民俗風情

臺灣素有"一府、二鹿、三艋甲"之說,其中的"鹿",便是鹿港,早期福建先民渡海赴臺在鹿港定居,一些閩南文化也隨之在鹿港紮根傳承。

與這棟西洋式建築相連接的是一棟紅磚紅瓦的閩南建築,約有兩百年歷史,是辜家赴臺後居住過的地方。樓內的閩南磚、唐山石等建材大多是早期從大陸運過去,如今滄海桑田,兩棟風格迥異的建築相得益彰,演變成了民俗文物館,吸引遊客觀賞拍照,也繼續講述著它的前世今生。

臺灣遊客

因為它主棟的風格是西式的

沒想到接過側邊藥房的時候

卻是閩南式的

然後 它建築又是接近三層的設計

中間留了一個很大的庭院

好像是個會議室

主樓就在二樓

看出去視野很好

香港遊客

整個之前的房間也保存下來了

整個風格是中式

和外國風格融合起來的感覺

除了鹿港民俗文物,臺灣的客家民俗也伴隨著早期客家先民赴臺而逐漸被保留下來。有數據顯示,臺灣的客家人數量已經超過400萬之多,臺灣高雄還專門設立了一座客家文物館。

廈門衛視駐臺記者 侯又華

臺灣南部的客家人大多集中在高雄的美濃

六龜 甲仙以及屏東

早期客家的先民渡海來到臺灣

因此在這些地方

也自然留下了許多客家的建築以及文物

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文物館

裡面的文物實際上就是客家人自發捐贈的

坐北朝南的"三合院"建築,這是臺灣第一座針對客家族群修建的文物館。走進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蓑衣、風車等等客家先民墾拓開發的生產工具,足見客家人的勤勞簡樸。

莊月蓮

高雄客家文物館志工副隊長

臺灣這邊的客家人大部分是從大陸

經過多次變遷來到臺灣

客家人大部分是依山而住

有一句話就是逢山必住客 逢客必住山

意思就是說

客家人擅長開墾

這些農作

這些農具

來的就是農民

在農業社會是勤勞勇敢的

客家人對於各大小事都講究禮儀,尤其是婚姻大事更是慎重,傳統的南部客家人婚嫁必須經過議婚、過定、送日子、接親四個過程,文物館內展示了籮槅、禮等展品,介紹了客家人的婚嫁習俗。此外,這裡還會不定期舉辦客家文化活動,讓民眾近距離感受客家的傳統風俗。

臺灣遊客

對於客家文物其實大家也很好奇

因為我們都是閩南人

客家人給我們的觀念

比較團結

今天看他們這個房子的擺設

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

缺乏歷史痕跡的城市是單調的,而像這樣,一件件民俗文物不曾"失憶",繼續傳承著歷史脈絡,記錄著滄海桑田,也豐富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共同新聞》欄目

撰稿:侯又華 楊啟翔

編輯:陳錦華

相關焦點

  • 臺灣高雄美濃客家文物館,走在隨風波動的中正湖畔
    導語:臺灣高雄美濃客家文物館,走在隨風波動的中正湖畔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美濃小鎮有好吃的板條、油蔥和油紙傘,這是小時候從課本上給我對美濃所留下的印象。
  • 臺灣寫真:臺灣客家文化在傳承中謀新生
    中新社臺中10月28日電 題:臺灣客家文化在傳承中謀新生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被稱為全臺灣第一座「活的客家文化館」的臺中東勢土牛客家文化館,由土牛劉傢伙房歷「921」大地震大劫重建而立,館內一口經粘補修復的百年大水缸,不僅見證這段歷史,如今更是魚戲蓮動,生機綿長。
  • 鹿港小鎮日記
    圖一  二百年前鹿港的市街模型(鳴謝鹿港民俗文物館)圖二 鹿港市街模型介紹(鳴謝鹿港文物博物館) 「一府二鹿三艋舺臺灣的漢族同胞有大約19%來自大陸的客家原居地(梅州、汀州等地),44%來自泉州府各邑,經過三百多年的族群融合,今天全島大部分地區除鹿港之外已經不見純正泉州府城話的蹤影。鹿港之所以能頑強地保留其『祖傳』口音有其歷史原因。清政府自乾隆49年始開放臺灣鹿港與晉江蚶江對渡貿易,鹿港口岸曾有一段時間壟斷了臺灣與大陸的貿易,及其繁榮興盛。
  • 如何讓文化體驗走向深度——臺灣鹿港小鎮
    位於臺灣彰化縣,這座位於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曾有著顯赫的文化歷史。鹿港原本是河港,後來因為受到戰爭的影響,加上先天河砂淤積問題日漸嚴重,最後終成廢港。而臺北的繁華相較於鹿港純樸的環境,親近的漁村風貌以及傳承下來的藝術文化,成為了遠在外地工作的鹿僑心中永遠淡淡的哀愁與懷念。
  • 鹿港小鎮:文化的地標,鄉愁的渡口丨僑鄉風物誌
    萬名兩岸民眾齊聚蚶江古渡頭,參與或圍觀中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海上潑水。(中新網資料圖片) 「蚶鹿對渡」的歷史淵源造就了鹿港與泉州的同根同源,如今在臺灣鹿港依舊有著「小泉州」之稱。並且移民將「泉州文化」全盤移嫁至此,造就了鹿港昔日商貿的繁榮和如今底蘊的濃厚。
  • 臺灣彰化鹿港小鎮尋古:民俗傳承展示曾經風華
    中新社臺北六月二十一日電 題:鹿港小鎮尋古  中新社記者 黃少華 曾嘉  在臺灣懷舊尋幽,彰化鹿港是一個絕佳的地方。古色古香的文物,出神入化的傳統技藝,以及豐富多彩的民俗傳承,無不展示著鹿港曾經的風華,引人嚮往。
  • 臺灣鹿港新12大景點排名 玻璃媽祖廟成新亮點(圖)
    列為三級古蹟的鹿港天后宮融合當地工匠的木雕與彩繪,尤其藻井特別有看頭。臺灣網絡業者25日公布鹿港新12大景點排名,除龍山寺及天后宮位居前2名外,第3名為鹿港民俗文物館(辜家大宅),其次為臺灣玻璃博物館(玻璃媽祖廟)及桂花巷藝術村。
  • 客家名鎮-炎陵沔渡,傳承客家民俗文化風情古鎮
    他們的祖先在南遷的時候,帶來了大量風俗習慣和傳統技藝,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沉澱和客家人自身勤勞睿智的融合,得到了充分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當地獨特的客家文化。客家的標誌性建築──方屋圍獨具特色,成為世界很多建築專家考查、研究的對象。客家方言溫和婉轉,《詩經》、唐詩、宋詞中的用韻隨處可見客家方言的語言特徵,因此客家話又有古代漢語「活化石」之稱。
  • 社區營造文化之旅:體驗營走進鹿港 體驗小鎮文化特色
    本期體驗營以「社區營造文化之旅」為主題,在金門開營,兩岸30名大學生營員通過參訪金門大學、瓊林社區、燕南書院、臺北社區大學、三峽老街、北埔社區、鹿港民俗文化館、埔裡桃米社區等地,一窺臺灣的社區營造文化。
  • 龍巖學院學子設計客家元素紀念品傳承民俗文化
    實踐隊首先到達長汀客家代表建築——大夫第。「雖然平常很多人來參觀,但是研究還是不夠全面,這些年輕人能對這些古代客家文化這麼用心的探索,我們老一輩人看著都覺得高興。」景區管理人員說道。  在童坊鎮彭坊村參觀時,實踐隊一行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刻紙龍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彭坊村刻紙龍燈,是集美術、書法、繪畫、雕刻於一身的民間綜合刻紙工藝。
  • 我眼中的鹿港小鎮
    鹿港民俗文物館這是辜家(就)的產業,後來捐給政府用作文物館。鹿港國小   透過護欄拍的臺灣的寺廟文化特別發達,登記在冊的寺廟有一萬多座,道教寺廟佔百分之七十多。 光鹿港小鎮有大小廟宇約有60座,分布在大街小巷、鄉村裡弄間。
  • 2014鹿港新12大景點大公開
    對於廟宇建築或是傳統文化有興趣的人,擁有國定古蹟名號的鹿港龍山寺絕對是首推的必到景點。鹿港天后宮天后宮年代久遠,因而名聞遐邇,信徒眾多,前往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而每年的媽祖誕辰更是進香的旺季,一波波的進香人潮總是將鹿港擠得水洩不通、熱鬧非凡。 鹿港民俗文物館(辜家大宅)
  • 百年圍屋傳承客家文化
    節日期間,到此參觀的遊客在欣賞修葺一新的客家圍屋風採之餘,更能通過博物館的特色展演,一覽客家文化的魅力,紛紛大呼過癮。而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鶴湖新居通過創新展覽模式力促文化教育功能,讓屹立百年的圍屋,成了流動著的客家文化「傳承者」。  館校聯合 打造孩子喜歡的第二課堂  「唱歌仔來唱皆歌,龍崗皆歌像條河,流水百年歌不盡,唱出人間好事多。」
  • 【媽祖】鹿港天后宮——傳承創新
    歷經400餘年來歷經興衰,多次改建重修,現在的鹿港天后宮已經是一座殿宇宏偉、文化積澱豐厚的媽祖宮廟,而帶領鹿港天后宮維繫舊傳統與創造新價值,則是鹿港天后宮的管理委員會。鹿港天后宮管理委員會至今已歷16屆。
  • 北潭湧自然教育徑與上窯民俗文物館
    一路觀景拍照,走了十分鐘路程,就來到上窯民俗文物館。上窯民俗文物館進入上窯民俗文物館範圍,首先見到一口古老的石灰窯。這是上窯村唯一一口保存完好的古老石灰窯。過去村民採集海貝燒制石灰,是 香港 沿海地區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民俗文物館不大,設在一處山坡上。進入參觀免票,不過有工作人員看守。
  • 高雄開發加入更多大陸元素(臺灣走透透)
    近日,高雄市新聞局邀請大陸媒體前往採訪,希望把更豐富多樣的高雄推介給陸客,更希望自由行陸客可以在高雄多住幾日,透過深度遊,真正了解臺灣這座南部城市。   美濃最多是博士   到高雄的第一站是美濃小鎮。「美濃什麼最多?」美濃區區長謝鶴琳的第一個問題就問倒了大家。答案是「博士最多」。
  • 堅守文藝初心 傳承客家文化
    惠州市社會組織總會、惠州市客家文化經濟促進會、惠州市電影家協會等10多個商會的代表以及熱愛客家文化的觀眾等近百人到場觀影。據介紹,該片是中國內地首部客家方言院線電影,12月19日全國上映。 全片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 據介紹,電影《圍屋喜事》是一部方言喜劇作品,由韓榮聲執導。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的是客家話,是中國內地首部客家方言院線電影。
  • 吸引陸客資源 臺灣高雄開發加入更多大陸元素
    近日,高雄市新聞局邀請大陸媒體前往採訪,希望把更豐富多樣的高雄推介給陸客,更希望自由行陸客可以在高雄多住幾日,透過深度遊,真正了解臺灣這座南部城市。  美濃最多是博士  到高雄的第一站是美濃小鎮。「美濃什麼最多?」美濃區區長謝鶴琳的第一個問題就問倒了大家。答案是「博士最多」。
  • 談古論今話臺灣-15 南臺灣的文化中心高雄
    現代仿古的中式建築則有高雄市孔子廟丶佛光山寺和丶高雄市客家文物館等。高雄一景 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埠後與傳入影響高雄的歐美文化和日本文化融合逐步形成而兼容的產物>高雄市是南臺灣的文化中心與近代臺灣與外國聯繫的重要窗口,其文化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開埠後與傳入影響高雄的歐美文化和日本文化融合逐步形成而兼容的產物。
  • 唱響客家鄉音 傳承客家文化
    惠州日報訊 (記者宮曉磊)「長日都系唔得閒哎,得閒同哥嬲兩晚哎......」近日,陣陣悠揚的歌聲不時從博羅縣文化館小劇場傳出,全縣100餘名客家山歌志願者在這裡接受為期一天的客家山歌培訓。